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位全国有名的棋手。
一天,他在院子里钻研棋局,有人前来拜访,并问道:“听说您是世上最懂围棋的人,我想来向您请教。”
棋手问:“您想请教什么问题呢 ”
那人说:“您能看出,棋盒里有几枚棋子吗 ”
棋手笑了笑,说:“黑子181枚,白子180枚,总共361枚。”
没想到对方却反驳道:“不对!这里面只有360枚”,接着,他拿出了手里藏着的一枚棋子。
棋手的学生认为对方侮辱老师,便和对方争吵起来,声音越来越大。
棋手观止住他们的争吵,对来人说道:“确实是我的能力不足。”
来人说:“哈哈,我赢了你”,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学生不忿道:“这明明是上门找茬,什么人啊。”
棋手解释道:“既然你知道他是来无理取闹的,为什么还要理呢 如果不让他满意,争个三天三夜他也不会走的,反而浪费了时间。”
人不分高低贵贱,但认知的层次确实存在差别。
有的人希望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有的人是因为看向世界的视角不一样,对事情的理解产生差异;
有的人则是想一逞口舌之快,听不进任何话,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明知道后者难以达成共识,再争口闲气,只会被对方拉到同样的水平,掉入争辩的陷阱。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还不如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
先贤庄子说:夏虫不可语冰。
美国科技达人马斯克说:我现在不想与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去思考,以后有人告诉我2加2等于10,我会说,你真厉害。
相声大师郭德纲说: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是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古今中外,三个人,三句话,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吵。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因为没有悟到这一点,而使自己过得很累。国学大师曾仕强也曾讲过一个三季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孔子的学生碰到一个陌生人,这个人问学生一年有几季,学生说四季。陌生人说不对,只有三季。两人争执起来,于是去问孔子。孔子看了一眼陌生人,对学生说一年只有三季。陌生人大喜,拜谢而去。学生不解,问老师,明明一年有四季,你为何说只有三季。孔子对学生说,你没看见那个陌生人全身都是绿的吗,这个人是蚱蜢变的,蚱蜢是春天生,秋天死的,在它的生命里一年只有三季,这个人是三季人。对于一个永远见不到冬天,没有办法去体会、理解冬天的三季人而言,你花时间、精力和他争辩一年有四季是毫无价值的。
争吵和狡辩还不一样,狡辩,是狡滑地强辩,是知道自己错了而故意找理由、找借口强行为自己争辩。而不同层次的人,是由于认知范畴的局限,导致他们坚守自己的理念,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所以,才导致无法沟通、无法交流,甚至觉得不可理喻。
所以,在生活中,一旦发现与你意见不合,难以说服的人,你所要做的,首先判断对方是在狡辩还是层次不同。如果是狡辩,则只要指出要害,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可。如果是层次不同,则立即停止辩论,不要做无价值无意义的争吵。
对于因层次不同导致认知不同的那些人,你没有免费教育他的义务和责任。
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欲成大树,莫与草争。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夏虫不可语冰,蚱蜢只活三季。青蛙的天空,只有井口大,麻雀的世界,只有枝头高。层次不同,眼界不同;三观不同,很难相容。人的成长阅历不一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也不一样。人不可能被改变,只可能被影响。
有时候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多善良多优秀,总会有人指指点点冷眼相对。层次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自然难以交流,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对自己一种无益的时间和精力的损耗。你和什么样层次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会沦为什么样子的人。不做无谓的争辩和纠缠,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有时候唯有沉默,一笑了之可能才是最明智的方法,是非对错时间自会证明。
《道德经》里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还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
你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变得强大,当你光芒万丈,生命足够厚重,你将无所畏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5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最好的关心,是闭嘴
下一篇: 一段暖心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