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新秋夜寄诸弟
【唐】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注释
星河:银河。空斋:萧条的居室。用:因为。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微痾:小病。颜鬓:容颜,鬓发。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赏析《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猜你喜欢
李白《秋风词 / 三五七言》
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庾信《和侃法师三绝诗·其二》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300首唐诗宋词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精选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1、《观沧海》
【作者】曹操?【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翻译: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2、《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白话翻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3、《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曹丕?【朝代】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白话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4、《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白话翻译: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5、《阁夜》
【作者】杜甫?【朝代】唐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白话翻译: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节气白露古诗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节气白露古诗文1 秋题牡丹丛
唐.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情诗
魏晋·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白露
唐·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新秋
唐·白居易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秋圃
宋·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宵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怀昔
宋·舒岳祥
淮海新封国,东南望止戈。
纱衣秋意早,石枕雨声多。
白露皱红枣,西风摆老荷。
昔年游万里,今日兴如何。
《秋思》
唐李白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秦风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夜同永叔看月》
【宋】梅尧臣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秋日漫兴二首》
【宋】洪迈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
怪底朝来衣袖薄,一川白露下蒹葭。
《近作小池颇有野意日晚临流吟柳浑独不见慨然》
【宋】晁说之
无波枉陼若堪凭,白露青苹更可陵。
过尽秋风独不见,此时肠断柳吴兴。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杂诗秋风何冽冽》
【晋代】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绮怀》
【清代】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节气白露古诗文2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3、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
4、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5、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秋风何冽冽》
6、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颜粲《白露为霜》
7、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徐敞《白露为霜》
8、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孙頠《宿烟含白露》
9、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0、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戴圣《礼记》
11、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李益《赋得垣衣》
12、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13、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杜甫《洞房》
14、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杜甫《得家书》
15、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赠孟浩然》
16、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郎士元《送张光归吴》
17、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杜甫《白露》
18、白露披梧桐,玄蝉昼夜号。——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9、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白居易《南湖晚秋》
20、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21、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江淹《别赋》
22、清光一以照,白露共裴回。——李益《赋应门照绿苔》
23、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24、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陈子昂《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25、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李白《初月》
26、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王建《乌栖曲》
27、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张籍《秋夜长》
28、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29、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杜甫《解闷十二首》
30、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节气白露古诗文3 〖宿烟含白露〗
唐:孙頠
析析有新意,微微曙色幽。
露含疏月净,光与晓烟浮。
迥野遥凝素,空林望已秋。
著霜寒未结,凝叶滴还流。
比玉偏清洁,如珠讵可收。
裴回阡陌上,瞻想但淹留。
〖新秋〗
唐白居易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秋题牡丹丛〗
唐: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郡中即事三首〗
唐:羊士谔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悲秋〗
唐: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白露为霜〗
唐: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白露〗
唐:鲍溶
清蝉暂休响,丰露还移色。
金飙爽晨华,玉壶增夜刻。
已低疏萤焰,稍减哀蝉力。
迎社促燕心,助风劳雁翼。
一悲纨扇情,再想清浅忆。
高高拜月归,轧轧挑灯织。
盈盈玉盘泪,何处无消息。
节气白露古诗文4 白露日独立
朝代:宋朝|作者:丘葵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
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
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
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芙蓉六言四首·雪白露初泣晓
朝代:宋朝|作者:刘克庄
雪白露初泣晓,酒红日欲平西。
王姬何彼秾矣,美人清扬婉兮。
白露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离友诗·凉风肃兮白露滋
朝代:三国|作者:曹植
凉风肃兮白露滋。
木感气兮条叶辞。
临渌水兮登崇基。
折秋华兮采灵芝。
寻永归兮赠所思。
感离隔兮会无期。
伊郁悒兮情不怡。
白露为霜
朝代:唐朝|作者: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玉阶怨
李白〔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白露八月节
元稹〔唐代〕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灞上秋居
马戴〔唐代〕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明月皎夜光
佚名〔两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南柯子·忆旧
仲殊〔宋代〕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寄京师诸弟翻译 翻译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著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2空斋:空荡的书斋。3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4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5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像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寒食寄京师诸弟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赏析二杜陵是韦应物的故乡,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因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而得名 。当时诗人离开京城长安(今西安市)在外宦游,适逢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满溢手足之情的七绝——「乍暖还寒时候,天空下著濛濛的细雨,在这家家户户都禁绝烟火的节日里,空荡荡的旅斋更显得孤凄冷清,叫人如何能够安坐?还是出去看看吧!漫无目的地来到江边,江风拂面,竟然觉得比屋内还暖和一些。独坐岸石,杨柳枝头的流莺飞来飞去,还不时呼朋引伴地鸣叫着。清脆如歌的啼唤,为何竟如此令人怅然?喝一杯淡淡的冷酒,解不了胸中无限的愁绪;看一眼带露的红花,消不了心中无尽的孤凄;远在京师的弟弟,我想念你们啊!此时此刻,老家杜陵的原野上,该是草色青青了吧……」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雨中」是天气之冷;「禁火」是节令之冷;「空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地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 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江上」是春潮涌动的春江;「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的「想诸弟」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像中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赏花,不是游春时的闲适畅饮,而是孤寂难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泪眼观花花不语」,无可奈何的自宽 *** 之中,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惆怅。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像于故园的寒食景色,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时下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不过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诗词作品: 寒食寄京师诸弟诗词作者:【 唐代 】 韦应物诗词归类: 【寒食节】、【孤独】、【思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2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下一篇: 史上最好的朋友,至今仍是人间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