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0-12-15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知道为什么,仿佛须臾之间,我就长大了。至少,用时间来计算,我的确是长大成人了。
忆童年趣事
文字/莫叶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不知道为什么,仿佛须臾之间,我就长大了。至少,用时间来计算,我的确是长大成人了。
可是,当我回望童年的时候,那些童年趣事依然历历在目,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么多年,朋友给我取了很多名字,譬如“栗虫”“阿龙”“龙龙”“王子”,可至今没有人赠送我这个优雅且高贵的艺名——“骑士”。虽不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但就我童年的经历来说,我是担得起这个名字的。于我而言,当之无愧。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骑士”。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武侠剧。那些男主角要么行侠仗义,要么劫富济贫,要么情深义重,要么义薄云天,要么······反正不论怎样,男主角总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匹白马陪着自己浪迹天涯。白马轻裘,扬鞭而去。真是煞羡旁人,好不痛快!
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想骑马,做一次“白马王子”了。那时,村里还没有马。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俗话又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可贵,虽然没有马,但骑术不能耽搁啊!经过一夜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写在过往日子里
第二天放猪的时候,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最“高大威武”的一头白猪,心想:“不好意思,二师兄,只有暂时委屈你一下了。在我成为白马王子之前,先让我做一次白猪王子吧!”不知道是不是“心有灵犀”了,那只大白猪也“含情脉脉”地看着我,眼里带了更多的幽怨,像要掉泪了似的。我有点不忍心了。可转念一想:“不行,我可是要成为白马王子的人。
无毒不丈夫!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字——上!”
于是,我把那头大白猪赶到了“叫破喉咙也没人救”的地方,开始了我的“骑士”生涯。我先是抓住它的两只大耳朵,然后纵身一跃,就跨到了它的背上。刚开始,它还半推半就。看它老实巴交的,我就开始用树枝抽它的屁股了。
这时候,大白猪加快了速度跑出了“叫破喉咙也没人救”的地方。我坐在它的背上,春风满面,享受着“策猪奔腾”的喜悦。感觉速度还是有些慢,头发都还没被风吹飘起来。于是,我加紧抽猪屁股。这时候,大白猪可不愿意了,立即提出不合作的“抗议”,发出“抽猪般的叫声”,疯狂地逃窜着。发丝在风中飘零,我却笑得合不拢嘴。当它跑到田埂上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们俩一起掉进了淤泥里。它躺在淤泥上喘着粗气,我吐出嘴里又臭又腥的淤泥,仍旧忍不住大笑:“哈哈······”
就这样,我的“骑士”生涯就开始了。可是,人总是害怕英雄迟暮的,我得赶快练好我的骑术,在年轻的时候做一回白马王子啊!
写在回忆中
