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班路上,
偶遇一多年未见老友,
激动得热泪盈眶,
免不了寒暄一番。
「你最近过得咋样啊 」
「我呀,也无风雨也无晴吧!」
……
诗词君惊觉,
诗词也可以拿来聊天,
而且毫无违和感。
其实最普通的对话,
依然能对出诗意。
最近过得咋样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小明,啥时候回来,咱们聚聚
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你和她还有联系吗
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周邦彥《过秦楼》)
听说你又换工作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那天,你等到车了
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你怎么了
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你的理想是什么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殷芸《吴蜀人》)
你考试及没及格呀。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方岳《别子才司令》)
你妹妹心情好点了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你最想去什么地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食荔枝》)
时间过得真快!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来,干一杯。
酒逢知己千杯少。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出去去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再见,老同学!
苟富贵,无相忘。
(司马迁《史记》)
起床吃饭了!
睡到人间饭熟时。
(钱宰《孟子节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你怎么学习这么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老屋边上的树怎么样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亲爱的,你在干嘛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
又要喝西北风了,
千金散去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最后,诗词君问问大家
你那边天气咋样
你会怎么回答呢
到留言区里发表评论吧!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出自于隋朝建国之前的南朝小说《殷芸小说?吴蜀人》,小说中描述这一句话是几个人在说各自的人生理想时有一个人说出来的。十万贯在古代不同的时期,代表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就像是现代的十块钱跟八十年代的十块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是十万贯钱放到现代也是相当于是千万富翁级别的。
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因为处在战乱时期,当时的购买力每个地方其实是不一样的,十万贯前在南北朝时期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说是一个富翁家族的级别了。下面小编重点通过宋朝以及清朝时期的十万贯钱可以兑换成现代多少钱。《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时期的,在《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吴用用一两银子买了一大瓮酒,二十斤熟牛肉,还有两只大鸡,此外还有阮小二在店家那里欠下的酒账。在北宋时期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这样来算,当时吴用花的钱在今天可以有一千元左右的开销了。而十万贯钱就相当于现代的100000*1000=100000000元,在北宋时期十万贯钱可以相当于今日的一亿元人民币了。
清朝军机处的档案有这样的记载:在光绪年间的粮价是一石大米是要一两四钱六分银子,也就是一两银子可以买0.68石大米,而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古代一石是指100升大米,而一升大米相当于1.8斤,那么100升大米就是180斤。在现在一斤苏北大米是2.5元,那么一贯钱就相当于是现代450块,那么十万贯钱就是100000*450=45000000元,那也是妥妥的千万富翁级别了。
通过北宋以及清朝的比较,可以看出宋朝时期的钱还是比较值钱的,但是到了清朝时期就超不多缩水了一半左右,但是无论怎么说十万贯钱在古代已经是妥妥的富豪界别了,确实可以在扬州好好的潇洒了。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出自《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
原文:
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意义:
为了美色,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不尽常人迷恋世间尤物,连英雄豪杰也难过美人关。放弃所有的一切而只求与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归隐田园。恐怕没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吧?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还是流连忘返名媛丽人之间,卧榻暖枕之侧,更显风流人生吧!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受到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影响,其故事背景就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故事中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说。总之,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倾注了自己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诠释了他的“至情说”。
作品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30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朋友是什么?最诗意的回答
下一篇: 冬天的美,尽在这十首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