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散文|夜莺劳伦斯

苍耳子 2023-07-23 01:55:07

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诗歌诗歌朗诵爱国诗歌散文精选散文精选大全文:劳伦斯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塔斯卡尼处处有夜莺。

在春季和夏季,除了午夜和日中,它们终日歌唱。在树繁叶茂的小树林里,树木像铁线蕨垂挂在岩石上那样悬在山边,溪旁,大约清晨四点,你就能听到夜莺在那里,在苍白的晨曦中重新开始歌唱:“您好!您好!您好!”夜莺的歌声,是世界上最欢快的声音。因为这声音无比欢快,光辉灿烂,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所以每次听到它,都会感到惊奇,使人异常激动。

“夜莺开始歌唱了。”你会自言自语地说。它在拂晓前歌唱,那时星星好像正由矮小的灌木丛冲上广阔无垠的朦胧夜空之中,然后隐藏起来,随即消失了。但日出之后,歌声继续回响,而你每次重新惊异地侧耳倾听时,总是想不通。“为什么人们说它是一种悲伤的鸟类呢 ”

它是整个鸟类王国里最吵闹、最不体谅别人、最任性和最活泼的鸟。对任何了解夜莺的歌唱的人来说,都无法弄清约翰·济慈为什么用“我的心儿痛,瞌睡麻木折磨”来开始他的《夜莺颂》。你听到夜莺银铃般地高叫:“什么 什么 什么,济慈 心儿痛,瞌睡麻木折磨 特拉——拉——拉!特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哩!”

而为什么希腊人说他,或她,是在树丛中为失去的爱偶伤心哭泣,我也不得而知中世纪的作家用“唧——唧——唧!”表示夜莺喉咙里迅如闪电似的滚动。这是一种野性的、饱满的声音,比孔雀尾巴上的翎斑更加鲜艳多彩:

那光鲜的褐色夜莺是那样多情,

为了伊堤罗斯而停了一半歌声。

他们用“唧!唧!唧!”来说明她正在啜泣。至于他们怎么会听到那种声音的,那简直是个谜。除非是耳朵倒长的人,否则人们什么时候会听到夜莺“啜泣”,真是莫名其妙。

不管怎样,它是一种雄性的叫声,一种十分强烈、没有掺杂的雄性叫声。是纯粹的断言。没有丝毫暗示的影子,也不是空虚的回声。根本不像空洞的、声音低沉的钟声。绝无什么孤寂可言。

也许,正因为如此,济慈才即刻感到了孤寂。

孤寂!这两字犹如一声晨钟

把我敲回到自己立脚的地方!

也许原因就在这儿:夜莺歌唱时,为什么每一个忠于上帝、侧耳倾听的人听到的都是小天使们银铃般的叫声,而他们却听到树丛中的啜泣 也许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缘故吧。

因为,事实上,夜莺的歌唱具有清脆、感人的活泼,具有使人驻足伫立的质朴的自信。这是一种神采洋溢的叫声,一种熠熠生辉的交织呼唤,恰如创造世界的第一天,天使们突然发现自己被制造出来时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叫喊声。之后,在天堂的灌木丛里,天使们准有一番喧嚷:“哈!哈!你瞧!你瞧!你瞧!这就是我!这就是我!多么神——神——神奇的事情!啊!”

为了享受“嗨!这就是我!”这歌唱似的断言的纯洁美,你必须侧耳倾听夜莺的歌声。也许,为了在视觉上完美地享受同样的断言,你会瞧一眼正在抖动自己全部翎斑的孔雀。在所有创造完美的造物之中,这两种也许是最完美的;一种是无形的、喜悦的声音,另一种是无声却看得见的东西。虽然夜莺具有内在的生气勃勃,使人感到一种亲切、跳跃的神秘感,但如果你确实看到它,它不过是一只貌不惊人的灰褐色小鸟。这好比孔雀,真要发出声音时,确实难听至极,但它仍给人以深刻印象:从恐怖的热带丛林中传出的非常可怕的叫声。实际上你可以在锡兰看到孔雀在高高的树枝上叫嚷,接着展翅掠过猴群,飞进那沸腾的、黑暗的、深不可测的热带森林里。

