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学党史(五)
前言
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生动的再现了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的发展进程。毛主席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
诗词欣赏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1934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
⑴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
⑵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⑶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⑷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⑸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⑹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
⑺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党史知识
1928年,内战爆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对我军进行“围剿”,从1931年起,王明继李立三之后的“左”倾社会主义路线,给党及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正规”战争,以“阵地战、消耗战”来对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采取了“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路线。而此时毛泽东在距离北部前线很远的南县视察工作,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未能参与反“围剿”的主要战役指挥。结果反“围剿”节节失利,愈打愈困难,在此情形下,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自己说的没有发言权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而不是“赋闲”。“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诗词欣赏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1933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⑵大柏地:乡名(大柏地乡),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
⑶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⑷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⑸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⑹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⑺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⑻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
⑼苍:青黑色。
⑽鏖战:苦战。
⑾急:激烈。
⑿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⒀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⒁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⒂今朝:如今。
党史知识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