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海斌当我们得到亲情陪伴、从中获取力量时,当我们割舍不下、徜徉在亲情温暖中时,请一定记得在是与非、公与私上清清楚楚,在名与利、情与爱上清清白白,不干糊涂事、不做糊涂人、不被亲情裹挟。这是一种清醒、一种远见,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在《诗经》的三百多篇中,《小雅·蓼莪》是最伟大的篇目之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诗的形式歌唱了人间的至亲至爱。朱熹在《诗集传》注释“昊天罔极”时说:“言父母之恩如天,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父母之恩“如天无穷”,而儿女却“不知所以为报”,《蓼莪》的抒情主人公就在这样一种自责中一唱三叹,把一个“亲”字演绎得真真切切。《说文解字》中解释亲字为“至也”,指的是事物之间已经达到了距离极近的一种状态。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把亲的意思解读为“亲密无间”“情意恳到”,并且说:“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谓之亲。”显而易见,无论是物理还是心理,与我们距离最近的,首先是赐予我们身体发肤、培育我们长大成人的父母“双亲”,他们最能当得起“亲”这个字。 由父母之亲逐渐扩展,“亲”后来有了指一切亲人的意思。不论关系远近,不论是血脉关联还是以社会礼法为基础的其他关联,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处在“亲”的网络之中。中华民族自古讲大义、重亲情。 无论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期盼,还是“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无奈;无论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睹物思人,抑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郁思乡,都是牵挂亲人和被亲人牵挂的亲情暖流。也正是因为有了亲情的激励和支撑,才让一个个客居他乡的游子在跋涉中,哪怕遇上了狂风,也能把它写成一首浪漫的歌;即便遇到了暴雨,也能把它吟成一行醉人的诗。“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不知拨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人的心弦。珍惜亲情,呵护亲情,是道德伦常的基本底线,是社会和谐的深层次根基。 但从另一层面来看,“亲”又可能是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一些人分不清公与私的界限,让权力、贪欲的藤蔓缠住了亲情。有的领导干部,在外经得起声色犬马的诱惑,在家受不住亲人的软磨硬泡,或是出于为子孙谋家财、为后辈做铺垫的想法,不惜铤而走险、因亲枉法、折损大义。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诸如“父子兵”“夫妻店”“全家‘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屡见不鲜,亲情关系变味、走样,被扭曲成了伙伴关系、工具关系。亲情本是最珍贵的人间真情,然而若任其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突破了党纪国法的底线,它就会变成“温柔的陷阱”。疼爱不是溺爱,宽容不是纵容,从政为官,就要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这是从长远为亲人着想,也是对公义的坚守、对自己的保护。始终把党纪国法挺在亲情前面,做到谈情不忘义、顾亲不逾矩、护亲不过线,亲情才能高尚恒久,才能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而非腐蚀变质的浊流。 “情感就像吹动帆船的风力,理智则是把持方向的舵手。”当我们得到亲情陪伴、从中获取力量时,当我们割舍不下、徜徉在亲情温暖中时,请一定记得在是与非、公与私上清清楚楚,在名与利、情与爱上清清白白,不干糊涂事、不做糊涂人、不被亲情裹挟。这是一种清醒、一种远见,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出处】
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意思有点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翻译】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情不知是如何开始的,一往情深可以令生者为之而死,也可以令死者宛如复生,如果只能同生而不能为情而死,或是死了不能常放在心中宛如生者,都不是真正的至情至深。
I do not know the feeling to be passionately devoted, can make the living death, also can make the dead like life, if only with students and not die for the sentiment, or die not often in my heart like the living, not the real affection to deep.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聆听散文|五月的青岛
下一篇: 夜读散文|五月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