也许由于这个缘故——喜爱天使或喜爱魔鬼的纯粹真实自我断言——夜莺使某些人感到悲伤。而孔雀往往使这些人愤怒。这是包含一半妒忌的悲伤。造物主把夜莺造得那么明确欢快,富有、光明的上帝之手赐予它永久的新意和完美。夜莺因自己的完美而啾啾欢唱。孔雀则满有把握地抬起它所有的青铜色和紫红色的翎(líng)斑。

这——这小小完美的造物之作的啾啾断言——这显示鸟类无瑕之美的绿色闪光——根据它在视觉或听觉上所给人的不同印象,使人感到愤怒或孤寂。

听觉远不如视觉狡诈。你可以对人说:“我非常喜欢你,今天早晨你看上去真美。”虽然你的声带可能出自不共戴天的仇恨而在震动,但她会深信不疑。

听觉十分愚蠢,它会接受任何数量的语言假币。但是,若让一丝仇恨之光进入你的眼睛或掠过你的脸庞,它立刻就会被察觉。视觉既精明又迅如闪电。

由于这个缘故,我们马上会发觉孔雀一切炫人的、雄赳赳的自信;并且不无轻蔑地说:“漂亮羽毛能打扮出个好外表。”但当我们听到夜莺的声音,我们不知道自己听到了什么,只知自己感到悲伤、孤寂。所以我们说悲伤的是夜莺。

让我们重复一遍,夜莺是世界上最不悲伤的东西;甚至比浑身发光的孔雀更不知悲的。它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它知足常乐。它并不自负。它只是感到生活美满,鸣啭表白——喊叫“唧唧”作响,吃吃发笑,颤声啾啾,发出长长的、嘲弄原告的呼叫,进行表白,断言和欢呼;但他从不叽呱学舌。他的声音是纯粹的音乐,只要你不往里填词的话。但夜莺的歌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感情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不,这也不是事实。听到夜莺歌唱时,一个人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种感情远比语言纯洁得多,所有的语言都已被污染。然而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人生美满的欢快之情。

这并非妒忌你的幸运,

而是你的幸福使我太欢欣——

因你呀,轻翼的树神,

在长满绿榉(jǔ【名】榉树),

音韵悦耳、无数阴影的地方,

引吭高歌,赞颂美夏。

可怜的济慈,夜莺欢欣他只好“太欢欣”,自己内心根本不快乐。所以他想要饮用使人害臊的灵泉,和夜莺一起归隐到阴郁的森林中。

远远地隐没,消散,完全忘却

你在树叶间从未知道的事情,

忘却疲倦,狂热和恼恨……

这是男性人类十分悲伤、美丽的诗句。不过下面一行却令我感到有点滑稽可笑。

人们坐在这里听着彼此的悲叹;

瘫痪的老人抖落几根愁切的仅存的白发……

这是济慈,根本不是夜莺。但这位悲伤的男性仍然试图离开人世,进入夜莺的世界。葡萄美酒不会把他带去。然而,他还是要去的。

去呀!去呀!我要飞往你处,

不乘酒神和他群豹所驾的仙车,

却靠诗神无形的翼翅……

不过,他没有成功。诗神无形的翼翅没把他带进夜莺的世界,只把他带进灌木丛里。他还留在外面。

我暗中倾听;唉,有好多次

我差点爱上了安闲的死神……

除非运用对比,夜莺从未使哪个人爱上安闲的死神。这是夜莺绝对纯洁的自我陶醉的明亮火焰与济慈渴望忘记自我,永远渴望超越自我的惶恐的思想火花之间的对比:

在半夜毫无痛苦地死去,

你却如此狂喜地尽情

倾吐你的肺腑之言!

