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老魏无忌来源:诗词世界(shicishijie)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日子,在风风雨雨中逝去;生活,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看着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你的内心是否还淡然如初 或许,谁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我的内心,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王维和他的作品:有人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他是人才。然而,《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却首推他,反倒把李白放到末位。按理说,李白狂放不羁,杜甫心系苍生。他俩都志向高远。然而只有他,在这二者中间,用禅意将自己的人生填满,也启发了后世。他那许多看似不着痕迹的句子,却是一句句佛家的偈语。初读之只觉得美,细品之却充满着哲理,一股淡然清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最能代表他的禅意与哲理的,便是这首晚年所作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那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王维被迫出任伪职,却在战乱平息后入狱,差点丧命。因在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削籍为其求情,王维才得到宽宥。经此一难,王维彻底看淡了官场,投向了佛的怀抱,寄情于山水。760年,他升任尚书右丞,也是他此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但此时王维抬起头却发现,前路似乎只有自己一个人了。曾举荐过自己的领导张九龄已经故去,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龄也已离去。他厌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已不在,连那个讨厌的李白都不知去向。岁月,偷换了人的容颜,也偷走了身边的朋友和敌人。也让王维,彻底活成了自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其实是那个最早醒悟的人。35岁,已在济州司仓参军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维,终于等到提拔。然而还不到一年,就又被贬到凉州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这一去又是三年。38岁,他终于再次回到长安任职。内心却已开始看淡,不再执着于官场。所谓“好道”,不过是历经磨难之人最后的心灵避风港。现实的冲击让王维明白自己的力量终究有限,与其求而不得,不如淡然处之。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回到长安后,在朝堂之外另觅净土——蓝田辋川别业。并就此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山林之间,有山有湖,有溪有谷,其间还有若干馆舍。王维有事上朝,无事便远离朝堂纷争。他在辋川与山水同作伴,与日月共清欢。他看过雨中山果落,听过灯下草虫鸣。王维经常独来独往,遇到景色的妙趣,也无人分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他并不觉得清闲有什么不好,相反他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刻。俗话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于王维而言,于你我而言,又何尝不是 与其强颜欢笑的走入人群中,不如在无人在意的地方独守一份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佛系,其实并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经历了各种“风刀霜剑”。不仅官场上几起几落,生活中也一直在失去:王维出身显贵,却在9岁时丧父,31岁时丧妻,40岁时又失去了挚友孟浩然。50岁时,母亲也去世了。此时王维无子,孤身一人。他悲痛也好,感伤也罢,然而现实的残酷,不容他过多沉溺其中。人其实从不能在时代里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他,既没有舍生取义,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开始找回自我。既已经“行到水穷处”,他也终于领悟了何为“坐看云起时”:被贬至边塞的路上,他见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陇西,他见过战争的场景“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寻寻觅觅,他终于彻底放过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人生,就是一个独自前行的过程。既然如此,何不放下 于是,他把经营多年的辋川别业捐给了寺院,从此专心修佛。从来都是上天从他手中夺走本属于他的东西,而现在他自愿放下。佛曰:勘破、放下、自在。王维放下了,他已经不再以物喜,以己悲。所以叶嘉莹的老师顾随对王维的评价堪称知己:王维之“行”并非意在“到水穷处”,而“到水穷处”亦非“悲哀”;“坐看”亦非为看“云起”,看到云起时,亦非快乐。不喜不悲,不嗔不怒,不怨不恨,心如止水,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宁静之下,才有大自在。禅音袅袅,佛香阵阵。王维的禅意不仅拯救了自己,也为自己圈粉无数。200多年以后,苏轼的得意门生晁补之(苏门四学士之一)被贬到信州(今江西上饶)。心情苦闷之际,就直接在词作《临江仙.信州作》中将这一句“洗稿”成“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不学苏轼的潇洒豪迈,却向往王维,也许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位吧。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在官场中浮浮沉沉,做人始终小心翼翼,片刻放松不得。现在在这独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终于彻底放松下来了。人心不古,官场险恶,倒不如寄情山水,自得其乐。正如200多年后的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所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人生啊,贵在舒适自得。功名利禄,不如青山绿水,俗世的繁华,哪里比得上内心的安宁。可见,王维早就勘破了。真正的“佛系",不是厌世,也不是逃避。而是,看穿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忠于内心,懂得取舍,敢于拒绝。王维,才是真正的智者。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他的内心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淡定、从容,也使山水诗画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的第三位山水田园诗大家。苏东坡在《蓝田烟雨图》中曾题跋赞颂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淡然,不同于李白的豪气冲天,亦不同于苏东坡的豪迈超脱。而是,就算处江湖之远,他依然能将一颗灵魂妥帖安放。在孤苦的独行路上,他依然能发现山水田园的清新和谐之美。这世间,从来不会天遂人愿。但你的内心,却依然可以有一份淡然的风景:可以将那些痛苦、寂寞和彷徨,统统都淡化;可以在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时,依然不消沉;可以在鲜花和掌声中,依然不会放纵迷失。诚然,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才是真正的佛系。拒绝浮躁,远离喧嚣,将最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无关名利,无关得失。这,才是真正的圆满。诗佛,如是也。于你我,也希望如此。本文作者魏无忌,新媒体人,文化公司创始人,畅销书作者,主业创业,业余写文、出书、玩收藏,交流诗书与收藏,加他微信yike6099。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王维最著名的一首诗是这首《使至塞上》,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的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人活着,不能说的六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