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蛮欲缭身,何以解脱 当断,当舍,当离
1.禅语或者佛语中关于因果报应的句子佛教的“十来偈”: 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 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憍慢中来, 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 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
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
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
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66句佛家经典禅语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 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
2.禅语或者佛语中关于因果报应的句子佛语 因果报应懂得因果的人,他不会去做坏事,他不敢做恶 事,因为他知道今天做了坏事,一定会有果报的,犹如在人间告诉你们要懂得 法 律一样,如果你不懂法 律,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法 律的话,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怕,就会造出很多的恶因出来,所以师父给你们讲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因果,因为恶 果灾 难你不让它的恶 果种子长大,它就不会成熟,不会有报应,所以我们不要去动坏脑筋,动坏脑筋实际上就是在动恶因,如果我们再去做坏事情,就是又在碰它了,就像我们碰癌细胞一样,不要去碰,它就不会长大,对不对?你今天碰碰它,明天去碰碰它,会越碰越痛。
如果身上长了一个小疙瘩,你拿这个手不停的去触 摸,就会越摸越大,你不要去碰它,它就不会长大,如果你的思想经常去想,它会不会是癌症呢?这个疙瘩它就会慢慢变成癌症。如果一个人的意念出差错,实际上就会让他的行为出差错,意念控 制行为,因果就是这样,你控 制了因,你就制止了果,所以要记住我们不要去碰癌细胞,我们身 体哪个地方痛了,不开心了,先不要去想到自己会不会生癌症,明白了吗?另外任何事,不要有 意的,人为的去触动它,就是说任何不好的东西,不要人为的去造成它不好,比如,今天这个人来了,朝你看了看,而且很不开心,你看到他的眼神后,不要人为的再去触动这个事情,人家不开心了,实际上是人家家里不开心,你看见之后用你人为的想法去想:哎哟,他今天对我有 意见了,接下来脑细胞就开始转了,我得罪过他吗?我讲过他什么了吗?我怎么样怎么样,就这样不停的转,第一,死脑细胞,第二,就动了不好的因了,你去想它干什么呢?你去动它不好的因干什么呢?因为你动了之后,你肯定会想出一个偏思维,不是正的思维,叫偏思维,这个思维出来之后会害你,你以为是这个原因呢,你就会报复他,或解释,实际上就是你这个不好的因在你的脑子里开始运作了,所以不要人为的去触动那些不好的东西。
明明知道自己在男女关系上控 制不住,就千万不要去乱看,去乱动,如果是钱财,就不要去接 触。所以师父给你们讲,如果你触动任何事情,才会加速它的发展,今天你不停的去碰善因,你就会有不停的善果出来;今天你不停的去碰恶因,你就会有恶 果出来。
比如夫 妻两人的感情已经不好了,天天吵架,其实就是天天在触动那个不好的恶因,最后造成的灾 难就是打架、离 婚。如果你天天去触动好的善因,两个人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这个就是师父想给你们讲的善和恶,善种善因,恶种恶因是基础,人都有善恶,你今天只要成为人,不可能没有恶 果的。
就像你只要是人,身上一定会有白血球和红血球。师父接下来给大家讲,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定业?人的定业好改,而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共业就很难改,个人的定业就是定下来的业障,也就是说前世种下的恶因,今世来报的时间,然而共业很难改,大家一起做坏事,这股恶气报应的时候,是大家一起来承受的。
虽然是大家一起承受,但是,我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学校一个班里有30个同学一起做坏事,唯独一个孩子没有一起去做坏事,老 师让所有的同学全部站起来,罚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我没有做”这个同学就能脱掉干系了,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做坏事的时候,你不去参与,不去做,虽然在共业来的时候,你会蒙受这个灾 难,但是你可以死里逃生,听得懂吗?就像唐 山地 震里面有很多好的人,也有很多坏的人,等到地 震来的时候,坏人好人,他们都是受到这个共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躲在桌子底下,有些人房子就没有压倒下来,有的人就出差了,这些人就是能躲开共业的,这些人就是人家在做共业的时候,他没有去做共业,他就不会遭受到这个恶 果,我们在这里学佛 学 法,我们在救 度众生,那么等到有灾 难来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事情,对不对呀?菩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装了一个盒子,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样,这个盒子记录着你的一生所做的善事和恶 事,这个黑匣子要等到这架飞机毁灭了,也就是像我们人生死掉的时候一样,它这个黑匣子才会起作用,它可以把这个黑匣子拿出来从头到尾,知道飞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然后来判断这架飞机为什么会失事?也就是说我们在八识田中就有一个最好的摄像机,把我们的一生坎坎坷坷、做人、做善事、做恶 事全部记录下来了,等到你判到下面的时候,你清清楚楚能够看见你自己一生所做的一切事情,想想看,你能骗谁呢?你就是头上三尺没有神灵的话,但是在你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因果,你这个心里会告诉你,你已经是一个罪人了,就像很多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坏人,很多人到了监狱里,你跟他讲:“你可以变成好人的”。他说:“我已经是一个坏人了”,因为他的意识告诉他:你有太多的业障了,有太多的恶缘了,因此造成了你的因果报应,所以你就是一个坏人。
听得懂吗?所以说害人就是害自己,害自己之后,又害了人家,最好不要去害,连脑筋都不要动,行为也不要有,嘴巴也不要说。告诉你们,如果你今天牙痛,也叫报应,你可能会想师父说的严重了,其实我说的一点都不严重 ,如果不是灵性给你报应,。
3.求佛教中一些关于因果报应的话语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
若不尽 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 ,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 ,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
况报应昭昭,不爽毫 发。淫为诸恶首,孝为百行原。
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 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帝教,请试帝刀。
