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春
2021-2-27
文/诺玉时过境迁后总会遗留下淡淡愁绪,漫入沉默的海洋里寄往远方。树影斜洒于书台之上,翩翩羽叶里墨曳遗落,邮信里陈述着曾经种种,有些却记不住了。远方的人习惯于用文字去触碰,在漆黑的夜里点一盏灯,梦境重游一般地回忆。历经十余载的风尘仆仆,街楼牌坊里的吵闹声渐渐稀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幻想也早已破灭,可我总觉得那里隐隐散发着淡淡清香,触及着我许久干涩的味蕾。现代城市里总会起落着数不尽的深渊,它惊悚的笑颜扰动着数不清的世人,错落,彷徨,挣扎,沉默…… 深渊间矗立着的几嵩礁石也在不尽的讽刺。层峦楼厦下总有那形形色色的烟酒场所,各色世人倾吐着生活的不悦,聒噪的符音痛击着翡绿色的啤酒瓶壁,麻木的酒精混杂着悲剧的仇恨倒入胃肠,挣扎几分,沉默几分。燃烟里呻吟的杂糅与赤色的火焰相融,苦闷,心酸侵袭着本就岌岌可危的城墙。写在过往日子里
躲过城市的吼啸,我径直向边陲小巷里钻去。深处,灯依旧闪烁。透过微光里起伏的尘影,青石板上略显幽静的菱花泥印似乎要见证着什么。雅阁文玩旁林立着几束紫蒂梅花,血色的浓艳仿佛在红墨里千层尽染,几争处世,几争浮华。可梅的味道是说不清楚的,雪梅遗落的香絮总缠绵于身侧,那是十年前未经世事的潇洒。臆想那时,城间也只是随风的飘浮,天真的我,虽不及今时羽翼丰满,到也可自由畅行。那时,巷里巷外的人是连在一起的,四周的天空上总有挣线的风筝,窗檐下的猫狗也挤满了欢乐,墙壁里渗出的香气沿着院里的青石板踏进了邻家的门楼。巷子深处的雪梅林吱呀吱呀地叫喊,哭诉着幼嫩的爱意,携着淡淡的清香向着乌黑的发间走去。年辞新立,童伴间的欢愉也渐渐地生出了四肢,它攀爬上火车,向着小巷招手,说着总说的秘密。写在回忆中
来来往往,巷口变的越来越窄,终于,里面的人再也走不出去,外面的人也走不进来,里里外外多了几分争吵。喧嚣过后,雪梅林里多了几处身影,它们不停的流泪,直到雪梅菱角略显斑驳,遗憾落下。远方,紫蒂梅语里传出几色没落,它们互相交簇,互相埋怨,苦涩的爱意在深渊里无法自拔。晨晓,曦光乍露,映着醉酒后的眉心,向灯红酒绿漫步前行。写在思念里
或是菱花印痕苦苦哀诉,雪梅间透露出几分不舍,远走的火车也即将返航,笑着陶醉于山间,静待桃花沐。梅色空落于小巷,嫣然一笑。 年前的南方已然纳入春风的旅程,可我却向往湖间雁滩上黝黑的羽翼。小巷里停留的故事深深地埋在了泥土里,它甚至来不及迎接下一次的春风浴。雪梅的清香沾着风,跃过秦岭,跨过淮河向黄土高原的冬野辽原送去了祝福。记录生活扩展阅读原创夜读散文:情绪(原创)原创原创散文| 过年原创散文精选|心有山海、即是远方(原创)原创夜读散文|邂逅深夜(原创)原创散文精选:而我,就是远嫁的那个女人(原创)
原创原创散文|既见天池,不负清秋原创散文精选:母亲(原创)原创夜读散文:嗨!兄弟(原创)原创散文 | 《一棵梨花带雨的树》(原创)
原创原创散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微信号 :aishangsanwenba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
扫码关注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五月来临,用花枝繁闹遮住我的眼睛,我走进五月,扬起一片纷然,洒在五月的花海里,美好的翅膀升入云端,拉开一场美丽的盛装,是关于夏日的。
每一个日子都是平凡无华的,我收集每个日子的闪光点,让生活变得有意思,让日子变得有味道。
给生活提笔留香,这些生活的碎片就在夏日里染上了青绿,沾点了薄荷的香味,怡情悦然,心情也跟着清凉起来。
阳光柔软地铺展开来,崭新的一天就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吸收着日月精华,你不用期盼,不必等待,时候到了,它就倏的一下冒出来了,不急不缓,刚刚好。
每日醒来,捡了日头,幸福就会油然而生。窗台上的新绿,案几上的新颜,妆台上的旧刷子,厅堂的桌椅,无论新的还是老的,都让我感到温暖。
夏来,带着兰花草的香气,薄荷的清凉已经迎面走来,我拾掇着春天的余晖,心满意足地奔向清新的下一季。
初夏的阳光还是温柔的,温暖而不炙热,是我喜欢的温度,可以自由地沐浴,随心而至,随性而归。
光芒映照着新时光,影子里藏着旧时光。恍然还在昨日,光阴却已经映上一条淡淡的皱纹,眼角已经藏不住青春,那些故事还在,情节依旧生动,我们却已经静悄悄地老去
