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第三届现代诗词大赛9、10月份入选终评作品

六月雪 2023-07-23 18:36:53

‘ ’

说明

第三届 大赛限小令两首,新旧韵不限。初评汇总4分及以上全部进入终评。如有统计错误遗落作品未送终评的情况请留言说明或者私信主编微信,谢谢!!!

9、10月份来稿入选终评作品

xdsc_201909001

西江月·田野釆风

缀子辣椒腼腆,举缨玉米端庄。千畦摇摆散芬芳,风在指挥方向。

叶叶流珠滴翠,株株映日浮光。一掰一摘满箩筐,绿了眉头心上。

xdsc_201909003

鹧鸪天 烟霞山乡村酒店

雾掩深山雨掩门,泥稀路滑踏苔痕。房梁悬吊烟薰肉,板凳圆围烤火盆。

烹泉水,煮芝菌。人间有味是清真。闲来几颗南瓜籽,嗑尽严冬嗑尽春。

xdsc_201909004

虞美人 马渡关荔枝古道

羡她一笑红尘渺,恩爱承多少。千年遗爱是君王,不道而今谁个恁疯狂。

石阶石径依然在,老树关其隘。为寻关口影无踪,空剩一双石础睡风中。

xdsc_201909010

小重山·清明

春到汾河柳渐醒。杏花疏影里、又清明。似闻老燕说归程。携儿女、故里祭先灵。

坟上草青青。糕蔬相继奉、诉离情。伞花时落雨叮咛。青烟袅、杜宇两三声。

xdsc_201909011

浣溪沙

暑气蒸腾炙叶黄,蜗庐扃闭造秋凉。茶烟犹带故山香。

浅水榕阴排竹榻,斜阳草笠钓蒲塘。蜻蜓飞过旧时光。

xdsc_201909012

忆秦娥

中秋月,征轮欲出凝霜雪。凝霜雪,孤光照冷,世间情热。

筵前送酒歌愁绝,西风暗涌江天阔。江天阔,一桥横水,万峰如笏。

xdsc_201909021

浣溪沙·马食菜

马食菜肴上五星,宾朋持作一流羹。野蒿漫解世人经。

昔日田家忧不死,今朝温室笑群英。身边卑贱莫能轻。

xdsc_201909022

三台·秋思

凉叶新霜易谢,望穿一树枯黄。

残月依依傍坠,梦如秋水浮光。

xdsc_201909034

西江月·荒漠迷彩服

色彩近于荒漠,性情钟爱边关。一生寂寞伴征鞍,露宿风餐已惯。

富贵焉如锦绣,温柔不抵丝棉。谁知历尽几疮瘢,心比黄沙浩瀚。

xdsc_201909035

减字木兰花·母亲的毛线鞋

晨晖独坐,信手撷来云一朵。走线飞针,穿引真情纫古今。

风清箩满,花镜不知天已晚。且趁余光,再为孙儿纳一双。

xdsc_201909042

浣溪沙·匆匆那年

笑语谑言似昔年,偶逢每道有书还,侧眸谁拟落花看。

尚记当时春正好,依如此夜月初圆。几回写写又删删。

xdsc_201909043

浣溪沙·听 西楼《孩子》

饭熟还家每道迟,书边偷画小人儿。新收消息促添衣。

万里清光今独看,一春草色旧相知。归来犹似少年时。

xdsc_201909048

临江仙 咏雄鸡

头顶红冠似火,身飞绿树如鹰。敌前亮翅敢拼争。群居能独立,昏暗却清醒。

雪印丹青竹影,墙啼妙句欢声。同享美食见真情。高歌诚信曲,昂首唤黎明。

xdsc_201909052

点绛唇

一夜飞红,枝头无绿花先坐。千层交错,难断些些个。

万树争春,拥簇朝天破。风羞涩,轻轻旁落,一任花期过。

xdsc_201909059

踏莎行·乌镇印象

墙耸乌檐,柳开青眼,风来溪畔晴丝卷。橹摇烟水过横桥,萍添桥下波痕浅。

窄巷幽幽,流光缓缓,邻家谁拍红牙板。弄堂深处酒旗斜,一篱花影斜阳半。

xdsc_201909068

西江月·妻

无论春秋冬夏,千辛万苦为家。整天忙绿少闲暇,两鬓长出白发。

日里操心儿女,梦中惦念爹妈。不图回报不图夸,惯把生活规划。

xdsc_201909071

鹧鸪天·定州雪浪石

大任肩担各一方,柱天入世又何妨。女娲勋业名于德,苏轼文韬妙出章。

如雪白,似浪狂,骚人墨客访求忙。质坚不改原来色,鉴古知今再发光。

xdsc_201909073

南歌子·聚会

原三线厂退休职工的一次聚会

对眼相猜测,听声互诧哦。十年三线共征舸。始叹流年、再聚已斑皤。

卅载期奇遇,今朝幸若何。轮杯拼作醉颜酡。前事故情、投箸话蹉跎。

xdsc_201909074

南歌子·聚会

绿鬓辞家舍,霜华回故乡。此生来去总空忙。些许牢骚、背里黯神伤。

斗酒豪情在,旋杯醉意长。旧年抱负不曾忘。众里强颜、笑也透苍凉。

xdsc_201909077

鹧鸪天·补衣一首寄内

问我归期不可期,他乡日子自操持。细穿儿女长丝线,学补风尘旧客衣。

伊惜我,我怜伊。近来却少寄新诗。愁随岁减霜添鬓,惯了人间久别离。

xdsc_201909078

相见欢 调寄三十年后的傻姑与天许

时光似水匆匆,去无踪。转瞬侬成老媪我成翁。

旧时燕,归来见,我和侬。犹坐一庭花月沐春风。

xdsc_201909079

清平乐 乡愁

离家把酒,话别村前柳。为利为名频奔走,苦痛难言出口。

俗事恩怨缠身,功过笑骂由人。岁月磨平梭角,谁能重拾天真

xdsc_201909081

卜算子·九龙峡桃花节(新韵)

坡上起云红,谷里吹波皱。欲借山川大写帖,人落天工后。

半阙太行边,半阙桃花右。从此三春付九龙,一场胭脂秀。

xdsc_201909082

卜算子·偶遇(新韵)

