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元宵吃元宵,大年过大年

苍耳子 2023-07-23 08:47:52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图片来源:百度元宵节是正月里又一个重要节日,既是古人的“情人节”,又是今人的“团圆节”。除却元宵节带来的喜乐气氛,元宵节本身,也值得我们投以关注。

论来历

元宵节的由来一直有众多版本,目前尚未定论,但有三个说法,得到了民间的肯定。

一、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会旁落,于是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正是因为如此,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而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所以说元宵节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三、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在隋、唐、宋以来,此习俗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哪怕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元宵

图片来源:百度讲习俗

一、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二、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此外,因地区不同,还有舞龙、舞狮、赏月、送孩儿灯、走百病等各式习俗。

图片来源:百度

说意义

元宵节承载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阖家团圆的期盼,延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图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过一个喜气洋洋的元宵节,也要求我们担负责任,传承这一脉文化。

给你小鱼干!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

文字:王月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3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