年纪渐长,好像在乎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幸福、安全和快乐。自己心里装着什么,世界就会回馈我们什么。这些快乐、忧伤、幸福和别人无关。生活的冷暖只有自知。
日子是自己倒腾的,没有经历过,谁也无法感同身受。《摆渡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答案是:你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往事掏出来,一件一件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就像那一壶老茶,有点苦涩,醇香亦有,回味无穷。
闲看孤云,朵朵自由。还是要感谢生活,让我经历阳光雨露,让我感受人间烟火,让我享受草木馨香,让我接受平凡普通。
时光悠悠,终要感谢自己,在一粥一饭、一朝一夕、一交一往中,执着勇敢,在寻常的光阴里,不露声色地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可爱的五月带着鲜花和阳光大步踏来。我知道我不会错过这个美好的夏天,时光深深浅浅,恰恰好。
《夜来听香》散文 什么是“听香”?那天晚上,偶然地在论坛上读到了这么一个词,心不由得微微颤动了一下。
文章里这么写道;“每天过着‘早听时务夜听香’的生活,觉得也很闲适......”
香,是用来闻的,她可以用来听吗?听到的又是什么香呢?又该怎样去听?就这样,想来想去,碾转反侧。“听香”两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疑惑和向往。
闲来也极爱读书,知道在文人的笔下,不仅那花啊草啊、胭脂香粉有香气,就连白云流水、清风明月、冬雪春雨也皆是有香味的。
有诗曰:雪初无香,李白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雨初无香,李贺有“依微香雨青氛氲”之句;云初无香,卢象有“云气香流水”之句。妙在不香说香,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隔一段时光,就将家里的被褥拿出去晾晒。晚上,睡在蓬松绵软的被窝里,热乎乎,暖融融。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照例在晾台晒一下被褥。没曾想到了晚上,上三年级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被窝里真舒服,有一股阳光的味道。香香的,暖暖的,好闻极了!”。
当时,我一下子愣住了,也感觉有点奇怪。于是,就对儿子说道:“儿子呀,据文章里描写,能闻得的东西,只有花花草草和饭菜,当然了,还有一些臭味和异味。但是,我有意停顿了一下。但是阳光,妈妈觉得应该是没有味道的。儿子一时说不过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时光如水,转眼间儿子长大了,上了大学,可关于阳光有香味这句话,我还是有些没弄明白。又到了一个阳光高照的好天气,我便将被褥拿出去晾晒。
到了晚上,同老公躺在松软舒适的床上,真舒服,真惬意,我情不自禁地吸了一下鼻子,啊!被子上果真有一股暖暖的,香香的味道。
我叹道,看来当初儿子说的是对的,阳光是有味道的,是一种香香的味道。而自己错怪了儿子好多年,也误导了孩子好些年。原来,闻着阳光的味道入睡,是那么甜那么香,也是一种幸福。
阳光真得很美,很暖,很甜,也很灿烂。阳光的味道是纯净的,她丝丝入肺,怡人而芬芳。阳光的`味道是唯美的,就像流淌的小河,透明而简洁。
当有一天我们累了倦了的时候,就请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怀抱着一本书,躺在静谧的草丛里。闻闻太阳的香,花的香,草的香,去看看小河流水,蓝天白云。想想那一刻的心情和品尝人生的味道,肯定会和以前很不一样。
记得曾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日午后好天气,爱玲穿一件桃红单旗袍,我说好看。爱玲说,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
桃红色,往往令人联想起桃花、杏花、蔷薇玫瑰之类的花朵,使人有闻到花香之感,这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
同样,听觉形象也可以转化为嗅觉形象,如“风来花底鸟语香”,从声声鸟鸣中,人们能闻到阵阵香气,是花香,是叶香,也是春天的清香。那么,“夜听香”听的就是春鸟的鸣唱吗?