无意却相逢,云雀闲如我,惊艳枝头点点梅,朵朵酥黄裹。

心绪染清香,欲锁无从锁,相伴情思浅浅飞,宛若春风左。

xdsc_201909089

添字采桑子·桃花

轻摘香蕊窗边嗅,春月情浓。春月寒浓。玉树啼莺、消去倦容又愁容。

桃花识得佳人意,一朵云中。一朵心中。相映溪桥、两处远看满江红。

xdsc_201909090

少年游·故乡

才将北往又南临,一路雨风侵。远窗灯影,空庭花月,长伴我闲吟。

纵然总把家山梦,无意苦追寻。情被牵时,心能安处,自会有乡音。

xdsc_201909091

西江月·月

日晚梢头窥望,夜深窗下勾留。明知我在黯凝眸,偏要相随左右。

新圃菊花才放,故园梧叶应秋。闻君千里欲巡游,能否捎来问候

xdsc_201909092

鹧鸪天 思母

泪向深宵几度倾,一朝失恃等浮萍。可怜新冢垂芳草,从此谁人唤乳名。

劳未已,享何曾。病床犹自细叮咛。天堂万里思亲路,恨不人间开绿灯。

xdsc_201909096

鹧鸪天·步诗友韵自题

枉涉红尘半世多,已然司马病萧何。仙缘每作鲫沉底,生计翻同妪上坡。

心廖廖,月婆娑;此情无计可消磨。横琴复检秋声去,胯下无驹竹影驮。

xdsc_201909100

浣溪沙·山居秋晚

茶煮中庭丹桂香,虫吟架下夜光凉。闲听竹露叩池塘。

小月浮杯知浅淡,清风在案话榆桑。谁家笛韵过篱墙。

xdsc_201910014

少年游·相思

携儿河畔夜风清,碧水映街灯。悠然商贩,闲游伴侣,哪管暮鸦鸣。

桥东漫步霓虹烁,触景又思卿。抱儿相问,小儿不语,笑指满河星。

xdsc_201910022

忆秦娥·悼念周总理

群山咽,缅怀总理悲声绝。悲声绝。年年今日,断肠伤别。

名垂青史冰心雪,情怀社稷星晨月。星晨月。一腔热血。化梅香烈。

xdsc_201910029

菩萨蛮·祭扫烈士

松风瑟瑟愁如织,霏霏细雨悲云密。晨色入苍林,只闻人泣音。

碑前空谒视,哽语飞凄泪。怀念有无边,近天连远天。

xdsc_201910040

卜算子·中秋夜有感

今日过中秋,未见冰轮满。细雨丝丝扑面凉,路畔灯辉短。

昨夜梦家慈,亲备团圆宴。隔断阴阳不再重,只有痴心暖。

xdsc_201910046

忆江南·九溪

溪流曲,山径景清幽。烟树映潭花照水,玉泉垂瀑雨横舟。翠岭几回眸。

xdsc_201910059

临江仙·戊戌除夕偶作

又是三秋虚度,时轮鸡犬交逢。山妻吩咐扫梁蓬。酒沽村社北,人笑戏台中。

厚薄几番飞雪,来年足慰春农。腊梅方好却词穷。双联儿不解,催我挂灯笼。

xdsc_201910060

江南春·小窗前

寒舍外,小窗前。枝欹衣薄雪,梅破是初禅。江南春欲花千朵,人与春风和梦看。

xdsc_201910065

清平乐·念童年(新韵)

痴苶呆傻,也有玩童俩。木棍平骑当大马,头顶尿壶乱耍。

追思以往甜甜,贫穷不减心欢,我愿花金百万,买得半载童年。

xdsc_201910078