一天中午,我绞尽脑汁想:“怎样才能改善我的骑术呢 ”这时,邻居家的温顺善良的“哮天犬”正躺在地上,吐着大舌头,似乎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狗”。 “据说狗的速度很快,最起码比猪快。”我思索着。不知从哪里听说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以此逻辑推断,狗善当然也应当被人骑嘛!可是,“哮天犬”毕竟不是我家的。我还是有点踌躇。于是,我在周围勘察了一下“敌情”,并没有发现领居家有人,连他们三岁的小儿子都不在家。这时,我按捺不住心动了:“狗的速度更接近马的速度,肯定对我的骑术更有帮助。可是······”经过一番心理挣扎,我决定······于是,我装作很友善的样子,慢慢地靠近“哮天犬”,然后轻轻地抚摸着它的头,就像电视剧里男主角抚摸女主角的头一样,那么温柔。由于彼此熟悉,所以它也不怕我。再加上我的“似水柔情”,它对我就更没有防备心理了。趁它“内心柔软”,闭上眼,静静享受我的“温柔”的时候,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它的两只耳朵,翻身上马,不,应该是翻身上狗。如此这般,“哮天犬”立刻翻脸不认人了,张开它的血盆大口,转身就冲我来······本来设想的是,邻居从远处对着我说“放开那条狗让我来”,可后来却是邻居对着狗说“放开那个人让我来”。从那以后,我就深刻认识到了:人善未必可欺,狗善未必能骑。就这样,我的“骑士”生涯暂时告一段落。后来,我又过了一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日子,与大黄牛度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时光。一年后,我终于有机会策马奔腾,踏花归去了。同学家买了一匹马,黑色的。在成为白马王子之前,我不介意成为“黑马王子”。虽然没有马鞍,但我仍然想痛痛快快骑了一次马。写在思念里
那一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是适合骑马的好日子。我来到同学家,开门见山说:“我要骑你家的马。”同学重情重义,毫不犹豫就答应我了,还提醒我慢点骑。“好的,没问题。放心吧,我连狗都骑过,难道还骑不了马 ”我自信满满地回答,但心里还是有一点害怕的,毕竟第一次骑马。开始,我小心翼翼地爬上马背,又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一下马屁股。于是,马儿就乖乖地向前走了一段路。后来,我感觉速度太慢了。于是,我一边狠狠地拍马屁股,一边大喊“跑!跑!跑!”。终于,马儿快速跑起来了。掩藏不住心中狂喜,我仰天长啸:“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由于得意忘形,没抓好马背,忽然身体失去平衡,我从马背上掉了下来·······最后,在同学的命令下,马儿才停下来,惊魂未定。又在同学久久的安抚下,马儿总算恢复了正常状态。写在岁月长河里
事隔经年,那些趣事,仍然常常浮现在脑海中。比如为了献身科学而把手指插进插孔,比如为了实现飞翔的梦而从几米高的地方跳下,比如逗大公鸡被大公鸡追着跑,比如下雪天和小伙伴上山追野兔,比如夏天去江水汹涌出漂流,去河底摸鱼,比如在田埂上骑单车,炫耀车技,然后刹车失灵掉进泥塘,比如带上自己做的弓箭去野外打猎······多么有趣的童年,多么美好的童年岁月啊!可是它已经走远了,毕竟是走远了。记录生活 扩展阅读 原创散文|山美水美家乡美(原创)原创散文原创|思念
原创原创诗歌:秋韵叠章
原创散文原创:《断线的长情》原创散文 | 《一棵梨花带雨的树》(原创)
原创散文 | 念你在冬天(原创
原创散文|母亲(二)(原创)原创散文|雪乡印象(原创)
微信号 :aishangsanwenba公众号:@散文精选大全
扫码关注
大概是在这城市待得久了,生了烦躁之心;或者是觉着悠长郁闷的学习实属枯燥无味,眷恋起童年这朵金灿灿的花;又或者是觉察到自己的心智正逐渐成熟,要忘记了儿时的美好,便想要好好坐下来,仔细写写童年的几件趣事,留个纪念和怀想。