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友朋,睦 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 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 排难解纷,损赀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
亲近有德,远避凶人; 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 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 人物咸宁,吉星照临。 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 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 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 道,奸盗邪淫,好尚奢诈,不重俭勤,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 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托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 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 事。
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 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 临。
帝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帝言,斩首分形。
有能持 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 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
帝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 行,毋怠厥志。
4.佛教因果名句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
楞严经曰:‘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泥犁经曰:‘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生所为者是。’
涅盘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是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5.关于因果的诗词有哪些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译文: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明朝末年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译文: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6.描写报应的诗词善男信女听言因,听念三世因果歌。
因果报应非小可,佛言真语莫看轻。今生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装佛身。
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衣食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肯舍分文。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采花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吃斋念佛人。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今生长命为何因,前世买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人。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笑了拜佛人。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子孙近在身。不信吃斋多布施,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来今世受,今生修积后世身。若人不信因果报,后世堕落无人身。
若是因果无感应,目莲救母为何因。若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国。
三世因果说不尽,皇天不亏善心人。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
为君寄在坚牢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7.80分:关于‘因果’‘福祸’的古文一个个回答你的问题
先说“因果”这个在佛经里面常说
例如: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 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 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华严经》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涅盘经》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大宝积经》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喻如植物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如此项种子,落于石上,或被人藏于瓶中,不遇水土适当之缘,虽有种子亦难发生。然则缘与因同样重要设无适缘,因亦不能生果,因果律岂不破坏。而且因为缘有强弱,果乃不同,植物种子之遇增上缘,或强或弱,(如水分充足不充足,及泥土肥沃不肥沃等。)似属偶然,无有一定。因而疑及人之造善因者。如缘有一定,自感善果,设缘无一定,不啻偶然,虽有善因,难料其必感善果。且因为缘有强弱。从善因甚大,如遇弱缘,亦难得大善果。仆怀此疑而及转回净土。如此疑冰释,则对轮回净土亦可深信矣。
“因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就得去参悟佛经,短短几个字道不尽因果。
再说“福祸”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因果”“福祸”有着微妙的联系
哎,我能提供的就这些了。
1、[ 扎地达 ],意指诸法皆依于值遇因缘、观待条件、依仗假立三种因缘随一而成立。
2、诸有为法皆依因缘的和合与灭失而有生灭,这是佛教各宗所共许的有为因果缘起。
3、了知总的因果缘起或粗细分缘起之义,尤其通达个别的十二因缘的染净因果实属必要。
4、投引六道随一的果报中,令所蒙受的苦乐果或因缘条件圆满不圆满的业,称为满业。
5、如以下一世感得投生为人道的胎生而言,是随著业习气,依因缘成熟,从中阴的最后边际心,最初投入父精母血时的结生心识,就称为果位识。
6、诸有为法皆由本身相顺无常的因缘所生,并非无因生,也非创世主心动意想而生。
7、为了厌离轮回的过患,欲求涅槃的功德,当勤精进,反观自照,思维我与有情之所以流转生死受苦,以及得以出轮回得解脱的流转还灭因缘,依此遮止苦及苦因,造作乐及乐因,这才是修学十二因缘的主要意趣。
