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风君
(ID:rufengdajia)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宋君精选10句经典名言,让我们一起感受历代兴亡变化,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1
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译文:
顺境不沾沾自喜;逆境不慌张气馁;安闲不奢侈放逸;危险不惊慌恐惧。
内心有惊雷炸响,表面却安静如平湖,这样的人,可以拜为上将军。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将领的能力和心态,决定了一个军队的战斗力。
不傲慢,遇事冷静,不情绪化,逆商高,这样的人,才能担当大任。
2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译文:
一个人身上的祸患和福气不是没有原因的。
积德修福,寡德招祸。
人生的祸福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努力积德行善,一个人才能福气满满。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译文:
能听取别人意见的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的叫作明智,能克制、战胜自己的叫作强者。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学会战胜自己的傲慢,谦逊听取意见,懂得反省自己,克制自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能者。
4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译文:
无论多么勤奋的农人,辛劳一年所能获得的收入,总是比不上丰年时的收成。
入朝为官的人不论多么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其所受重用的程度却总不如遇到良好的机缘,获得君主
的赏识,能建立良好君臣关系的人。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不是不努力,单纯是没有机会。
五分靠天意,五分靠努力。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交给天意。
顺其自然,不怨天尤人。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5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译文:
太聪明的人很容易拒绝别人的建议,太会说话的人总是可以花言巧语遮盖自己的过失。
太聪明不一定是好事。
笨一点的人,虽然走得慢,但是虚心直率,反而不容易走向歧路。
6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译文:
千金之贵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软皮就能缀好的;
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靠一棵树的枝材就能修建的;
累及三世的际遇,不是通过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预设的。
欲速则不达。
什么事儿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塌下心来,耐住寂寞。
一步一步往前走。
迟早可以抵达理想的彼岸。
7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译文:
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那些真正有想法,有见识的人,总是独来独往。
只有独处,才能沉淀,才能思考。
总是在人群里,一个人往往容易失去创造力。
8
非人情,不可。非人情,难近。非人情,难亲。
译文:
不近人情的人,一般都不值得深交。
一个人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怎么会爱你。
一个人如果自己孩子都不爱,又怎么爱别人的孩子。
一个人自己的性命都不顾,又怎么顾得上别人的性命。
违反人情,违背人性,这样的人,都很值得怀疑。
9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译文:
有人相识到老还是不怎么了解,有人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
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真正的知己,可能只见一面就能信赖一生。
1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译文:
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赤裸裸得谈利益便接近理性。
天下人以利而聚,以利而散。
这再正常不过。
不必责难,不必愤慨。
学会用利益去博弈,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但是不要忘记,总有些东西,比利益要珍贵。
作者:儒风君, (ID:rufengdajia)
插画:石家小鬼
好词: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好句: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史记》中的好词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
《史记》中的好句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其志不在小。
3、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4、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7、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8、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9、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10、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1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16、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1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1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1、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6、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功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人用智慧主宰了世界上千年,有无数古训能够历经时间之洗刷而流传至今的。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最终干了蠢事或失败,皆因忘了古训,正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老人言",便是老祖宗的话。
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中有“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很多人犯错之前总想着会不会能够逃过一劫,一定不要抱这种侥幸心理!只要做了错事,就有可能会被人知道,要想不心虚,一定不要做违法犯忌的事。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不对过去的事情进行缜密总结,并且在将来做好长远正确的规划,那么就难以避免在近期出现失误。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3、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其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大意就是指,没事儿来跟你述说别人是非的人,他便是个小人。
耳不听是非,眼里不看争斗,心不起分别,嘴不说伤人的话。背后不论是非,就是不辜负短暂的人生。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冷静,忍一下也就什么事都没有,再退一步,一切都当做没发生过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因一时的冲动做出令人后悔的事情,留下的遗憾往往是终身的。忍一时,才能获得海阔天空。
5、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想想那些伟人,无一不是领悟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巴尔扎克圣生命最后几年还拼命工作,一天只睡4个小时;发明大王“爱迪生”一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
只有珍惜青春的时光努力拼搏,以后才不会后悔。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说明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的确,如果把一块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使不直接接触染液,也会变了颜色。这正是“近墨者黑”。
当然,淤泥之中也能生长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要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了!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近“墨”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
7、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钱财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千金的是仁义和道德。
8、下棋不语, 落子无悔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要三思而行。
9、知足常乐
无论顺境或者逆境,都能把此时此刻看成阳光明媚的时刻。在生活中,不时都会遇见很多的不满,却往往因为这些不满,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发现不了身边一直很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只有一个知足的人才能发现。一个知足的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因为他们懂得从一件在你眼中觉得全是缺点的事物中发现美好,从而把所有事情都看得更加美好。
10、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生活中,在学业、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吃得苦中苦,万事皆不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2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末,遇见最美的时光
下一篇: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