小时候,所居住的小巷,正中央长了一棵大槐树。每年季节一到,洁白的槐花香味四溢。说是我们闻到的,其实很多的时候是我们听到。一听到春天快来了,许多香就在脑海里接踵而至。一说茶,淡淡的香味仿佛飘入心间,还有秋天的菊花,桂花,一听有人说花开了,便有一股香气逼来,直达肺腑。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爱的香气,是有声音的,因为爱,会让人产生幻觉的,就像入了迷的品茶。
前几天串亲戚,在姐姐家墙上,看到了一幅牡丹图,它色彩鲜艳,且带着晶莹的露珠,好像要滚落下来。远远地就让人感觉到她的壮观,她的娇媚,仿佛也有一种淡淡的幽香传来,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闲时很喜欢在我们的小区转悠,也喜欢在楼前的花园里看花,偶尔也跑去花店驻足欣赏。好喜欢那种花香沁入心脾,心旷神怡的感觉。有时听到有人说;“这花真香!”,就会情不自禁地顺着声音望过去,仿佛那香气真的就飘过来了,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如果说闻香是一种品味,听香其实就是一羽禅心。春日,翻看煎处脚,松风泻时声。情便荡成榭边水,我愿掬水留香。
记得第一次看影片《卖花姑娘》,总是被小姑娘那声;“卖花了!卖花了!”的声音所震撼,她的可怜,她的无助,还有她的痛苦,为这哭湿了好几块手帕。
如今看见小姑娘卖花,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喜欢她们的声音,更喜欢她们的自立自强。因为在那里,不仅让我看到了花的色彩,而且从卖花声声里,让我闻到了花的香味!
说起卖花声,我就陪感亲切。陆游在诗句里这么写道,“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淡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何处卖花声太早,晓妆催起画楼人。”深巷长长,小路弯弯,卖花声声,丝丝缠绵。恍惚间,一个卖花少女,手挽竹篮,款款走来,风致摇曳,香气逼人。
啊,一束束水灵灵粉嘟嘟的玫瑰,牡丹,康乃馨,就从那小筐里,颤微微地探出脑袋,花瓣上还沾着雨带着露,让人在一瞬间分不出哪是女孩的脸,哪里又是花瓣,分不出是花娇是人更娇?
轻轻盈盈,婉转柔媚的叫卖声,荡漾在幽长的小巷里,商店大楼的门前,飘洒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小院里,香随声至,风情殷殷,足可撩人情思。
此时此刻,听着这甜甜的声音,好像听到了“一枝春欲放”,听到“韵传杨柳门庭晚”,“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一树花。”,也听到缕缕淡淡的花香,更听到了满园的春色,人间的关爱美好善良,还有祖国的不断奋进,生机勃勃!