8、同轮十二因缘是由圆满六因六果而感果的。
9、十二因缘的次第是无明而行等 ―― 当然在行之前必有恼 ―― 造了行业后转成业习气的形态存在,安立在意识上(因位识),临命终时即由爱取烦恼为助缘予以滋润此业习气的有支。
10、佛说十二因缘是依于两重因果 ―― 为了让有情了知两重因果才宣说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的次第。
11、同轮十二因缘的感果次第,应为:六因六果 ―― 即无明、行、识、爱、取、有六因。
12、十二因缘染污品的流转门,就是集谛与苦谛。
13、3识、4名色、5六入、6触、7爱、11生、12老死七支 ―― 是轮回因缘的果报。
14、苦集二谛的因果次第可依十二因缘而成立,而且必依前前支而有后后支,若不遮止前前支即不能遮止后后支。
15、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存在与消失,都是有其原因与条件的,都是从因缘而生,也从因缘而灭。
16、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17、因缘为缘起空,诸法为自性空。
18、佛门有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所以,这是障道的一大因缘。
20、求佛道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先要广泛学习诸法因缘,明了因缘果报,信心就会坚固。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大全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一:
1、信心坚固自然会精进修行,不造一切恶业因缘。
2、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
3、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
4、罪业的因缘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为,更不是从天而降。
5、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
6、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7、以今天忏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
8、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
9、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
10、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
11、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12、如果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13、佛说,十善业道、因缘果报没有穷尽的道理。
14、如果饮酒的时候没有造作恶业,欢喜心的缘故没有烦恼,善心的因缘会有善果,你受持的五戒有什么过失呢?饮酒时心念戒律,更可以增长福报。
15、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
16、佛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
17、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
18、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
19、正见,即是以性空之理,于名言中安立因缘业果等有作用。故虽名言亦不许有自性,但因果作用是肯定的。
20、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二:
1、[ 扎地达 ],意指诸法皆依于值遇因缘、观待条件、依仗假立三种因缘随一而成立。
2、诸有为法皆依因缘的和合与灭失而有生灭,这是佛教各宗所共许的有为因果缘起。
3、了知总的因果缘起或粗细分缘起之义,尤其通达个别的十二因缘的染净因果实属必要。
4、投引六道随一的果报中,令所蒙受的苦乐果或因缘条件圆满不圆满的业,称为满业。
5、如以下一世感得投生为人道的胎生而言,是随著业习气,依因缘成熟,从中阴的最后边际心,最初投入父精母血时的结生心识,就称为果位识。
6、诸有为法皆由本身相顺无常的因缘所生,并非无因生,也非创世主心动意想而生。
7、为了厌离轮回的过患,欲求涅槃的功德,当勤精进,反观自照,思维我与有情之所以流转生死受苦,以及得以出轮回得解脱的流转还灭因缘,依此遮止苦及苦因,造作乐及乐因,这才是修学十二因缘的主要意趣。
8、同轮十二因缘是由圆满六因六果而感果的。
9、十二因缘的次第是无明而行等 ―― 当然在行之前必有恼 ―― 造了行业后转成业习气的形态存在,安立在意识上(因位识),临命终时即由爱取烦恼为助缘予以滋润此业习气的有支。
10、佛说十二因缘是依于两重因果 ―― 为了让有情了知两重因果才宣说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的次第。
11、同轮十二因缘的感果次第,应为:六因六果 ―― 即无明、行、识、爱、取、有六因。
12、十二因缘染污品的流转门,就是集谛与苦谛。
13、3识、4名色、5六入、6触、7爱、11生、12老死七支 ―― 是轮回因缘的果报。
14、苦集二谛的因果次第可依十二因缘而成立,而且必依前前支而有后后支,若不遮止前前支即不能遮止后后支。
15、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的发生、存在与消失,都是有其原因与条件的,都是从因缘而生,也从因缘而灭。
16、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17、因缘为缘起空,诸法为自性空。
18、佛门有言: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所以,这是障道的一大因缘。
19、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20、求佛道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先要广泛学习诸法因缘,明了因缘果报,信心就会坚固。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三:
1、缘无有自性,从两方面会:一方面因缘生无自性,一方面依他起无自性。
2、「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从因缘空也可说,从对待空也可说。
3、「缘」是有法,是因缘法,因缘法没有自性,所以不生。
4、空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
5、因缘生就是无自性,还归无生。
6、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不生。
7、无是因缘无,因缘无无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没有无。
8、因缘也是因缘生,第一个因缘空,第二个因缘不空了。
9、生死是因缘生无自性,空;涅槃也是因缘生无自性,还是空。
10、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
11、缘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当体即空。
12、自性是因缘;外道说法,因缘是自性。
13、自性就落入有法,因缘生就是毕竟空。
14、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因为无自性才能接受因缘。
15、既是因缘了,定是无自性。
16、法是因缘生,空的,那么因缘不空啊!
