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李煜最悲伤的一首词,道尽人间悲欢,催人泪下

柳华 2023-07-23 12:29:47

南唐后主李煜,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朵奇葩。三十八岁之前,他当皇帝,混后宫,风花雪月,纨绔浪荡,几乎没干过什么有价值的事,除了写写词。而在三十八岁之后,他除了写写词,什么都不能干,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绝后的杰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诗歌的皇帝。他不想做国主,却又贪恋奢侈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终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宽厚待人、施善于民,却无力保住自己的国家。他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正是对李煜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作句句都是经典,尤其是国破被俘之后的作品,更是意境开阔,情真意切。比如这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公元976年,39岁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套上囚衣后,他像所有身陷囚笼的人一样,全世界只剩下了一个孤独的自己。曾经的南朝天子,如今成为北地之囚,他心中的愁苦,悔恨,悲伤,凄凉等复杂的情感可想而知。绝望中,真正属于他的老朋友悄悄回来了,那就是过去被他轻薄对待的“词”。正是她,此刻像个爱人一样,悄悄地给他送来了温暖,使他摆脱了身份的困境。公元978年七夕之夜,银河生辉,牛郎织女在天堂相会。但42岁的南唐前皇帝李煜,却在大宋首都开封的一间地狱里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满地打滚。这天刚好是他的生日,为了给自己庆生,李煜和身边的佣人,在远离皇宫的梧桐深院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晚会。喝了几盏淡酒后,他趁兴让乐工们演唱了自己刚写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想到,他身边的密探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皇上,惹怒了宋太宗的龙颜。这首词其实是在自言自语,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在和自己说话。但宋太宗听到后勃然大怒,认为李煜贼心不死,还想着复辟。便决定除掉李煜,连夜派人赏赐给他一杯御酒,但事先在酒里掺了致命的牵机药。《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这个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的传奇人物,就这样像一只煮熟的大虾般结束了他那大起大落的一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海上总有波澜,人生总有遗憾。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瑕的,总有一些遗憾,那就随它去吧。别再想昨天对不起谁,只去想今天能否对得起自己。把握生活的点滴,过好每一天的幸福,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生,就已经足够精彩。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李煜的一首词,哀婉凄凉无人能及,但最后却丧命于此,为何呢?

李煜继位之时,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公元961年,南唐主李璟驾崩,李煜接手江山,此时北宋大肆崛起,在北方铁骑的压力之下,为保全国家安危,李煜便去掉国号唐,称北宋为正统。然而,即使自降身份也难以抵挡北宋的野心。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两次派人昭李煜前往开封府面议,但李煜唯恐被扣押,以?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既至此,唯死而已?而拒绝。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铉前往开封向宋朝求和,但赵匡胤不予理会,便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派遣曹彬率军进攻南唐。同年12月,南唐都城沦陷,李煜被掳到开封。赵匡胤也是个仁慈的君主,在位期间,南征北伐俘虏不少君主,但都尚未处死,对李煜同样如此。李煜投降后,便封他为上将军,违命侯。异国他乡的李煜此时的词更多的表达的是对国家的灭亡的悼念之情。

然而,好景不长,在被俘虏的第二年,赵匡胤去世,其帝赵光义继位。赵光义与长兄不同,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别说是外人,就是对自己人手段也是极其毒辣的。连自己的亲侄子、亲儿子都不放过,更何况是作为一国阶下囚的李煜。

李煜本就因为自己的处境极其哀痛,于是更是将自己的满腔愁苦尽数注于词中,在一日悲痛之余便写下一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但自己身为囚徒,此时更是触景伤情。以前那般笙歌燕舞的时光与此时阶下囚的生活做对比,愁闷更是溢上心头,往事不堪回首。小楼中刮来了一阵阵的春风,本该惬意之时,当想到国家不复,对家乡的回忆在满园的皓月中更显凄凉。通诗只是身困囚笼的李煜抒发自己满腔的思国情怀,但最后是说者无意,闻者有心。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来抒发自己亡国之痛。

