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叶漫天我们办公室有两块毛巾。是办公室的杨老师从自己家拿来的,一块擦手,一块擦桌子,一块小小的毛巾不算什么 但却表现出一个人的大度和无私,这个小小的细节不算什么 但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本杂志上的故事。国内有个团队曾去某国的某公司学习企业管理。
一进公司,看到的是窗明几净的玻璃,办公桌上整齐有序的物品,窗台上一盆盆鲜艳正旺的花儿。最特别的就是办公室里一块有些年头的但依然白净的毛巾,每一位参观的人都非常惊讶这块毛巾的使用年限。经了解原来是公司规定,凡公司的公共用品必须要做到干净、节约,要当成自己家的东西来对待,根据规定公司会在年末开展评比活动,看哪个科室用的办公用品时间最长,最节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所以这块毛巾已经3年多了还是那么白净。
这个公司管理中还有一点是值得来访者感叹的。那就是所有的员工始终微笑的神态,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使每一位参观者感觉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团结的集体。
现代生活中物质的充盈和资源的大力开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需求,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浪费和错误的消费观念。
有些年轻人很不喜欢中老年人给他们讲有关自己小时候勤俭生活的事情。有的还会不屑地说上一句:“时代不同了,你们是什么年代,我们是什么年代。”“我们不想听你们讲忆苦思甜的故事,更不想过你们过得生活”。其实这不是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生活观念面对生活的问题。
难道生活好了,我们就有了浪费的资本了吗 难道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物质就可以不以为然,可以大肆挥霍了吗 更何况我们的资源还在不断的枯竭中,不要让浪费和自由消费成为你生活的态度。
关注生活就是关注未来。注重细节就是尊重生活。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企业管理中注重了细节管理,企业会越来越好。一个人注重了细节,就会给自己的事业、家庭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一个人的举止行为里藏着你的修养,一个人的生活消费观念里也透露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春暖花开的季节,乍暖还寒,一阵阵微风从身后的村庄飘了过来,直直钻进有些单薄的衣服里,吴暖不禁打了个寒战。
年迈的公婆,蹒跚学步的女儿,两眼泪汪汪地目送她,不舍的留恋洒落她心间,痛了她的心。
她要离开承载她幸福和安稳的农村的家,赶赴那个对她来说陌生的城市寻找属于她的希望和明天。丈夫杜自强早在年初,就带着节日的喜庆离开了家,赶回打工的城市。她本在过年时和杜自强商量好一起出门,可是看见年幼的女儿那懵懂的眼神,她的心就哗啦啦地碎了一地。一拖再拖,到了不能再拖的今天,她终于挥泪斩断千万般的不舍,向城市迈去。
吴暖最后一次转身抱过女儿,亲亲她胖嘟嘟的脸,含泪说道:“乖乖,在家要听奶奶的话,妈妈很快就回来,等妈妈给你带好吃的,好不好?”