17、当体即空,因缘生就是空,空就是因缘生。
18、学习与修习十二因缘,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19、不论是自利或利他,证悟十二因缘是欲求决定胜的行者所必须修习的。
20、修习十二因缘的功德,即:1.能生出离心。2.能相应解脱道。3.能发大悲心,趣入大乘。4.能成就三士道功德。反之,即为不修习的过患。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四:
1、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都是空的。
2、无明缘行,无明以行为所缘,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
3、十二因缘也是因缘所现,十二因缘不落尘相,会入依他起了。
4、没有就是真谛,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
5、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6、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没有一切法,我们说一切法空。
7、苦集灭道空,十二因缘空,六度空。
8、佛的四无所畏空,佛的十力空,佛的十八不共法空,因为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嘛!
9、苦集灭道无生,十二因缘无生,六度无生,这是出世间法。
10、苦集灭道无所有,十二因缘无所有,六度无所有,佛的四无所畏无所有,佛的十力无所有,佛的十八不共法无所有。
11、十二入唯心造,十八界唯心造,六根唯心造,六尘唯心造,六识唯心造,苦集灭道唯心造,十二因缘唯心造,六度唯心造,佛的四无所畏唯心造,佛的十力唯心造,佛的十八不共法唯心造。
12、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13、因缘里头要是没有果的话,它怎么会从缘出呢?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法生,一切法有。
14、不假因缘,一切法不生。法不孤起,因缘而起嘛!
15、因缘所生的法,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就无生,就无所有,就不可得。
16、一切法因缘生是有,这个「有」没有自性,就是空。
17、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那个有,就是空。
18、色也是因缘有,因缘有,没有自性,就是空。
19、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是空。
20、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五:
1、因缘无自性。因缘若有,就是法,所以因缘也无自性。
2、如果因缘也是因缘所生,甲因缘是乙因缘所生,乙因缘是丙因缘所生,丙因缘也是因缘所生,落入无尽过。
3、因为无自性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无自性。
4、对待果法才成因缘,如果不对果法,不可能成因缘。
5、对待因缘才有果法,不对待因缘没有果法,这法是对待的。
6、因为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因缘空;对待因缘方有果法,果法也空。
7、对待因缘方有果法,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它成立的焦点在「对待」。
8、不可能先有果法,不可能先有因缘,也不可能两者同时俱有。
9、因缘也是因缘生,再有因缘也是因缘生,那无尽了,落入无尽过。
10、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11、因缘有四种:因缘第一;次第缘第二;缘缘,也称为所缘缘第三;增上缘第四。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12、因有「生」义。有生就有灭,谈因缘有生有灭。
13、唯识宗说因缘有两种:一是种子,一是现行。
14、因缘空广泛,对待空狭隘。因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缘,就没有因缘生了。
15、如果法以因缘而生,因缘有,一定没有自性。
16、如果说有果法生,那一定先有因缘,先有四缘,而后有果法。
17、因缘不可破,「因」是有生义,有生义就有灭义,生灭义是有为法,我们说生灭义是俗谛。
18、因缘法既然是有为,所以不可破,所以不破因缘。
19、因缘不破,因为因缘是有为法,有为法破了,无为也破,无为有为真破了,叫归入断灭,所以它不破因。
20、一切法因缘生,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没有一切法。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六:
1、讲台空,讲台是木头做的,如果没有木头因缘,没有讲台。
2、有木头的因缘才有讲台,讲台是空的,仅仅是个假名,般若讲「性空」。
3、空是因缘空,法以因缘而有,既然法以因缘而有,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所以空。
4、因缘空,空是因缘有,因缘有是假法,因缘就表现有,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5、有也是因缘,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6、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7、生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生,生即无生。
8、无生,是因缘无生,因缘无自性,所以无生就是生。
9、「有法」不实,因为它是因缘生的;「无法」也不实,因为它也是因缘灭的。
10、知道一切法因缘生,无自性,性空。
11、性空就是因缘生,所以空就是有,因缘生是有嘛!
