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精选|年味

艾灸师小爱 2023-07-23 09:45:07

如何

更好地

理解人生

>>>文/佑子<<<●

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馍馍、麻花、油食子。最奢侈的是猪肉和羊肉,猪肉和羊肉都是自家喂的。那时候喂一头猪或者一只羊是很费劲儿的,一头猪,有时候得喂二年,叫“接年猪",一只山羊要喂三年才能出栏,叫"三羯羊“。 赞肥的猪羊肥漉漉的那叫一个馋,可馋归馋,可老百姓放彻胆子也不敢全吃。不是吃不进去,而是吃不起,也舍不得吃,常常是吃一小半,卖一大半。过去一进腊月二十年味便一天比一天重。蒸馍的白面原味、煎油食子的油香味、家做豆腐的老道、煮猪头猪蹄的肉香,让人感到生活无限幸福与美好。现在不同了,稀罕的吃的现在每天都可以吃到,只是味道却与往日大相径庭。和过去比,现在每天都在过年,但是又什么都不敢吃。吃的范围宽了,品种多了,却不知该吃什么了。痴情踩着淡淡的荷香,千回百转在尘间阡陌。

如果说有一种年味没变,那就是迎接新春的打扫、浣洗等杂事。这种味没有变,做完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累,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可是明天还得继续。过年还有一种味道,就是花钱无算。也许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什么都想尝一尝,品一品。购物方式、商品品种也比过去多得多。过去想买什么只能到指定的供销社去购买。现在不仅可以到实体店去买,还可以网上购物,非常方便。尤其是微信购物,支付宝购物让人感觉钱好像就是一个数字而已,所以不知不觉就把好多钱花掉了。无论身在何方,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这一点没变。变的是人们回家的交通方式:不是太远的自驾高速,离家太远的,飞机/动车+大巴,时间要比过去缩短许多;买票方式也变了,过去人非得亲自去车站码头机场买票,现在可以网上订票,一部智能手机在手,万事都可搞定。过去,一家人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打扑克牌的热闹场景,已经渐行渐远,迅速地淡出了的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部手机,同坐一张饭桌,却无话题交流。过去只有到了年30,才能换过年的衣服,正月一过,又换上平时的旧衣服;现在人们平时都穿着跟过年一样漂亮的衣服,哪一天穿着不新鲜了,就立马再买一件。过去一进腊月,山村里鞭炮声,麻炮声此起彼伏,感觉年的氛围很浓很浓。那时,无论小孩还是大人。放炮是很幸福的事。100响的鞭炮,不忍心一次放,而是拆开了一个一个放。前几年,人们有了一千响1万响的鞭炮,放起来慷慨得一塌糊涂。今年腊月就根本找不到卖炮的,原来国家为了环保禁止放炮,拢火笼。过去,人们通过贴对联贴窗花来增加年的喜庆,可是现在对联几乎没人写了,都是买的印刷停当的,窗花也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无论年的方式有多大变化,仪式感还是很强的。大人,小孩儿都在等着这个神圣时刻的到来。尽管有着多样的变化,但是为吃为穿为用,就是比平时要高出好多倍。疲倦主宰着每个人的细胞,让人累并快乐着。打破过去的僵局,只求在未来活得更好。

如果说年前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忙碌,是在整摞年货,那么年后的半个月就是在享受,享受那些曾给自己的身体带来疲倦的人间珍馐,大多数人都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元宵节的焰火暂时被取消了,可是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灯笼,却装点出十足的喜庆。正月二十,二十五在大小"添仓节"里,人们都会捏上各式各样的各种面食做成的灯盏盏。 这些来自远古的传统,增加着现代文明的神秘色彩和气息,到了晚上把灯熄灭,点燃胡油做燃料的灯盏盏别有一番情调!二月二,龙抬头。无论男女都要把自己的头发的一番修饰打扮,预示一年顺顺当当,风风光光,把原始的龙抬头的本意甩的远远的,至此人们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年味渐淡,人们在等待着下一个年的回归! 待你天涯归来,为你洗去一路的风尘

作者简介

Inroduce

[作者简介]佑子,原名,管佑,网名:一杯清秋。祖籍:山西五寨。因生活教书,因梦想写作!作品散见《清涟》、《星河》、《清涟碧波》、《岚漪河》及多家网络文学平台。

历原创散文|故园只在旧梦中(原创)

