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老人吃甜食的危害有哪些

生活小常识 2023-07-14 05:00:56

不仅小孩爱吃甜食,有的老人也喜欢吃甜食,但是我们都知道,吃甜食如果没有节制是会影响健康的。那么对于老人吃甜食的危害有哪些呢?

老人吃甜食的危害有哪些

老人平时经常吃甜食的话,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让身体内的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以及卵磷脂之间的比例失调,胆道中会形成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结石,就是我们常说的胆石症。老人吃甜食对视力也会有一些损害,甜食会让眼睛容易疲劳,同时还会使得视神经出现营养缺乏这种情况,如此一来,老人的视神经炎的发病率就会上升,有的时候就会出现视力下降和视物不清,严重时还会导致白内障。

骨质疏松也是甜食给老人带来的危害之一。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碱性钙、镁和钠等,而镁和钠等就要参加中和反应,以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但是由于钙的大量消耗,造成体内缺钙,就会导致老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等。

老人吃甜食还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过食甜食会导致血糖升高,产生饱腹感使食欲减退,由此就会影响消化和吸收,引起多种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一旦缺乏这种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食、呕吐、消化不良以及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面色苍白、肌肉松弛、免疫力下降等。

因此,老年人吃甜食对于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年人一定要减少甜食的量或者不吃甜食,以免诱发各种疾病。如果要吃甜食,就要控制好量,有糖尿病或者肥胖的老人就更应忌吃甜食了。

甜食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爱吃甜食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包括改善血糖过低、缓解饥饿等,而不好的一面包括肥胖、骨质疏松等。
1、爱吃甜食对身体影响好的一面
(1)改善血糖过低:甜食具有快速升糖的作用,能够改善因低血糖引起的乏力、腹痛、休克等不适症状。
(2)缓解饥饿:糖分很容易被血液吸收,转化为能量,所以当人体饥饿时适当吃些甜食可以快速补充体力,使机体恢复最佳状态。
2、爱吃甜食对身体影响不好的一面
(1)肥胖:甜食中糖分的含量比较高,而糖分摄入体内以后会被转换为脂肪以及蛋白质,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就会导致体重增加明显,引起肥胖。
(2)骨质疏松:当体内糖分摄入过多时,不仅会影响机体对其他元素的吸收,还可能会中和体内的钙质,进而导致体内钙质流失过多,引起骨质疏松。
因此爱吃甜食的患者,日常吃甜食的时候适量即可,不要吃得过多,而且吃甜食后要适当喝一些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停留。

有些老人都喜欢吃糖,吃多了会不会影响健康?

吃米面糖,你的血糖会迅速,胰岛素也会跟着,因为它要帮你降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大脑血糖的升降,也是跟着血液中糖变化来的,所以,身体血糖陡升,胰岛素陡升,大脑血糖也陡升。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高糖饮食可以出现短时性血糖增高,加重胰腺胰岛负担;高糖饮食又可以导致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大大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果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状态,最终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无法分泌胰岛素而一直保持高血糖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糖尿病,不仅会给血管造成负担导致动脉硬化,还可能造成并发症!如果平时又再吃过多的糖,则会造成如龋齿,易疲劳,脂肪肝,血脂异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肥胖,脑卒中,学习能力差等等,而由这些问题还同时会引发新的问题,体质会变差,肤色也容易出油长痘,还会影响肠道健康。


糖类摄入过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变胖。糖类摄入过多就会转化成脂肪,变的肥胖,那么肥胖又会造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增加患癌症风险 甜食与某些癌症,虽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却可能是潜在源头。糖吃得过多会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隐患,肥胖儿童将来患胰腺癌,膀胱癌,胃癌和肠癌等的几率都大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有研究显示大量摄入糖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这些又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因。,一些研究还显示这些现象都和一些炎性标志物的升高有关,甚至高糖分还会影响肥胖基因的表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过量摄入糖类产品,容易造成龋齿及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老人喜欢吃糖,有什么害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糖变得不可爱了。人们谈糖色变,吃糖要长胖,吃糖要得糖尿病,特别是一些爱美的青年女子,不仅怕吃糖,对吃甜食,甚至于水果也敬而远之。尽量少吃糖,似乎已是而今人们饮食生活的准则。医学家和营养学家的研究证明,人们对糖的这些认识是错误的,吃糖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身体健康。