一岁大的杜小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摆着小手说再见。吴暖快速地转身而去,哭着跑着登上了终日来往于乡村和城市的客车。把心和所有的牵挂一股脑丢在了遥远而淳朴的乡村,泪水模糊了身后如塑像般伫立的三个大小不一的身影……
吴暖在天色快暗的时候赶到长途汽车站,杜自强已经等在了那里,他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打磨得沧桑的脸上隐隐流露出一丝焦灼和欣喜。
看见彼此的一瞬间,久违的年轻夫妻紧紧拥抱在一起,心里涌起难言的酸涩。自相识,订婚、结婚,直到现在他们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来到这个城市里淘金,承受着无尽的不屑和冷漠,毫无权利和怨言地默默蜷缩在光鲜亮丽的城市最贫瘠的角落,捡拾别人指间漏下的机会和财富。然而,终是寻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甚至失落了尊严。
杜自强是个典型的农村壮小伙,一米八几的个头,黝黑健康的肤色,彰显着他使不尽的力气和为了未来拼搏的努力。高中毕业的杜自强,一表人才,苦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和学历,不得不出卖力气。他在一家工厂做搬运工,而且还是编外的,一个最累最苦的工种,还要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不过再苦再累,到了领工资的那天,看着手中薄薄的浸满自己汗水的一沓崭新的钞票,喜悦和兴奋就会充满整个世界,似乎透过晴朗的云彩看到了天的那一边父母妻女开心的笑颜,那么,一切就都值得了。
现在,妻子吴暖来到他的身边,孤独冷清的生活算是有了一丝欣慰。
“走吧,我带你去看我们的家。”杜自强拉着吴暖乐呵呵地往车站外面走去。为了妻子能来城里,他也费了一番周折。首先,是住的问题。他原来与别人合租的是面临拆迁的危房,为了给妻子好一点的生活,也为了两个人可以好好的相守在一起,他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在被当地人称为“贫民窟”的居民楼租了间房子,虽然离市区,离他上班的地方背道而驰,可是一想到总算在这个城市有了安身之所,满足的心情溢于言表。
当吴暖来到所谓的家,推开门,看到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再无其他,她的心里翻腾不已。她以前只看到他回家时的衣衫光鲜,只看到他每月寄钱的准数,只听到他嘘寒问暖的电话,从不知道他自个在城里过是的如此艰难。吴暖心里泛起浪花,但她却笑得更加灿烂。“自强,你说给我找好了工作,明天你带我去呗!”杜自强面带难色支支吾吾的说道:“额,工作没了……车间的刘主任有个远房亲戚……他……”吴暖是个聪明的女子,她一下子明白了,“这有什么?再去找就是了。”
吴暖故作轻松地掩饰心里的沉重和不安。她不知道摆在眼前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她一个乡下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如何应对城里霓虹闪烁的纸醉金迷?
第二天,杜自强要去工厂上班,他担心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随时会面临被人给替换的危险,他只能更加任劳任怨地出卖年轻的本钱,以博取那微薄的薪水。
吴暖只能一个人去找工作,拿着杜自强自己画的一张简要的地图和零钱,在举目无亲的城市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高楼林立的城市,车水马龙的街头,衣鲜光亮的男女。吴暖徒步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街巷,只为了省下坐公交车的钱。
终于,有一家小餐馆面前贴有在招工启事。她走了进去,老板王财贵是个胖胖的中年人,小小的眼睛嵌在肌肉横飞的脸上,眯成了一条缝。看她老实巴交的木纳样子,王财贵脸上闪过一丝嫌恶,扯着嗓子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的店小,可是也有规矩。只要不遵守,就要扣钱的,试用期三个月,每月五百块。爱干不干,愿意就明天早上八点来上班。”
吴暖跑了一天,滴水未进,受尽冷落,丝毫没有在意王财贵的刻薄尖酸,相反,她感激地朝他连连鞠躬。他的收留是她在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唯一的起跑线。她道了谢,转身离去,疲倦的身影,迟缓的步伐。
王财贵扭过肥胖的身子,唾了一声:“乡巴佬!”相隔几步的吴暖清晰地听到了背后的辱骂,身子不由得僵了一下,但她很快挺直了脊梁昂首走了出去。
她是来自贫穷的乡村,注定要比别人卑微,但是她的人格和尊严并不贫乏。她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点缀着城市的辉煌,难道换不回应得的一切吗?她们从乡村来到这里并没有抢走城里的一草一木,反而是他们灌溉孕育着生命的绿色:衣食住行,哪一一样离得开被叫做“农民工”的他们?在农田里种庄稼的是他们,在车间里做衣服的是他们,在工地上盖房子的还是他们。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托起了城市的半边天。
吴暖走回家时,杜自强还没有回来。她很快拾掇了两个小菜,守在温暖的小屋里等待下班回来的丈夫。
杜自强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看到热腾腾的饭菜,自己的女人还在不停忙碌着,眼睛就有些模糊了。
吴暖迎过来顺手接过杜自强的外套,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他深吸了口气,引起吴暖的注意。“怎么了?”吴暖这才注意到杜自强的左胳膊被一块毛巾胡乱地包扎着。“没事,不小心碰了一下。”“我看看。”吴暖扳过他的胳膊,拆开毛巾,一片血肉模糊。“怎么伤成这样?去医院吧!”
