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汉科公(妙知大师,工作经历:过去曾经担任过广济堂药童,和庭院扫树叶的,以及派发传单,兼任葬雪山管理处负责编辑《国医史记》一书)来白云寺(位于白云山野生动物园境内)探访妙吉祥大师。妙吉祥大师刚刚圆满办完禅修班,他老人家见到汉科公到来,心中非常的高兴。好友相见,欣喜若狂。于是,和各位参禅的所有信众们隆重的介绍汉科公,并希望汉科公能为大家做个“中医健康讲座”。汉科公点点头答应后,缓缓走上讲台。天雨路滑,不慎滑倒,场面一时尴尬。信众们议论纷纷,窃窃私语的说:“难道这是传说中的“滑倒禅” 还是汉科公要暗示我们大家什么呢 ”尔时,汉科公强忍着痛楚,重新站立了起来。突然,一道诗号。如沉琴拨弦,拂乱满湖秋水。熟悉的诗号,熟悉的身影,伴随排山倒海之势,抟扶摇,击三千而来:“平生不见王洪贵,便称神医也有愧。平生不进广济堂,变成神棍也枉然。”清圣诗号,拂面而来。所有信众,皆赞叹道:“阿弥陀佛!未曾有也!”
原来刚刚那四句诗词,就好比《上师祈请文》一样。演说前必须先赞叹恩师,这是广济堂弟子们向来“尊师重道”的精神啊!接着,汉科公精神抖擞的说:“
世界上没有一例胃病是吃胃药治好的。
没有一例高血压是吃了降压药治好的。
也没一例糖尿病患者是打胰岛素治好的。
更没有一例失眠症是通过吃安眠药治好的。
药物(以上指的全部都是西药)只能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无法起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器,功能紊乱(气机失调)了必定是某个器官有了问题,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修复器官功能。
然而,修复器官功能必须要知道《九阳学说》、《痰瘀五法》。必须要知道“清阳为本,痰瘀为标”。清阳不在本位(九阳之所),造成痰瘀互结之毒邪占据其位,万病从此而生也。故说,“痰瘀互结之毒邪”乃万病之源也。汉科公激动的在黑板上写下一副对联:
以九阳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病。
创痰瘀之五法,补偏救弊阴阳燮。”
汉科公接着说:“世界上,本无肿瘤和癌症,本无大病和恶病,只有“痰瘀互结之毒邪(又称:痰瘀滞塞百脉综合征)”。痰瘀互结之毒邪堵在哪里 那里就会出现毛病,出现问题。
堵在血管————叫“微循环障碍”。
堵在心脏————叫“梗”。
堵在毛细血管——叫“瘤”。
堵在肝脏————叫“肿瘤”。
堵在子宫————叫“肌瘤”。
堵在乳腺————叫“增生”。
堵在甲状腺———叫“结节”。
堵在脸上————叫“痤疮”。
堵在皮肤————叫“疙瘩”。
堵在腿上————叫“曲张”。
堵在粘膜————叫“囊肿”。
堵在颈子————叫“颈椎病”。””汉科公之后在黑板上,写下一首恩师的诗词:
驱癌令
广济老人
2012.12.22.
痰瘀理论映佛光,
各种癌证枉自猖。
真理在胸术在手,
何惧群魔呈疯狂
接着,汉科公进入更专业的学术研究主题——《中医解决糖尿病的思路》。尔时,众信众,不是走神了,就是睡着了。所幸,还有三分之一的中医支持者,聚精会神的在听着。
汉科公和大家说:“恩师广济老人曾经说:“所谓血糖高、糖尿病之说,该症并非等同于中医之三消证。所谓糖尿病只能作为三消证的范畴。糖乃五谷肉蛋瓜蔬之精华,凡精微皆养人益命之物,由于小宇宙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脏腑功能失其常,不能及时将精微上注溪谷化赤而为血,由精微败坏为败津,渗透入百脉,导致津血浑浊,痰瘀互结,滞塞百脉,故而为“痰瘀滞塞百脉综合征”。西医将此病定性为整个大循环病。无论是从认识世界或解决矛盾方面,中医西医之间,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存在各自不同。”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
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
血糖太多的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
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 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 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排出的太少。
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 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像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像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的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
如何把“水龙头”修复好 沉思甫定,却闻清圣诗号,再次伴随飘然徐徐清风,拂面而来:“平生不见王洪贵,便称神医也有愧。平生不进广济堂,变成神棍也枉然。”汉科公大笑三声说:“哈!哈!哈!有机会欢迎大家到广济堂一起研究探讨如何把“水龙头”给修复好。””
汉科公接着说:“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
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像小朋友在玩水一样,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只不过,相对之下,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罢了!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像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
然而,以上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还重要!!!