不同于城市里的孩子,我的童年没有摄人心魂的游戏机,也没有把地球联为村庄的因特网。我所有的,不过是三五两个和我一样只看过大山与田野的小伙伴;而能供我消遣玩耍的,也只是由一双双小小拙手摆弄出的不成形的“艺术品”。
或许就正如没见过海的人不明白海有多广,井底之蛙不知晓天有多阔吧,看似不起眼的他们和它们,却偏偏成了我童年里无比贵重的珍宝。
初春时节,经过几场毛毛细雨的滋润后,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便开始迅速回青。这时的春色,往往是令人应接不暇的,这儿的'小草才刚露出脑袋,那里的枝条又抽出了小芽。阳光是灿烂着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水潭由于深度也显得绿幽幽的。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几个丁点大的孩子仿佛受到了自然的召唤,踏着湿润的泥土、不约而同地活动开来了。于是在路旁的灌木丛或者屋前屋后的小林子里,你总能看到三五两个孩子踮起脚尖,拿着镰刀在树上割削着什么。是的,我们正在割被村里人叫做“麻柳树”的嫩枝条,并且将用它制作成开春以来的第一个玩具。不用多猜,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瞧出来我们预备做的是一只口哨。
待从麻柳树上截取约莫小指粗细的枝条后,迅速除去柳枝尖端的小叶,选取其中平滑没有疙瘩的一部分,用镰刀仔细地将底端切平。然后在距底端差不多五公分的地方绕着柳枝小心刻下一个圈(注意圈不要刻得太用力),再将所选取的柳枝条在干净的石头上轻轻敲击,直至柳枝的嫩皮松动到可以褪下来为止。当然,褪柳枝皮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如果敲击得太用力,可能损坏嫩柳枝皮,那也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如果敲击得太轻,柳枝皮就无法从木枝上褪下来,难以进行下项工序。我的这些小伙伴为了成功地取下柳枝皮,尽可能地使出看家功夫。瞧!大牛在敲击的石头上铺了一层树叶,防止柳枝皮被锋利的石头磕破,小黄每敲击一下都要用手捏着柳枝皮轻轻转动,以此减少与石头的磕碰。当然,他们在取柳枝皮的过程中是十分严肃的,双膝跪在杂草丛里,腰杆挺得笔直,睁着一双灵动的眸子使劲盯着手里的树枝,薄薄的嘴唇是微抿着的,俨然一副小科学家模样。
等取下柳枝皮后,伙伴们就要开始做最后一道工序了:将取下来的柳枝皮一端外表的嫩皮刮去,长度大约一厘米就好。这主要是让口哨的入口处柔软些,以便吹出不同调子的哨音。这工作当然不能用镰刀那么大个家伙来做了,伙伴们便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用五毛钱买来的小刀,一刀一刀仔细地刮着。等刮完后,一只简单的口哨也就做好了,伙伴们便迫不及待地放进口中提起一口气吹了起来。虽然麻柳口哨的长短、粗细和做工都会影响它的音色,但大体上都是尖细并且响亮的。做好后的麻柳口哨除了有一般树枝的棕色外,还带着点点绿色,平放在手心里就像一只只蚱蜢。
为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小伙伴们便挨个坐在大石头上一起吹着哨子,声音悠悠扬扬飘散到对面的山坡去,引得正在劳作的大人伸颈张望。这声音虽然不成什么调子,但还是让大人和小孩脸上开出一朵朵花来。等伙伴们一阵胡乱吹奏后,也该到晌午了,便各自散了回家。于是他们各人嘴里含着哨子,一边没有章法地吹着,一边像小马一样地奔跑着,等跑得远了,哨子的声音也就淡了,却还这一声那一声地响着,像散落在草堆里的蟋蟀,又像被清风吹动的银玲,让人久久无法忘却。
我的小学是在村里上的,离家只隔了一个大山坡。大山坡里镶嵌了一条用石板铺成的阶梯,弯弯曲曲的,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在阶梯的内侧有一个小山林,由于阴湿,喜欢长胡葱。所谓的“胡葱”其实是我们这里的小名,在其它大多数地方人们叫它“野蒜”。胡葱在春季发芽,七八月份开花结果,嫩苗可以食用。