12、生、灭、常、断、一、异、来、出,这个法都是因缘所成。
13、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常是因缘常,断是因缘断。
14、一是因缘一,异是因缘异;「来出」,也是一样。
15、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
16、因缘所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就是空是第一义谛。
17、他生,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是「他」,生果法。
18、诸法无自性,因为诸法从因缘生。
19、诸法从因缘生,诸法自性应该在因缘之中。
20、诸法要是有自性在因缘中,那是他性,不是法自性。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七:
1、佛教讲因缘,但因也需要缘来造就。
2、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
3、如果不讲究因缘,不讲究契理契机,同样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
4、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5、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
6、稻谷,种子为因,泥土、雨露、空气、阳光、肥料、农作等为缘,由此种种因缘的和合而生长谷子。
7、什么是因缘成熟,因缘成熟的时候啊,就像苹果烂掉了。
8、什么是因缘成熟呢?就是当你知道这个事情该做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了。
9、你随顺着佛法,随顺着清净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
10、当你知道出家的时候,马上就出家,那就是因缘成熟。
11、因缘成熟不是用思维来考虑的,能看得到的。
12、你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想得到的,那因缘都快过了、快没了。
13、真正的因缘成熟,实际上对于正法来讲,时时刻刻因缘都在成熟,只不过是你做和不做的问题。
14、实际上因缘时时刻刻都在。
15、随着正法、佛法、戒律来决定因缘成熟和不成熟,不能用世间法来衡量。
16、花与佛有许多因缘,花与法的关系更是密切。
17、无论是欣赏、供奉、祈福、赞颂或当作说法悟道的因缘,花和人们的生活可说是息息相关。
18、从花和佛菩萨的密切因缘中,我们看到花的「清净佛心」。
19、在春夏秋冬四时更替里,体会花开花谢的因缘,认识花的随缘、不执著及无我无私的开放、无执无恋的凋谢,甚至任霜雪侵袭、刀剪摧折,仍然静默坚忍、无怨无尤。
20、彼不善因缘,未见缘生义。此中无可见,亦无少安立。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八:
1、因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如果内在因不好,果报就产生种种差异。
2、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就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
3、有的人生病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就到处求神明拜庙,画符、念咒、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
4、因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5、凡夫的程度所能了解的因缘,就是正见。
6、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
7、病痛、烦恼、破财等等,能知因离苦,得到解脱,这是入世法的因缘。
8、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缘自来自去,白云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圆满。
9、随心之所游、神之所驰而挥洒成曲,一游心即是般若,一挥手尽成妙谛,这种无内无外、无忘无不忘的境界,便是最高层次的般若因缘。
10、只有正确地认识因缘,体证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执滞于人我,才能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游心法界,逍遥自在!
11、能够把握因缘、创造因缘、随顺因缘,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必能成佛有份,菩提证成!
