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俗话“欲速则不达”,下半句才是精华

望月砂 2023-07-23 12:31:51

现代人都太讲究效率,每个人都在讲故事抓风口,每个人都有梦想需要追逐,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一个月瘦了10斤,我靠的是这个》、《我一年读500本书,你呢 》、《我,00后,年入百万》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追求效率和生产力,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快,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对“快”的理解。你若把“快”仅仅当成是一种速度,而不讲质量的话,那越快越糟糕。

正如有句话说的:欲速则不达。

1欲速则不达,安驶万年船

《论语》上说: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是说,子夏在一个叫莒父的地方当官,他来向孔子问政。

孔子告诉他为政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好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到整体大局。

子夏听完孔子教导后,不再一味的贪图求快,而是慢下来把事情做好。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父,以我的资质,开悟需要多久 ”

禅师说:“十年。”

学僧又问:“如果我加倍苦修呢 ”

禅师说:“二十年。”

学僧很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呢 ”

禅师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学僧惊讶,“为什么 ”

禅师说:“当你只看见结果,就无法静下心来,也就永远得不到结果。”

眼睛一味盯着结果时,就会迷失自我。越急,就会越手忙脚乱,越乱,就会越慢。

那些走得太快的人,就成了“欲速则不达”的下一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最终一事无成。

不如,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2无欲速,待时而动

“待价而沽”出自《论语》,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

古人也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有卓越的才能,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才把才能施展出来。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急着追名逐利,而是静静蛰伏,等待时机到来。

诸葛亮有旷世之才,就连管仲、乐毅都比不上。他隐居于南阳卧龙岗,躬耕陇田,但苦于难遇伯乐,便每日云游四方,交朋会友。

刘备三顾茅庐,拜见诸葛亮,两人相谈甚和,便成为至交,亮从此出山,为感其知遇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正如艮卦的彖辞说言:“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每个人的时间表是不一样的,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

你的黄金时代不是不到,只是时候未到。

关键是我们能否把握当下,时时修炼自己,不断积淀提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3沉得住气,懂得厚积薄发

战国军事家孙膑,他的一生可谓是久经磨难。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出孙膑私通齐国之罪,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孙膑为了保住性命,开始装疯卖傻,在猪圈里屈辱的生活着。

后来,孙膑投奔了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一波三折的孙膑,在晚年写下了《孙膑兵法》,受到了后人的赞誉。

蝉鸣一夏,却蛰伏了好几个四季;昙花一现,却等待了整个白昼。所有的收获都是默默耕耘的成果。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努力着,在漫长的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中酝酿着。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日复一日地努力,日复一日地付出,日复一日地等待。

然后你就会明白,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厚积薄发。

“欲速则不达”后面半句是什么?“欲速则不达”出自哪里?

“欲速则不达”后面半句是什么?“欲速则不达”出自哪里?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现代人做事通常都是希望用最短时间来完成各种事情,但有的时候却又无能为力,俗语有句话就是‘欲速则不达’想要完成某件事情一味地追求速度可能会适得其反,但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才是精华所在。

俗世中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求,古来有之,在这条路上,往往又贪图“速成”,想要一蹴而就,正如“拔苗助长”的农夫一样,最终往往功亏一篑。古人对“速成”早有察觉,且深以为害,故而以“欲速则不达”来告诫世人,为人处事切勿心急求快。

翻阅古籍我们发现,“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一篇。

孔子有个门生,叫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那些追求“快”的人,大都没有长远的稳定计划,想要完成目标也很难,要想行得万年船,就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透过孔先生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话实在是重要,同时要是拿来比较,后面一句话,更加重要一点,就像现在的人做错了事情,不论他想要什么,都一无所成,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入狱。比如守株待兔,因为之前曾经撞见过一只不小心撞死在树干上的兔子,于是以后不论刮风下雨,日日都守在树边,却没有去想过他的田中的庄稼,他手中的活计,到了最后,再也没有等来兔子,可是自己的庄稼荒芜,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一团糟乱。我人为,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他的规律去做,才能够事半功倍,而见到小小的益处,也不能够太过于放在心上,一生很长久,需要计划,打算的事情太多,只有怀着长远的目标,我们才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美满的惬意的生活。

关于欲速则不达,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顺治年间,有个人要从小港到镇海县城,路上需带一些书,于是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捆好书,跟随自己一起出发。路走到一半,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他不确定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否赶到,于是问路人:“我还来得及赶去县城吗?”那路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小书童,回答说:“你要是慢慢地走,应该还能在关城之前赶到;如果你要急急忙忙赶路,城门恐怕就要关上了。”

那人听了有些动气,觉得这路人是在戏弄他。于是没有答话,和小书童急匆匆的快步前进。眼看城门就在前方了,没想到小书童不小心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等他们把书理齐捆好,再赶到城门时,前方的城门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路人说的话,可真的是忙中出错啊。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深谋远虑、以慢制胜的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因为自己满腔抱负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谋求大业的刘备,虽然时间很宝贵,但也未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选择放弃。