你将唱下去,我的耳朵却不管用,

听不到你的安魂曲,像泥块一样。

如果能使夜莺明白诗人在怎样答复它的歌唱,夜莺会感到十分惊奇。它将会因惊讶而从枝头上跌下来。

因为当你回答夜莺时,它只会叫得更欢,唱得更响。假设在邻近的灌木丛里另有几只夜莺随声附和——它们总是如此——那么,这蓝白色的声音火花便会直冲云霄。假设你,一个凡夫俗子,碰巧坐在浓阴遮蔽的河岸上跟你心爱的女子热烈地争辩着,为首的那只夜莺会像第三幕中的卡鲁索那样越唱越响——简直是一阵卓越的、突然爆发的狂热音乐,把你压倒,直至你根本听不到自己说话、吵架的声音。

事实上,卡鲁索颇具夜莺的特征——唱歌时像鸟一样突然爆发出神奇的活力,表现出充实和悠然自得。

你并不是为死而生的,不朽的神鸟!

饥馑[饥馑(jījǐn):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的年代不会糟蹋你;

不管怎样,在塔斯卡尼还不至于如此。夜莺们总是刺刺不休。而布谷鸟却显得遥远,声音低沉,低低地、半遮半掩地叫着拍翅而过。也许英格兰的情况真的与众不同。

我在今晚听见的歌声

古代的君王乡民也听到过:

也许就是打动露丝悲哀的心房

那一首歌,那会儿她怀念故乡,

站在异国的麦田中泪滴千行;

为什么哭泣 总是哭泣。我感到奇怪,在帝王之中,狄奥克力第安听到夜莺的鸣啭时眼泪汪汪了吗 乡民中的伊索也是这样吗 而露丝真的泪滴千行 作为我,我很怀疑是这位年轻的女士逗得夜鸳开始歌唱的,就像卜伽丘的故事中手捧着活泼的小鸟睡觉的可爱姑娘那样——“你的女儿像夜莺般活泼,她捧着只鸟儿在手中。”

当母夜莺轻轻地坐在鸟蛋上,听到它的老爷们儿鸣啭歌唱时,它会怎么想呢 它大概很喜欢听,因为它照常洋洋得意地孵着它的蛋。它大概喜欢它的老爷们儿的高谈阔论甚于诗人谦卑的呻吟:

如今死亡要比以往更壮丽,

在半夜毫无痛苦地死去……

对母夜莺来说,这可没有什么用处。人们要为济慈的范妮感到惋惜,也理解她为什么一无所有。这般美妙的夜晚本应给她带来多少乐趣!

也许,说来说去,如果雄夜莺无论痛苦与否,半夜里不想停止歌唱,母鸟就可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深夜的用处更大。一只让母鸟独自去抱蛋,自己只管尽情高歌的雄鸟,或许比一只悲叹呻吟的鸟更合母鸟的意,即使它的呻吟是表示对它的爱恋。

当然,夜莺歌唱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小小的、无光泽的母鸟的存在。它也从来不提它的名字。但它清楚地知道,这歌的一半是它的;就像它知道那些蛋一半是它的一样。就像它不要它进来踩踏它的那窝蛋一样,它也不要它加入它的歌唱,唠唠叨叨,不成腔调。

男人、女人,各司其职:

再会!再会!你凄切的颂歌

消失……

它从来不是凄切的颂歌——它是踌躇满志的卡鲁索。但何必跟一位诗人争辩呢。

(姚暨荣 译)

【文学辞典】

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的最后一部杰作。由于大胆地、赤裸裸地描述了性爱,所以被当时的英国政府列为禁书。直到1960 年才对该书解禁。其实,劳伦斯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严肃的,是一部蕴意深刻的作品。作者以厌世的心情,刻画了英国贵族阶级的守旧、无为、空虚、腐朽。他们的工业使人变成机器的奴隶,他们在婚姻上极端自私;同时对中产阶级及劳动阶层,则表现了同情。