曾经,我固执的以为,尘世间总有那样的一支笔,能够画出一双不流泪的眼睛,能够留得住一剪稍纵即逝的光阴;而后来,我慢慢地发现,留不住的时光叫曾经,留不住的岁月淡化成心底一抹柔柔的思念。再后来,有个人悄悄地告诉我,那叫“沉香”。
——题记
【一】
第一次听到“沉香”这个词,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自己上小学。而那时央视CCTV-8暑假期间,一直热播曹骏、舒畅、刘晓庆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宝莲灯》,而“沉香”这个词,便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印入我的眼帘。
至今,已经记不得那时是怀着多么渴望的心情,等待每晚2集的电视剧情。却清晰地记得,那个叫沉香的少年,一步步的走入自己的心底。而后来,当我慢慢长大,慢慢的接触了世界,慢慢的了解“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后,对当时的那一份心境淡了些许,可依旧不减心底的那份美好。
那一年,我白衣翩翩。已记不起多少个夜晚,我悄悄地起床,跑到奶奶家的大堂,蹑手蹑脚去拿起放在香案上的煤油灯,想要看看那盏破旧不堪的煤油灯是否也会像电视剧里的那盏宝莲灯一样发光。可不论何时,我始终未能等到老家那盏煤油灯为我创造奇迹。倒是一遍遍的在心底想念母亲,因为那时候母亲一直都不在我身边。
那时年幼,还不懂得大人的世界是怎样。却清晰的记得,母亲每年只回家一次。那时我便想,等到哪一天自己变身成为“刘沉香”,也带上一把斧头,前去营救母亲。把她从城市的牢笼里带回来,让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那始终都之能想想。因为,我终还是未能登上华山,未能“劈山救母”。
只是,自打看过《宝莲灯》那个电视后,“沉香”一次便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可能是觉得自己与电视剧里的主人公遭遇相似,觉得父母都不在自己的身边,所以便如同西方少年的“淘金梦”一般,我也做着“千里寻母”的梦。只是那时候自己还很小,故而始终都是在做梦,未能等到梦醒的那一天。可伴随时间的流逝,我慢慢地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很多“沉香”。
那是奶奶的一件嫁妆。一个楠木作成的箱子,里面放了几块零碎的小物件。记忆里,奶奶把那个小箱子看的格外贵重。没事的时候,总是抱着箱子看个没完。有时候,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等到醒来时,第一反应便是看看箱子有没有在怀里。我那时候很好奇,总想去看看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为啥奶奶对这个箱子如此爱护,连我这个宝贝孙子都不让看一眼。可奶奶总是笑着说我还小,以后长大就懂了。每每听到这里,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好奇心加重了,总想打开奶奶的箱子看看里面的究竟。可奶奶一直将那个小箱子锁在柜子里,令我始终未能得手。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奶奶让我去柜子里取核桃。我趁她不注意,打开了柜子,在里面拿出来了那个小箱子,却没想到小箱子上面居然也上了锁,使我再次未能一窥究竟。而奶奶似乎是看懂了我的小心思,终于在这一年的一天,抱着箱子来到院子,当着我的面打开了箱子。我立刻窜了上去,想要看看有什么好玩的。却不曾发现,里面除了一个笔记本,还有几本书,外加一沓沓厚厚的信封,别的什么都没有。
而奶奶每次望着那个箱子,总会默默出神。
奶奶说,那个箱子装载的都是她年轻时候的回忆,装载着她的青葱岁月,装载着她这辈子里最美好的东西。那时我还年幼,还不懂奶奶的箱子里,明明装的都是些破旧过时的小东西,她却总是说那里面装着一箱子的“沉香”。直到后来,当我知道了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当我知道了他们相伴一生、不离不弃的故事后,才明白那真的是一箱满满的情义,一箱厚重的情谊。
【二】
其实,我真正喜欢上“沉香”这个词,是在我慢慢的长大了之后。
小时候,总以为捧在手心里的便是自己的最爱,总以为得到了的便是永恒,总认为母亲那一句句唠叨令我倍加反感。而直到我真的离开家乡,真的离开母亲,真的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土地,独自行走他乡时,才明白尘世间真的有个词语叫做“沉香”。
那一年,我刚上高一。从小便生活在乡下的我,由于和母亲长期不在一起生活,所以或多或少的便有了一些隔阂。尤其是在我上高中那几年,表现的格外突出。那几年,由于我所在的乡下没有高中,而距离奶奶家最近的一所高中便是母亲所在的那个城市。
据说,那还是一所“全国百强”的重点高中。自幼便在乡下学习成绩突出的我,突然进入县城,在相对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都比较优秀的学校,我那一点点成绩自然的相对逊色了。曾经,在乡下的学校里,我一直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可是一进到城里,立刻就不同了。
