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2017级汉文专业儿童文学“寓言篇”优秀作业展示(四)

佩兰 2023-07-23 08:37:59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本学期的儿童文学课程即将结束,在贾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初次走入儿童的文学世界,单纯的文字、简单直白的情感表达都在散发魅力。随着“童话篇”结束,请继续跟着我们开启“寓言篇”。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本期内容是通过改编《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寓言故事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通过改编我们更加明白寓言的结构。闲言少叙,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约瑟的世界吧……

爷爷的巧手

当约瑟还是娃娃的时候,爷爷为他缝了一条奇妙的毯子。毯子又舒服、又保暖,约瑟喜欢极了。约瑟渐渐长大,毯子也变得老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约瑟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这是爷爷缝的毯子,我还舍不得丢掉呢,我去找爷爷,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翻过去,仔细瞧着。“嗯……”爷爷若有所思的哼了一声,便拿 起了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件的外套”再后来,外套也旧了,爷爷再把它改为马甲;再后来是领带、纽扣……直到最后,纽扣丢了。

妈妈对约瑟说:“爷爷真厉害,一个毯子竟陪伴了约瑟这么久,爷爷真是心灵手巧,约瑟要像爷爷学习哦,把不需要得东西再次利用起来,生活处处有惊喜呢”

作者:201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何心宇

爷爷的价值

我叫约瑟,从小我就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在我心里爷爷就是最伟大的人。

在我十岁的时候,爷爷为我做了一条毯子,这条毯子不仅保暖还很舒服。不论我干什么都要拿着毯子。慢慢地我长大了,毯子也变得旧了,妈妈想要扔掉它,我说:“爷爷一定会有办法的。”

于是我就跑去找爷爷,爷爷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小约瑟开心。”就喀吱喀吱缝进缝出很快一件奇妙的外套就做好了。我特别开心,对爷爷说:“爷爷,你真厉害。”时时刻刻我都穿着外套就连睡觉也不舍得放下。过了不久,我长大了,外套也穿不下了,妈妈又想扔掉它,可我还是想找爷爷。爷爷又用同样的办法把外套变成了背心。我很高兴,对爷爷说:“爷爷,你真厉害。”接下来爷爷把背心变成了奇妙的领带,领带又变成了手帕,手帕变成了纽扣。在一次次的裁裁剪剪中,一件件充满爱和温暖的东西陪伴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其实我是想让爷爷开心起来,想让爷爷觉得自己即使年龄大了也是被我们需要的。

作者:2017级汉语言文学一班赵燕

I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

文字:何心宇 赵燕排版:杨舒祺图片来源:网络

儿童文学概论(第四章 儿童学的体裁)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童谣。


(一):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是祖先教育、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下海家们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迷信色彩也很浓重。

③ ??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并且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④ ??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秘主义倾向出现。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

⑤ ??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 ??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


(二):儿歌在艺术上的特点

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 ??

1. 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 ?

2. 数数歌

3. 连锁调

4. 问答歌

5. 绕口令

6.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 ??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7. 对花调

8. 谜语歌

9. 时序歌



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适合儿童阅读、吟诵,为童年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一):儿童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


1. ?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2. ?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3. ?稚拙活泼的趣味性。

4. ?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二):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①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且有“俗味”。

而儿童诗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多一些“稚趣”,注重情感的纯度。

②儿歌讲究韵律节奏,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人称“半格律诗”

而儿童诗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音乐美体现于诗意之中,人称 ??“自由体”。?

③儿歌追求幽默、机警和谐趣,而儿童诗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④儿歌适宜于歌唱游戏,有娱乐性和衫的物质。?

而儿童诗更适合吟诵听赏,讲求精神性的消费。

然而这种区别又是相对的。尤其是儿童诗和创作儿歌之间界线并不分明。它们都是适合儿童接受的诗歌文体,周时文体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在创作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诗化的儿歌或歌化的儿童诗屡见不鲜。



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一):童话的基本特征

最基本的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童话的幻想必须根据于现实)

①童话的人物:虚构的幻想人物,有超常的功能和形态。

例:皮皮的力大无穷。

②童话的环境:假设的不受现实环境的限制。

例:《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中的花园。

③童话的情节:与童话人物对立的超常神奇化。


(二):童话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


①拟人 :即人格化,指富于人类以外的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以人的感情,思维习惯和言行举止。

②夸张:指借助奇妙的想象,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予以扩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艺术效果的艺术手法。?

