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处暑小孩如何养生(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效果好)

生活小常识 2023-07-13 19:43:44

文章目录一、处暑小孩如何养生二、处暑的由来三、处暑吃什么蔬菜好处暑小孩如何养生1、处暑小孩如何养生:饮食少辛增酸,滋阴润肺

秋天空气湿度下降,人们会感觉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秋燥症。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

2、处暑小孩如何养生:每天多睡一小时

炎热夏季里人体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体力消耗大,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暑气消散,气候变凉,人体各系统也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会感到倦怠乏力,这其实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生理现象。不过,秋乏太过明显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就不好了。中医认为,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此后应早睡早起,夜晚睡觉不应晚于23点。

3、处暑小孩如何养生: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4、处暑小孩如何养生: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5、处暑小孩如何养生: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的由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吃什么蔬菜好1、红薯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土豆

土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在抗老防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女性身体排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让女性回复美白肌肤。此外,土豆中的粗纤维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3、玉米

初秋时节,正值玉米上市,建议大家多吃些鲜嫩的玉米。因为其营养成分要比老玉米高很多。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高,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延缓衰老十分有益。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效果好

1、萝卜
“秋吃萝卜赛人参,保健养生在其中”,可见秋季吃萝卜对人体大有益处。萝卜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2、鸭肉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随息居饮食谱》说,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鸭肉有滋润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干燥。鸭肉性凉,在尚有暑热的初秋食用,可以祛除暑气,避免上火。
3、白丸子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止汗的作用。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秋季适当吃点糯米类食物,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4、凉茶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在处暑前后如果感到口干舌燥,以性干寒的麦冬或石斛泡茶,有助消暑热,还能养阴;以雪梨加入蜂蜜、川贝泡水饮用,更是有化痰止咳、生津养肺的作用,也适合气虚的人士。不过,处暑时节应少喝凉茶,因为此时的暑热并不严重,而凉茶过度苦寒,易伤脾胃,同时也对肺和肾无益。

立秋处暑养生吃点啥?这三样美食养阴润肺

初秋(孟秋)从立秋到处暑,承夏热之余气,可久晴无雨,秋阳肆虐,温度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秋燥与温热结合可侵犯人体而出现咽干、腹泻等脾肺失调的症状,所以在这个时期,既要注意开始补充能量,又不能过于滋润,否则会有伤脾胃之嫌。

总体来说,孟秋时节生病的病因病机有以下三点。

◎孟秋时节,暑气虽然逐渐消退,但是还会有高温天气,俗语说“秋老虎,毒如虎”,此时天气干燥,易出现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足心热、大便燥结等症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俗话说“春困秋乏”,孟秋正值季节转换之际,脾胃失于运化、肺肾失于濡养,容易导致四肢乏力、昏昏欲睡、食欲不振、少食不饥。

◎秋为肺主,肺母失于调摄、养护,则肾子亏乏,容易导致肾病反复发作,症见浮肿、口渴、小便不利。

孟秋时节食材挑选举例

五谷 粳米、荞麦、薏苡仁、黄米。

蔬菜 茼蒿、菠菜、芹菜、莴笋、竹笋。

鱼虾、肉类 鸡肉、鸭肉、鹅肉、草鱼、对虾、甲鱼。

水果 香蕉、猕猴桃、杨梅、草莓。

调味品 柚子酱、草莓酱、西柚汁、苹果汁、香醋。

饮食禁忌 辛辣、油腻之品。

养生 关键词 杨梅,又名龙睛、朱红。功能生津解渴,健脾开胃。常用于助消化、利尿、解渴、解酒。适用于烦渴、吐泻、腹胀、水肿等。

生津止渴蜜珠果(秋,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夏末秋初交替之际,天气还比较闷热,不过早、晚能感觉到温度已经有所下降。这个时候,有些人会因为之前夏天过食冷物而伤到脾胃,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有些人会觉得天气比较湿闷,出汗也比夏天少了,所以就不太爱喝水。这些表现都是中医学所说脾气湿盛、脾不健运所致。而初秋恰恰又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间,如果这段时间不把脾胃调整好,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如果水的摄入量不足,会出现身体缺水的症状。