起初,很是腼腆,不擅长与同学交流。而班里有个回族的同学,看我是从乡下走进城的,所以便“欺生”。有时候,甚至搞些恶作剧,故意戏耍我。而那时候,我对城里的生活还不适应,加上又与班上的'同学关系不好,所以经常闹小别扭,成绩自然下滑。一时间,母亲便开始为我的学习成绩担忧了。有时候,母亲便在我的小房间陪我写作业,可有时候一看到我在班上的排名,便对我发脾气。母亲说,她小时候没上几年学,丧失了大好的读书机会。而今,后悔都来不及。所以,她不惜一切力量,都要让我好好读书,让我读好书。
可母亲越是督促,越是一遍遍的在我耳旁说个没完,我就越是反感。尤其是高中那几年,本就不曾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她发生口角。只是母亲每次都很严肃,似乎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硬是监督着我的学习。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学习成绩逐渐的有了起色,再次成为班上的“尖子生”。而母亲,却依旧日复一日的在我耳旁重复着,要我好好上学,完成她没有完成的理想。
倘若现在想想,自然会理解母亲当时的苦口婆心。可在当时,硬是不理解她。有时候甚至在心底记恨她,觉得自己就是她的一个试验品。之所以督促我学习,就是为了让我替她完成梦想。而有时候,特别反感她在我面前啰嗦。所以,那时候便萌生了一个冲动。等到自己考大学时,一定要选一所很远的学校。远离母亲,让自己耳根得到前所未有的“清净”。
只是事与愿违,高三那年,报考的一所北京的大学并没有录取我。转而,是被省内的一所大学录取。虽然离开家的那一刻,觉得自己解脱了。终于可以不用去听母亲那些“烦人的话语”,不用担心有人会检查的书包,检查我的成绩单。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可以走出大山,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学那几年,准确的说,我是过的比较平静。每日除了正常的课程,最多的时间便是泡图书馆。清晰的记得,大学图书馆一共五层楼。一所欧式建筑的楼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而我,就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童,一头便扎进了那浩瀚的书海。也不记得到底在图书馆呆过多少时间,只记得那一百零四步台阶,我整整踏了四年。
接着,大学毕业。毕业后,我果断的放弃了回家乡考取公务员。硬是不顾母亲的“千呼万唤”,硬是一个人背着行囊,远赴他方,追寻梦想。后来想想,若以自己当初的成绩回家考公务员,绝对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只是那时候,打死我也不愿意回老家发展,不想回家,因为厌烦母亲的啰嗦。若当初真的回家就业,或许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懂得母亲的唠叨里所包涵的爱。
毕业后,我去了一所旅游城市发展。相对于当时的同届毕业生,也算上是“孔雀东南飞”。只是,我并没选择深圳,而选择的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大西南。当我第一次站在机场的站台上,回望身后的一草一木,没有一个人为我送别。不是没人来,而是我坚定的拒绝母亲来送我。
这一去,便是四年。
四年多,对于人生,或许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可四年从未回家的我,当我再次拎着大包小包,再次出现在机场出口时,看到热泪狂奔的母亲。纠结在心中多年的疙瘩,瞬间就被软化了。曾经,一直觉得,只要离母亲远远的,就可以耳根亲近,就不会每天都能收到母亲的电话,提醒我穿衣,提醒我带伞之类的话。总觉得,那是一种很烦躁的提醒,总觉得,母亲虽然还不老,却特爱唠叨。
而当我真的离开,当自己独自在异乡漂泊了数年之后,却十分想念母亲的那一句句唠叨。在外那几年,由于长途电话费很贵,母亲便很少给我打电话。自那几年,便真的是一个人早出晚归,过上了难得的“清净”生活。可每次安静下来,却总变得郁郁寡欢,不知为何,反倒是时常想念母亲。曾经,上大学的时候,每逢寒暑假,母亲总是一遍遍的打电话,让我回家。可我每次都以“勤工俭学”为理由,不论她怎么打电话,千呼万唤的叫我回家,我却始终没有回去。而当我一个人在外漂泊了四年多,仅是母亲那一次的呼唤,我便想都不想的辞掉了工作,拎着包就回来了。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当我再次回到阔别许久的家时,母亲反而不唠叨了。她似乎明白了,知道我喜欢清静,喜欢安静写作、看书。所以只要我在书房里,她连走路都是轻声细步的。可我,却硬是很怀念以前的日子。总想着以前母亲陪我读书,陪我写作文的场景。