吴暖坚持,杜自强反对。两个人僵持了一会儿,杜自强幽幽地说道:“我把工资都租了房子,有饭吃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去医院?”
吴暖不吱声了。她出门没带多少钱,都留给女儿买奶粉了。
“我床头上有个柜子,里面有药,上点药就行了,别担心。”杜自强给吴暖一个安心的笑容,却刺痛了吴暖的眼睛。
吴暖借口拿药走到床前,打开柜子看见里面有绷带,碘附、止痛药、消炎药等等,泪就流了下来。看这情形,受伤可是家常便饭啊!
“男子汉大丈夫,流点血不算什么。为了你和女儿,再苦也值得!”杜自强走过来揽住吴暖,吴暖顺势倒在他宽厚的怀抱里。
原来,今天在卸货时,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杜自强有点吃不消了。临下班时,又来了一车货,不得不硬撑着上上下下地搬货卸货。一时不注意,车子最上排的货箱子猛然间倾倒了下来,杜自强想也没想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那箱货,让工厂免受了损失。车间主任刘金乾当着所有人的面夸奖了他,并吩咐人送他去医院。杜自强憨憨地笑着拒绝了刘金乾的好意。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本分,再说,他也不是第一次受伤了。男人嘛,没那么娇气。他随手将毛巾缠在了胳膊上,继续和工友们一起卸货。“以后会好起来的。”她喃喃地说,坚定的眼神掠过窗台,直射进窗外冷漠得利欲熏心的城市。
以后的一段日子,杜自强和吴暖融入这个城市的`日月交替中,早出晚归为生计奔波。杜自强打工的工厂是一家私营企业,老板黄子仁是刘金乾的舅舅,苛刻工人是出了名的,但是他们开的工资高,所以,每一年仍然会有大批的打工仔涌进工厂。新工人刚来干劲足,老工人担心被替换更是没日没夜地为工厂创造利益。偌大的工厂时刻呈现热火朝天的干劲十足。
杜自强不管是受伤还是感冒生病都不曾请过一天假。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刚出来打工那会儿,杜自强在一家工地干建筑活,累死累活,到了最后工资却一直拖欠,到现在还没有音信。后来,又换了其他的工作,不是扣钱,就是被炒鱿鱼。如今虽然苦累些,毕竟工钱月月结清。这对他来说,却是最看重的地方,所以他才如此珍惜,如此卖命。
吴暖手脚勤快,人也机灵,没几天就把饭馆打理得井井有条。客人也比原来多了许多,王财贵乐得合不上嘴。看吴暖的眼神就多了些涵义。
有一天,客人走得早,吴暖收拾妥当准备回家。王财贵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她身后,突然抱住了她,“妹妹,你真香!”臭烘烘的嘴就伸向了吴暖。吴暖毕竟在农村长大,有些力气,她抬脚狠狠踩向王财贵,王财贵顿时杀猪般狼嚎起来。吴暖乘机溜出去了。一口气跑出很远才停下脚步。她靠着拐角楼房的墙壁缓缓蹲下身子,辛辛苦苦半个多月,盼来的竟是这个结果。她掏出口袋里仅剩下的五元钱,终于失声痛哭。
夜,黯淡得没有一丝星光和月光。就像她此时的心境。泪眼朦胧中,她似乎看到了村外那三个等待的身影,她就又有了力气,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刚到了家门口,一个陌生男子急慌慌地向她奔过来,“你是自强媳妇吧?快……快跟我走……”男人没头没脑的话引起吴暖本能的抗拒。
“我是自强的工友马山,自强出事了!快跟我走!”马山见这个女人一动不动地警惕于他,一时间顾不得许多,边说边拽起她往外奔去。
在路上,马山才慢慢向吴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今天只有他和杜自强两个人值班,由于货箱子装得很满又杂乱,当他们往下卸的时候就有些摇摇欲坠,那些都是体积重量庞大的大件,就他们两个人实在应付不了。马山决定去找刘金乾加派人手,等他怏怏地一个人回来时,就看到杜自强被埋在散落的箱子底。
