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我哦
前朝天团连连看,今天你眼花了吗
随着《清平乐》剧情的逐步展开,“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团队”规模越发庞大,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纷纷从语文课本来到了大荧幕上竞争C位。而小编认为呢,这C位的人选必须具备全能性,严肃起来可以担当国家的政治决策,闲暇之际可以freestyle写流行歌词。那么,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既长于撰文成书又精通治政之策的全能型文坛大师——欧阳修。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宋仁宗天圣八年,紧张的殿试总算结束,考生们正在崇政殿外焦急等待传胪放榜。此前的欧阳修已然参加过三次会试,其才学令主考官晏殊颇为赞赏,评价欧阳修的文章论行文立意,都"无人能出其右"。这段剧情在历史上也有据可查,欧阳修在《与荆南乐秀才书》中写道“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第。”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接着就到了"终极考核"殿试,由宋仁宗亲自主持。欧阳修侍才华为资本,自信心爆棚,认为状元头衔势在必得。于是,他早早地买来一袭大红状元袍,只等着揭榜的那一刻,拜访结交高官权臣。谁知,却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状元是另一位考生王拱辰,而他只是区区甲科第14名。这是为何 令宰相词人晏殊连连称赞的欧阳修竟然只落得如此名次 本来有望指着状元郎的噱头C位出道,竟然在出道前夜被爆丑闻,痛失C位。那这“丑闻”又是从何说起呢 我们接着往下聊。剧里太后对欧阳修的评价是"颇擅艳词,还直白得很",她担心欧阳修把这股"不正之风"带到朝堂上,"带坏"了宋仁宗。而历史上记载的说法就与前者大相径庭:欧阳修本就是状元的不二人选,但考官们看他锋芒毕露,“故夺其魁而砥砺之”。我个人认为后者更为可信。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虽说状元这一桂冠欧阳修没能成功摘得,但其实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就会发现,在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共有778名文科状元,而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人的名字能在岁月洪流之中不被冲走呢 更多的人,只是一时盛名在外,很快便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而时至今日,我们这些卑微的学生仍然会时常在背诗崩溃的边缘发出福康公主(宋仁宗之女)的同款疑问:“为什么欧阳修要写这么多春帖子 为什么我都要背下来 ”可见状元数百人,但欧阳修只有一个,他位列唐宋八大家,诗词歌赋上的造诣之深令古今人士为之惊叹,他修撰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成为后人历史研究的重要典籍,是数千年文坛上的一颗耀眼恒星,历经万载,光辉未减。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最新一集里,欧阳修骨鲠直言,针对冗官一事无畏进谏,不惜触犯苟安朝臣的利益,用行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尽心悉力,思所补报,遇事不避,以至犯忤权贵,排击奸佞,怨怒随至,常欲大用而未果”的忠臣欧阳修。
宋仁宗曾经这样评价他 “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是啊,恐怕千秋万古,只此一人罢了。
END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主编:吴倩
文字:薄雯雪
排版:刘宇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者荣耀这些故事你知道吗?(二)
下一篇: “五一”小长假,你打算去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