史原创原创散文|桃花遗落的梦

文原创原创散文|诀别无尽空虚

章原创散文|秋天的雪花有甜味(原创)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年味十足散文

【1】

期待已久的雪,在寒风里以最纷纭多彩的舞姿飘浮,在风的指挥下抖动着精灵般的神韵安静地落下,落在一个属于每片雪花在泥土的诞生地或是枝叶上的栖息点。然后,小心地抵御着阳光温煦柔滑的消融,瑞雪丰年。

走在雪地,三九天的寒气从冰冷的手指、瑟缩的身体和衣领间灌入,冻得红扑扑的脸颊露出僵硬的笑容,这样的鬼天人们喜欢猫在暧暧的暧气房里或守着火炉品着一杯热茶谈天说地,可在年关的当口,我却在风雪里找寻年的况味。

鼓楼的旁边,红艳艳的一片。花枝招张的对联,烫金的字;各种镶嵌着蛇年图案的福字;露空剪纸样的及时贴图;鞭炮、烟花炮;各种坚果、葡萄干等等,可我却找不到一幅满意的对联,这些都太过花梢,少了文化的底蕴,少了些许墨香和简约。总是想念父亲的字,不知是因它与我多了一份深情,还是不能割舍的思绪万千,确实非常喜欢父亲的草书。也许我不只是找寻年味,更是在找寻亲情。

寒冷遏止不了人们对年浓郁的热情和渴望。

年关逼近,人们首先忙着打扫卫生,是一年一度最最彻底的一次全面洁净。突然想,过年,真好。逼着人们彻底清扫一下陈年的灰尘,整理一下琐碎的杂物,把每一个旮旯拐角都细细地擦拭一遍,将那些没用的东西清理出去,让一切都重新焕发着光彩,旧貌新颜。心情在这一次彻底的洁净里拂去了往事的烦忧,清空心扉上蜘蛛丝般的纷纷扰扰,梳理出整洁柔美的对年的期盼和愉悦。

母亲的华发在染发剂的浸润下黑亮,头发的根部却难掩白霜。母亲非要给钱让妹夫早早在外面订一桌年夜饭。我们反对,觉得还是在家中好,随意热闹。妹夫说:“母亲老了,做不动了,又怕你们来了吃不好。”“现在平日里也吃得很好,简单点就行。”“你说是简单,那次不是摆满满一桌。”这时大姐自高奋勇地说:“没事,我早点来做。”

我说:“唉,饭的事就这么定了,这会儿谁也不能走,给母亲打扫卫生。”我们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人多力量大,很快便窗明地亮,帮母亲把她那些没用的宝贝统统收拾起来,将柜子整理的有条不紊。母亲心疼地看着这也不舍那也不想扔,我们只好将那些不用的物件装进一个箱子,存放在她楼下储藏室,母亲这才放下了心。

过年,真好。给亲情一个拥抱的机会。每逢佳节最为期待的还是亲人团聚。游子漂泊的心开始思归,平日忙碌间顾不上问候或是关照的家乡父老,平时淡忘的牵念和忽略压抑的情感,开始在心头浮动。不管多远,不管多忙,在举国欢庆的时刻,放下所有携手家眷挤进拥堵的客车,奔赴家的温馨。

过年,总是忙乱而温暖,辛苦而快乐。一首“常回家看看”,牵动了亿万人聚少离多的思乡之情。假如不过年,我们何时才能找一个更好的理由放下无休止的忙碌,去看看远方年迈的父母盼儿女绕膝相伴望穿秋水的'眼,看看孩子们期盼的目光里深藏的渴望。

过年,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但它让我们想起亲情,想起温暖,想起快乐,想起许多最美好的瞬间和难忘的时光。思念,在年关里更甚,不顾一切地奔赴那个最早给于我家的亲人的家,共度一段快乐时光是一年的等待和心愿。

家乡在年关里伸展出热情迎接的臂膀,漂溢着醇厚香甜的年味。

母亲在门口的瞭望,能穿越万水千山,雪山河流,直指我们的行程。

一天朋友说:他打电话给家乡的老父亲。

他说:“腊月二十九,我们就回去了。”

父亲:“地上有雪,小心点。这边太冷。”

“冷,我们就不回去了。”

“你们回来快五九了,不那么冷了。”