我们学校下午只上两堂课,四点多钟就能放学。由于中午就与小伙伴约定好放学后要去山里挖胡葱,便老早就收拾好书包等待下课铃响了。这不,清脆的铃声终于还是在等待中响了,我们几个就立马拖起书包冲了出来,马不停蹄地跑到小林子里挖胡葱。因为身边没有带工具,就随便折了树枝用。
胡葱在这个时节还长得很细,我们不得不弯着身子仔仔细细的在小林子里做地雷式搜寻。山路自然是不好走,又背着书包,我们就只能手脚并用地匍匐前进了。任何努力都会得到回报的,我们同样也不例外。经过几分钟的搜寻后,小伙伴各自都找着了胡葱,开始兴奋地挖了起来。用手轻轻刨开地面上腐烂的枝叶后,胡葱就露出绿中带白的根茎了,再用木枝顺着根茎往泥土深处挖去差不多三厘米,你就能看到胡葱拇指大的葱头。轻轻带根扯出,抖去多余的泥巴,捏在手上就又去找下一根胡葱了。当然,很多时候胡葱是长成一团的,几个白白嫩嫩的头簇佣在一起,使人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把。
半个时辰后,等到各人的手里都捧着满满一堆胡葱,我们也就相约离开了小林子。回家的心情是愉悦的,胶鞋乱七八糟踩在石板上发出“嗒嗒”的笑声。小伙伴嘴不肯闲着,胡乱地哼着小调,还一边想象着大人会如何夸自己乖。来到山脚,我们照例会用清亮的河水先将胡葱冲洗一番。于是那绿的叶,白的头,和着些水珠,在夕阳的余晖下就更显眼了。
回到家将胡葱再清洗了一次后,放在案板上切得极碎,再洒上红色的辣子酱后就可以吃了。此时碗里的颜色是绚烂的,绿的叶,白的头,红的酱,一下子就引起了一桌人的食欲。轻轻夹起一块子胡葱放进嘴里,嘴里立马充满了胡葱独有的香味。这香味可是令人怀念的呀,现在想起都还在流口水呢。
瞧瞧!多么幸福的童年呀……
作者:月冷风清
没有电视,也没有wifi的童年时光。虽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却也能在祖辈流传下来抑或自创的 游戏 天地里,无忧无虑快乐成长。
儿时的记忆里,冬天寒冷异常,挤油便是最原始但最有效的取暖方式。不同于北方供暖或者烧炕,一盆熊熊燃烧的大火,左邻右舍围着火盆而坐,女人们或是忙着手里的针线活,或是闲坐着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家常。
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也无论火盆里的火烧的多暖和,都吸引不了坐不住的小孩儿。因为我们总是有太多自己的取暖方式,比如打雪仗,比如赛跑,再比如挤油。
“来挤油啦”,无论是谁召唤一声,必是响应者众。都是穿着自家母亲缝制的棉袄棉裤棉靴,一个个裹得像棉花包似的,在一个墙角处自觉排成排,用力往墙角处挤,用不了多久,便能挤得满头大汗,是为挤油。
挤油不限人数,亦不限男女。不过基本都是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的 游戏 ,大人们偶尔童心泛滥,也会挤上一把,当是致敬童年回忆了。
两个人也能挤得不亦乐乎,或是背靠墙对着挤,又或者挤在墙角,看谁能把谁挤出来,看谁能一直守着墙角的位置。
最欢乐的莫过于一大帮人挤油,既热闹又暖和。在还不懂男女有别的年纪,一起往墙角挤的时候,女生们往往不但能被挤出油,还能被挤出眼泪。为了能从挤油队伍里脱颖而出,挤到最墙角的冠军位置且能坚守到底,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事儿。因此,如何能保证自己在往前挤的时候还不被别人挤出来,除了自身的力气之外,还是要讲究一些技巧的。挤得热闹时,大人们都会激动的站出来对自家孩子指点一二。
争先恐后的挤油大战,摔倒在所难免,基本都不会受伤。皮实的伙伴们依然乐此不疲爬起来继续努力争取那个冠军之位,即使没有任何奖赏。
