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委简介
邹路,男,湖南新化县人,现居长沙,酷爱诗词,2004年开始正式写作,出版诗集《邹路诗词》,参加2015年《中华诗词》青春诗会,《 》微刊主编并主持 大赛。主张现代人用现代语言写 ,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事物或者情感。
6分入选作品(21-50)
xdsc_201901013
清平乐
农民凄苦,干部豺狼虎。财大气粗多党羽,土地由他做主。
黄金打点乌纱,合同签订桑拿。多少商人逐利,削尖脑袋回家。
【邹路评】辛辣、犀利。
xdsc_201907008
临江仙·昨夜桨声入梦
昨夜桨声入梦,梦回月下荷塘。垂杨岸里影成双。数声环佩响,惊起睡鸳鸯。
半世江湖长醉,醒来鬓已成霜。故人千里各相忘。只今衣领上,还带藕花香。
【邹路评】只今衣领上,还带藕花香。稍不属实。
xdsc_201907184
鹧鸪天·最浪漫的事
对坐门前读晚霞,满头白发忆风华。妻嗔幼稚偎泥腿,夫幸才情迷校花。
腌绿笋,拌黄瓜,一壶老酒两杯茶。来生若是重牵手,相约依然这个家。
【邹路评】来生若是重牵手,相约依然这个家。最真挚的感情莫过如此。
xdsc_201812048
纪辽东 重阳节抒怀
星移斗转夜愁长,梦魂返故乡。小院凄清情怯怯,泪雨助秋凉。
双亲去后倍添伤,再无燕绕梁。篱菊幽幽何忍采,岁岁怕重阳。
【邹路评】借重阳写对双亲的怀念,新意。
xdsc_201908020
采桑子·忆母亲
依希梦里呼娘紧,泪挂腮边,月挂天边,搖曳梧桐伴不眠。
几多往事心头住,怕忆当年。又忆当年,总爱依偎在膝前。
【邹路评】上片写娘亲不在,思恋转入梦里起。下片回忆娘生前的点滴,一个具体形象‘总爱依偎在膝前’感人肺腑。
xdsc_201908029
卜算子·游马尼拉大草坪
头顶白云飘,坪上儿童笑。忘了年龄忘了疲,也作开心跳。
天地忽然宽,远处牛羊小。久挤人间久困笼,直欲随飞鸟。
【邹路评】也作开心跳。开心词,读来一笑。
xdsc_201906083
浣溪沙·歌厅
金碧歌厅启鼓箫,唱支曲子不成调,随心随意恣情飚。
声浅声高声错杂,自娱自乐自逍遥,哪谁听得把头摇。
【邹路评】哪谁听得把头摇。简直复活了现场气氛。
xdsc_201811028
踏莎行 思念孙儿
耳畔娇声,眼前稚态。心中最喜呀呀仔。梦回欲抱小乖孙,此身却在千山外。
微信传情,视频递爱。手机难了思亲债。平时未解苦思量,久别始晓情如海。
【邹路评】立意从对孙儿思念的平常小事,总结出,人民对感情离合的体会,在一起不觉得甚至可能还有厌恶,离开了就思念,离开越久越思念。微信、视频、手机,把新事物词汇用得恰到好处。
xdsc_201812047
卜算子 挑米虫
箕里米生虫,灯下眯双眼。曲颈凝神仔细挑,粒粒都分拣。
往事忆当年,娘叫知勤俭。今日今时此景中,我是娘翻版。
【邹路评】上片写挑米虫,下片由挑米虫念及往事,有对为娘的理解也有对娘的思念。
027现代杯编号80
鹧鸪天 参加“金色秋天群”舞会
息舞多年技已荒,腰枝难著旧时裳。轻柔乐曲邀沉醉,浪漫情怀解冷藏。
欢短暂,韵余长。芳心又似小姑娘。晚归着意窥鸾镜,腮晕彤云染鬓霜。
【邹路评】把舞会小事,写得绘声绘色。其中心境是写文章无法写到的。
xdsc_201909077
鹧鸪天·补衣一首寄内
问我归期不可期,他乡日子自操持。细穿儿女长丝线,学补风尘旧客衣。
伊惜我,我怜伊。近来却少寄新诗。愁随岁减霜添鬓,惯了人间久别离。
【邹路评】如同生活平淡,大家都这样,满满透着无奈。
xdsc_201909074
南歌子·聚会
绿鬓辞家舍,霜华回故乡。此生来去总空忙。些许牢骚、背里黯神伤。
斗酒豪情在,旋杯醉意长。旧年抱负不曾忘。众里强颜、笑也透苍凉。
【邹路评】众里强颜、笑也透苍凉。大部分人,人生也许就这样。
xdsc_201908108
生查子·武昌东湖
人在画中游,天在东湖底。湖岸柳依依,湖上清风起。
多少有情人,走在春光里。携手在红尘,敢与神仙比。
【邹路评】只羡鸳鸯不羡仙。
xdsc_201901084
卜算子·七夕有感
七夕月如舟,银汉云岚缈。那对离人会鹊桥,愿守相思老。
乍聚恨重分,爱意心知晓。有个名儿不肯丢,暖暖称军嫂。
【邹路评】结让人意外,同时点明主题,生活如传说,军嫂的爱情如七夕爱情,聚少离多。
xdsc_201901085
清平乐·有寄
别来月半,雨打花香散。消息依稀心正乱,梦里数回问遍。
人生几许流年,情多更解珍缘。乐亦休忘归蜀,错过整个春天。