……

看似几句简单的话,深藏着父亲的等待和牵念。怕儿女在路上辛苦,怕儿女在老家受冷,可那种深深的期盼,在字里行间跳跃。

【2】

年味,在家的上空荡漾,喜庆而浓郁。在炊烟里渲染,延绵不断。

我的家乡在祁连山脚下。祁连山长年积雪覆盖,早有“雪峰映明镜,高山流清音”的赞歌。家乡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金张掖”之美誉。有西夏时期建造的大佛寺,卧着一尊举世无双的大睡佛。睡佛的佛光映照,这片贫瘠的土地随时代的发展而蒸蒸日上,日渐富裕安康。那年县城民乐发生六级以上的地震,这座相距不远的小城震感强烈,人们慌慌不可终日,好多人的家中加固了防震架。有人却说:千年睡佛安好,有什么可紧张的。细想小震不断的家乡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静好地矗立。也有人对游走在外的年轻人说:家乡多好,四季分明。冬天雪花飞舞却不会发生雪灾。虽然缺水贫瘠,但大地不会全然干涸,一条黑河千年奔流不息,或清澈或翻滚着泥沙汹涌。春寒料峭,吹绿了青青小草,吹着花儿如期绽放,虽隔三差五的风扬起沙尘迷雾,可渐暧的气温催促着万物生机勃发。夏日的景韵不比江南逊色,大片的湿地应用而生,芦苇荷塘相拥,苇花淡雅,荷花妖艳,野鸭戏嬉其间。秋色在一片丰硕里妖娆,高远湛蓝的天际无数的飞禽滑翔。为什么还要目光眺望远方,栖息在别人的城市。

物质丰富的今天,年味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古朴的年味,渐渐地淡化。那种带着柴草烟味的面食已很少摆放在家乡的餐桌上了。孩子不再蹦蹦跳跳地唱那首:过年了,扫房了,油果子炸好放进老罐里……现代生活节奏,滋生了太多半成品或成品加工食品,人们不再自己亲自炸油果子,煮肉,卤肉等等,简单到买点成品就行,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觉得累。年味也渐渐地淡了。

总能想起小时候过年时,只是简简单单地清扫、贴对联、贴门神、放一个两个的小烟花炮或鞭炮,帮着祖母炸油果子,包饺子,痛痛快快地玩,但就是快乐无比。八四年起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叫人好期盼,真成了节日文化盛宴。村社火队敲锣打鼓,从初四五开始,耍狮子,扭秧歌,唱小曲,走村窜户,热闹非凡。如今,时不时会觉得索然无味,总是希望有又希望无。不管希望还是不希望,都在眼前,好好愉快地过。这个传统的节日,还是更多的快乐、幸福和情趣。

其实,想想《白毛女》上喜儿和父亲过年,两斤面一根红头绳,就已满足,简单的期盼,是那个饥荒年代最大的幸福快乐。历经多少年,我们沉浸在幸福里对幸福渐渐失去了敏锐的感悟。常有人觉得不快乐是因为天天都快乐着,常有人觉得不幸福是因天天都在幸福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和愉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幸福观。物质满足的幸福追求上升到了精神愉悦的幸福追求,这是很自然的事。物质满足的幸福感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觉是短暂的,而精神上的愉悦需要一定的条件,是相对长久的,是幸福的升华。

有时想,幸福是否也会存在感觉疲劳,正如审美疲劳……

【3】

过年,血浓于水的亲情,如一杯浓浓的茶,如香喷喷的肉,如馥郁芳香的酒,爽口爽心。

从腊月二十三接灶王爷的小年起,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都在过年的欢喜里。

节前的亮化工程已开始,处处张灯结彩,那些绚烂的小彩灯挂在树上,那些结着花一样灯的彩树五光十色,年味正一点一点地浓烈起来。

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在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中,在绚烂绽放的烟花下,在煕煕嚷嚷的人群间,在火树银花的街道上,在五颜六色的花灯前,在这绚丽多姿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欢喜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而悲凉的心境有着各自的哀怨和薄凉。