【美文赏析】

劳伦斯在散文创作中始终尊重自己的真实情感、不随波逐流,使自己的创作自成风格。《夜莺》是作者一篇十分有见地的散文,读《夜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读这位20 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争议的作家。

“夜莺”,是西方作家经常用来入文的一种鸟儿。《夜莺颂》就是18 世纪末,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一首名诗。本文《夜莺》也是劳伦斯的散文名篇。而同是写“夜莺”,劳伦斯和济慈的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却迥异。走进《夜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济慈的、另一种性格的英国大作家,如果说济慈是一个悲天悯人的诗人,那么劳伦斯就是一位开朗、健朗的生活者。在济慈眼中,夜莺是悲歌的挽唱者,它热烈、痛苦、孤寂。而劳伦斯听出的夜莺的歌唱曲调,却是欢乐的、自由的,它是作者眼中乐观的天使。相同的意象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更多的代表着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且都分别具有各自时代所在特色。劳伦斯的个性特点,代表资产阶级成熟时期的大胆创新精神。而济慈的悲悯,也自有新兴资产阶级在痛苦中追求理想的时代烙印。

【作者简介】

劳伦斯(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村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当过小学教师。劳伦斯少年时代在诺丁汉矿区上学,后到诺丁汉大学学院学过植物学和法律。当过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

1910 年母亲的去世给他很大的打击,后与大学教授的夫人弗丽达一见钟情,弗丽达的爱情给他很大鼓舞,两人于1914 年结婚。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表长篇小说《虹》,因触犯当局战时利益而被禁毁。这段时间他处境艰难,几乎一蹶不振。战争结束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涯,先后到过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等地。

1928 年,私人出版了有争议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但英美等国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初才解除对此书的禁令。1930 年3 月2 日劳伦斯因患肺结核死于法国尼斯附近的旺斯镇,骨灰安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农场。

◆文章来源:作者:一生所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话说#@ 记录生活 扩展阅读 原创原创散文:彩色的童年原创散文原创:《断线的长情》原创散文原创|我读曾国藩原创散文|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原创已修改原创散文:我心中的苏轼散文|念你在冬天(原创)散文原创|品读苏东坡

原创散文|我在故乡没了家(原创)

原创散文|母亲(一)(原创)

散文精选大全

「最受欢迎关注散文精选大全,邂逅诗歌散文」

诗词 | 朗诵| 短片 | 散文| 段子

品散文,阅人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劳伦斯经历了什么人生?