少年游·忆家山春色

紫桐烂漫绕湘滨,湘水碧氤氲。布裙三两,轻歌素手,陌上采春云。

茶香花气应犹在,除却赏花人。雨过林梢,麓山空寂,归鸟没黄昏。

xdsc_201910079

踏莎行·读白石词

雨失垂杨,风销红萼,一春心事争堪约。梨花满地不成归,临流怅望青衫薄。

清吹迢迢,幽怀落落,林泉旧梦翻成昨。野云飞去杳无痕,冷香月底横溪彴。

xdsc_201910088

如梦令·镜子

鉴尔妍容干净,却远行为端正。悬挂府衙堂,窥看兜中银锭。明镜,明镜!照出几多人性。

xdsc_201910091

虞美人·元日

陈阳残梦相携老,腊味燃眉角。四时月季又开花,却顾门前欲坠老枝丫。

暖风室内人慵懒,谁惯时光浅。抛开一页旧年轮,步履弥坚轻抖漫天尘。

xdsc_201910093

浣溪沙·偶观旧照忆华年

还忆清声竞唱时,满园堆绣绿参差。凤凰花发最高枝。

卅载踪尘情若故,半生风雨梦如诗。自将肝胆寄相知。

xdsc_201910096

摊破浣溪沙

八月钱江赤水平,一潮紧似一潮生。叠浪重重飞岸起,上青冥。

潮去千军无影退,潮来玉带一波横。欲守江潮从不断,只须听。

xdsc_201910098

清平乐·炎夏(新韵)

知了声紧,恹叶芳菲尽。黄狗伸涎滴不禁,偷入池塘水饮。

长昼夜短高温,正午归躲纷纷。唯独顽童无睡,赤身光脚蝉寻。

xdsc_201910099

菩萨蛮·水调

劝君勿作汪洋叹,滔滔只渡英雄汉。赢取大江河,高吟击楫歌。

长风吹碧血,化作漫天雪。豪气满关山,风云胸次间!

xdsc_201910103

卜算子 落叶

不与果争名,不与花争艳。不与根枝比寿长,不把春光占。

不恋位和权,管甚褒同贬。但得新芽早向荣,落地应无憾!

xdsc_201910113

西江月

明月楚山人去,清风旧巷谁来 残星窗里桂花开。暗恼虫音无赖。

醉梦无非杯酒,伤心尽是情才。春衣踪迹缈云台。更在夕阳山外。

xdsc_201910114

卜算子·七夕吟

萦庭桂子香,几点天街雨。最是离人生恨时,莫把相思许。

昨日随云来,今夜随云去。折遍兰笺恁多情,不写江南句。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写诗填词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大赛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每天一首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唐诗宋词古诗三百首

简介:唐诗宋词,唐诗三百首,中国古诗词,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诗词必读,让我们从繁忙的世俗中找到一份宁静......