说起糖,人们自然会想到砂糖、冰糖、红糖及糖果。实际上营养学家说的糖,包括的范围更广。它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糖在生物界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尤其以植物界最多,约占干重的80%左右。人和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生产”糖,人体内的糖主要是由食物提供。糖由碳、氢、氧几个元素组成,其中的氢、氧比例大多数又与组成水的比例相似,所以糖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我们平时所吃的水果糖、红糖、白糖和冰糖,统称为蔗糖。蔗糖只是糖类的一种,其它像淀粉、麦芽糖、乳糖和葡萄糖等都属于糖类。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一次研究会后,出版了《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推翻了对糖的种种错误指责,为糖“平了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曾经建议人们“甜食要少吃”,新修订的《指南》已将这一条删去。

对于糖,现在“平反”的主要是以下几条:

吃糖不会使人发胖 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吃糖少的人比吃糖多的人更易患肥胖症。因为肥胖者常是由于吃脂肪太多,运动太少和营养过剩的缘故,并不是吃糖太多引起的。事实上糖能降低食欲,可避免进食太多。

吃糖不会造成糖尿病 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复杂,它是胰岛功能受损引起的,正常的人吃糖不会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

我国产糖区的人吃糖多。卫生部曾组织专家到广西产糖区调查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在被调查的11034人中,尿呈阳性的仅1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为7.07%。又到非产糖区调查了9261人进行对照,发现糖尿病阳性者60人,又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些人的糖尿病发病率为10.47%。这些调查和试验都充分的证明了吃糖多少与糖尿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吃糖不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过去人们认为,糖容易导致冠心病。现医学家证明,这只是一种误解,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吃糖对血脂也没有不利影响。美国的调查证明,美国20多年来食糖的用量增加了,而死于心肌梗死的人却减少了。

吃糖只是致龋的原因之一 说到龋齿,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糖。意大利的牙科研究人员对55000多名7—64岁的人进行的检查表明,每天的吃糖量与龋齿是没有关系的,但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以“粘牙”方式吃糖果会对牙齿造成伤害。 其实导致龋齿的原因众多,吃糖只不过是其中原因之一。

牙科专家指出:防治龋齿应着重氟化处理及口腔卫生,而不是单纯地减少吃糖的摄取量。

吃糖与癌症及微量元素缺乏无关 医学研究证明,癌症与糖也没有联系,相反糖还有益于防癌。吃糖也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无关。在含糖量高的食谱中,只有纤维量的摄取量有所减少。

糖类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不再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双糖是二个单糖分子拉起来,脱去一个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由许多单糖构成的。单糖是组成糖类家族的基本单元。单糖最常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人体的血糖就是葡萄糖,保持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活动有重要作用。蔗糖、麦芽糖(饴糖)和乳糖(在牛奶和母乳中存在)为双糖,在人体内能转化为葡萄糖。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都是由葡萄糖构成的。淀粉在粮食中含量丰富,糖原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所含的葡萄糖不能被分解利用。人体只能吸收单糖,双糖和多糖都需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熟淀粉(米饭、馒头)经消化后也能变为葡萄糖。

人在进行一切活动时都要付出热和力气,糖在人体内与氧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能释放能量,人也就获得了活动能力。没有糖,我们就不能活动和劳动,心脏也就无法跳动。人体内贮备的糖原很少,约为300克,仅够半天用,所以人要一日三餐补充能量。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糖是生命重要的信息载体。核酸是重要的遗传物质,都含有核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都是由一个个碳原子连接起来的,这些碳链都是糖类化合物分解转化来的。 糖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营养和食品专家指出,人们对糖的误解太深。其实,糖与许多“现代文明病”没有必然的关联,适量吃糖是有利人体健康的。糖是健脑食品,不管是年轻人或者老年人,吃糖都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适量吃点甜食,可以改善精神状态,也可以提高学习和办事效率。对婴儿而言,吃糖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对解痛减压也有好处。 奥地利的研究人员认为,跑长途的驾驶员要随身带一些含糖食品,途中适量吃一些,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吃点甜食,车祸的发生率可减少50%。日本科学家发现,牛奶等食品的钙无法被小肠直接吸收,如果加进白糖,就有助于钙的吸收。 科学家还发现,吃糖可以延长寿命。