很快,刘金乾赶来了,黄子仁赶来了,众工友赶来了。马山带着人七手八脚地展开抢救,黄子仁皱着眉头面无表情,刘金乾一个劲地抱怨怎么这么不小心。救护车赶来拉走了杜自强,马山又匆匆赶去找没有通讯工具的吴暖。他以前和杜自强住在一起,吴暖来后杜自强搬了家,还是他帮的忙,所以他知道那个地方。
两个人风一般赶到医院,看到他们,刘金乾忙不迭地说到:“你们可来了!工厂有急事要我回去呢?我又不放心自强,可把我急坏了。”
吴暖满怀歉意送走了刘金乾,马山一脸凝重和担忧。他在这个工厂待得时间长,见过各种各样的纠纷,此时他是真的为这个不幸的朋友担心。
正当的权益如何捍卫?初涉江湖的吴暖恐怕想不到这些吧!出于人道主义,更出于朋友的义气,也为了他们是同一种命运的群体,他决定挺身而出,守护杜自强到底。
事情终于在马山的预感中发生了。第一笔打入医院的资金所剩无几时,马山带着吴暖去工厂找黄子仁,被告知刘金乾和黄子仁同时出差了。绝望铺天盖地袭向吴暖这个淳朴的农村妇女。丈夫在医院急等着钱救命,可是厂里管理财政的人却不见了踪影。
她哀求工厂的其他人,哀求医院,哀求医生护士,除了哀求想不到一点法子。很多人为此流了泪。可是日子还要过,丈夫还要救。她只能给远在农村的公婆打电话,要他们向亲戚邻居借钱。
马山让她守在医院,自己奔跑在各个单位部门讨要补偿和权益。他们的事迹很快在医院传开了,很多人自觉伸出援助之手,医院还减免了部分的住院费。可是尽管这样,还是杯水车薪。
负责杜自强护理工作的护士安琪是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事情的发展她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后,她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文章《等你回来救我》发在了网上,引起社会各界的轰动。
各个政府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媒体、企业名人纷纷来到医院。这其中也包括了黄子仁。
迫于压力,黄子仁承担了所有的医药费,还承诺了一笔数额不菲的补偿款。看到结果马山欣慰地笑了,笑容里夹杂着几许沧桑和无奈。
他悄悄离开医院,去了汽车站。他已经被工厂除名了,他没有感到难过,也许这里根本不属于自己。
他累了,倦了,他想回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永远告别这座曾经奋斗过却不曾留下踪迹的城市。
杜自强好了以后,离开了那家工厂,和吴暖一起在街头摆起了早点摊儿。因为价格公道,胃口鲜美、态度热情,很快有了不少回头客。
就这样,他们在这个城市努力存活下来,虽然未知的路还很长,没有人知道前方有着怎样的风雨,他们依然固守着自己的本分,点缀着城市的风景。
国庆节到了,吴暖和杜自强也给自己放了假。刚下车,他们就看到了村口伫立的三个大大小小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下,一个小小的人影踉踉跄跄地跑来,是他们的女儿杜小希,离开时她还在蹒跚学步……
记忆中的那根鞋带 其实爱就是和你一起走,走很远的路也没有疲倦。比如汽车、比如火车,比如放在脚边的行李箱,比如面包,比如矿泉水,比如一只剖开的桔子,比如你在黑夜的站台上蹲下身给我系上鞋带。这一些琐碎的事物,像家乡的草堆一样,堆积起我们的爱情。
我不记得这一生中第一次鞋带开了的时候,我是否站在村庄的小巷里,不知所措。蓠芭上爬满了紫红色的'扁豆,和它们青青的叶子,我的鞋带像一小段藤蔓,垂在潮湿的土地上,不知要爬到哪里去。我妈妈在推磨,或者舂米。很多人从我的身旁经过,没有人注意到我的鞋带开了。那时候,你应该在离我十几里外的一个另一个村庄,如果你在我身旁,是否会蹲下身为我系上鞋带。你应该穿着一件白棉布的蓝花褂,你头上的羊角辫那么高高地翘着,一定会让我很生气。很多人从我的身旁经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你也在这个世上。傍晚的天色里,我妈妈找到了我,为我系上鞋带领我回家。我回头望了望,我懵懂的眼神里,还只有懵懂,还没有迷茫。
