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山海经》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取材加工,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山海经》中是如何被记载的吧。
—— 青丘之狐 ——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 (hù)。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gǔ)。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山海经·南山经》—— 瑞鸟凤凰 ——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渤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这种鸟,自如地进食,自由自在地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平。——《山海经·南山经》——精卫填海 ——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ao四声)。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平。——《山海经·北山经》—— 比翼鸟 ——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山海经·海外南经》—— 夸父逐日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近。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扶桑树 ——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译文: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山海经·海外东经》—— 开明兽 ——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山海经·海内西经》—— 常羲浴月 ——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山海经·大荒西经》—— 黄帝战蚩尤 ——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bá)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山海经·大荒北经》—— 鲧禹治水 ——
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山海经·海内经》来源:云舒写经典导读(ID:ysxjddd)。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追求新奇感,喜欢采用不同于诗词歌赋的名字取名,其中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的取名方式已经屡见不鲜了,而《山海经》作为神话传说,其中有一些读音好听且字义唯美的词汇,就可直接用来起名,还会给名字带来一些神奇色彩。因此,接下来我就从山海经中找出一些合适的宝宝名,喜欢就赶快看看吧!
嘉荣
嘉荣,出自《山海经》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嘉荣意为一种仙草,十分的漂亮,用其编织成衣,可以防雷雨。所以给宝宝起名“嘉荣”寄托了家人的关爱,希望宝宝能够逢凶化吉,吉祥如意,这个名字适合与李姓、刘姓等进行搭配。
沙棠
沙棠,出自《山海经》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沙棠是一种红色的无核的果实,这种植物十分长寿,所以给宝宝取名“沙棠”是希望他可以平安 健康 ,万古常青,这个名字适合与林姓、冯姓等进行搭配。
南禺
南禺,出自《山海经》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南禺是一座山的名字,山中蕴藏着丰富的黄金和美玉。所以给宝宝起名“南禺”既希望宝宝能够如山一般厚重,同时也希望宝宝能够生活富足美满,这个名字适合与向姓、顾姓等进行搭配。
苍梧
苍梧,出自《山海经》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苍梧是一个地方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苍翠的梧桐,正所谓凤栖梧桐,所以给宝宝起名“苍梧”是希望他能成为人中龙凤,这个名字适合与林姓、白姓等进行搭配。
乐游
出自《山海经》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乐游就是山的名字,因为桃水从山中流出,汇于稷泽,水中多白色玉石,鱼产丰富,水草芳美,福泽圣地而得名,所以给宝宝起名“乐游”寓意非常的吉祥,同时也希望宝宝能够乐观开朗,逍遥自在,这个名字适合与唐姓、简姓等进行搭配。
诸余
诸余,出自《山海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同样是一座山的名字,是诸余水的发源地,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和玉石,所以给宝宝起名“诸余”寓意着富足的人生,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能绰绰有余,这个名字适合丰姓、方姓等进行搭配。
封阳
封阳,出自《山海经》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封阳二字其中封在古代有着赐封爵位的意思,而阳则是阳光,所以给宝宝起名“封阳”就是希望能够宝宝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宝宝向阳而生,这个名字适合与夏姓、谷姓等进行搭配。
招摇
招摇,出自《山海经》南山经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招摇属于山名,被视为福泽圣地,所以给宝宝起名“招摇”十分的吉祥,同时听起来也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这个名字适合与孟姓、陆姓等进行搭配。
《山海经》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s/193zkVLsABO8oGJ7tTTLNiQ
提取码: hpsk? ? ? 词目 补天浴日
发音 bǔ tiān yù rì
释义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示例 反听刘隗刁协之徒,窃弄威柄,将我~之功,弃而不录,思之不能无怨也。(明·朱鼎《玉镜合记·新亭流涕》)
词目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词目 鸾飞凤舞
发音 luán fēi fèng wǔ
释义 形容祥瑞和平的环境。
出处 《山海经·海内经》:“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则天下和。”
示例 况兰亭定武,更宣和书谱,老笔霜花艳吐,写得~。(清·吴梅《霜厓曲录·北越调斗鹌鹑·黄蔷薇》)
鸾歌凤舞
发音 luán gē fèng wǔ
释义 比喻美妙的歌舞。
出处 《山海经·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示例
词目 猛志常在
发音 měng zhì cháng zài
释义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示例
词目 人心不足蛇吞象
发音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释义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示例 罗洪宪诗:“~,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词目 蛇欲吞象
发音 shé yù tūn xiàng
释义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出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我们可以把《山海经》称为一部想象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作者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实际无法考证。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期一人所作。在理解上有了很多的想象空间,根据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才把他想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奇书”。由于这本书当时没有话题度,草草的读了一遍,之后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这就更会让我们以为那些奇异的动物仅仅是古人的脑洞大开。但近年来的研究却屡屡显示,《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异兽正在不断被发现于世界各地。
我个人觉得大部分是真实的,通过看山海经觉得,这本书当时可能记载的就是一些变异物种,然后加以渲染,故看上去神乎其神。《山海经》是一本被鲁迅小时候就听过的书,他是听家里的保姆“阿长”说给他听的。可见这本书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比如,我小时候就见到村里有一只刚出生的、六条腿的长鼻子的小猪?,但是后来死掉了。这个问题,一般人回答的不如不看,不是说回答的不好,而是可能会让你片面的理解。推荐看袁珂的注解,比较权威。
几千年来,有无数的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和破解其中的秘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把它当做一本小儿科的神话故事来对待!这一点,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就能形象的说明。可见像马致远一样心境的人,天下可不少。《山海经》极有可能是远古文明留下的,古代人看不懂,传记的时候照猫画虎,描了个大概,神神叨叨的,跟神话似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2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