北欧地区人均年吃糖40千克,是世界上人的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这至少说明多吃糖不会影响寿命。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

爱吃糖果的人,其寿命比不吃糖果的人更长。在被调查的7800名男性中,寿命最长的也是酷爱吃糖果的一位95岁老人。我国江苏省如臬市现有200多个百岁寿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调查表明,大部分百岁寿星的床边都放着糖罐,糖罐里多数装的是冰糖。老人们上床就随意取食。107岁的汤老太太说,她一生最爰吃的零食是糖果,连吃饭也常用糖拌饭。

据有关资料:欧美发达国家的年食糖消费量人均达40—50千克,印度是14千克,而我国人均不到6千克,食糖消费在全世界处于很低的水平。 国际营养学家普遍认为,每人每天宜吃精制糖60克,即全年食用22千克糖是比较科学的,但同时认为,即使人平均消费食糖增加1倍,对健康也无害。然而我国人均仅6千克,差距巨大。食品专家和营养学家认为,就人体健康所需要的糖量来说,我们中国人糖吃得太少了。

老人突然渴望甜食?或是痴呆症来临的迹象,吃太多当心这6大危害

几乎每个人对甜食欲罢不能,特别是心情不好时通过吃甜食的方式来寻求慰藉。甜食中含有大量糖分,可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多巴胺,经过吸收和溶解多巴胺跟随血液循环流通,从而刺激神经,使得机体处于亢奋状态,同时也能让人们心理上得到愉悦和满足感。然而,老年人最近非常渴望甜食,有可能是痴呆症即将来临。

痴呆症分为多种类型,除了阿尔茨海默症外,也包括血管性痴呆和额颞痴呆。额颞痴呆使得患者发生食物偏好上的变化,非常渴望吃甜食。经过调查显示,额颞痴呆患者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更多,结果使得体重快速增加,多数患者在45~65岁左右饮食习惯已悄然改变。

另外,此类患者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做事情粗心大意和冲动,严重缺乏同情心或同情心泛滥;此外,执行能力下降,不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缺乏做事的动力,久而久之降低职责能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1、皮肤老化速度加快

流动到血液中的糖分可附着在蛋白质上,破坏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使得皮肤上滋生皱纹,造成皮肤松弛和下垂,加快皮肤老化速度。

2、加重或诱发偏头痛

吃太多糖类时机体会快速作出反应,血糖水平突然达到最高值,然后血糖快速降到最低,认为血糖波动过大而诱发或加重头痛。

3、易导致皮肤长痘

摄入太多糖分可改变表面脂类成分,加快皮脂的生成速度,使得厌氧痤疮杆菌大量繁殖,此类细菌可排泄太多脂肪酸,进而导致皮肤上长痘。

4、精神状态变差

虽然糖分能让人们心情暂时转好,不过这只能维持半小时;摄入太多糖分也会刺激血清素产生,血清素能调节睡眠,使得人们昏昏欲睡和无精神。

5、导致脂肪肝

果糖可加快肝细胞储存脂肪速度,长时间高糖分饮食会使得太多脂肪在肝脏周围堆积,长久下去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6、增加血管承受的压力

糖分不仅仅扰乱胆固醇,而且也促进血管收缩,增加血管承受的压力。本身冠状血管很薄,不管哪个部位狭窄都会引发致命后果,甚至导致心脏病。

1、安排在餐前吃

我国人糖代谢能力很差,饭后甜点可增加代谢负担,使得热量摄入严重超标。因此,吃甜点时间应安排在饭前,不仅仅享受美味,而且也能避免热量超标。

2、控制食用量

一般甜点和蛋糕无具体的产品成分表,因此应严格控制好热量。吃奶油蛋糕的量小于半个手掌大,蛋挞控制在两个以内;饼干量不能超过3~5块。

温馨提示

正常情况下100毫升血液中葡萄含量约80~120毫克,摄入太多糖分可增加血糖水平,促进糖分转化成肌糖原和肝糖原,进而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没有储存的多余糖分可转化成脂肪堆积。长时间下去可直接刺激血管,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几率,因此必须控制添加糖摄入,不能超过25克。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renqun/88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