其实我不知道我要走的路,我的鞋带开了。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过于庞大,一生的时间也过于漫长。走在街上的时候,我要躲避所有的车辆和行人,以及海鲜店门前的宠物狗。我要躲避的事物太多了,我不知道是否有一种鱼,一生都想躲开水,是否有一种树,一生都想躲开阳光。冬天的上午,我坐在一把宽敞的椅子上,被阳光中的微尘包围,我的嘴角挂着一抹含混不清的表情,我想,这时候你如果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看我,也许会转身离去。
大街上落满了枯黄的树叶,天气正在一点点冷下来,有时候阳光非常好,有时候天空很阴暗。季节流转,时间就像没有表情的水一样,而青春仿佛一块湿淋淋的毛巾,只轻轻一拧,就所剩无多了。
我已经活了很多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还会再活一些年。我知道,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不会真正的拥有你。你在离我很远的地方生活着,比一生还远。我在离你很远的地方生活着,也比一生还远。有一天我们会各自面无表情地老去,这一生过得很平安,有时候阳光非常好,有时候天空很阴暗。曾经在一个落满枯叶的街边,你蹲下娇瘦的身子为我系上鞋带。
假期才休一半,母亲就开始絮叨:“你快走了,捎点儿啥包呢?”
我说:“旦旦都长大了,哪还用再给他捎包!”其实,我心里在说,前几次我几千里捎回去的包,孩子碰都不碰的。
母亲嘟囔道:“那不中,你回来一趟,咋能不给娃捎个包哩?”母亲不理我的茬儿,把花生拿到院子里晾晒,再用簸箕簸掉杂质。我搬来两个小凳子,陪她把那些饱满的花生一颗一颗往外挑,不把最好的带回家,老太太是不答应的。
捎包是我们豫西南老家一种再寻常不过的习俗。大人们只要出远门、走亲戚,回来时必定要给家里老人小孩捎带一点东西,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不一而足,多少看情况,贵贱无所谓,关键是不能空手,这就是捎包,俨然仪式般隆重。小时候,每当父母上街赶集,或者去邻村办事,怕我哭闹,就哄我说回来给你买包吃。捎什么包呢?是火烧、米球还是苹果、桃子?小小的心事里装的全是关于“包”的遐想和期盼。
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选择,大多数都是糖块、糖豆——在那个摆脱了饥饿却依然困顿的年代,能有几块糖吃就足以让人品咂半天。还舍不得一口气吃完,剩下的再拿糖纸包上偷偷藏起来。有一次,我藏糖的地方被二哥发现,他本来想吃一块,结果一开吃就像猪八戒偷吃人参果一样刹不住。后来,我一看地上扔的糖纸就明白咋回事了,气得一边掐他,一边说他是“吃嘴精”,直到他许诺下次赔我才作罢。
最喜欢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走亲戚,尽管有十几里的山路,但因为有包吃,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母亲给外婆准备的礼物通常都是镇上买的油馍,或者自家蒸的白面馍,用竹篮装好,上面用布盖上。几岁的小身板,跟着母亲翻山越岭涉河,饿了就吃根油馍,掰块馒头,顿觉脚下有了力气。离开时,外婆常常会给我口袋里塞几个核桃,再加一把红枣,还故意留下两个馒头“看门”,说是回礼,其实是给捎个包。兜兜 转转 一大圈,篮子里依然好吃的不断,那真叫人一个开心!当然,我不会把这些包都据为己有,我已渐渐懂得,不能一个人吃独食。
关于捎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甜瓜。有一次,父亲上街赶集,回家路上顺便给牛割草。意外的是,在苞谷里发现一棵野甜瓜,枯黄的瓜秧上居然结着一个足足一斤多重的瓜。父亲把大甜瓜捆进青草里背回家,给我和二哥一人一半,成熟的甜瓜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父亲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吃完甜瓜,意犹未尽,我才发现父亲胳膊、后背上被苞谷叶子划出的一道道红印子,恍然间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没想起给父亲切一半甜瓜尝尝呢?我红着脸,不知道该怎样表达那份内心的感恩和愧疚,只得从压井上压半盆凉水端到父亲跟前,说:“大,你洗洗脸吧。”