原来节日是要有一种节日的心情,有一种与这节日的气氛相融合的意境。

总是想起去年的正月十五,圆月高悬,烟花满天,四周是飘摇而上的孔明灯,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放飞的梦想,放飞的希望,放飞的心情,放飞的祈愿。其实,也放飞了快乐。那时,我突然很想放一张孔明灯,愿所有的亲朋好友健康、平安、幸福。那一刻我想着坐在病塌上的父亲,想为他祈福,为他祈祷!想到了亲情间的美好,想到不离不弃,想到永恒的爱,想到感恩,想让心中的美好和祝福随那张扶摇直上与月亮同行永不熄灭的孔明灯带给亲人,愿它如星辰的光,送达温馨。静静地看好多的灯就在月亮的周围飘浮,心想,所有的祈望都能实现吗?那夜的月很圆,却不是那么清澈,凝视着这喧闹的街市,带着些许凄迷、清冷,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自己:梦想很美,愿望很好,心意很诚,祈祷很真,但又有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梦多少愿确能心想事成,随心如愿。不管如愿与否,我在心中点一张灯,让这希望的灯不要熄灭一直亮着,温暖着、照耀着、陪伴着。在漆黑的夜晚,在寒冷的冬天,在孤独的行程,在最无助的日子,还有一张亮着的灯,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擦燃的火光,虽然微弱,它会照亮我整个心的世界,那是希望的光芒。

父亲,我是在为您点燃这张心灯。

窗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一夜无眠。

正月十六,您却永远地走了。

今年的年,年味是薄凉而清冷的,没有了婆家,没有了父亲……但我还是想鼓起勇气,打起精神,好好营造年的况味和喜悦,为着母亲,为着孩子。曾经祖父母、父母为了给我们一个快快乐乐的年,一年又一年可着心地制造着年的香甜的味道,一代一代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感觉不到年的味道。

过年了,春来了。

一个心愿,一份心情,一个梦想,在阳光下耕耘,在风雨里灌溉,在喜悦中收获,生发春天所有的希冀。

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带着那硝烟的火药味儿,在空气里弥漫,这就是一种年味。

年味的文章散文

年味,是寒冬里的一把热火;年味,是亲人久别的一次相聚;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年味的文章散文,欢迎阅读。

难忘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的快乐永远难忘。一进腊月那浓浓的年味,就会扑面而来,随处都是忙年的身影。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了,过年那份欣喜劲却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就越来越淡了。——题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农村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进入腊月一过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会分上一斤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白菜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于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年三十晚间12点后,辞旧迎新的时刻,煮饺子、放鞭炮,饺子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大年初五的早晨也是吃饺子。这几顿的饺子年夜饭和除夕夜的饺子是现吃现包,其他时候吃饺子多数是煮冻饺子。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我们兄弟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多。

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那时靠吃粗粮,白面很少能吃上,只是时间长了调剂一下,豆油也不够吃,怎舍得熘炒烹炸。母亲每月都尽量少放油,积攒下来过年,年前再去附近的村换些豆油。这样过年时会凑几斤豆油,才可能炸丸子、炸鱼等,烹制这些菜,都很费油,平时,除非家里来客人是吃不上这些让我们说起来都垂涎欲滴的菜的。父亲年轻时,曾在饭馆里干过一段时间杂活,学会了一些烹调菜肴的手艺,只有到过年时他才会有机会一展身手。

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都会买回一条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除夕夜接着吃,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

因为冬天天短,地理也没有活可干,大家都在家歇冬,因不干活也就不感到饿,老家有冬天吃两顿饭的习俗。(现在想来,主要是过去穷,普遍粮食不够吃,为省下点口粮不得而为之的无奈。)多数人家年夜饭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菜肴。

饭前先敬天、敬地,然后才能开吃。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干酒,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吃到六七点钟,小孩打着自己做的灯笼到处疯跑,走东家串西家,到善于讲故事的人家,听讲故事。也有大人孩子凑一起打扑克,玩不了多久,就要开始剁馅、和面,包除夕夜吃的'饺子。

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放一挂鞭炮。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挣了(指挣钱的意思),打坏盘子、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吃过饺子,开始守岁,小孩儿熬不了夜,到后半夜就困得不行了。

大年初一,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冻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我们往往得我们要让大人喊多少遍才能爬起来。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也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拜年者进门先称呼,然后行礼,说“过年好!”。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

除了过年吃饺子,年夜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吃柿子饼子、嗑瓜子,吃炒花生、还有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时糖品种很少早时只有地瓜糖,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还有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那些年,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时,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让邻人和小伙伴都羡慕不已。

其实,过大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农村里临近年关都会包场电影,那时平时难得看场电影。所以一进腊月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忙的日子,走村看电影就是我们的快乐,临近的村庄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偶尔也会走趟远的去十几里远的金矿看电影。因为金矿上有自己的电影机,年底天天放电影。可是很远,父母是不会让我们自己去的,所以我们就缠着大人带我们去。

