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天气明显比三伏天要凉爽,身上没有了粘湿的感觉。同时降雨也增多,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我们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多加衣,注意脚步保暖,以防寒从脚入。
1、注意脚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专家提醒,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最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轻则引起外感咳嗽,重则可使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发作。寒露时的多变气候,使早午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
寒露过后,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秋季泡脚时,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养生,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是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发病的危险。
2、要防寒也要补阳
入秋后,人体的阳气处于相对弱的状态,如果不注重保暖,那么寒气加重,一些病症就会出现,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等。
一个现象值得一提,有一些年轻女性,这个节令了还穿着短裙或露脐装,虽然自己不觉得冷,但这样其实是很不好的。张主任指出,女性腰腹部的保暖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寒气入侵,一些妇科疾病也会乘虚而入。而且关节处如果长期暴露在外,老了也容易得关节疾病。
霜降到冬至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可以通过适当食疗来补足阳气,驱走寒气,比如当归、桂圆、生姜都是很好的食材。一早起来喝一碗生姜汤,对身体很有好处。大家还可以试着做一些滋补汤,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补阳很有帮助。
除了食补,一些物理疗法也有补阳的功效。养生专家教给大家一个办法——温灸。将艾草点燃后,熏身体的一些穴道,如熏足三里穴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艾草烟熏神阙穴位(腹中部、脐中央),有补肾阳的功效。
天太冷保暖小妙招:核心部位要保暖、冬季要多补铁、做些暖身运动、养足阳气避免怕冷。
1、核心部位要保暖
气温下降,增加衣物保暖也有窍门。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暖和。手脚冰凉,尽量不要总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焐热,可以多泡几次脚,每次泡脚20分钟,同时可按摩脚掌。在家感到冷时,可以穿件保暖背心,还可以穿上一个脚套,把脚踝也包裹住,这样可以保持身体核心区域的体温。
2、冬季要多补铁
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因此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但动物肝脏和蛋黄胆固醇偏高,不能吃太多,每周吃一次即可,而炒西芹、香菇肉片、凉拌木耳等,则可常在饭桌上出现。在补充含铁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机体对铁质的吸收。
3、做些暖身运动
冬天很多人回到家钻进被窝或窝在沙发里就不愿意动了,这是不对的。血液循环慢,感觉会更冷。可以在家适当地做一些暖身运动,如瑜伽,其舒缓性强,且动作轻、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适合在家进行。每天起床前,在床上做一下暖身运动。
4、养足阳气避免怕冷
中医提到阳气可以推动五脏六腑的运作,是人体温暖的来源,阳气不足时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充足睡眠可以补充阳气的不足。充足睡眠及休息,身体才有足够的体力去抵抗外来寒冷及压力。尤其冬天宜早睡晚起,晚上10点睡,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一来可以避开清晨的严寒,也可以减少慢性病患者因温差过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的危险。尽量不要熬夜。
扩展资料:
冬季保暖错误观点
1、捂住口
围巾如果围在嘴上,当人在呼吸的时候,细小的羊毛纤维和细菌就会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还有不少人戴口罩是为了御寒,但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对冷空气的处理能力会被人为地减弱,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
2、喝酒防寒
喝酒后,由于外周血管如皮肤内的微血管广泛扩张,热量通过皮肤向外散发,所以人们会感觉到皮肤温热。但是,酒精毕竟不同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质,它产生不了多少热量,所以喝完酒后,由于机体这种不正常的散热会使热量大量丢失,温和的感觉最终会被寒冷所代替。因此,喝酒是不能御寒的,只会越喝越冷。
3、紧闭门窗
冬季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减少空气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从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种,其结果是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影响,因而那些闭窗贪睡的人经常会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4、睡觉蒙头
人在蒙头睡觉的时候,不断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完全集中在被子形成的一个狭小空间内,氧气浓度不断下降,而人体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又会自然散发出潮湿的热量,这样,被子里的空气是相当潮湿而污浊的。如果长时间蒙头睡觉,大脑会严重缺氧,第二天工作也不会有精神,人会变得头脑昏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你几个保暖小方法 让这个冬天不太冷
人民网-冬天御寒吃什么?7种食物抗寒做个暖美人
人民网-寒潮来临 中医教你如何驱寒保暖
人民网-老人冬季如何御寒?做到5点给身体“加热”