河南诗词大赛比赛内容

河南诗词大赛比赛的内容是报名及作品提交、初赛筛选、复赛及决赛、颁奖及荣誉。

1、报名及作品提交

参赛者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提交个人报名信息,同时提交参赛作品。报名信息可能包括个人简历、联系方式等。作品应当符合比赛主题和要求,并符合诗歌或词曲创作的常规格式。

2、初赛筛选

提交的作品将被初步筛选,评选出进入复赛的作品。初赛的评审可能涉及到作品的创意、表达、语言、韵律等方面。

3、复赛及决赛

进入复赛的参赛者需要进行现场写作或演唱,并通过评审的复审,进入决赛。决赛可能会有现场写作、演唱或独白等环节,此环节参赛者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创作或演出。

4、颁奖及荣誉

最终获奖的选手将获得奖金、荣誉证书和其他奖励。同时,获奖选手的作品可能会被收入比赛选集,并在相关媒体及平台上宣传展示。

河南诗词大赛比赛

河南诗词大赛是一项以诗词为创作载体的比赛活动,旨在推动河南诗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该比赛对参赛者的创意、表达和语言等方面进行评分,旨在发掘和推广优秀的诗词文化作品,推动河南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河南历史文化悠久,孕育了众多的优秀诗人和词人,河南的诗词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比赛通常由河南省各级机构、社团、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面向广大青年诗人和爱好者开放,包括诗歌创作、词曲创作、演唱等多个方面。

参赛作品通常应符合比赛主题和要求,并符合诗歌或词曲创作的常规格式。获奖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荣誉证书和其他奖励,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对联与古诗词

1、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的第一副对联:
我 国对联发展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24、龙门写法:
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30、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
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1、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41、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42、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43、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44、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45、律诗的平仄:
简单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46、“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
47、“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如果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须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48、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49、对仗 的形式: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A、工对; B、宽对; C、流水对; D、借对;
50、工对的含义: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诗家大忌。
51、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
52、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53、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 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又叫“假对”。
54、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55、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在通常情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如果首句不入韵,这一句的尾字一般都用仄声,不用韵的第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用仄声字。
C、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但如果是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做首句的韵脚字,称为“借韵”。
56、词的定义:
词,是一种依照乐谱曲调来填词的诗歌体裁。它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
57、词的主要发展阶段:
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有:(1)词的萌芽与兴起——隋至中唐;(2)词的发展期——晚唐、五代;(3)词的鼎盛期:(4)词的衰落——元代以后。
58、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他创作了不少慢词,提高了词全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这是对词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59、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
当时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是周邦彦。他精于音律,又善矢章,写出了很多保持传统风格,迎合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侩妓女各阶层人口味的音律优美的词曲。被人称之为格律派,后世誉为“词家之冠”,影响直到明、清。
60、宋室外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
宋室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当然是辛弃疾。他与苏轼并称“苏辛”,成为宋词谊放派的代表,可以说是宋词中成就的真正的集大成者。
61、词调的含义:
词调,也叫词牌。所谓词调就是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的名称。在初起时,词高往往就是题目,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一致,后来继作时,因为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不一致,后来继作时,因为乐称与所咏的内容不一致,又另加题目或小序(当然也可以不加),词调便只有曲调与格律的意义了。
62、词调中“子”的含义:
词调中的“子”字就是曲子的省称,如《采桑子》、《卜算子》等。
63、词调中的“令”的含义:
词调中的“令”字,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调短的词,可能起于唐代的酒令,比如《如梦令》。
64、词调中“引”的含义:
词调中的“引”字、“近”字,则属中调,一般比小令要长而比长调要短(不足100字),比如《青门引》、《好事近》等。
65、词调中“慢”字的含义:
词调中“慢”字,是慢曲子,即慢词,大部分是长调,比如《声声慢》。
66、词的“片”的含义:
“片”,也叫“阕”。词的一段叫一“片”,片也就是“遍”的意思,是音乐已奏了一遍的意思。乐曲的休止或终结叫“阕”,所以片又叫阕。