李煜在《虞美人》中抒发的亡国之痛,便被赵光义怀疑其抱有复国之意。生性敏感的赵光义那能容许南唐后主尚存复国之心,于是便派人将其毒死。一代君王李煜就这样因为一首诗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实属遗憾。从李煜短短的一生看来,的确是凄惨哀转,本无心在政治,醉心填词作词,并无多少雄心壮志的他,最后将自己的国家葬送,自己也沦为阶下囚,受尽耻辱。

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中说过:?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是由于经历富贵,才在沦为俘虏以后,将自己的哀愁发挥到极致。而他的诗作也正是因为掺杂了家国天下而被人欣赏。

作为一代君主,李煜可以说谈不上有建树,但从文学层面来讲,他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也只有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唤醒内心更深沉的觉悟。直到今天,世人对李煜的评价也是复杂的,他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帝,在位时歌舞升平,作词赏乐。被俘虏后,日日愁闷,借词寄托内心的忧愁。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南唐后主李煜所作,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1.“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诗。这首写于李煜囚禁汴京期间的诗,表达了他从皇帝降为大臣后无法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深怀念。词的整体语言清朗自然,清澈真挚,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诗人亡国之痛,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2.李煜,一个失败的皇帝,却有着非凡的艺术才华。书法、绘画、音律、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词,在词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的词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甚至说到词,也无人提及李煜的词。于是有人说他政治无能,在国破家亡之后才真正在字圈里当了皇帝。后人对他的评价基本是:“成为才子真的是绝世无双,但你别无选择,只能生在帝王之家”。

3.这首诗第一段写作者在春寒料峭的雨夜里,做着美梦,暂时忘记了亡国之痛,得到了短暂的欢愉。前两句是“帘外雨声潺潺,春光朦胧。”风景:“汩汩”形容下雨的声音,“腐朽”就是腐朽的意思。作者首先描写了环境,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衰微的春天”不仅预示着寒冷在深夜袭人,更重要的是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即将衰落。和“罗路甚至不能忍受寒冷。”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寒意,也表现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4.下一部《莫独倚栏》第一句中的“莫”字,有入声和走音(黄昏)两种读音。作为“莫平兰”,平兰看到故国的山川,会引起无限的伤感。作为《暮光之城·平澜》,感觉“其他时候容易看到,其他时候很难看到”。不管怎样。

5.《流水春去叶》,与之前的电影《春光暗淡》相呼应,也暗示着来日不多。“天地”这句话比较混乱,众说纷纭。事实上,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我们的灵魂属于一起,”她说,“就像这金子和这贝壳”,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在地球上或在天堂,我们肯定会在一起。”“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李煜:用血泪之笔,滴染成凄美篇章

? ? ?

了解李煜,就不得不感受那些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血泪之词。李煜,仿佛已不在是帝王的身份,而是一位历尽红尘、终得解脱的圣徒。他不是佛圣徒,而是一颗真正伟大心灵的天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言

? ? ? ? ? ? ? ? ? ? ? ? ? ? ?一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由台湾歌手萧丽珠演唱的那首《山河泪》吧!这首经典老歌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词是由南唐后主李煜所作,另一面则是它那充满豪情和悲壮,沉郁与顿挫的凄丽之音。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这首词作于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这个时候,家亡国破,亲离妾散,他也开始走上了孟昶的道路。

而李后主写这阙词诗,距离他祖父建立南唐已过去三十八年,故一开口就说:“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此处四十是为概数,但并不影响,而且更加押韵。上片将那昔日故国的繁华景象描写的一览无余。四十年的家国,纵然是幅员辽阔,沃野千里。既有着那连接着霄汉的凤阁龙楼,又有着如烟萝一般笼罩的玉树琼枝。烟萝,其实可以理解为树木上缠绕的藤蔓,因为它们多而且繁茂,所以远远看去,就如同烟雾一般。这是富丽堂皇的缩写。宋祁不是写过“绿杨烟外晓寒轻”吗。