③象征:是指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把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形象可感地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段。


(三):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


①超人体童话形象

如普希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乔治·桑的《灰尘仙女》。

②拟人体童话形象

如安徒生的《丑小鸭》,科洛迪塑造的木偶皮诺曹。米尔恩描绘的小熊维尼菩。叶圣陶刻画的稻草人。郑渊洁描写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

③拟人体童话形象

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格林童话中小红帽姑娘,安徒生的《皇帝新装》中的皇帝和《豌豆上的公主》中的公主。



寓言,它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发人生哲理、寄托道德训诫 ?


(一):寓言的特点

1. ?明确的寓意。

2. ?生动的比喻。

3. ?精炼的语言。


(二):童话和寓言的异同


1. ?共同点:

都源于民间,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都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具有较强的幻想虚构性;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具有象征意义。

2. ?不同点:寓言的情节单纯,篇幅短小,而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更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篇幅相对较长,在象征性上,寓言习惯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将寓意点明,训诫的意味比童话明显;对幻想的表现二者也有不同的限制与要求。童话的幻想需要根植于现实生活,遵循特定的童话逻辑,真中求幻,幻中有真,达到真幻的和谐结合。寓言以训诫为主要宗旨,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影射,因而多着眼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通之处,并不拘泥于自然逻辑。寓言中的形象是为了表达寓意而存在,因而可以突破“物”性的限制;此外,寓言不一定塑造出性格鲜明的形象,而童话对此则有较高要求,无论是常人体形象,拟人体形象还是超人体形象都必须有鲜明的性格。



儿童故事是指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阅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内容单纯、篇幅短小,具有口头性、生动性和完整性的特征。


(一):现代概念的故事与民间故事有何区别?


民间故事:

?①口传性:在民间流传,较书面文学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和生动活泼的特色。?

?②集体性: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入讲故事人的各种创作,使之有集体创作

的特点。

③变异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许多异文和大同小异的同类作品。

④佚名性:因口头集体创作的特点形成佚名特征。


现代故事:故事范围比民间故事大,继承民间故事的通俗性,故事性。

①书面创作。

②个人创作。

③固定性。

④作者。


(二):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道德儿童故事是故事的一个分支,它符合故事的一般特征是注重故事性;讲究情节的连贯性,悬念性、戏剧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等。

儿童故事自身形成的一些艺术特征主要有:

1. ?结构单纯,脉络清晰。

2. ?情节曲折离奇,趣味性强。

3. ?主题集中明朗,有针对性。

4. ?语言质朴,明快,口语化。


(三):儿童故事类型:?


1、 从内容分:

①动物故事

②生活故事

③历史故事

④图画故事

⑤传奇故事

⑥科学故事

⑦益智故事

⑧愚人故事

⑨名人故事

⑩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2、?以故事来源,可分为民间故事(包括改编的)和创作故事(或文学)。


3、?以表现形式分,可分为文学故事,图画故事。



(一):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儿童故事的作者,大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比较客观的叙述事件的进程

儿童小说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情感注入作品,或者说更审美化。

1. ?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重视的是精彩事件的叙述结构;

而小说的价值则在于人物和主题,重视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

2. ?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

而儿童小说为要加强 ??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则必须更注意精雕细刻的描写,换言之,故事是粗线条的;小说则是精细的。?


(二):儿童小说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大要素:主题、人物、故事(情节)

相关构成元素:主题,人物,故事,情节,题材,语言,时间 ??、地点、背景 ?


(三):儿童小说在主题的表现和题材的选择上应注意应哪些问题??


1. ?要有一个比较鲜明积极的主题。

2. ?我们决不能把主题误解成作者对读者的一种教训。儿童小说主题要鲜明、积极,并不簙它就不能揭露生活中阴暗、丑恶,暗淡的一面。社会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万花筒和多棱镜,儿童小说单有主旋律,而无与之相应的多声部和声,同样是单调、乏味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表现生活的阴暗面,而在于能否体现出主题的积极意义。



( 一 ) :儿童散文有哪些基本特征?