叶千华哪里人


叶千华
叶千华,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籍贯江苏溧阳,祖籍湖北随州,原名叶全树,字清林,号山水情人、读月楼主,曾用名叶乾华,笔名山水、野夫、林子、叶子等,人称:山水先生(诗禅)。系现代诗人、学者、编辑家、德教情感专家。先后从事教育教学和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三十余年,历任教师、编辑、主编、研究员、政协委员、社长、总编辑、特约编审、客座教授和顾问等,发表诗歌(诗词)、论文、散文(随笔)等数百首(篇),著作有《芳野集》《沉思集》《垦春集》《读月楼诗存》《心灵夜语》《今夜无眠》《千华随笔》《昼夜对话》《情意集》《情心集》《情理集》《情怀集》《情感集》《漫步者漫笔》等二十多部书籍。
中文名:叶千华
外文名:yeqianhua
别名:山水情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溧阳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18日
职业:教师,编辑,作家,策划管理
毕业院校: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师范大学继教院
主要成就:从事教育教学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三十余年,
主要成就:发表诗歌(诗词)散文随笔论文数百首(篇),
主编《中国青年新诗人诗选》
《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
《中华历代诗人诗词大典》(电子版)
《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鉴赏朗读精选》
《中华古籍解析赏读选》等书籍,
出版著作二十多部。
代表作品:《芳野集》《沉思集》《垦春集》《读月楼诗存》《心灵夜语》《今夜无眠》《千华随笔》等
祖籍:湖北随州
职称:研究员
诗人简介
叶千华,男,汉族,1961年12月18日(辛丑年11月11日)出生,籍贯江苏溧阳,祖籍湖北随州。原名叶全树,字清林,号山水情人、读月楼主,曾用名叶乾华,笔名山水、野夫、林子、叶子等,人称:山水先生(诗禅),又称:千先生、大先生。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创作班,中国中西比较文学师资培训班,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务过农、打过工、做过戏曲器乐伴奏和革命群英谱的编撰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和编辑策划管理等工作三十余年。
先后发表诗歌(诗词)、论文、散文(随笔)等数百首(篇),受聘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特约编辑,湖南徐特立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编委,中国当代诗人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发现》杂志社理事、特约编审,历任江南诗友书社社长、总编辑,《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主编,《月亮诗刊》主编,《神州诗丛》总编,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诗书画联谊会常务副主席,研究院名誉院士兼客座教授,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指导教师,编辑策划管理和顾问等。
系江南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中国诗人协会会员,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一、十二届市政协委员等。
主编《中国青年新诗人诗选》(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鉴赏朗读精选》(电子版)、《中华古籍解析赏读选》(博客电子版)、《唐宋八大家作品赏读》(电子版)、《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博客电子版)、《中华历代诗人诗词大典》(知识词典电子版)等。
著作有《芳野集》《沉思集》《垦春集》《读月楼诗存》《今夜无眠》《心灵夜语》《千华随笔》《情意集》《情心集》《情理集》《情怀集》《情感集》《昼夜对话》《漫步者漫笔》等二十多部书籍。作品多次荣获等级奖、优秀奖、佳作奖和文艺创作成果奖等。传略(业绩)及作品载入全国数十部大型文献和辞书。
个人著作
1.《二黑离婚》(剧本)
2.《复婚》
3.《芳野集》(诗选)
4.《沉思集》
5.《垦春集》
6.《谁是赢家》
7.《性情世界》
8.《天翻地覆》
9.《天诛地灭》
10.《读月楼诗存》(诗词)
11.《欲望与贪婪》
12.《管理与认识》
13.《今夜无眠》(诗歌集)
14.《心灵夜语》
15.《千华文选》
16.《千华语录》
17.《情意集》
18.《情心集》
19《千华随笔》
20.《昼夜对话》
21.《情理集》(教育讲堂文选)
22.《情怀集》(语录文选)
23.《情感集》(无题诗选)
24.《漫步者漫笔》(杂感文选)
教育论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995年8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教学研究文集》第525页。
2.《浅淡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思考》
1996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现代教育研讨文选》(上)第111页。
3.《谈教师如何运用情感把握学生》
1997年4月,湘江文化艺术家协会出版《心中的花园》第20页。
4.《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1997年5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第277页。
5.《试论教师的人格威信是影响学生听课的重要因素》
1997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现代教育科学论文精粹》(下)第223页。
6.《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学生》
1998年7月,中国档案出版社《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第73页。
7.《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1999年1月,北京西苑出版社《“春晖艺谈”中小学教师论文集》第511页。
8.《关于学生自信自立品质的探讨》
1999年4月,中国经济出版社《现代教育文萃》第七卷。
9.《学校领导与科学管理》
2000年3月,人民交通出版社《跨世纪教育论坛》第一卷,第92页。
10.《浅析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影响》2000年7月。
11.《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作用》2001年4月。