这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闷热,大家肯定不乐意喝苦苦的汤药。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不吃“苦”调理身体。一道水果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可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特别适合小孩和女士们食用。

原料 苹果半个,鸭梨半个,菠萝50克,杨梅干10粒,荸荠5粒,柠檬1个,蜂蜜20克。

做法

1.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勺挖成圆珠或切小块,荸荠洗净去皮、煮熟、切块,杨梅洗净备用。

2.把5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蜂蜜和柠檬汁倒在水果之上即可。

用法 每天1~2次,隔日服用。适宜病症 咽干口渴、大便燥结。适宜证型 秋燥伤津、脾湿不运。功用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会适得其反,容易因为水果偏凉而导致泛酸、腹泻。

马蹄木耳银耳汤(秋,清热化痰,养阴润肺)

咽喉疾病是教师等常见的职业病,建议时常喝点润喉饮,比如马蹄木耳银耳汤、浙贝母炖雪梨等,配合几服清肺养阴、化痰生津的汤剂,再加上一些润喉的代茶饮,如菊花、麦冬、生山楂加上胖大海或罗汉果等组成的小方子作为日常茶饮,既清肺养阴,又清利咽喉,对保护嗓子有很好的作用。

马蹄学名荸荠,清脆、甘甜、多汁,可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黑木耳可补气益智、润肺补脑、活血止血,作为“人体的清道夫”,它能起到清理消化道、清胃涤肠的作用。银耳,又叫白木耳,可补肾强精、润肺生津、嫩肤美容,历来与人参、鹿茸齐名,被人们称为“菌中明珠”。

原料 水发木耳150克,银耳30克,荸荠180克,酱油、冰糖、米醋、橄榄油、湿淀粉、鲜汤各适量。

做法

1.将木耳、银耳去杂质,洗净,沥干水分,切成片;荸荠洗净去皮,用刀拍碎。

2.炒锅中放橄榄油,烧至七成热,把木耳、荸荠同时下入煸炒,加酱油、冰糖、鲜汤,烧沸后用淀粉勾芡,加入醋,起锅装盘即成。

用法 两餐之中温热服用,每天2次,连服3天。

适宜病症 咽喉不利、目赤肿痛、妇女月经不调、大便秘结。

适宜证型 秋燥。

功用 三者合用,清热化痰,滋阴生津。

青萝卜老鸭汤(秋冬,清肺热)

秋在四季气候中特点是“燥”,中医经典著作《温病条辨》记有“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初秋多见温燥,深秋多见凉燥。因秋季日夜温差较大,风凉气燥,易令人生病,尤其是老幼、阴虚体弱者,易患感冒、呼吸系统疾病及因伤生燥。因此应当补充一些能量,提高身体抵抗力。

鸭肉性微寒,味甘咸,能益五脏之阴,故能养阴血,清虚热,利水道,非常适合大多数人在秋天食用,更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咽干口渴者食用。

中医学认为,老鸭具有很好的益气强身作用。加上鸭本身性寒的特性,所以多喝点老鸭汤,既能补身,又不容易上火。此外,鸭肉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

鸭肉的烹调方法多样,但是味道最鲜的还是用来做汤。选用的鸭子不宜过肥,否则汤会很油腻。需要提醒的是,由于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寒性痛经、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的患者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原料 青萝卜600克,老鸭1只(约2500克),青花椒1克,陈皮5克,姜末3克,料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鸭子宰杀,用沸水烫透全身后,去净毛、内脏及爪、尾,用清水洗净,切成小块,汆水备用。

2.把青萝卜刮去外皮,去根,用清水洗净,切成滚切块;将陈皮用水浸软,洗净备用。

3.把砂锅刷洗干净,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煲沸,放入鸭肉块、青萝卜、陈皮、青花椒、姜末、料酒等材料,加盖,改用文火煲4小时,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 早、晚饭后温热服用,隔日1次,连服3~5日。

适宜病症 咽干喉燥、心烦不安、干咳无痰。适宜证型 燥热袭肺。功用 清肺热,润脾胃。

注意事项 风寒感冒、体质阴寒者慎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renqun/87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