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10位幸运诗人,各只留传下来一首诗词,却成千古名作

祝由师 2023-07-23 12:15:01

在文学史上,有一些诗人,像极了唐代诗人张若虚。

他们是“不幸”的,终其一生,只留下一首诗或词,他们无双的才华,没有得到更多的展示。

他们又是“幸运”的,只有一首诗流传于世,而这唯一的诗,却成为传世名作。

今天,唐宋君分享10位特别的诗人,他们只留传下一首诗词作品,却因这首诗词让后世记住了他。

金昌绪,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大约为余杭(今属浙江)人。现今仅存诗《春怨》一首,广为流传。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这首小诗以颇富民歌风味的清新的语言,通过一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

《网师园唐诗笺》:真情发为天籁、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

朱服(1048- ),字行中,宋代诗人,宋哲宗时,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

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尾句乐中兴感,一意化两,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叶清臣(1000─1049),北宋名臣。字道卿,天圣二年(1024)榜眼。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贺圣朝·留别》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词人在留别友人的筵宴上,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满斟翠绿色的美酒,殷勤地劝友人多喝几杯,不要匆匆归去。

因为别易会难,其中既有黯然失色的伤心语,又有豁达排遣的宽慰语,混合着互相矛盾的感情。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设想奇特,不落俗套,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

崔郊,唐代诗人,元和年间秀才,流传下来的诗作仅《赠去婢》一首。

《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心中爱恋之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谥文穆。《临江仙·风筝》是侯蒙留下的唯一一首词。

《临江仙·风筝》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当时有轻薄的少年将他画在风筝上,侯蒙知道后大笑,将这首《临江仙·风筝》题在上面。

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非豪杰之士不能写出豪杰之词,此词便是豪杰之士写的豪杰之词。

有人把我画在风筝上,那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冲上云霄。在半空中,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当夕阳西下之时,有多少人在平地里,仰头看我,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刘著(生卒年不详),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宋政和、宣和年间,登进士第。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入金,历仕州县。后出守武遂,官终忻州刺史。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这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全词以流转自然的音节,迂回曲折的笔势,传达出微妙而细致的内心活动,把一种无力排遣的悲凉愁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世,《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其词一首,并记载了幼卿年少时与表兄相恋,但父母却以表兄无功名为由,将她许嫁一个武将。

后来表兄高中,在任职途中,与幼卿相遇,却不看幼卿一眼,幼卿因此写下此词。

《浪淘沙·极目楚天空》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

漫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

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上片即景生情,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描写与表兄邂逅相逢时所受到的冷漠遭遇,抒发了心中的无限悲痛。

这首词哀婉而低沉地倾诉,唱出了封建礼教下受父母包办之害的不幸妇女的心声。全词借景抒情,语言不作雕饰,胜在真切,读来哀婉动人,催人泪下。

聂冠卿(988—1042),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授连州军事推官。

今存词《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一首。才情富丽,盖北宋慢词始于此篇,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这首词比较纯粹地写酒宴场景,上阕写酒宴,下阕写酒宴应酬的歌女。真实地写出了宋人歌舞酒宴的世俗场景,华丽辞藻间透着清雅之气。

词人感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难以兼得,因此劝大家要抓紧眼前时光享乐,以免分手后无处寻觅。

韩缜(1019~1097年),字玉汝,真定灵寿(今属河北灵寿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韩亿第之子、司空韩绛之弟。庆历二年,中进士。绍圣四年(1097年),去世,时年七十九,获赠司空,谥号庄敏。

《凤箫吟·锁离愁》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此词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上片前五句从咏芳草锁住离愁破题,直道佳人送别的难堪与凄苦。下片由芳草池塘边的离别写起,再写行人因忆伊人心迹。

全词句句有草,句句有人,运用了衬托和拟人手法,把点点离愁化作可感之物,颇具空灵之美。

时彦( —1107),字邦美,河南开封人。北宋时期大臣。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考中状元,授颍州判官。时彦工于诗词,《全宋词》中存词仅一首。

《青门饮·寄宠人》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此词为作者远役怀人之作。词的上篇纯写境界,描绘作者旅途所历北国风光,下篇展示回忆,突出离别一幕,着力刻绘伊人形象。

这首词写境悲凉,抒情深挚,语言疏密相间,密处凝炼生动,疏处形象真切。作者将抒情融入叙写景事之中,以细腻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读者。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唐代一诗人,一生只留下6首诗,其中2首流传千古,几乎无人不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群星闪耀的唐代,那些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许多经典诗歌,凝聚着古人的汗水与才华,已成为无可取代的文化瑰宝。在众多诗人当中,王之涣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不追求诗的数量,更注重其质量,一生只留下6首诗,其中两首流传千古,几乎无人不知。

王之涣生活在盛唐,性格跟李白颇为相似,为人豪放洒脱,对剑术非常喜爱,估计武功必然不俗。在爱情方面,王之涣比较幸福,三十五岁那年,县令主动把年仅十八岁的女儿嫁给他,况且当时王之涣早已娶妻生子,条件并不优越,可见县令一定是赏识其才华。