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小说家和散文家。出生在诺丁汉州一个矿工家庭,作过会计、厂商雇员。他很早就开始写诗,于1911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礼赞、对畸形文明迫害人们天性的谴责。一次大战中发表长篇小说《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反映了西方世界人的异化和深刻的精神危机。1928年出版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表现了现代工业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小说的性爱描写多次引起争论。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做什么的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称D·H·劳伦斯),20世纪英国小说家、批评家、诗人、画家。代表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
劳伦斯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劳伦斯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11部短篇小说集、4部戏剧、10部诗集、4部散文集、5部理论论著、3部游记和大量的书信。
中文名: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外文名:DavidHerbertLawrence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诺丁汉
出生日期:1885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1930年3月2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诺丁汉大学
代表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
人物经历
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国中部诺丁汉郡的采煤区伊舍伍德镇。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他常常以他的家乡为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地点,他称之为“我心爱的地方”。劳伦斯在诺丁汉高中毕业。之后,他曾在布莱克伍德镇一家外科医疗器械工厂做工,后来因患肺炎离开。在养病期间,他常到钱伯斯家的海格斯农庄去走访,认识了杰西·钱伯斯以及其他一些青年人。他们的共同兴趣是读书。
1902年至1906年,劳伦斯在伊舍伍德一家小学做教师。在这些年里,劳伦斯开始写诗,同时创作小说。1907年,他在《诺丁汉卫报》举行的短篇小说竞赛中获奖。1908年,他获诺丁汉大学的教师合格证。同年秋季,他离家去伦敦,在教学的同时,继续写作。他的诗歌通过杰西·钱伯斯呈递给当时很有影响的《英国评论》的主编福特·麦道克斯。
1909年,福特在《英国评论》上将这些诗作发表,同年福特还出版了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馨》,这引起出版商海涅曼的注意,海涅曼和他联系进一步出版事宜。他母亲1910年过世。他和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密,母亲的去世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母亲死后,劳伦斯曾患过的肺炎又犯,后来发展成导致他早逝的肺病。
1911年,劳伦斯停止教学,决心以写作为生。这一年,他的小说《白孔雀》面世,劳伦斯正式开始写作生涯。劳伦斯同时在撰写和修订《儿子与情人》。
1912年,劳伦斯在意大利完成了《儿子与情人》,此书1913年出版,他的朋友爱德华在编辑时砍掉了100多页,劳伦斯对此很不满意。小说出版后得到评论界的认可。同年,他们回到英国做短期停留,结识了出版家约翰·米德尔顿·莫里和在新西兰出生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他们很快回到意大利,劳伦斯开始写《虹》与《恋爱中的女人》。这两部作品探讨的是影响婚姻、个人成就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可能的潜在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劳伦斯因主张和平、夫人因为是德国人,夫妇二人都无法取得护照,不断受到官方的骚扰。他们被指责为德国做间谍,1917年被官方赶出康沃尔,直到1919年他们才被允许移民国外。这一年是他们流浪生活的开始。这一段遭受迫害的经历后来在他1923年出版的小说《袋鼠》的自传性一章里做了描述。这之后一直到劳伦斯过世,他们一起度过了长达十几年的流浪生活;这段经历劳伦斯称之为“野蛮的朝圣”。
