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读诗丨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半枫荷 2023-07-23 03:48:46

作者丨余秀华· 朗读丨希尔

阳光好的院子里,

麻雀扑腾细微而金黄的响声

枯萎的月季花叶子也是好的

时光有序。

而生活总是把好的一面给人看

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

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是我能够听见星座之间对话的庙堂、

而我在这里,在这样的时辰里

世界把山水荡漾给我看

它有多大的秘密,就打开多大的天空

这个时候,我被秘密击中

流着泪,但是守口如瓶

丨读诗活动丨

图片即可阅读

诗歌的日子——读诗抄诗和写诗

诗歌简洁而优美,在文学中的地位感觉像菜肴中的盐,再好的食材,做好了,加点盐,味道就苏醒过来了。

相对于其他的文章,诗歌更接近于自然的情感,而获得共鸣。

这也是人们喜欢诗歌的原因。

我所接触的诗歌,有一个读诗,然后看到好的就抄下来,后来也写过一两首拿不出手的内容,供自己把玩。

读诗


我最早先读的诗是小学一年级时教材上的诗,是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王之涣的《登鹳鹊楼》,还有一首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发一个古诗的小册子,有一百来首,上课闲着无事,也背了下来几十首,有一次在公社里考试,要填古诗,有一首“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种蚕桑又插田 ”没有填出来。

直到初中,接触的都是书本的古诗,在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杂志也没有,闭塞得很,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现代诗。

后来读高中,条件好一些,有个图书馆,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课外活动时间(好像现在没有了),可以打球,也可以借书。乡下来的,打球不会,我经常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唐宋词选》,喜欢得很,还有一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这才慢慢接触到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外国的诗歌。

才知道普希金和徐志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流行,让许多人趋之若鹜,有北岛,顾城,海子,舒婷,后来还有汪国真,汪国真的诗非常一般,平铺。正因为一般,在很短的时间里迎合了很多年轻人,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短暂的流行和时髦。

诗时面最好的还是《唐诗三百首》和《诗经》,在古诗里面比较简单,而且自然没有拘束,后来的诗太注重格律而受到限制,就差得远了。

少年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让他在休息时间和假期开始背《唐诗三百首》,每天二首或三首,《唐诗三百首》前前后后背得差不多了,今年的假期开始背《诗经》,也背了二三十首的样子。

少年朋友背诗也很喜欢,在《唐诗三百首》和《诗经》的内容方面已经超过了我,前几天我在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我问他是那首诗里面,他想了一下,说是《赠卫八处士》,然后背了下来。

我是知道这两句,但不知道是那首诗里面的,知道《赠卫八处士》,但背不出来。

抄诗

在语言表达方面,没有任何东西能比诗歌更精致了,诗歌语言方面的简练和精致,犹如小女子一般的柔美,是让人非常喜欢的。

先前的时候,喜欢上了就开始抄。我记得最开始抄的诗是《风流歌》,(19)83年还是84年的时候,我上初中,我姐上师范,她放假带回来的本子上抄有这首诗,我看了,很是喜欢,就抄了下来。

什么是风流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春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个人,有血,有肉,我有一颗心,会喜,会愁;

我要人的尊严,要心的颖秀,不愿像丑类一般鼠窃狗偷!

我爱松的高洁,爱兰的清幽,决不学苍蝇一样追腥逐臭;



风流的自述

我就是风流,我就是风流,我是僵化的敌人,春天的密友。我像一朵鲜花,开在枝头,我像一个姑娘,目光含羞;我像一只牡鹿,跳涧越沟,我像一头雄狮,尾摇鬃抖。




我和风流

一场动乱,我们喝下自己酿的苦酒,风流也被看成是毒蛇猛兽。我心灵的土地,堆满石头,我感情的河床,渴得难受。整整十年,在沙漠上跋涉,我渴望一块有水有草的绿洲。面对现代科学,我神情茫然,像一个刚走出森林的猿猴。人生之路呵,可惜不能重走,青春逝去呵,只有伤痕遗留。




真正的风流

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敢于和残酷的命运殊死搏斗!这才叫风流,这才叫风流,在历史的长河上驾时代飞舟!在枪口下揭穿造神者的阴谋,把一腔滚烫的血洒在荒丘;



现在看来,这这首诗和汪国真的诗一样,已经是昨日黄花。

但在刚从阴暗里走出来的时候,里面的言语还是很让人振奋的,有点心理话的味道。

我在高中时开始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裴多妃诗》,北岛的诗,舒婷的诗,徐志摩的诗,普希金的诗,还有王蒙的《青春万岁》

我去孔村上学的时候,同一个宿舍的会长,从一个女孩子的那里借了一本席慕容的诗,《无怨的青春》一下子喜欢上了,花了一天时间,抄了有二十多首。

当时书还不是很贵,但是,为什么要抄呢?我想是在抄写中去感觉诗的魅力。

后来抄宋词,纳兰性德的词。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台湾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做了一个题记:

有时候我们旧地重游,会发现一切已面目全非,记忆中的美丽,和谐,被现实的丑陋消蚀得令人心痛,我们会感到失望。

估计那个时候我对某个女孩有点意思,引起了一些情感上的共鸣。

写诗

前一段时间,我整理自己的日记,发现也写过诗,在怀旧时有古体诗,在发乎情的时候有现代诗。

诗为情感的表达。

情感的对象是山水景物,季节,人生,还有爱情。

我粗略地对比了一下爱情的诗,在古代是多是女性对男性思念的表达,而现代,多数是男人青春漫出了胸怀,需要唱给女生听见。

诗人的情怀一般总有些小布尔乔亚的,或者是情感的大起大落,然后用语言和旋律恰好的表达出来。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诗人和喇叭裤,双卡录音机,蛤蟆镜,长头发,一样,都是男人时髦的一个性征。在学校里写几首诗,高声朗诵出来,也是风潮,现在则基本上沦落了,不是乞丐就是疯子。