不光能看电影,扭秧歌一般安排在初三、初五和十五都要扭,另外年底货郎们会走街串巷来卖些小东西,如果没钱可以拿东西换,香甜的糖块、好看又香的米团、还有我们最爱的摔炮和火鞭。

年味糖嗑 仰首,又是新年。陌上糖嗑,历四季痴痴守候,经吟味久久打磨,郁香曼舞,弥醇弥甘。

轻漫时光蹊径,口水肆意泛滥。那趟深山沟屯的糖嗑,四海之内独一无二。它产自乡人嘴里——含着糖球,嗑着瓜子。过年时能有,有经济才有。

新年了,糖嗑是心仪的期盼。家里条件好点的,小火慢烘,炒上一锅葵花子;精打细算,买上一抓裸糖球。那是年货的上品。大人孩子来串门拜年,首先要奉一捧葵花籽,递一粒裸糖球。迫不及待送糖球进嘴,大人边嗑瓜子吃糖球边唠嗑,孩子边嗑瓜子边用力吸允糖果。瓜子的香,糖球的甜,咀嚼出绝无仅有的美味、独一无二的香甜。刹那间,口水多得空前绝后,五脏六腑溢香满满。大人的嗑越唠越香,孩子的玩越耍越欢。汲取完一粒糖球的甘甜,即是转入下家拜年的时间。有条件的,糖嗑继续;没条件的,热水一杯,爆米花一撮。淘孩子们飞跑着,操心会在哪家中奖糖嗑,担心糖嗑会不会发没了。每当看着那团老黄纸慢慢剥开,心跳咚咚,望眼巴巴,口角流涎。吃不够,入口成痴。吃不到,入味成颤。只盼来年。

甘香归心,轻叩回旋。转年正月,咂嘴舔唇间,南方当兵的舅舅回乡探亲,竟然带回一把罕见的糖。块状的糖粒,每颗都用彩色的蜡纸包拧着。妈妈八个兄弟姐妹,每户彩糖一块。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一块糖,怎么分呢?办法真是总比困难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轮流吮咂一块糖,先四岁的幺妹入口。老妹小心翼翼放糖块入嘴,还不忘程序,赶紧嗑瓜子。糖块比糖球体积大,老妹的娃娃脸明显鼓出糖形。她如饥似渴吮舐糖块,急不可耐嚼嗑瓜子,呼呼哧哧流着酣水,夹带着血丝儿,还黏着瓜子皮。也没来得及品出彩糖滋味儿,更不知道自己咬坏了嘴,就忙不迭地把糖块从口中掏出转给旁边的小哥哥。哥哥姐姐们心疼得眼圈发红,鼻子发酸,脸别向一边,继而抓紧时间含糖。其实,只是添了一下,就抓紧传糖。糖块迅速从十二岁大哥的嘴,又回到幺妹口中。憨态可掬的幺妹美滋滋贪婪地嘬吸着,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急三火四的小不点儿,不小心把糖块轮吸到肚里去了。哥姐们连忙安慰她说“我们都吃够了,都不爱吃了……”幺妹哭得更厉害了“可是……我还不知道啥味儿呢……”大孩子哄着小孩子,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年味萦绕,绵延心房,无穷蜜意,潜滋暗长。心音袅袅,盈怀牵肠,浓情四溢,摇曳生香。咀嚼斑斓,神怡心旷,置身羽翼,旖旎成裳。

年味 空气中飘来香的味,炊烟在屋顶上缠绕,才有年味;

大红灯抬高所有的屋檐,柱子上张贴对联,窗户边上的剪纸图案,还有当庭上贴着红底:“福“字鎏金,才有年味。

一家人都围着吃年夜饭,孩子要大人索要压岁钱,还有请祖宗,请土主回来,才有年味;

一家人先后洗完澡,洗完衣服,看春节联欢晚会,才有年味。

鞭炮齐鸣,把一家和另一家串联,才有年味;

大姑小姨的拜年,才有年味……

但是,我的年味与众不同:坐在政府值班室,匆匆地整理自己的博客,才有年味;

坐在椅子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冬夜挺长,才有年味;

我听到星光落到楼顶的声音,静止,那么微妙,我能够听得懂,才有年味;(美文网 www.meiwen.com.cn)

独自、寂静、默然,才有年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6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