再后来,我才慢慢的发现。原来,一直十分排斥母亲的唠叨,却早已在心底默默恋上。只是,那时候我还很小,还无法理解母亲的唠叨里,满满的都是爱;只是那时青春,那时年轻气盛,总以为离开母亲的怀抱,就可以翱翔天空,却总在遍体鳞伤时,才想起那个遮风避雨的港湾;只是那时的我,还不明白,尘世间有一些感情,有一些倾诉,需要在岁月的千回百转里,在时光的慢慢体会。
是以,总有一些唠叨,是沉甸甸的爱,是岁月沉香的爱。
【三】
其实,我真正恋上“沉香”这个词,是在很多年之后。
曾经的我,以为失去了的东西,就是永远的遗憾;而后来,我才慢慢的发现,有些远去的东西,却在岁月的沉淀里,融成了一份厚重的爱。
许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和初恋分手。一时间,天旋地转,以为这一生都不会再恋上其他人,一如当年第一次牵起她的手,那么颤抖的说出“我喜欢你,此生非你不娶”;而后来,当我们在生活的洗礼下,却发现,有些失去了的东西,依旧可以是美好的。只是,我们曾经年少,曾经不懂得,那一份残缺的美。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仙剑》,对结尾那一句“爱一个人,就不要融入他的生命”甚是不解,而后来,当我看到仓央嘉措的《十诫诗》,看到那一句“第一最好不相见,从此便可不相恋。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才突然明白,尘世间,有些东西,不是不爱。离开,只是换一种方式相爱。
可叹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懂。一如很多年前,当我颤抖的将自己与初恋的相片埋在土里,以为就这样将一切都能深深的埋葬;而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有些东西,失去了并不一定代表不好,有些东西,失去即是得到。因为,我们都是怀着一颗初心去追逐梦想;因为,我们第一次牵起彼此的手时,都想过要天长地久。只是,这些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如同很多年前,分手时我们眼里会常含泪水;而很多年,当我们再次忆起时,嘴角会淡然一笑。
曾经,我喜欢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绚丽;而后来,我喜欢花落时节的飘零。亦如同曾经我喜欢牡丹,而后来却喜欢海棠。牡丹倾城,花香袭人。海棠无香,朴实无华。可我,硬是在岁月的磨练中,在时光的流转中,在人生的跌宕起伏中,慢慢的告别了那“三千繁华”,只留下“一份真纯”。只是,这一份被叫做“沉香”的真纯,是我在很多年后,慢慢的感悟出来的。只是这一份静静的美好,需要一点点的去沉淀。
昔日,放眼江山,瞻仰风骚人物数百家;而后来,在我看过很多书后,爱慕过很多诗人后,却唯独喜欢那个“五柳先生”。昔日,觉得五柳先生的生活过于平淡,没有“洛阳纸贵”的排场,没有才高八斗的华美;可后来,大浪淘沙,红尘滚滚,真正住进心底的人,也仅仅是数人而已。曾经,坚定的认为,文人就一定要名动天下,一定要做到“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可后来,我却更加喜欢三五良友,七八盏茶。因为,交友不在多少,重在交心。只是这些,都需要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点一滴的沉淀,一分一厘的沉香。
过去,我曾十分喜欢“留香”。想要以纤纤素笔,留住岁月的一段香,留住红尘的一段香,留住生命的一段香。可慢慢的,我发现,我更喜爱沉香。因为,总有一些东西需要去掉万千浮华,才能看到真纯。总有一些东西是留不住的,一如时光,一如青春。所以,当我们无法留住的时候,便要学着如何去沉淀,去记录,去典藏。
有人说,用文字去记住那些阑珊的暖;而我,更想用文字去沉淀岁月的香。
人常说,岁月无声。其实,岁月是有声的。只是,很多人未能静下心,很多人未能停下忙碌的脚步,很多人未能守住灵魂的净土。所以,始终未能听到岁月萌芽的那一缕声音,未能红尘花开的那一缕声音。亦如同,岁月沉香。故而,需要在一点一滴的时光里,慢慢的沉淀,慢慢的积攒,那一缕绵远悠长的香。
在岁月的千回百转里,我们始终都是一个过客。从我们出生,到我们走向人生的终点。这一程风雨,这一程山水,其中也蕴藏了很多的香韵,只是需要我们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做岁月的聆听着,才能嗅到时光深处,才能等到那一抹低入泥土的沉香。
我想,或是真的恋上“沉香”这个词。故此,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突然的在脑海迸发出“愿使时光不老,岁月沉香静好”这几个字。自此,只是一眼,便已入了心。便时常在心底回味,时常在笔尖游走,时常于午夜梦回,在寂静的心灵湖畔,一遍遍的诵读着,一遍遍的祝福着。
沉香,沉香。
最初,我喜欢上的是这个名词;而今,我喜欢上的是这个词语背后更深的内涵。不论时光怎样荏苒,不论季节如何更替,我依旧愿意静候,依旧愿意守护,依旧愿意在凌晨四点钟,陪着海棠花未眠。
时光不老,岁月沉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夜读散文|有些爱,可以温暖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