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连带着清明这个节气也成为24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节气了!
其实,还有一首唐诗,记录了古代的一个节日,诗写成后,皇帝爱得不得了,当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诗人。可谓是一首诗改变了命运。
这就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作《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此诗写寒食这一天,京中景象、宫廷景象。
寒食本是一个清冷的节日,可韩翃写的《寒食》诗却让他迎来了暮年的曙光。
据说,唐德宗读到这首诗后,非常喜欢。
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书省两次提名人选,皇帝都没有批。
再请示的时候,皇帝说:让韩翃来做吧!
当时有一个和韩翃同名同姓的人,担任江淮刺史。宰相请示说:有两个韩翃,不知是哪一个
唐德宗说: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
此时的韩翃,并不知道,因为这首《寒食》诗,他的人生重燃希望。
韩翃少年便有才华,35岁考中进士,侯希逸镇守青淄时,韩翃在他手下当从事。后来被罢官,闲居十年。
后来李勉在宣武时,被启用为幕僚,当时韩翃已经到了暮年。据说,和他一起任职的都是些年轻人,对他不了解,看不起他写的诗。韩翃很不得意,多称病在家。
试想,此时的韩翃,已是暮年,人生可能就这样,担任一个不痛不痒的官职,就走到尽头了。
可没想到一首《寒食》诗让他受到唐德宗的赏识,韩翃以驾部郎中升任为知制诰,后来,在中书舍人的职位上终老了。
当时,不仅是唐德宗,这首《寒食》诗还倍受当时士人的喜爱,传唱不绝。
从皇帝到士人,都喜爱这首诗,到底这首《寒食》诗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为它点赞叫好呢
我们再来细读这首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节时,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轻烟散入五侯家”正是这种寒食皇家制度的写照。
有人说,此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我想,这可能就是唐德宗和士人钟爱此诗的原因之一吧。
用艺术成就上来看,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
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
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这些专业的评论我们可能看不大懂,但是,隐娘觉得这首《寒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清新自然。
李白曾称赞友人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文章不须太雕琢,质朴清新就好。
这首《寒食》诗用语浅易却含意深刻,没有大历诗人普遍的重雕琢而无内容的毛病,而这也是此诗备受后世赞誉的原因吧!
大赛作品集,人手一册哦!已加主编微信的可直接微信联系购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写诗填词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诗还有远方...
李商隐曾经写了一首《随宫》,非常露骨的讽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大兴土木,由于讽刺的现实而且真实,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称赞!
诗句原文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其中这首诗的原文所表述的就是隋炀帝在大兴土木之后,宫殿中的一种凄凉景象。你是杨迪,虽然大兴土木,但是他所建造的宫殿并未一直使用,相反却搁置在那里浪费着。最终形成了一幅凄凉悲惨的景象!
文景之治
提起隋朝最有名的皇帝,我相信大家想到的不是贤明的隋文帝,相反想到的,一定会是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隋文帝虽然在隋朝建国初年为隋朝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甚至在后期景地统治时期,也曾继续隋文帝的繁荣景象,终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然而谁又能想到隋文帝的后代中竟然有一个祸国殃民,败坏经济的一个隋炀帝杨广。
昏庸无道的杨广
因为隋炀帝是一个典型的祸国殃民,大兴土木的一个刽子手,说他是一个君王,他是个君王,说他是一个刽子手,他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刽子手,因为是杨广任用小人霍乱朝廷,同时屠杀百姓,使百姓经济凋敝,流离失所…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当然最后隋朝也确实父母败在隋炀帝手中!隋炀帝在下江南时期大兴土木,乘坐皇舟游览。给经济和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磨难!
由于当年李商隐的这首《随宫》深刻的露骨的揭露了隋炀帝的复仇同志,因此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赞扬和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性最大的愚蠢,是互相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