当好友纷纷功成名就时,王之涣没有羡慕之意,更不会嫉妒,或许看淡了名利,直接辞去县尉的工作,虽然略微有些任性,却不失侠者风范。此后是十余年间,王之涣没有重新找工作,而是在家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日子虽清贫,却少了不必要的烦恼。

若想了解诗人的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研读其作品,王之涣惜墨如金,但仅凭两首诗足以傲视群雄。第一首为《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笔者没记错的话,此诗一直是小学课本里的佳作,短短二十字,胜过千言万语,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

千百年来,无论多有才的文人,读完此诗后都会折服,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对王之涣的仰慕之情无以复加。前两句写景的手法堪称绝妙,有实有虚,有动有静,充满无尽的想象力,也许只有他和李白敢如此脑洞大开,别人没有这样的境界和魄力。

再看三四两句,从写景直接引出抒情,且是非常有哲理的感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深远,换成大白话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井底之蛙永远不可能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此处的“楼”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代鹳雀楼,点明主题;第二层暗指人生阶梯,所以整首诗名气很大,据说在唐诗排行榜中位列前茅。

分析完《登鹳雀楼》,再来聊一聊王之涣另外的一首经典塞外诗,即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无需多言,纵然古代有不少诗人以《凉州词》为名作诗,却无人能出王之涣之右。

此诗之中,王之涣风格未变,以“黄河”和“白云”起头,紧接着描绘塞外孤城和一座高山,虽然从第三句中的“怨”字,可看出作者对战争的哀怨,却没有一直沉浸于伤感,转而想到将士镇守边关的重要性。诗文不在多而在精,虽然王之涣作品数量极少,却都称得上经典,不亏为顶级诗人。

晚唐一位不得志诗人,才华备受杜牧称赞,一首20字短诗流传千古

唐代文学领域人才辈出,王勃、卢照邻等人,在初唐诗坛挥洒着才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诗人,撑起盛唐文坛大半壁江山,即使江河日下的晚唐时期,依旧不乏赫赫有名的才子,被誉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用他们超然的文采,在文学史上留下厚重的足迹。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晚唐有一位不得志诗人,才华备受杜牧称赞,三百多首作品入选《全唐诗》,其中一首20字短诗流传千古。

张祜,出身于唐代清河一户家世显赫的家庭,自幼衣食无忧,从不仗势欺人,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豪爽,加上颇有诗才,时人尊称他为张公子。读书人基本都有为官的梦想,张祜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对科举考试一点都不感兴趣,打算走另外一条路,通过别人向朝廷举荐,然后得到进入仕途的机会。

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张祜认识了节度使令狐楚,两人一见如故,令狐楚对他诗歌才华非常欣赏,决定推荐给朝廷。张祜整理出自己写的几百首诗歌,让令狐楚献给皇帝,只要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前途将会一片光明。当时元稹很得宠,就是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那个诗人,皇帝就把他叫来,让他根据张祜的诗,说说自己的看法。

元稹故作认真看了一会,然后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觉得张祜才华平平,只能称得上雕虫小技,登不上大雅之堂,如果皇上对他予以重用,有损您的英明。”元稹的这番话,直接把张祜否定了,并非张祜真的不行,而是元稹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杜牧曾写下“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的诗句称赞张祜,难道元稹比杜牧还牛吗?张祜的才华究竟如何?下面一首诗足以证明。

《宫词》——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既是唐代教坊曲名,同时也是一个人名,她是唐玄宗时期的宫中歌姬,擅嗓音非常优美,却无意间得罪唐玄宗,被下旨处死。临死之前,她用凄美哀婉的歌声,唱着平日里经常唱的曲子,让人潸然泪下,唐玄宗也动了恻隐之心,免除何满子的死罪,文人墨客就作出名曲《何满子》。

唐武宗晚年身患重病,一位姓孟的妃子照顾他,武宗依依不舍地问道:“如果朕驾崩了,你以后怎么办呢?”妃子答:“若真如此,无复为生。”意思是说,我将随陛下而去。武宗感动落泪,让妃子为他唱名曲《河满子》,在场之人无不文职落泪。唐武宗驾崩,那位妃子伤心欲绝,不久后为武宗殉情,张祜以此为背景写下《宫词》一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妃子)从千里之外的地方,告别家人后来到皇宫,二十多年间,再也没回过故乡。你唱着那一首《何满子》,眼泪止不住落在皇上面前。全诗只有四句话,短短20个字,每句话都用了一个数量词,三千里、二十年、一声和双泪,表达了诗人对妃子命运的同情。

张祜由于当年元稹的谗言,未能实现入朝为官的愿望,从此与仕途无缘,但他没有因此太过抱怨,逐渐看淡功名利禄,选择归隐于丹阳,与杜牧关系较好。最终,张祜在丹阳的隐居地去世,算是圆了他“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心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