所以,居住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那真的是今日不知明日事,终朝只唱“后庭花”了。

那么有着这三千里土地和满树琼枝房屋的李煜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他除了贪恋美色,写着“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样的淫词艳句,每日笙歌燕舞之外,基本上毫无作为。他既不关心朝政,也根本无瑕关心政事。所以,正如他在词中所写的那样:“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李煜的大哥叫李弘冀,他不像李煜那般每天只知道沉溺书画文字。相反,他热爱权力,并且渴望打仗。但是因为他急功近利,毒害了自己的皇叔,结果终日惴惴不安,暴死于无名之症。所以李煜这个从来不关心朝廷大事的文人,就被迫地成为了皇位继承人。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那么当了皇帝后的李煜是怎么样的呢?他照样沉溺于诗词歌赋,而且亲于女色。娶了一个周娥皇之后还不满,还要和她的妹妹谈情说爱。最终气死姐姐,封了妹妹。这样的李煜他是糊涂的,他既不像他大哥那样懂得打仗,也不像他那样热爱权力,同时他还佞佛,企图通过佛来阻止战争。所以他最终是尝得了恶果!

那么再看下半阙!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里选用了两个典故,沈指沈约,也是如李贺那样的孱弱公子。他曾说道:“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可见,沈约的身体一直很不好,真的是“人比黄花瘦”啊!而潘鬓呢?指的是潘岳的鬓。大家都读过元稹的三首遣怀诗,第三首中就写道:“潘岳悼亡犹费词。”这潘岳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焉知不是思念他妻子太过的缘故。

而此时的李煜,因为被俘之后,心中愁苦,终日饮酒作文,衣服不换,头发不洗。他也预感自己可能很快就会像沈约、潘岳那样,痛苦而惆怅地老去了。

随后他又写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他说:“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那日仓促之间辞别祖庙的时候了。我想要说等一下,可是看守我的士兵们不允许……我只能匆匆作别。之后……那昔日布满玉树琼萝的教坊,便唱起了别离歌。那些歌曲多是我作的词曲,曾经的宴乐,成了此刻的离歌。我知道此去生死难料,众人再无相见之日,便烧了平生著作,和那些宫女们一一告别……”这些话,从李煜口里说出,该是充满了多少的痛苦和无奈啊?!

下半阙的“一旦”二字承接上片的“几曾”而来。虽有转折之意,但却不留痕迹,这正是后主风采!笔下千钧,悔恨之意早已经溢于言表。然而又能如何呢?终究是去国怀乡,人老苍桑;教坊曲断,别泪宫娥!

再从整体上来看李煜的这阙词,词句简单,只稍稍用了两个人物典故,便将这“一江的春水”完全呈现出来了。故而一代大师王国维先生也称李煜的词为“神秀”。王氏对词的评论是从境界上出发的,而李煜的词能得到他的青睐,也是因为它真情流露,浑然一体!故而要读懂李煜的词,就必须跳入到他的词境中,体会人与天、与地、与万物的感情。

? ? ? ? ? ? ? ? ? ? ? ? ? ? ? ? ? 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琴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一开篇,便以写景铺衬。窗帘之外,不是细雨蒙蒙,而是比较大的中雨。水流成股,潺潺流动。若是再小一点,李煜恐怕就只能听见风声和雷声了。正是在这春日将尽之时,下起了小雨。而这雨,既让他瘦弱的身体无法抵挡寒气,又让他获得暂时的欢愉。