12.《诗歌审美感知能力教育简谈》2001年8月。
13.《简谈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情缘》
14.《读书做富贵大气的女人》
15.《律诗的四个基本要素》
代表作品
诗歌作品
夜幕有些人不是所有江南夜雨侠客
唱起山歌最有情的人寻梦风是一只温情的手
关于水的方式和姿态(水性)朋友,知足吧
屠刀土地祭奠书籍风景等爱盛开
泥土阳光野草日与月的情结(日月)花开的季节
人生有爱火柴我有我的爱人活着我们没有时间浪费
寻找属于自己的希望太阳的情意人生的力量
岁月中留下回忆的情感有时不能不这样想
散文随笔
说“争”
脾气之说
读书之我见
城里人与乡下人
与友说
说说朋友
说“病”
圈子与圈套
说“和”
闲说读书
诗词作品
无题
游南山竹海
咏杏花
咏月季花
江南一壶酒
于威海刘公岛上
如此仕途
客叹
网友
题升迁者
西江月·赏荷
西江月·煤怨
踏莎行·酒意
醉春风·世喻
自度曲·缅怀
满庭芳·生意人
沁园春·红军长征颂
叶千华诗词选读
叶千华无题诗选读
作品入选书目
1、《当代中华诗词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2、《中国新诗人诗选》之二,辽宁作协图书编辑中心,1990年9月。
3、《中国新诗人诗选》之四,辽宁作协图书编辑中心,1991年5月。
4、《江南诗词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
5、《中国当代青年抒情哲理微型诗精品》第65页、第249页,南洋出版社,1991年6月。
6、《青春精品诗历》第99页,南洋出版社,1991年6月。
7、《青年短诗大观》辽宁作协图书编辑部,1992年4月。
8、《青春的脸》海内外诗文库A卷,南粤新闻文化出版社,1992年8月。
9、《中国当代青年抒情短诗精萃》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2年8月。
10、《当代青年抒情短诗集萃》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
11、《1993年新星诗历》第160页,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2、《我们不相信上帝》香港艺术出版社,1993年2月。
13、《中国当代诗人辞典》第44页,香港新天出版社,1993年4月。
14、《中华诗选》第二卷,香港现代出版社,1993年6月。
15、《中国青年新诗人诗选》金陵书社出版公司,1993年8月。
16、《当代诗词撷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
17、《中华诗词佳作选》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8月。
18、《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中国妇女出版社,1994年8月。
19、《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第91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年6月。
20、《教育教学研究文集》第525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
21、《江南诗词选集》江南诗词学会,1996年。
22、《现代教育研讨文选》第111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
23、《心中的花园》第20页,湘江文化艺术家协会出版,1997年4月。
24、《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第277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5月。
25、《现代教育科学论文精萃》第223页,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7月。
26、《教改之星怀历》现代文化教育中心,1997年11月。
27、《中国当代诗词选》第五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
28、《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第73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年7月。
29、《华夏诗存》1998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30、《春晖满园》现代文化教育中心,1998年11月。
31、《全国精短文学优秀作品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12月。
32、《“春晖艺谈”中小学教师论文集》第511页,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年1月。
33、《现代教育文萃》第七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4月。
34、《华夏诗存》2000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35、《人生智慧宝典》格言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月。
36、《中国教育千家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37、《跨世纪教育论坛》第一卷,第92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3月。
38、《摇曳的烛光》现代文化教育中心,2000年4月。
39、《中国当代诗词选》第八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4月。
40、《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87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41、《当代中华诗词通览》第117页、第790页,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3月。
42、《中国诗词著作家辞典》中华诗词出版社,2003年4月。
43、《江苏中青年诗词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4、《中国诗词楹联艺术家大辞典》第174页,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
45、《中国民俗文化通览》第756页,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46、《中华诗词年鉴》第477页,中华诗词出版社,2004年4月。
47、《世界汉诗年鉴》世界汉诗出版公司,2004年5月。
48、《中华诗词家风采录》中华诗词出版社,2004年6月。
49、《滕王阁杯征文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7月。
50、《首届国学创新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51、《人生格言经典》(二)第479页、第651页、第772页,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10月。