学生时代的课间十分钟,尤其是冬天寒冷的时候,挤油是同学们玩的最多的 游戏 。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的教室冷的像冰窖一般,通常一节课下来,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两只手也基本都在僵硬状态。老师除了教我们使劲搓搓手,或者哈两口热气,更多的也是招呼我们用挤油来暖和暖和。
彼时,各个教室同时传出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加油声,间或小女生的哭泣声。一阵折腾,下节课便不再那么冷了。不同于村里绝大多数的土坯墙,学校教室的砖墙更容易磨烂衣服,而那时的孩子们,厚厚的棉袄后面拖着一条白色的棉花尾巴,却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挤油的乐趣不单单在于取暖,更多的是童真的释放,是欢乐的源泉。是枯燥乏味的童年生活万千 游戏 的方式,亦是童年时光最值得回味的甜美记忆。
时光飞逝,岁月蹁跹。挤油的孩童都已不再年少。生活的磨砺也足以使人抵抗过一个又一个人生寒冬,即使再冷,也不再有人一起挤油取暖。只有童年伙伴们挤油时的欢声笑语时常映像脑海……
【蛤蟆咕嘟】
大家一定不知道“蛤蟆咕嘟”是什么东西?呵呵!是蝌蚪。
我小时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南角,前面是一片大塔头甸子,中间穿过一条小河,夏天那里是女人和孩子的乐园。女人们成群结队的端着一洗脸盆衣服,一边唠嗑一边洗衣服,我们就挽起裤腿儿光着脚,在河里趟水,也不嫌水凉。其实我已经不记得水凉不凉了。孩子们都争着抢着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大叶酸儿”,一簇簇,样子和滴水莲差不多,吃它的茎,酸溜溜的,水灵灵的。
我上一年级时,夏季的一个星期天,不记得我的小伙伴都去了哪里,我一个人在小河边玩,这时,一个比我小一点的男孩马文龙走来,他一手拿个破笊里,一手拿个破罐头瓶子。他说去捞蛤蟆咕嘟,问我去不去,也没人跟我玩,我跑回家也拿了个破罐头瓶子,跟他一起去捞。他领着我在塔头甸子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很远。来到一个大水坑子前,水也就有膝盖那么深,很清澈,能看见塔头的根子,根子上面粘着褐色的水锈。里面的蛤蟆咕嘟真多,大的、小的,在水里上窜下跳的,看的我心里直打颤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大的有蚕豆那么大,眼睛圆圆的凸起,尾巴像韭菜叶那么宽,一寸长。小的就像小米粒那么大。它们不像鱼那样悠闲的游来游去,而是在水里停着不动,猛的窜出去,又停下,又冷不丁的,窜出来,吓得我俩直蹦。他一次捞上来两三个,没有水蛤蟆咕嘟在笊篱里蹦的老高,真正进瓶子里的也就一个,其他的'都跳到草丛里去了,我俩在水坑转圈捞,把东面的水弄浑了,就去西边。掉瓶子外面的他叫我用手拿到瓶子里,那我怎么敢啊!他说不捡起掉瓶外的就不给我捞了,我硬着头皮去抓,拿在手里软软的油腻腻的,它在我手里直蠕动,当时恶心的我心直发抖。他捞满瓶后,又把我的瓶子也捞满了。我们鞋子裤子都湿了。看着瓶子里挤来挤去的蝌蚪,乐颠儿地回家了。
老舅妈带着大表妹在我家做客,大表妹那时九个月大,已经扶着墙能走路了,但是还不会说话。看到这瓶蛤蟆咕嘟,乐坏了,兴奋得不得了,我把瓶子放在炕上,她竟爬到跟前,一下把手伸进瓶子,抓住一条大蛤蟆咕嘟就往嘴里塞,妈妈和舅妈惊慌地去拉她的手,蝌蚪掉在炕上,还在挣扎。她被舅妈抱起来,还大哭着冲瓶子使劲儿,妈妈急忙把一瓶子蛤蟆咕嘟都倒在院子里,我跑出去时,已经被鸡抢着吃个精光。
我一下午的劳动成果,瞬间进了鸡腹中。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大表妹当时为什么会觉得活蹦乱跳的蛤蟆咕嘟好吃呢?
下次遇到她,一定问问她,还吃不吃蛤蟆咕嘟了?哈哈......