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三顾茅庐,不仅考验刘备的耐心,也彰显诸葛亮的远见,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是不会走得远,更不会建立蜀汉王朝。

慢下来,是一种智慧,以静制动,方为智者。

事事飞速发展的现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慢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生活的正确方式。唯有慢下来,才能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收获成功。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智者似儒风,习习不可急。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是什么

1、欲速则不达下一句是:骤进祗取亡。

2、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一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什么意思

欲速则不达下一句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出处: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选自:《论语·子路》。

成语用法:指一心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该成语在句中可作定语、分句,多含贬义,也说欲速不达。

示例:

1、夫来者如斯,其可胜纪,欲速不达,式在兹乎。

2、夫欲速则不达,半岁之病岂一朝可愈?

3、巡道有宽限期之议,生以为二三月可完报,不须六月。欲速不达,台端乞更酌之。

欲速不达造句

1、学习知识是欲速不达的,只有循序渐进,不间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

2、在学习上搞什么突击,走什么捷径,结果只能是欲速不达。

3、做事要循序渐进,如果你操之过急,住往会欲速不达。

4、他妄图偷懒,结果捷径窘步,欲速不达。

5、好高骛远只能眼高手低,拔苗助长终究欲速不达。

6、小明为了赶时间,一路横冲直撞,结果欲速不达,在半路就出了车祸。欲速不达造句。

7、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抄近路反而欲速不达。

8、处理事情不能急躁,否则欲速不达。

以上内容参考:—欲速则不达

《谋划已久》《欲速则不达》第二句是什么?「欲速则不达」从何而来?


“欲速则不达”的后半句是什么?「欲速则不达」从何而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现代人通常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事情,但有时候又无能为力。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想完成一件事一味追求速度可能会适得其反,但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句话才是精髓。

俗世人对名利的渴求,自古就有。在这条路上,他们往往贪图“急功近利”,想要一蹴而就。就像“拔苗助长”的农民,最后往往功亏一篑。古人早就知道“急功近利”的危害很深。所以他们告诫世人“欲速则不达”,待人接物不要急躁。

翻阅古籍,我们发现“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篇。

孔子有个弟子,名叫夏紫,姓卜尚明。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夏紫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的杰出学生。他思维敏捷,文化修养很高,经常受到孔子的表扬。

有一年,夏紫因才华出众,被派到莒县当地方官。临行前,他去拜访孔子,问他的老师:“请问老师,怎样才能管理好一个地方?”

孔子热情地对夏紫说:“治理一个地方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只要抓住了根本,就会很简单。”

在向夏紫解释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情后,孔子反复告诉他:“欲速则不达。想要速度,就达不到;见小利,不能成大事。”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追求速度没有效果,却达不到目标;如果只注重短期利润,不讲长远利益,是成不了大事的。

夏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会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去了巨富的岗位。

追求“速度”的人大多没有长期稳定的计划,很难达到目标。要想扬帆远航一万年,必须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通过孔老师的这句话,可以知道这句话真的很重要。同时,如果对比一下,后一句话就更重要了,就像现在的人做错事,无论想要什么,都将一事无成,甚至可能因此坐牢。比如等兔子,因为我之前也碰到过不小心被打死在树干上的兔子,所以不管刮风下雨,我都日复一日的守在树边,却没有想过他地里的庄稼。到最后,我没等到一只兔子,自己的庄稼却荒芜了,生活变得一团糟。边肖认为一切都必须按照他的规则去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当我们看到小利益的时候,不要太在意。我们的人生很长,需要规划和计划的事情太多了。有了长远的目标,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舒适的生活。

关于欲速则不达,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顺年间,有一个人从小岗到镇海县要带几本书,就叫小书童用木夹子把书捆好,自己带着出发了。半路上,太阳快落山了。

他不确定能不能在城门关闭前赶到,就问路人:“我还有时间到县城吗?”过路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小书童,回答道:“如果你走得慢一点,应该可以在闭城前赶到;如果你着急的话,恐怕大门就要关上了。”

那人生气了,觉得路人在戏弄他。所以没有人回答,而小极其迅速地向前赶去。眼看着城门就在前面,没想到小极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绑着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了一地。当他们把书捆起来,到达大门口时,他们面前的大门已经关上了。这个时候他听不懂路人说什么,但是他真的是忙着出错。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目光远大、求胜缓慢的人。

在南阳打拼的诸葛亮,没有因为野心而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干大事的刘备,虽然时间宝贵,但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并没有放弃。

而深知欲速则不达的刘备和诸葛亮,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不仅是为了考验刘备的耐心,也是为了显示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他们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永远走不远,更别说建立蜀汉王朝了。

放慢脚步,是一种智慧。静制动,才能明智。

随着一切的飞速发展,大家都很匆忙,常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慢是停止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包容一切,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稳扎稳打,慢慢来,有出息,才是正确的活法。只有放慢脚步,你才能静下心来,积累财富,获得成功。

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智者如儒风,不慌不忙地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1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