1915年,《虹》问世。这是一部关于两姐妹在英国北部成长的故事,它问世后就被政府以淫秽的罪名查禁了。这时劳伦斯开始写作《迷途的女孩》,未能完成,1920年又重新改写和修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劳伦斯离开英国,此后只回去过两次,做短期逗留。他与妻子到处流浪,先后到几个国家和地区游历,包括澳大利亚、意大利、斯里兰卡、北非、墨西哥、法国以及西西里,在每个地方都只做短住。
1922年,他们到美国,欲在美国长住,但身体不允许。劳伦斯在墨西哥的陶斯农庄上住的时间最长,前后有几年之久,在这里他曾梦想建立一个乌托邦社团,但他的肺病曰益严重,1925年只得返回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这期间,他不断修订《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此书1928年在巴黎以私人版本形式出版。
1930年,劳伦斯在法国南部的旺斯死于肺病,享年44岁。她妻子的第3任丈夫后来把他的骨灰放置在新墨西哥山里一个小教堂里。
个人生活
劳伦斯的家庭是一个贫穷的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矿工、酒鬼,母亲是小学教师,文化水平比她丈夫高出很多。劳伦斯的青少年生活受到贫穷和父母之间的摩擦的影响。
劳伦斯曾和几个女人往来,诸如杰西·钱伯斯(《儿子与情人》里玛丽安的原型)、海伦·克尔克以及他的未婚妻露依·巴罗斯,但最后都断绝关系。1912年,他和他在诺丁汉大学的一位语言教授的夫人弗瑞达·冯里奇陶丰相识,二人堕入情网。弗瑞达比他大6岁,她抛弃丈夫和3个孩子,与他出走到当时法国和德国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巴伐利亚她的老家梅尔兹去,成为他的终身伴侣。梅尔兹当时是德国的军事要塞,劳伦斯被冠以英国间谍的罪名而被捕,后来弗瑞达的父亲从中斡旋,才被释放。1914年,劳伦斯和弗瑞达回到英国,当年7月结婚。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小说
劳伦斯创作探讨的主题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但泼墨最多的还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在描写男女两性关系方面,劳伦斯用突破禁区,大胆地触及到了“性”这个人人都拥有它、需要它却又令世人谈性色变的话题。在他的小说中,从他的长篇处女作《白孔雀》到《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多次出现了大段大段的性爱场面的描写,劳伦斯无论是写人类的性爱,还是写动物的欲望,都与他企图在生命的底层去寻求救赎人类的途径相联系,如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里,劳伦斯不惜笔墨,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性爱,“旨在展示性的美及其重要性”,是对爱的讴歌和赞颂,从而对禁锢爱、压抑爱、扭曲爱、异化爱的西方工业文明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挞伐。
他把性爱看成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经验,尽管在他的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是历经变化发展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把这场战争看成是爱与恨的战斗。因此,在1912年所写的《干草堆里的爱情》、《儿子和情人》以及1913年他着手写的两部长篇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中对这一主题他都有所寓意。在这次大战后,他越发把“男性的柔情”看成是爱情的源泉。他使这一主题充满诗意地、强有力地有诸如《死去的人》、《羽蛇》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类著作中有所发展。
贯穿在他一切作品中的一条线是阶级意识。其特点是:一个下层阶级的男人和一个上层阶级的女人的结合。上层阶级的男人通常是萎靡不振,缺乏人性本能力量的。在劳伦斯的笔下,阶级差异在《儿子和情人》、《虹》、《羽蛇》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中显露出戏剧性的、强有力的效果。笔触所及,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更增强了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度。