【草辫子】
“待你长发及腰,归来娶你可好?”听到这句歌词,我便想起童年的“草辫子”。
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儿,那时候女人特别流行梳着两条大辫子,就像李春波的《小芳》的大辫子一样。女人拥有一条又黑又长的辫子,比美丽的容颜更吸引人的眼球。
那时候我也就六七岁,看着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有长辫儿,羡慕得不得了。那时,我和邻居家的小芝是最亲密的玩伴,我们俩一起上学,一起去田野里小溪边。
一天,我俩手牵着手,在小河边溜达,忘记了是谁的想法。我俩拔了一抱塔头草,坐在地上开始编辫子。她攥着一把草,我把草分成均等的三份,认真地编起来,编了好多,在里面挑出了四条好的,她两条,我两条,绑在了自己的小辫子上。这回辫子长了。我俩那个美呀!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似乎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儿了。走路脖子挺得流直儿,头仰得老高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可是大人们都忙着手里的活,谁有时间看我俩啊!我俩就牵着手,漫无目的在路上转悠。这么漂亮的辫子,没人夸心里真的不甘啊!
终于在一片麦田旁的大树下,碰到了放羊的老程头儿,他看到我们俩,端详了一会。“哎呦,这是谁家的大姑娘啊,辫儿这么长,真好看啊!这辫儿,长得真快,一会功夫就到腰了。”他坐在树根下,一边卷着旱烟,一边满脸带笑的看着我们。他是一个孤老头,带个前进帽儿,穿个军用的破棉袄,没有扣子,用一根麻绳系着,棉袄黑乎乎的早就打铁了。脸又黑又瘦,似乎很久没洗过。他身上的旱烟味很大,老远就闻到了,手还不听使唤,半天也没卷成一颗烟。平时我们一群小孩儿跟在他后面,总笑他卷烟时的囧态,笑他站在那腿总不停地乱动,乱踢,他从不生气。我们笑他,他自己也随着我们笑,大人孩子都喊他“大老程”。现在才知道,他当时一定是得了“帕金森病”。我们平时都不肯仔细看他一眼,那天却觉得他那么的慈祥可爱。呵呵,我俩当时的心情真的无以言表,心里那个美啊!脸上还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摆弄着辫子。一直听完他夸我们俩的美言,才拉着手一起蹦蹦跳跳的跑回家,晚上睡觉都不肯摘下来。哈哈,真傻哦!
【我五岁】
今天看了明明的日志《儿成长》,还没有读一年级的吉吉,竟然想要做爸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天,朋友笑这对我说,她女儿要做妈妈,因为妈妈可以什么都说了算,可以不上学,当年那个孩子也就六岁。
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五岁的时候,妈妈白天去地里干活,我只能跟爸爸一起去学校里。爸爸不上课时,我就和他一起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爸爸的同事总让我背唐诗给他们听,我低着头声音小的像蚊子嗡嗡一样。他们就喊“大点声,听不到!”有个刘叔叔竟然把我从凳子上拎起来,举过头顶,说不大声背诗就不放我下来。我不怕高,嘴闭得紧紧的,一个字也不说。一会他胳膊麻了,只好把我放下来,戏道:“这小妮真犟!”我心里想:哼,我就不说话,能把我咋样?我小时候不爱说话,不想说话时谁都拿我没办法。
爸爸上课我就跟他去教室,爸爸在前面讲课,我坐在最后排的空位上一动不动,眼睛却盯着那些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心里无比的羡慕。我觉得她们真漂亮,高高的个头,穿着花衣服,头上梳着齐腰长的辫子,真好看,我什么时候能长她们那么高呢?我要仰着头才能看到她们的脸,下课后,我跑到爸爸身边,要爸爸抱,爸爸抱起我,我总算可以平视那些女孩子了,心里有了一点安慰,似乎自己一下长高了长大了。那些日子里,我总是要爸爸抱着我在他的学生中穿行,以满足我长大了的虚荣心。
如今爸爸快七十岁了,早已抱不动我了,他至今可能也不明白当年的我为什么总是黏在他身上。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的女儿如今已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我竟然想不起来自己十八岁时是什么样子?
孩子心里是多么地盼望长大,大人心里又是多么地羡慕孩子;老人又是多么地想回到年轻时代,有多少人渴望“向天再借五百年”啊!其实,人生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意义和快乐,我们不能跳过,也不能穿越,只要珍惜此时此刻,活好当下,那就是最大的快乐!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01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散文|下厨
下一篇: 散文|故园只在旧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