【邹路评】大概是有情女子碰上薄情郎,上片写情郎离开后,雨打花香散,没有半点消息,对情郎的情义产生了质疑。下片规劝情郎,引用乐不思蜀典故,再不归蜀,你将错过蜀地的整个春天,寓意情郎不知悔改可能错过真情的自己。
xdsc_201905114
鹧鸪天·环卫工歌
帚下埃尘饭里沙,长街洁净若还家。淡看白眼和青眼,说与朝霞并晚霞。
风景线,雪绒花。车流往复补铅华。些些背影罗心结,系着爹娘藏着娃。
【邹路评】些些背影罗心结,系着爹娘藏着娃。似乎看到了背上背着孩子的环卫工人,网上看到的特写吧,勉强可。
xdsc_201902029
鹧鸪天·郊外
莫道清幽无处寻,城关郊外有森林。溪流一脉明如玉,花朵千丛灿若金。
云雀唱,画眉吟,黄鹂隔叶鼓瑶琴。今天且就禽听曲,明日再操尘世心。
【邹路评】前面写了这么多郊外闲游都是为了铺垫结句‘操尘世心’。
xdsc_201902074
踏莎行·盼
四角亭台,城东故道。梧桐叶下蝉儿叫。夕阳倒影又穿林,伊河水慢黄花老。
地起尘烟,风摇乱草。登高望去青峰小。欲将归日问行人,遥遥十里行人少。
【邹路评】欲将归日问行人,遥遥十里连行人都少。渐入佳境。
xdsc_201907016
武陵春·期盼
老树门前身影瘦,立尽夕阳残。一道山梁望眼穿,儿女几时还。
最怕冰封征路远,风雪步行艰。那颗焦心总半悬,万事话平安。
【邹路评】老来盼子归,那种期盼和心里描写恰到好处。
xdsc_201907185
鹧鸪天·青春往事
心底残存一缕香,偶来回味几多伤。情诗吟诵心还热,照片翻开梦已凉。
追紫蝶,采红桑,花溪牵手好时光。如今各在天涯外,微信闲聊满鬓霜。
【邹路评】一种情愫,总是没结果的时时怀念。
xdsc_201902073
踏莎行·母亲节有寄
棉质青裙,蚕丝花褂,一同祝福连包打,愿娘笑靥比糖甜,愿娘欣慰无牵挂!
瘦影银丝,皱纹渐扯,风霜柴米熬冬夏。少时不解母恩深,为娘方晓恩无价。
【邹路评】其他平常,选结句。
xdsc_201904059
浣溪沙·丁酉立冬夜有感
客舍孤灯读纳兰,添衣时节我身单。渐无心事可相关。
文字多从愁处写,人生应向达时观。奈何悲喜两为难。
客舍:自己在外打工租的房子
【邹路评】悲苦中保持乐观精神,是对人生的思考。
xdsc_201904068
清平乐·清明踏青
青山踏遍,处处莺莺燕。布谷声声声未断,飞鹊喳喳捣乱。
岭南岭北人家,村前村后桑麻。谁织锦屏在野 深深浅浅桃花。
【邹路评】明明白白朴实无华,我就觉得算是不错的诗了。
xdsc_201904087
浣溪沙·那年十八
想再单纯已不纯,当时偏要扮深沉,谁留答案予青春。
像雾像风还像雨,倾城倾国未倾心,原来只是我天真
【邹路评】上片比下片好,下片理解起来恰如诗句像雾像风还像雨。诗词可以用尽手段技法,但意思必须明明白白。
xdsc_201905023
霜天晓角·天涯之外
是云之过 偷懒山间卧。忘问百花风信,春去远,还来么
湖中莲万朵,秋时都是果。心上眼中朝暮,何必问 谁留我。
【邹路评】起句好,后面不如云卧山间形象鲜明,费解。诗词可以用尽手段技法,但意思必须明明白白。
xdsc_201908159
南歌子·咏农村留守妇女
昨种园边豆,今栽陌上禾。归来明月上山坡,照着门前白发两翁婆。
夫在他乡远,儿留学校多。与谁掏句说心窝,帘动满天星斗挂银河。
【邹路评】最后一句差味些。
xdsc_201907083
卜算子
烟渚苇花香,暾日江流彩。一甩垂纶到那边,碎了群峰黛。
枯坐已忘形,却惹闲鸥爱。竿抖铃惊急网抄,钓个原生态。
【邹路评】一甩一碎,碎了群峰黛,好。钓个原生态。敢于用新,但未必好,甚至败笔。
xdsc_201905027
生查子·乡情
清风伴翠飞,绿水环山绕。花艳引蜂歌,林静鸣知了。
未闻乡妹声,就已心儿跳,待妹近身旁,只会呆呆笑。
【邹路评】上片啰嗦了点。与下片关联也不大。
xdsc_201906137
卜算子·看花
花发一年年,人也年年看。看到花枝笑我时,忽已流年换。
枝是旧年枝,花是新春面。花蕊如针短复长,不厌看千遍。
【邹路评】看到花枝笑我时,随意了,两个七子句都有待重写。
xdsc_201902025
浣溪沙·尚特梅思庄园遐想
草色流酥小路长,蜜蜂追逐紫花香。奶牛林下卧风凉。
编织星光装梦想,放飞蝴蝶捉迷藏。风车摇过慢时光。
【邹路评】似懂非懂。白描好。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荐号1
李白杜甫的诗
简介:李白杜甫的诗,走近诗仙诗圣,体味李白杜甫的诗意人生!
荐号2
唐诗宋词古诗三百首
简介: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质就用读诗开始...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