( 1 )童心和童趣是儿童散文 ??的灵魂和核心。

( 2 )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 3 )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 4 )优美、活泼、朴实、简约的语言特征。


( 二 ) :儿童散文的类型


按叙述的方式分:

( 1 )叙事型散文

( 2 )状物型散文

( 3 )议论型散文


十一


( 一 ) :儿童科学文艺有何特点


1. ?科学性

2. ?文艺性

3. ?思想性


( 二 ) :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型


1. ?科学童话

2. ?科学故事

3. ?科学诗

4. ?科学小品

5. ?科学幻想小说


十二


( 一 ) :图画文学有何特征?


1. ?绘画性

2. ?传达性

3. ?趣味性


?( 二 ) :图画文学的艺术形式?


1. ?图文并茂

2. ?无文图画

3. ?连环画

根据寓言的特点结合实际分析寓言文学怎样在儿童文学中发挥作用

首先可以吸引读者的兴趣,然后通过读里面的故事情节,了解所蕴含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

寓言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语言比较精辟简练,结构相对简单,表现力极为丰富。

寓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体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扩展资料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成语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

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绿野仙踪.中国五十年儿童文学名家作品.伊索寓言.天工开物.这四本书的详细内容。

《绿野仙踪》:善良的小姑娘多诺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地完成自己的心愿。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故事》。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中国五十年儿童文学名家作品》: 神笔马良 萝卜回来了 一只想飞的猫 小溪流的歌 野葡萄 小蝌蚪找妈妈 猪八戒吃西瓜 小公鸡学吹喇叭 狐狸打猎人 谁丢了尾巴 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圆圆和方方 金瓜儿银豆儿 琥珀珠 雪孩子 老鼠看下棋 小狗的小房子 冰的画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窗下的树皮小屋 不愿短尾巴的狗 三个朋友 好蛇索索米 六个矮儿子 岩石上的小蝌蚪 小巴掌童话 黑猫警长·三次电话铃 舞蛇的泪 梦的雕塑 红雨伞·红木屐 炒命 乌鸦兄弟 猴子磨刀 井上历险记 石崮和洼地 山苏花 陶罐和铁罐 蜘蛛、蚕和老桑树 狐狸与乌鸦 罗文应的故事 小胖和小松 我和小荣 海滨的孩子 从地球到火星 小桔灯 妹妹入学 小仆人 布克的奇遇 谁是未来的中队长 三个铜板豆腐 白脖儿 小船,小船 雀儿妈妈和它的孩子 新星女队一号 第七条猎狗 我要我的雕刻刀 第十一根红布条 阿诚的龟 独船 五颗青黑枣儿 白色的塔 遥遥黄河源 儿子,你是谁 老人和鹿 羚羊木雕 四弟的绿庄园 校园喜剧 真 父亲的城 林东的故事 北宋浮桥 洋蛐蛐 五颗小小的心 一个少年的笔记 芦鸡 寒冬,我记忆的摇篮…… 知春鸟 十八双鞋 小伐木人的笔记

初一语文教案《伊索寓言》

关于《伊索寓言》的教案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语文教案《伊索寓言》两则,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赫 宙 庇 喇 囱 妒忌 矗 擂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头 凡人 较量 自吹自擂 不可一世 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三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巧妙,用精读法理解文章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重点学习前两则寓言,体会其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和相关练习制成的胶片。

3.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制作漫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 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问话时的神态:“笑”,只写了一次心理活动,你能由此分析一下三问三答中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吗?

讨论、明确,开始赫耳墨斯内心深处是坚信自己在人间是受尊重的,只是不知道受尊重的程度,所以打算去考察一下,他来到雕像者的店里,先看见宙斯的像,于是随意问一句,不假思索,心请是平静,得知宙斯的像出乎意料的便宜,心想:“赫拉的一定会更便宜’,于是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得意,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而赫拉的雕像“还要贵一些”,又出乎他的意料。这次他变得小心了,先思量了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并用自己的小人之心去揣度商人的心理,然后才问,而雕像者的回答,令他如当头一盆冷水。三问三答,赫耳墨斯的心理有起有伏、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受到了教训,但愿他以后再也不敢自以为了不起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同学读一下第二段,再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

爱慕虚荣的人一文不值。

(四)总结、扩展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变化起伏跌宕有致,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谦虚,有真才实学)。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