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的汉语言文学班级已经分班完成,新生们满怀期待,既憧憬着全新的大学生活,也对将和自己共度大学时光的班主任充满了好奇,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戴着眼镜,儒雅睿智、气质非凡的“班主任”吧!
李军,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教师,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主讲中国文学史、国学专题、传统文化专题等课程。参与完成多项呼和浩特市课题,在刊物、论坛上发表《以主体性原则审视<文化偏至论>的“偏至”》等文章,论文《六朝志怪道教生命意识研究》收录于国家图书馆,曾在内蒙古自治区活动中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班主任寄语:大学是人生的新起点,是一个让人成长、自立的平台。在这里,我们要从“零”开始,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学习、生活、社交等人生的各项本领都要在这里进行思考、探索与实践,所以大学被称为“大人之学”:让你实现飞跃,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迎接社会的挑战。也许你喜欢大梦谁先觉,可能你喜欢每天照七八遍镜子,或者你喜欢王者荣耀之类,我相信,人人都喜欢逍遥自在。但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不是因为这些事物的存在。一个取得大成就的人,必定是与自己的原始性不断作斗争的人,所以,阳光起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奋发向上的人。我们在大学里要培养一种遵守纪律的习惯,一个能够自律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我们还要养成一种刻苦钻研的学风,阅读和写作,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培养技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们还要树立一种信心:我行,我能成功。迎难而上,相信自己,鼓励自己,你会收获一个美丽的自己,你会获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结语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加入汉语言文学大家庭的同学,不仅能够在人文气息和文学氛围的熏陶中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也能够找到大学里值得奋斗的目标,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
墨香流韵公众号
文字:王月蓉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常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伟大的祖国母亲,给了我们安定的成长环境,使我们渐由无知到有知;敬爱的各位老师给了我们无限的教育和关怀,使我们渐由一 小小稚儿成长为一名高中学生;当然还有许许多多长辈的指教……这所有的一切,我们又将怀着怎样的感恩之心,如何去回报师长,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呢?
当然,社会分工有差异,人的能力有大小,作为一个中职生,我们也许没有多大的能力去建树丰功伟绩,但是,我认为,只要努力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不愧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情,才能让老师、父母、长辈们一片苦心得到慰藉。问题是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首先要做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人们的道德修养落后于时代,那么这个社会必将停滞不前。 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不难忘记:童稚时的孔融将最大最好的梨让给长辈的动人故事;老子在《道德经》中嘱咐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一切的一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德所在。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弹指一瞬间,人类已昂首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战胜了分裂走向统一;挣脱了屈辱走向奋起。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但如果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伦理道德的进步,社会不知将会何其混乱不堪呢! 也许大家还记得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一个愚蠢的想法,残忍的将一瓶高浓度硫酸泼向黑熊的事件。听过这篇报道后我似乎看到了黑熊那残存的一只眼睛无助的、黯然地望着那不可思议的一切,并竭尽全力的想站起身来,以垂死的挣扎向人类示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会有如此不道德的残忍行为,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当今世界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做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品质修养,还要积极掌握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已任。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才做的到,“公交之星”李素丽就是这样的人,李素丽,是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汽一公司第一营运分公司21路售票员,1998年起从事“李素丽热线”管理工作。在18年的售票员工作中,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奖章及“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日前与全国劳模李素丽交谈的时候,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崇高境界。 。
其次,应该知法、懂法守法。当今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6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听万籁余音——舒婷“致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