12、各因缘中,得成就圣果,与堕恶道受苦,均皆是由我们的心所造成的。
13、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
14、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15、因缘也包括有疏的、也有亲的。
16、每个人都是互为因缘,彼此作用的。
17、维摩诘居士去酒肆、赌场、青楼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以不同身分接触社会,以各种因缘度化众生。
18、世界由因缘的相互作用构成,是相互依赖的。
19、佛法对世间万象的解释,皆包含于因缘因果四个字内。
20、只要没有超出有生无不死的范畴,就不会与佛教的因果观冲突,因为它也是众多因缘之一。
关于因缘的佛学禅语九:
1、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
2、因果现象的生灭变化,必须要用因缘的道理。
3、因缘说是佛教的特质,也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时所悟出的最大法门。
4、从因缘的观点看世间诸法,无非是幻有的,暂有的、假有的、本性是空的,既无一物可以永久存在,也无一物可以普遍存在。
5、为度众生,虽遭无量苦逼而不以为苦,由于持戒积德,虽获无量福报而不以为乐,因为不论苦事或乐事,皆由因缘所生的假相,而非实相。
6、从因缘之说,佛教为已进佛门,并在修行道中相当努力的众生,解下「我」的价值的包袱,而得究竟的解脱。
7、佛说因缘生法是空是无,乃对根利的众生说,是鼓励他们撤除功利观念的「我」执,而进入解脱之门。
8、从因缘的立足点上说,佛的一切教诫,无非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空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种接引教化的方便法门,其中并无一成不变的定规定则。
9、从因果与因缘的含义,说明了佛法并不深奥难懂,只要掌握住因果与因缘的原则,佛法的纲领,已被你抓住了。
10、明因果,可以不堕三途恶道,知因缘,可以撤除我执我见的藩篱。
11、知因畏果者修人天善法,通彻因缘者修出离法。
12、唯有因果与因缘两重观念的相加并驰,方是大乘菩萨道的正信及正行。
13、从佛法来说,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因缘和合现象而已。
14、佛陀觉悟的真理又是什么?是因缘,是缘起。
15、如果我们也能懂得因缘缘起的真理而受用的话,我们也能像佛陀一般,舍弃这个有漏世间的一切烦恼困苦。
16、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
17、懂得因缘,就会了悟世间众生的运命浮沉,懂得世间生命的缘起缘灭,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会洞然明白了。
18、世上生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一、无因无缘;二、无因有缘;三、有因无缘;四、有因有缘。
19、在佛法里面,我们相信因缘果报是环环相衔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缘。
20、有因有缘,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自己不能把握因缘,万事万物就很难圆满了。
二十句因缘禅语
1、人有东西南北的畛隔,佛性没有东西南北的分限;因缘和合,人人都能成佛。
2、因缘与人我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相当圆满的因缘和合,人际关系就会有欠缺、遗憾,任何事都要依因缘成熟的快慢而衍变承受。
3、人世间的因缘,就像这个女子出家一样,忽然邂逅,忽然离散,总有个理则在,很多事总要事先有因有缘,才会结缘结果的。
4、一切因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向无所不在的生活境遇中证悟。
5、因缘少一点,境遇的顺遂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6、用佛教的说法来说,我们人是地、水、火、风四大因缘聚合而成的。
7、因缘差一点,事物的境相都会层层衍变。
8、有困难,我们要好好反省检讨,看看是什么地方缺少了因缘,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自取其咎。
9、缺了这些因缘的辅助,婚姻就不顺遂,这是无缘
10、因缘果报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边见、成见执取的。
11、房子要靠各种因缘的具备才能完成一栋房子,人也是诸般因缘和合而成为人。
12、只要懂得因缘法,认识因缘的存在,处处种好因,时时结好缘,人生必能无往不利、所到亨通。
13、若人识得因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14、因缘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的。
15、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这就是懂得因缘。
16、如果只是滞留在表解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那就是“无因缘”,是缘木求鱼了。
17、有善有恶,白因缘就是善的因缘,黑因缘是恶的因缘。
18、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19、有外在与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
20、外在的因缘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种子播种下去,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因缘。
20句关于因缘的禅语
1、信心坚固自然会精进修行,不造一切恶业因缘。
2、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
3、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
4、罪业的因缘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为,更不是从天而降。
5、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
6、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7、以今天忏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
8、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
9、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
10、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
11、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12、如果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13、佛说,十善业道、因缘果报没有穷尽的道理。
14、如果饮酒的时候没有造作恶业,欢喜心的缘故没有烦恼,善心的因缘会有善果,你受持的五戒有什么过失呢?饮酒时心念戒律,更可以增长福报。
15、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
16、佛说,十方圣贤,明了众生的因缘果报。
17、什么是正教呢?就是修观无常、苦、空、无我四法印还有十二因缘,牵缠生死,修习四种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
18、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
19、正见,即是以性空之理,于名言中安立因缘业果等有作用。故虽名言亦不许有自性,但因果作用是肯定的。
20、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5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夜读散文:读解悲伤
下一篇: 散文精选|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