52、《中国当代人生格言》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53、《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一卷,第142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月。
54、《百年律诗大典》第190页,中华诗词出版社,2006年3月。
55、《当代短诗精典》第86页,开益出版社,2006年4月。
56、《天骧诗词三百首》第37页,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中心编,中华诗词出版社,2006年5月。
57、《百年绝句大典》第163页,中华诗词出版社,2006年5月。
58、《中国诗人大辞典》第329页,作家出版社,2006年9月。
59、《八荣八耻箴言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12月。
60、《中华当代美德箴言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11月。
61、《中华当代美德诗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12月。
62、《中华名人格言》(三)第414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
63、《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二卷,第135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月。
64、《中国十二生肖文化与艺术家大典》第90页,中华诗词出版社,2008年8月。
65、《中外哲理名言》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编辑,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中英文对照)2008年。
66、《新中国诗词三百家》第37页,中华诗词出版社,2009年10月。
67、《诗海》(当代实力诗人诗选)第九卷,第295页,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
68、《中国当代诗词·格言名家精品集》第741页,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2009年10月。
69、《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三卷,第115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1月。
70、《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四卷,第152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1月。
71、《中华诗人大辞典》第19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
72、《世界大百科全书》文艺卷,第34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8月。
73、《中华国魂诗书画选》第108页,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3年2月。
74、《中国作家大辞典》第239页,作家出版社,2013年4月。
75、《中华盛世醒言》第467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2月。
76、《中学生读写》第5辑,第7-8辑,第10辑,第12辑,明天出版社,2015年。
77、《中国新诗精选三百首》《新中国国学三百家》《百年诗词精选》.........
主编书籍刊物
◎《中国青年新诗人诗选》1993年8月出版
◎《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一卷2006年1月出版
◎《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二卷2008年1月出版
◎《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三卷2010年1月出版
◎《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四卷2012年1月出版
◎《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鉴赏朗读精选》(电子版)
◎《中华古籍解析赏读选》(博客电子版)
◎《唐宋八大家作品赏读》(电子版)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博客电子版)
◎《中华历代诗人诗词大典》(知识词典网络电子版)
◎《中国网络诗人盛典》
◎《霞光诗丛》(四辑)
◎《友情诗选》
◎《月亮诗刊》
◎《神州诗丛》
获奖情况
1987年12月在县乡群众文化活动周展演中荣获美术绘画一等奖和笛子独奏一等奖。
1988年5月在县“小百灵”独唱比赛中辅导学生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荣获优秀教师辅导奖。
1988年12月在县市首届中小学器乐独奏比赛中辅导学生获得一等奖并荣获教师优秀辅导奖。
1989年9月在市教工书画作品汇展中荣获国画作品优秀奖。
1992年10月在首届新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中荣获诗歌优秀奖。
1992年11月在中国92香山诗人诗歌作品研讨会上荣获诗歌佳作奖。
1995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
1995年10月在文艺报社和《诗探索》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荣获诗词大赛三等奖。
1996年3月在“现代教育研讨笔会”中荣获论文优秀奖。
1996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
1996年7月在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举办的“文学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上荣获诗歌二等奖。
1996年12月荣获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汇展优秀奖。
1997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
1997年5月在当代教师“五个一”征文大赛中荣获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1998年4月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开拓杯”征文大赛论文优秀奖。
1998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二等奖。
1998年8月荣获“中国当代诗词精品奖”二等奖。
1998年10月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春晖杯”诗文大赛诗歌优秀奖和论文三等奖。