你好,首先我认为,?秋天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季节。因为秋天的雨水比较多,然后还可以偶尔出出太阳。这个时候也是旅游的好季节,人们的心情也会上升。平时出门也不太热,偶尔穿少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身上的几个部位,千万不能够因为秋季而受凉。这可能会引起我们的身体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有防范措施。在秋天我们要做好以下的准备:
1、避免我们的腹部受凉
在秋季,天气慢慢的变得凉快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秋季是最容易引起肚子不舒服,导致了肠胃疾病。所以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肚子着凉,也就是我们的腹部。在秋天的时候也不能够格外的放纵自己,需要及时的增加衣服,晚上也不能够睡凉席了。并且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我们的肚子盖好,防止我们的肚子着凉,导致了一些常见的肠胃疾病。
2、加强锻炼我们的身体
在这个非常凉爽的秋季,正是我们锻炼自己身体的大好时机。我们平时应该多锻炼自己的身体,不仅可以预防疾病。更是能够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如果秋季变凉,我们的身体适应能力也会变强,从而不会感冒引发疾病。
最后总结一下,在秋季虽然变得凉爽起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及时穿衣服,不能让我们的肚子漏在外面,导致了着凉,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霜降节气后,气温明显降低,此时养生要注意穿衣保暖,那么霜降养生如何穿衣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霜降养生如何正确穿衣:
霜降节气,意为“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由此可见,霜降也是秋季气温降低最显著的一个阶段。霜降是天气渐冷,加速向冬天奔去的节气,养生保健方面,秋冻差不多该停了,保暖要开始了,要注意防风寒。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著”,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霜降温差大,穿多少衣服是件烦心事,将衣服按照度数来划分,如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稍厚些的弹力絮棉衣是5℃,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2℃,薄的棉毛衫是1℃等。以环境温度为目标,一件件加上去。如出门温度为22℃,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合适。
宝宝对气温的敏感度比大人要高得多,而入秋后的温度总是很难预料的,热的时候比夏天还热,冷的时候又非常冷,就连大人也常常不适应,更何况是幼嫩的宝宝。聪明的爸爸妈妈基本上遵守“天热时,宝宝比妈妈少穿一件,天冷时,宝宝比妈妈多穿一件”这样一个原则就可以了。
由于秋季出汗较少,一些人对贴身衣服的换洗就不太勤了。其实,秋天,面板干燥、脱屑,更应该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不能紧窄。要选择透气护肤效能好的袜子。
为了预防风邪侵袭,在天气逐渐转凉时,注意逐步加穿衣服,不可过于秋冻。特别提醒女性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形鞋和薄袜,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以使脚部保暖,才会对风邪有一定抵抗力。
秋季除了秋高气爽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风干物燥。天气晴朗的日子久了,秋燥得明显,容易发生静电。而老年人的面板相对来说比年轻人干燥,心血管系统的老化、抗干扰能力减弱,加之有些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本来就有各种病变,更容易受静电影响使病情加重或诱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在干燥季节,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溼度,必要时可用加溼器,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 *** ,尽量 *** 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霜降养生有什么要点:
霜降节气之后气温逐渐转凉,不少人的食欲会大增,水果的摄入也会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较寒凉的,食用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结合自己的体质来选用比较合适。体质虚弱、面色苍白、体寒怕冷的人,应该选择温热性的水果,但是要注意少摄入秋季寒凉的瓜果。
霜降节气前后,秋高气爽,很多人都喜欢外出运动。建议这个时节锻炼的时候,不宜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锻炼专案,而应选择一些相对平缓的专案,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漫步登山等,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不至于损耗阳气。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心情不好的时候吃点甜食可用山药,大枣,银耳煮汤,临睡前喝一碗,睡眠好。
霜降天气仍然不适合大补,宜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白色”食物,梨、冬瓜、白萝卜、银耳等,在润肺滋养方面就有极佳的效果。
处暑的知识: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注意事项
一、早晚不贪凉
进入处暑节气,早晚开始变得寒凉起来,这个时候要及时护住脚踝和腰腹部,早晚出门要注意脚部保暖,及时穿上薄袜子。晚上睡觉时注意关好门窗,一定要注意好腰腹部的保暖,天气转凉和阴雨天时,要记得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因为天气转凉造成的身体受寒和着凉。
二、 尽量减少在树荫下停留的时间
进入处暑节气以后,各种毒虫到了繁殖活跃期,尤其是秋后的蚊子,这个时节咬人是特别狠的。树荫下是毒虫繁殖和栖息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呆久了很容易受到毒虫的蛰咬,处暑节气防毒虫蛰咬一定要重视起来,尽量少去毒虫出没的地方,也要告诫孩子不去逗弄这些毒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ujiys/196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切勿悲秋-多事之秋养生法
下一篇: 秋季养心有方-注重调理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