因此,我们恩师广济老人才会经常说:“被西化的脑袋是国人的悲哀,宁可跟着西医明明白白的死,也不肯跟着中医糊糊涂涂的活。”事实上,中医并不是糊糊涂涂,中医有她自身的一套完整的辨证系统,古往今来行之有效的经验。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有机会欢迎大家来广济堂一起探讨。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中医解决糖尿病的思路。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纯正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糖”,我们师父广济老人立马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观念问题。”
汉科公讲着讲着逐渐进入忘我的境界,台下几乎所有的信众都睡着了,只剩下一人还在静静听着。尔时,汉科公站在讲台上回忆起当年在广济堂扫树叶时的情景(注:时光荏苒,依稀还记得大师姐当时的QQ昵称是叫:“杨树叶”),竟不知不觉默默流下了眼泪。有一次,秋天到了,狂风扫落叶,师父要汉科公拿着扫把去庭院扫落叶。汉科公正在扫地,师父缓缓走过来。师父看汉科公这么勤奋,按照师父平时的习惯,是无时无刻不敢忘怀说中药,连汉科公扫地的机会也不会放过。尔时,师父对汉科公说:“不要小瞧各种树叶,有许多树叶确有畅络透气不可替代之功。”此时,汉科公正在打扫满地的橘叶,于是和师父说:“师父指的是橘叶吗 ”。师父点点头回答:“嗯嗯!然而,不仅仅是橘叶,其他诸如荷叶、柳叶、苏叶、桑叶、等等数不胜数,说到香樟叶就更不得了。还有,榕树叶、松针叶、侧柏叶。凡是植物,皆属于木。木能松土,亦可固土;凡木皆具调达之性,畅达百脉,以供周身彻内彻外精微物资之敷布,通过升降出入,吐故纳新,以助脾之与胃进行运化。一身疏泄之功尽显,排除一身代谢之废物。叶子者,吐故纳新之主将也。上苍造物,鬼斧神雕。中医药学是历代医药学家,大公无私奉献精神而不断认识和发展来的……”汉科公听闻师父所说法,右手拿扫把,左手捂心口,良久,不语。眼泪如泉涌而出,心情激动,状如中风,久久不能自已。嘴巴不停颤抖着唱诵:“广济老人钦!广济老人钦!广济老人钦!……”
此时,讲台下只有一人全程听完汉科公所说法,也跟着赞叹道:“广济老人钦!广济老人钦!广济老人钦!……”此乃广济堂未来之真人也。汉科公挥洒着泪水,唱起了殊胜的道歌:
白云幽幽莲花皎莹,禅定烟云佛光现形。
南海圣境气香缕缕,坐踏宝莲祥云法雨。
自在清心唯美光明,诸法蒙熏晓感实性。
翠美青山霞飞浪起,医海骊珠谁意探取
听完此道歌。尔时,真人即从座起,偏袒右肩,五体投地,叉手顶礼,激动的和汉科公说:“学智慧药为一切众生疗生死患,吾当速速前往广济堂拜师学艺。为一切众生,求修诸善根。具众智药,往至四方。随病所应,如实治之。”
图片来源:网络
许名奎
年代:元朝
许名奎,出生于元代,他博学多才,注重修身养性。他认为,忍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事业成败的关键。元武宗至大三年庚万戌(1310年),许名奎把古代史籍中有关忍的格言、要训和历史典故搜集成册,共100条,名为《劝忍百箴》。内容涉及到经、史、子、集各个方面,既有关于忍的理论、方法、功用、要诀,又有关于忍的故事、实践和历史,形成了一个以忍为核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元代许名奎的诗词名句
1、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许名奎
2、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许名奎
3、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4、不挠不屈,不仰不俯;壁立万仞,中流砥柱。许名奎
5、管鲍之和,穷达不移;范张之谊,生死不弃。许名奎
6、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许名奎
元代著名女诗人管道升诗词名句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瑶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祖籍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南宋景定三年生。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元延祐四年(1317)册封魏国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元代著名女诗人管道升诗词名句
1、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2、拿一块泥,捏两个泥人儿,一个是你,一个是我。
将咱俩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作者:管道升,字仲姬、瑶姬,赵孟頫之妻。
4、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元代诗人王冕的诗词名言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字元章(一作元肃),号竹斋、煮石山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元代诗人王冕的诗词名言
1、为君唤雪梅花开,握手一笑三千年。
2、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香。
4、山河频入梦,风雨狡关心
5、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6、墨萱图其一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著名诗词名句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名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因家乡有条美丽的小溪叫丹溪,死后,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由于他医术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药就见效,故人们又称他为“朱一帖”、“朱半仙”。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生于至元十八年(公元一二八一年),卒于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主要著述有《局方发挥》、《格致余论》等。其故里浙江义乌有墓园、纪念堂、纪念亭、丹溪街等。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著名诗词名句
1、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凉药,必用温散。——朱丹溪《金匮钩玄》
2、世之难产者,往往见于郁闷安佚之人,富贵奉养之家。若贫贱辛苦者无有也。——朱丹溪《格致余论》
3、读前人之书,当知其立言之意。苟读其书,而不知其意,求适于用,不可得也。——朱丹溪《格致余论》
4、病在上者,欲其吐多;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者,欲其吐下俱多。——朱丹溪《格致余论》
5、病之有本,犹草之有根也。去叶不去根,草犹在也。治病犹去草。——朱丹溪《格致余论》
6、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当慎密。——朱丹溪《格致余论》
7、与人子言,根据于孝;与人弟言,根据于顺;与人臣宫,根据于忠。——朱丹溪《丹溪心法》
8、凡言治国者,多借医为喻,仁哉斯言也!真气,民也。病邪,贼盗也。或有盗贼,势须剪除而后已。——朱丹溪《格致余论》
9、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荣养,其胎自堕。戴劳怒伤情,内火便动,亦能堕胎。推原其本,皆因于热。——朱丹溪《格致余论》
10、本草药之命名,固有不可晓者,中间亦多有意义,学人不可以不察。——朱丹溪《格致余论》
11、醇酒之性,大热大毒,清香美味,既适于口,行气和血,亦宜于体,由是饮者不自觉其过于多也。——朱丹溪《格致余论》
福建武夷山景区风景优美,恰到好处,旅游人气极高。山上的景点也很多,各有特色。经过2008年的经历,景区做了全新的准备,和大家一起迎接春暖花开的灿烂时刻。我们来看看景区的开放时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诺贝尔奖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