1999年1月在“全国教育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中荣获优秀奖。
1999年3月荣获“振华杯”统战工作论文优秀奖。
1999年3月诗歌作品荣获《全国精短文学优秀作品集》三等奖。
1999年4月荣获“纪念解放五十周年”征文优秀奖。
1999年11月中国教育教学丛书《跨世纪教育论坛》大型系列活动中荣获论文一等奖。
1999年12月荣获市教工文艺汇演民歌独唱优秀奖。
2000年4月荣获全国中小学教师“兴华杯”诗文大赛优秀奖。
2002年5月荣获“中国乡土文学奖”。
2003年1月荣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
2003年3月荣获“糖酒杯”溧阳导游词三等奖。
2003年8月在第二届“太白杯”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诗歌优秀奖。
2003年10月在第五届“滕王阁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荣获散文优秀奖。
2004年12月荣获“首届国学创新优秀成果奖”银奖。
2005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优秀奖。
2006年9月首届“中华诗星杯”《中国诗人大辞典》征稿活动中荣获中华杰出诗人精英奖。
2006年11月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中华诗书画大赛活动中荣获“中山艺术奖”。
2007年5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5月荣获中国当代诗人词家“国学文化杰出贡献奖”。
2010年5月荣获“首届中国名家世博艺术杰出成就奖”。
2010年8月荣获首届“金玉杯”全国诗书画大师成就奖金奖。
2010年11月在“和谐亚洲,激情亚运”中华国粹题名艺术创作活动中荣获诗词铜奖。
2011年1月荣获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2月在“金龙吟春第三届全国诗书画印四绝大赛”中荣获金龙艺术奖诗词二等奖。
2012年5月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荣获诗词作品金奖,并授予“新中国杰出诗人”荣誉称号。
2012年9月荣获“世界文艺终身成就奖金奖”,并入编《世界大百科全书》(文艺卷)。
2013年5月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国学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金奖。
人物评价
评语之一
叶千华先后主持策划、主编《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第一卷(2006年1月出版)、第二卷(2008年1月出版)、第三卷(2010年1月出版)等多卷大型诗词文献书籍,这是当今诗坛之盛事,也是诗人词家之幸事!
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中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当代传统诗词的编辑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他先后创作了很多经典诗词(诗歌)作品,并以他优秀的品质、深远的见识、独特自由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诗词文化艺术界,影响海内外。
他主编的《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在当今汉诗类书籍中,不仅是最全面、最广泛、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诗词文献,而且是编辑之精品,是中国及世界汉诗书籍之最。
他的魄力、才能和作品在此奠定了一位诗人编辑家在诗界文化界的影响和地位。
他的才气、才情、才识、才思、才学、才智在诗歌(诗词)和文章中表现得极其深情透彻!
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与文化事业上的贡献,将永远激励和启迪着学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此等才俊,让我们领略到人生一种至高至美至真至善至情至爱的生活境界。
评语之二
叶千华,作为诗人歌者的他野气而狂放,激情而豪迈。
他的大胆与直率,使我们对社会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人生。
他作品中的掌声与喝彩,总能体现为人的善良和美好。
他的高尚和可敬,在于不惧权力野兽的胁迫,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
他独立的人格,表现在不与奴才同流,不与小人同谋。其人格魅力将与他的作品一样流芳人间。
他可贵的精神,就是在坚强中勇敢,在正义中无私。
他为民生呼吁,为民权呐喊,为幸福和快乐而歌唱。
他追求的是真理,奉献的是思想,爱好的是和平,守护的是希望。
他用智慧和情感为人类敲开了尘封的门窗,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他用诗歌和文章为我们开启了思想的航向,在生活的江河里激起一朵朵幸福的浪花。
在他的骨子里充满着贵与尊、仁与义、道与德;
在他的血液中洋溢着情与爱、真与善、诚与信。
赏读他的作品,使得人们更要重新认真做人,使得学子更要加倍努力勤奋。
他率真的语言和纯朴的文风,使得他的作品熠熠生辉。
他优秀的诗歌文学作品有很多已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他不愧为师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评语之三
叶千华的诗格诗风,诗如其人,正直、刚果、仗义、豁达、锐利、明朗、豪爽、坦荡,理智而激情,真实而性灵,远见而卓识,自然而清新。
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和礼赞,对假丑恶的揭露和鞭挞,无不充满着爱和恨,洋溢着纯朴、自由、率真与坦白。
他默默地奉献和无私地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更加辉煌灿烂。他的育人思想和文化财富,是人类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精神建设的需要,是理想追求的需要。
他是正义的勇士,真理的知己;是快乐的思想者,美好的建设人。
评语之四
叶千华的诗品文品如他的人品,品质优,品行好,品德善,品格高。
他的文学作品饱含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充满人生豁达和乐观精神。
他清俭的生活,清贵的命运,清爽的衣着,清净的心境,给人以真。
他清澈的眼睛,清亮的声音,清晰的思想,清真的感情,给人以善。
他清高的品德,清雅的言行,清新的文笔,清正的灵魂,给人以美。
他的清醒和清静,在作品和生活中总能使人看到勤奋与安分的身影。
他是中国当代社会贤良国士,民间真人君子,诗界学者达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0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