孔村学校里的同学都比较现实,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诗人。

如果说有的话,几十年后,在我的朋友里面,我觉得有两位接近诗歌,一位是马仔,经常写,但是没有太多的诗歌情感,现实得如同生活里的劈柴;而另外一位是大柴,不经常写,偶尔写出来的三五句,全是诗,大柴形如关东大汉,其实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大柴的诗是这样写的。

“夜,黑漆漆...

你看这黑色多厚重,无边无底…不要推开。”

————

“... ...路边的蔷薇还开着。

关于城里的月光和彩云有多美,我只想和你说。”

————

“虫鸣鸟叫的金色早晨,风微微...

我们彼此欢喜的,时节正好!”

————

“这一季春,

不在抬眼,不在低头,不在你,不在我,

它在行走的,无法抵达的远方。


你说:人在,心在,

却被那份沉默隔成远山阔水。

你说有位诗人说:

秘密被深藏着,一层一层的芳香,不能猜想,只能梦见。

你说这些的时候,语气低沉,无声无响,

似玻璃掷地--脆,裂,散... ”

————

“致青春:你的青丝我的白发,无非一早一晚的事。”

————

“蝉翼

不曾轻薄的今夏

七月流火


不必在意鼓噪之声

你听那安静如许的

夏夜


好空旷”

————

“逃也似的离开那片喧嚣

那头,你的声音,若有若无

时间,空间真的很远...


做这个梦很久了—梦里花开

灿烂的笑

耳语呢喃... ...


那时你的心扉闪了一道缝

无意窥见了你束放很久的孤独

挣扎,渴望也被摞起


你的声音没人听到

拼命的压抑,不想让自己太难看

就那样走着,如水的车流...


要,为:唯一,全部,生命的意义...


有很多心灵的碎片

没了

丢在无语的夜无人的街”

————

“喧嚣终散去,唯雨夜嘀嗒!”

这句有些日本俳句大师“俳圣” 松尾芭蕉 (1644—1694)的味道: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我感觉大柴无论是情感,还是理想,都在远方,只是活生生地被生活蹉跎了的青春。

有诗歌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时代,如《诗经》的年代,如唐朝,如宋朝,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那个时代落幕之后,你才发现,现实生硬而尖锐,美好已经零落成泥土的记忆。

2018-10-19

《蒙曼:唐诗之美》:读诗,是为了治愈自己

花了两周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蒙曼老师对于唐诗的解读,有画面的美感,更有情感的温度。

在日更的文章中,我提到了其中的一些诗,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最让我感动的是《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因望月而怀远,因怀远而思念,因思念而无眠,又因无眠而觉夜长。从“竟夕起相思”的焦虑,回到“还寝梦佳期”的宁静,让我感到或许思念也并非是痛苦的事情。缘起而聚,缘散而分,看似他们从未来过,但我们的经历却因他们而美好。不管你我相隔多远,我们都会感恩曾经的遇见。

最让我惊喜的是《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进京赶考的诗人遇见了一位年轻的少女,那位少女的脸如桃花一样生机勃勃。第二年,诗人再来到那个地方时,少女已不知身在何处。虽然故事充满了遗憾,可我却唯独喜欢诗人以“桃花”形容少女的脸。相比于单纯的好看,我觉得一个人的精气神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容貌能让感受到青春洋溢,充满希望,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最我感慨的是《章台柳》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杨柳枝》柳氏:“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韩翃与柳氏情投意合,却因战乱而分离,柳氏被人抢走。韩翃以此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柳氏也做了一首诗来回他。虽然他们的故事被皇帝听说,并由皇帝做主将柳氏判给了韩翃,可是从柳氏的诗中,我也看到了她的无奈,她做诗告诉韩翃:我并没有被攀折他人手啊,我还在等你。但是,因为长久的别离,我已美颜不再,恐怕连你也不想攀折了吧。

风华正茂之时,我们情深意厚固然可喜,但若是经历了岁月的洗涤,我没有了曾经的容貌,你是否还保留着当时的心动?

让我回归到平静的是《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自愈的能力,毕竟人生无常,充满坎坷。若凡事太过执着,自己反而会越来越焦虑,不如先暂时当下,看一看这大自然的风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人就看到了渔翁,他晚上住在西岩之下,清晨醒来,要点火做饭了,他用竹筒汲来清清的湘水,又收拾起一堆竹叶竹茎,点燃熊熊火苗。一轮红日喷薄,渔翁生火的炊烟散去了,湘江上的雾气也散去了。此时渔翁不见了,像神仙一样隐遁了。忽然传来“欸乃”一声,原来,渔翁已经驶入大江,融入了青山绿水之中。

无论我们做些什么,一切都要回归到生活。不论哪种生活,能够自得其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以前,我总觉得诗离我们太远,我们又不会采用这其中的文字对话,但读过以后才发现,诗其实离我们很近,这种近并不只是在文字上,而是在情感。

同样的景象,我们觉得平常,甚至会感到厌烦,但是诗人却能聆听景象之内的声音,以另一种角度,将它描写出来。这也为我们看待事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仔细品读,其实也是在增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6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