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流传千古。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流传至今的词作有将近两万首。上一次我们随着晏殊观赏了夕阳下的芳花小径,这次让我们去看看边塞的英雄气概。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边地的秋天来了,景物与江南一带有很大差异,向衡阳回雁峰飞去的雁群没有一丝留恋的情意,是觉得这边塞太荒凉吧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都随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听,马的嘶鸣、风的呼嚎、雁的悲歌都是这里才有的声音。如屏障一般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的斜阳照着紧紧关闭的孤城。夕阳下,词人独自饮一杯浊酒,心里想着那远在万里的家乡,不知何时才能回去 我们还没有像当年东汉的窦宪将军那样,追击匈奴在燕然山刻上平胡的功绩,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我们回家的时日还无法预计。边塞的夜格外的冷,清霜铺盖着大地,远远传来羌人的笛声,悠扬婉转。夜深了,笛声已然停了,但将士们久久不能入睡,清霜染白了头发,泪水模糊了双眼。这首词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志向,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你印象里的范仲淹可能是一个词人,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臣子,其实范仲淹带兵打仗也是一等一的好将领。范仲淹五十二岁的时候,奉命挂帅赶赴延州镇守边寨。他亲临前线视察,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仅用了十天就建好了锲入宋夏夹界间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此外,范仲淹能以身作则、赏罚分明,在他的率领下,西北军中涌现出许多像狄青、种世衡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训练出了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在范仲淹等人苦心经营下,边境局势大为改观。至庆历二年以后,边界自西夏向宋朝投诚的人,已陆续不断。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秘密往返于兴庆府与汴梁之间。庆历四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宋军势力弱小,边关常年吃紧,但范仲淹凭借严格的制度和周密的部署,为北宋赢来了珍贵的和平,让那些大好儿郎可以重返故土。生活不易,需尽心尽力,能处理好身边之事已是功,能完成他人之需便是绩,能福泽社会之事就是美,能惠济国家之事更是德。
END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主编:吴倩
文字:白晓娜
排版:刘宇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即使告别也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