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写了很多文章。
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版后被读者抢购一空,他萌生了发财的念头。心想与其让这些出版商、书贩子赚钱不如自己写书、自己出版、自己卖书。
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内转成百万富翁。
这个念头一出现立刻就付诸行动。
很快,这位大作家摇身一转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大书商。
然而,还不到两年,由于自己不具备经商的技能便债台高筑,难以维持下去。不仅仅书商没有做好,就连自己的“主业”写作也被荒废了。
眼看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鸡蛋一个一个被打碎了,马克吐温果断放弃了书商的生意,回头专心致志地搞起了他的文学创作,一番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
马克吐温在回顾他走过的路时说:“都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观点对要分散风险、实施多元化策略人来说是对的。但对于我来说就不行了。以我的能力,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认真地看好这一个篮子,就已经不错了啊!”
每个人的智力、爱好、兴趣、水平各不相同。有的适合经商,有的适合于文学的创作,有的适合于从政,有的适合于科研,有的适合于做工等等。别人在这个方面可能有特长,你可能在另个方面有必须的天赋。只有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不管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怎样做最好,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人们常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直觉上是对的,因为有可能篮子摔了所有鸡蛋都碎了,如果放在不同篮子里,那么就不会所有鸡蛋都碎掉。但是换个想法,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话很可能篮子没有摔,所有鸡蛋都没有碎,但是如果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非常有可能会碎很多个鸡蛋,这样说来不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有很大优势吗?
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假设有100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摔与不摔的概率都是50%,如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有大概一半的次数篮子没摔,100个鸡蛋都没有碎,有大约一半的次数篮子摔了,100个鸡蛋一个没剩。那么这么多实验,平均下来每次能保住50个鸡蛋,这个就是所说的期望,我们说能保住的鸡蛋期望个数是50个。再来看一个数据,那么至少保住25个鸡蛋的概率是多少呢?答案是50%。至少保住75个鸡蛋的概率是多少呢?答案也是50%。现在假设有100个鸡蛋,平均放在4个篮子里,篮子摔与不摔的概率都是50%。通过概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保住鸡蛋个数的期望同样是50个,但是至少保住25个鸡蛋的概率居然达到了1-0.5×0.5×0.5×0.5=93.75%(四个篮子都碎掉的情况下才保不住25个鸡蛋)。93.75%这个概率远远大于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50%的概率。至少保住75个鸡蛋的概率只有4×0.5×0.5×0.5×0.5=25%。25%的概率远远小于放在一个篮子里50%的概率。我们可以作出一个猜想,当篮子摔的概率都一样时,放在多个篮子中和放在一个篮子中保住鸡蛋个数的期望是相同的,但是放在多个篮子中能保留的鸡蛋个数比较集中,不太会出现保住很少的鸡蛋和保住非常多的鸡蛋这种极端情况。但放在一个篮子中的话就很可能出现极端情况。用数学术语说就是放在多个篮子中,保住鸡蛋个数的方差较小,放在少量篮子中,保住鸡蛋个数方差较大。
为什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为什么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如果收益分布是正态分布,那么分散投资导致的收益曲线形态更高瘦(见下图蓝色区域),也就是方差越小。这样的话,收益的可能性更加集中,赚的少的几率和赚的多的几率都很低。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化投资,那么收益曲线形态较扁平,收益可能性更加分散,赚的多和赚的少的几率都增加了,也就是很可能赚很多,也很可能亏很多,风险增加。如果要保证一定的收益率,比如保证本金40,那么很显然蓝色区域保本的概率是最大的
鸡蛋好比工作事情,篮子是一种工具,通过工具使各项事情能够得到统一集中,爆破发出最大价值,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不要一手抓所有鸡蛋,办不到,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聚焦管理。希望对您有用
一:管理思想是关于管理的观点、观念或理论体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管理工作起指导作用。随人类社会及管理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演变。其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了古代朴素管理思想、近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三个时期。
二: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三: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企业管理首次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管理专业化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随之而来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管理思想家和管理理论学说。有些管理思想是对前期管理思想缺陷的直接改进和提高。
四:不过,所有管理思想都试图解释当时所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并为将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方法。表1归纳了过去一百年不同时期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系统思考。
五:目标管理(MBO)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由彼德·杜拉克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提出来的。这一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因此,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具体的目标。
六;另一位同时代推动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五个层次需求等级理论。根据他的观点,从激励的角度看,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人们需求的不同层次,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1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健康,本该如此》扎心视频
下一篇: 我不想难过,但我真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