劳伦斯的世界旅行和他对产业主义的强烈憎恨使早期的文化对他更具有吸引力。在《烈马圣莫尔》和《羽蛇》中,他从新墨西哥州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身上看见了他们那晦暗、神秘的知识较之欧洲人那有教养的头脑更接近生命的本源和实质。他热衷于以神秘主义来深化的他的作品主题。这一点也以其它的方式表示出来。“兄弟手足情”——这是较之一般朋友之情更深的、两个男子之间的契合,但不是同性恋——始终吸引着他的构思,而特别在《恋爱中的女人》和《羽蛇》中显示出来。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两个亲兄弟间缺乏“兄弟手足情”是导致冲突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冲突的解决又有赖于劳伦斯所设计的一场主题性战斗的圆满结局。这是一场男人们和女人们之间的充满爱与恨的争夺战。另一个矛盾的主题是劳伦斯的“领袖梦”的体现:一个男人必将居于主宰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将以门徒的身份向他俯首听命。《亚伦的手杖》(1992)和《袋鼠》的主题特点正是如此。《羽蛇》(1926)中则掺和着“兄弟手足情”的侧写。
诗歌
劳伦斯的诗歌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他的早期诗歌大多带有自传性质。而到了中期,劳伦斯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他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鸟兽花草的热爱。在劳伦斯的晚期诗歌中。他主要表达了对死亡和重生的看法。
艺术特色
在写作上,劳伦斯依靠灵感。灵感来时,他极度兴奋地写作,创造力源源涌至;缺乏灵感时,他干脆搁笔。他从不写笔记,而专靠记忆。在他开始动笔,并出现“精神亢奋之一刹”时,往事总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面前。《干草堆里的爱情》的背景情节正是基于这种活灵活现的回忆:如对“赫格斯”农庄情景的追忆。这是他和杰茜·钱伯斯相识和相爱的地方。他对“写小说的技艺”或“作诗的技艺”并不太讲究,因而他写的长篇小说、诗歌和故事,在形式上总是松散的。但由于他所表达的生活经验异常强烈,依然收到紧凑连贯之效。
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有一项重要的设计。那就是:他根据需要,使用其父亲和钱伯斯农庄人们所讲的诺丁汉—德比郡方言。在《儿子和情人》中,这种方言的使用,有助于父亲和母亲的对比。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题和背景都回到了英格兰。那位主人公,猎场看守员梅洛斯,既说方言又说上层社会使用的英语。他的这种按需择用,表明在任何特定时刻,他的心境与气质的变化都和他与查泰莱夫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方言不仅是一种合乎现实的手段,而且,正如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那样,也是一种在表达感情上较之上层语言更直接、更强烈的英语形式。
人物评价
“劳伦斯是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正是主要以英语文学传统中第一流小说家的身份而留名于世的。”(英国文学评论家利维斯评)
“劳伦斯正是为了在作品中显示自己真切的理想,不写则已,要写就要写出惊世之作,无论是主题之鲜明,还是人物之傲世,无论是形象之出格,还是语言之犀利,总之,在自己的小说中必须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有真理的实体。这就是劳伦斯的价值所在。”(学者毛信德评)
人物争议
由于劳伦斯创作基本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书中对情感和性爱的描绘显得非常直白,毫不隐讳。这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是很罕见的。《虹》就曾因为其中包含的女同性恋情节而一度被禁,而一位出版商则声称:“《儿子与情人》是我读过的最淫秽的一本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经在英国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淫秽丑闻。由于书中对性爱露骨的描写(或许也因为“情人”是来自于工人阶级),英国法院甚至以“猥亵罪”为名立案审查。然而其出版机构“企鹅图书”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