罗琴不耐五更。我个人的理解是这里应该读“geng”。因为“geng”指代时间,而打更的“更”呢,其实应该读作“jing”。它不仅代表打更的动作,还指他手里提着的铜锣和由此而传出的那悠远的声音。那么,说完了上半阙,我们再来看下半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词人说,不要独自登台怀远,因为这样一来,便会思念起自己那已经灭亡的国家。而那昔日的国家,当初别时容易,如今见时却难。可见,李煜对自己当初的无能也是充满了自责。是啊,若非他冤杀林仁肇,逼死潘佑等人,佞佛远贤,沉溺女色,国家如何能速亡?所以,别时容易见时难,既是心中的希望,也是自我的忏悔。而他那忏悔,又挟裹着无尽的忧愁。这愁有多深呢?没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是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末句照应首句,一种说法是:悠悠的过往真如春水落花去也,一去不复返;而我人生也如春前春后一般,分割成了天上与人间。此种说法意思虽在,但未能将后主的愁彻底表现出来。据《西清诗话》记载,此词写于李煜去世前不久。此时他饱受宋太祖霸占小周后的重重打击,心态会是如此吗?他还会和以前一样,只是随意地哀叹一下国家的灭亡吗?恐怕不仅于此。故而应该这样理解:落花流水,春天就要过去。而我的仇恨纵然是“升天入地求之遍”,那也依然无法摆脱,无可减免。

所以,不仅仅是亡国之痛,就算是李璟在位时,眼看着大宋一天天崛起和赵匡胤的狼子野心。他也预感到国家终有一日会走向灭亡,何况是无恋权力的李煜呢?所以,李煜的愁才是真愁,他不同与其父,冯延巳,温庭筠等人,他用一颗饱受磨灭而不变的初心,创作出了这千古第一的亡国之音!

? ? ? ? ? ? ? ? ? ? ? ? ? ?三

若问南唐后主李煜一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一下就会想起他的那首《虞美人》。不错,这阙词亦是他的绝命词。据说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公元978年,正当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这天,李煜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友,而写下了这阙《虞美人》,遂命歌伎弹唱。琴音凄厉悠扬,歌曲呜咽如泣。一时传出墙外,被巡逻的士兵听到了。很快,就有人报告给了赵光义。太宗听闻大怒,加上他素来对李煜的怨恨,便命人赐以“牵机药”鸩杀。

李煜虽死,但他那千古不朽的词却因此成为了经典,而他也被冠以“千古第一词帝”的称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能了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又来,花谢花又开。那么李煜又为何要这么问呢?因为啊,当一个人的愁绪堆积到一定程度,那美好的春花秋月于他都没有倾恋了。哀莫大于心死。可对于世间最至情至性的人来说,却偏偏做不到心死。而既然他做不到心如死灰,那么就只能和黛玉一样洒泪成诗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又吹起了东风。东风一来,万物娉婷,百草丰茂。而李煜的心又被故国牵萦住了。他在想什么呢?或许是“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抑或者是“还记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可是,不管是那种情景,在此刻,都被天上那轮寒冷的明月代替了。

他不忍去看月亮,仿佛从月中看见了江南的景象,看见了自己的故国。月色最能伤人,就连豪放不羁的李白也“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而在他之后,又有那豁达超然的东坡居士,对月写下“明月几时有”,不禁声泪俱下,感慨人生离合。所以,我们很快就会知道,不思而思,是一种多大的悲痛?!然而,既然已经不由自主地想起,又怎能罢休。他对月思国,不由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他说,曾经的那一切或许都还是老样子,只是朱颜华发已经变为白发苍苍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里的“朱颜”承上句而来。一是指往日宫中的那些红粉佳人,二则指词人自己。他整日饮酒沉醉,郁郁寡欢,焉会不老?既思及此,下面两句便是如此地自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多么地深情,多么地生动。让我们不禁想起李义山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相恨不知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虽然都是描写相思,但李煜的思念较前人更甚。他并非单纯的“花间词派”,而是已经发展成了一种兼带白描色彩的自白诗。他继承了韦庄等人的传统,又受到了其父李璟同冯延巳等人的影响,因此才创作出了这种以境界为主题的亡国词。而王国维的评词之论,也是和李煜的作词之法同出一脉,都是从境界上出发的。

所以,“问君能有几多愁”问的到底是什么?我以为应是对生命的叩问,对人的灵魂与自然万物联系的探求。他在探求灵魂最深处的哀愁,又为这哀愁撒下了一层血色的花瓣!