日子就这样在盼包、捎包、吃包中一天一天流逝。19岁那年,我考上军校,按照录取通知书要求,我独自乘火车去学院报到。换上新军装那天,我兴奋地给家里写信报喜:“军校真好,管吃管喝管住管穿……”因为每个月有几十元的津贴,从此我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春生夏长,轮到我给亲人捎包了。在城市,可供捎带的东西品种繁多又 时尚 洋气:给父母买的是糕点糖果,给侄子辈送的是遥控车和洋娃娃,给爱吸烟的邻家大哥也不忘捎上一包好烟……父母看我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带一堆东西,既心疼花钱多,又分明生出满心的欢喜。记得有一次,我送给父亲一个烟斗,他立马把自己用了半辈子的旱烟袋收起来,逢人就说这个烟斗是当兵的孩子专门从外地给他带回来的,比那个旧烟袋锅好使。看着父亲显摆的样子,我觉得又好笑又感动,但凡是孩子捎的包,哪怕是一块奶糖、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都会让他们觉得脸上有光。幸福于他们,就是这么纯粹而简单。
随着在城里结婚成家,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稀缺了,但我还是坚持每年都回家看望二老。每次回去,我都是提前一两天才敢告诉他们,说早了,他们会慌得天天都去村边大路口等着接我。时光堆叠,不知什么时候,父母已垂垂老矣,而我亦人到中年,望着父母满脸的皱纹、佝偻的身躯,我对亲情有了更多的认识。难得的假期里,我不再像以往探亲那样总想着出去和朋友们聚会,而是待在家里,给二老讲讲军营的生活,听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唠叨陈年旧事。归队时,甭管是小米、绿豆、花生,还是小磨油、苞谷糁、咸鸭蛋,只要是他们让我捎的“宝贝”,我能带的尽量多带点儿,这样他们心里高兴。我少年离家,当思念无处安放时,那一个个粘着烟火味、带着泥土香的包,跨越万水千山,穿过朔风云海,就是父母最温柔的牵挂和寄托啊!
前年初春,随着两次摔跤,父亲不得不坐进轮椅,生活不能自理,日渐不思茶饭。接到消息,我赶紧订票往家赶,去机场前,特意去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西点店买了些糕点带回去。我把松软香糯的蛋糕掰成小块塞进父亲嘴里,父亲吃了小半个,冲我摆摆手,他已经说不出话了。看着风烛残年的父亲,我泪如雨下,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吃我捎的包……
曾经年少轻狂,觉得远方才有诗有歌有梦,走到中场蓦然回头,才发现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绵长的惦念。一念三千,那些话、那些包都是有温度的,温暖得足以帮助我抵挡俗世的嘈杂与薄凉。趁夕阳未落,趁月色不老,远行的人请一定别忘多多问候父母,能回家看看时顺便捎个包,那是人生路上爱的风铃,或许,亦是最长情的表达!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30 9 期
监制: 毛勋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8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禅语|无我 慈悲 智慧 自在
下一篇: 散文|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