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的内容简介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偶像破坏论/陈独秀
藤野先生/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乌篷船/周作人
生活之艺术/周作人
幽默的叫卖声/夏丏尊
与妻书/林觉民
今/李大钊
芭蕉花/郭沫若
落花生/许地山
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
五月的北平/张恨水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白杨礼赞/茅盾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青纱帐/王统照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渐/丰子恺
异国秋思/庐隐
春/朱自清
绿/朱自清
荷塘月色/朱自清
匆匆/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永在的温情/郑振铎
我的母亲/老舍
大明湖之春/老舍
五四断想/闻一多
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一日的春光/冰心
说几句爱海的孩气的话/冰心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
墓畔哀歌/石评梅
街/沈从文
伤逝/台静农
雅舍/梁实秋
发疯/冯雪峰
崇高的母性/黎烈文
悼志摩/林徽因
怀念萧珊/巴金
海上的日出/巴金
三八节有感/丁玲
野店/臧克家
憔悴的弦声/叶灵凤
悼评梅先生/李健吾
花潮/李广田
山屋/吴伯箫
传授给儿子/傅雷
我的吊唁和回忆/廖承志
囚绿记/陆蠡
松树的风格/陶铸
野渡/柯灵
鹰之歌/丽尼
初冬过三峡/萧乾
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
鲁迅先生记/萧红
有人问起我的家/端木蕻良
墓/何其芳
文化问题断想/金克木
祭戴望舒/冯亦代
老家/孙犁
茶花赋/杨朔
雪浪花/杨朔
狮和龙/林默涵
父亲/周而复
父爱之舟/吴冠中
花/吴冠中 花城/秦牧
葡萄月令/汪曾祺
第二次考试/何为
我们向歌德学习什么?/绿原
春风/林斤澜
幽燕诗魂/丁宁
中国在我墙上/王鼎均
花朝节的纪念/宗璞
思台北,念台北/余光中
读鞋/张拓芜
惜春小札/李国文
父子情/舒乙
劝君读篇古书/李敖
拣麦穗/张洁
安塞腰鼓/刘成章
我只欠母亲/赵鑫珊
读沧海/刘再复
乡情/周同宾
种一片太阳花/李天芳
等/马瑞芳
珍珠鸟/冯骥才
为你自己高兴/刘心武
云赋/孙广举
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阳关雪/余秋雨
晋祠/梁衡
忆母亲/肖复兴
女儿的嫁妆/韩石山
离家时候/叶广芩
写给秋天/罗兰
清洁的精神/张承志
普通人/梁晓声
真实的塑料花/刘墉 亚里士多德论同情/亚里士多德
在伯里克利葬礼上的演说词/修息底德
飨宴/但丁
绘画论/达·芬奇
人生可笑又滑稽/蒙田
热爱生命/蒙田
要生活得写意/蒙田
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布鲁诺
论高位/培根
论求知/培根
昂贵的哨子/富兰克林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卢梭
乔治·华盛顿的礼仪规则/华盛顿
独立宣言/杰斐逊
美洲之夜/夏多布里昂
给儿子的信/司各特
大草原猎野牛/华盛顿·欧文
名誉/叔本华
论爱/雪莱
帕格尼尼音乐会/海涅
笔友/巴尔扎克
悼念乔治·桑/雨果
圆/爱默生
春日迟迟/霍桑
烦扰的心灵/霍桑
冬天之美/乔治·桑
光荣的荆棘路/安徒生
遗嘱/果戈理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林肯
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狄更斯
春到海堤/T施托姆
秋天的日落/梭罗
小鹌鹑/屠格涅夫
乡村/屠格涅夫
海边幻想/惠特曼
是天堂,也是地狱/洛克菲勒
人生/勃兰兑斯
送你一朵玫瑰花/阿纳托尔·法朗士
二草原/亨利克·显克微支
黎明/兰波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生活是美好的—一对企图自杀者进一言/契诃夫
美/泰戈尔
对岸/泰戈尔
远处的青山/高尔斯华绥
海燕/高尔基
首饰/阿兰·伏尼耶
消极抵抗/甘地
在八月/蒲宁
我的梦中城市/德莱塞
三位来客/岛崎藤村
人:一种无常的存在/阿罗宾诺
论老之将至/罗素
郁金香/德佩雷拉
林中小溪/普里什文
江上歌声/毛姆
雨珠·露珠·泪珠/尤素福·埃泰萨米
幻象/托马斯·曼
论年龄/黑塞
农舍/黑塞
林中/罗伯特·瓦尔泽
信仰自白/爱因斯坦
论宽容/福斯特
这是我的祖国/普列姆昌德
海伦·凯勒和安妮·萨利文/海伦·凯勒
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缺陷之美/厨川白村
莱依纳·马利亚·里尔克/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小银和我(节选)/希梅内斯
《宽容》序/房龙
壳与核/纪伯伦
浪之歌/纪伯伦
贪心的紫罗兰/纪伯伦
在寺院门口/纪伯伦
午睡/拉格洛夫
鸟啼/劳伦斯
夜莺/劳伦斯
性与美/劳伦斯
美德颂歌/迦德卡利
当玫瑰花开的时候/佩德罗·普拉多
时间的价值/艾敏
走自己的路/卡耐基
母亲的回忆/米斯特拉尔
歌声/米斯特拉尔
田园诗情/恰佩克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卡洛琳·巴尔大妈葬仪上的演说词/福克纳
我的伊豆/川端康成
归来的温馨/聂鲁达
春将至/井上靖
父亲/利奥·罗斯滕
星离去/东山魁夷
听泉/东山魁夷
四季生活/沃罗宁
生之爱/加缪
窗外/帕斯
告别/彼得·魏斯
母亲架设的桥/水上勉
父亲的形象/芥川比吕志
奶奶/布莱德伯里
你们不要忘记翠鸟的名字一萨福在累斯傅斯山上致离别的姑娘们/布品克纳
白草/邦达列夫
雅典/三岛由纪夫
达摩克利斯剑的灾难/马尔克斯
与海明威相见/马尔克斯
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池田大作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母亲的消息/三浦哲郎
与荒诞结婚/琼·迪迪昂
同情/大江健三郎
贝加尔湖啊,贝加尔湖/拉斯普京
幻象/拉斯普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1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