李煜非常经典的一首词,读起来无比的哀怨,让人赞不绝口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经过朝代的不断更迭,现在的新中国已经繁荣昌盛,自强不息。
其实,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也出现过许多繁荣的朝代,流传下来了灿烂的瑰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藏与传承。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都让人赞不绝口,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中国独特的魅力所在。
我国历史上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为我国文学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众多诗人当中,有平民百姓,也有世家显贵,还有文武百官,让古诗词变得琳琅满目。
但是这其中最特别的一位诗人,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
一、李煜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任君主,他从小就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让许多人都赞叹不已。
尤其是李煜的词作,堪称一绝,也被称之为千古词帝。
李煜作为一国之君,虽然他并不能够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但是在艺术领域上,他绝对能够称之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他的词,更是哀婉凄绝,对后世婉约派词风影响巨大。
李煜的许多词作,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每一首读起来都让人痛心疾首,寸断肝肠。
他的很多词作中,都让人感到非常的忧伤,让人读起来潸然泪下。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在自己的国家灭亡之后,他的词作大多数都描写了自己悲壮忧愁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这一首《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更是开篇就让人心碎。
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这首诗的意思是,外面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虽然身上披盖着被子也抵挡不住寒冷,只有在梦中才能够感受到片刻的快乐。
昔日的江山已经物是人非,离开故土再见就难了过去就像流失的江水一样不复还。
这首诗同样是李煜亡国之后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诗词,对于李煜来说,亡国之恨,一直是内心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
但是当时的他已经成为了阶下囚,只能够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感情。
词的上片,他以雨来着手,帘外下起了雨,而且那雨下得很大,由于雨的到来,那春意也快要消逝了。
尽管是罗织的棉被,那也受不住五更天的寒气。
如果想要忘记自身的麻烦,只能是在梦中,因为做了梦之后,一切也都忘记了,才能够有片刻欢愉。
一开篇就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哀怨和落寞,李煜描写的非常细腻,他用雨水和残春,勾勒出一个充满孤寂寒冷的处境,也暗指出自己现在的处境,让这首词更加的忧伤。
下篇的意思是,我时常会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站在高楼望向远方。
想起依然的往事,内心感慨万千。
离别看似容易,但是想要再见到还是非常的困难,失去的东西,就像是凋谢的花朵和流逝的水一样,随着春天消失了。
李煜的这首词,写的非常的落寞悲伤,让人读起来潸然泪下,非常的唯美。
也正是因为李煜表达出来的这种意境,让整首词的格调都上升了,让人仿佛能够身历其境,感受到作为亡国之君,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这艘此,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的表现出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现在转眼成为了阶下囚的悲痛,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也表达了李煜对故国和家园的无限追思,让人沉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尤其是宋词,表现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那深远的意境,总是能够让我们与词人感同身受。
如果你也喜欢宋词的话,推荐可以看一看这套词传。
这套词传总共有六本,能够惟妙惟肖的带我们更好的了解词人在创作背后的故事,走进他们的世界。
不仅如此,让我们在品味中华的国学经典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宋朝的文化历史。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也成就了许多让人赞叹不已的诗人。
李煜虽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帝王,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的词作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这套词传中的每一位诗人,都是宋朝时期以及整个古代文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读了这套词传,我们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陶冶情操,增加我们的历史见闻。
原价238元的一套图书,现在活动特惠仅仅需要99元就可以买到了。
仅仅99元就可以尽览宋词的精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1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