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备急丹

中医世家 2023-04-30 17:33:15

备急丹

《博济方》卷四:备急丹

处方 : 锦纹新大黄30克

制法 : 上药杵罗为末,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跌打损伤,瘀血不下。

用法用量 : 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

摘录 : 《博济方》卷四

《博济》卷四:备急丹

别名 : 千金备急丹

处方 : 锦纹新大黄1两。

制法 : 上为末,用酽醋半斤,同熬成膏,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及马坠内损者。

用法用量 : 千金备急丹(《准绳·类方》卷五)。

摘录 : 《博济》卷四

《普济方》卷三六六:备急丹

处方 : 青黛3两,芒消2两,白僵蚕1两,甘草4两。

制法 : 上为细末,用腊月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阴49日,多时为妙。

功能主治 : 咽喉肿疼。

用法用量 : 腮肿喉闭,用皂角子研碎,以竹筒子吹入咽喉内。

摘录 : 《普济方》卷三六六

中草药名方:备急丹的功效与作用

备急丹
【来源】《博济方》卷四。
【组成】锦纹新大黄30克
【用法】上药杵罗为末,用头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汤100毫升化5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
【主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跌打损伤,瘀血不下。

提醒您:备急丹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八毒大黄丸简介

目录1拼音2《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八毒大黄丸的用法用量2.5注意 附:1古籍中的八毒大黄丸 1拼音 bā dú dà huáng wán

2《外台》卷三引《古今录验》

2.1处方

藜芦2分(炙),大黄3分,朱砂5分,蜀椒4分,雄黄4分(研),巴豆4分(去皮,熬),桂心4分。

2.2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2.3功能主治

天行病34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寒,舌黄白,狂言妄语;温病以后,飞尸遁尸,心腹痛隔,上下不通,癖饮积聚,壅肿苦痛。

2.4八毒大黄丸的用法用量

饮服3丸。当下。不愈更服。

2.5注意

忌生葱、野猪肉、芦笋、貍肉、生血物。

古籍中的八毒大黄丸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时气四日 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八毒大黄丸治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后伤...

《外台秘要》:[卷第三]天行病发汗等方四十二首 第三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八毒大黄丸疗天行病三四日,身热目赤,四肢不举,产乳后伤...

《痧胀玉衡》:[卷之中]落弓痧 苏,扶起放痧十二针,去紫黑毒血,用救苦丹并细辛大黄丸加砂仁汤稍冷下,又用防风散痧汤加金银花、丹参、...

《儒门事亲》:[卷十]六门病证药方 丸防风汤小续命汤消风散祛风丸承气汤陷胸汤神芎丸大黄丸备急丹暑门独治于外者∶白虎汤桂苓甘露散化痰玉壶...

《痧胀玉衡》:[后卷]急救逆痘要法

三物备急丸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三物备急丸 4.1三物备急丸的别名4.2组成4.3功效主治4.4制备方法4.5三物备急丸的用法用量4.6用药禁忌4.7运用4.8现代适应证 4.8.1急性单纯性肠梗阻4.8.2食物中毒 4.9三物备急丸的药理作用 4.9.1对胃肠道的影响4.9.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9.3对肝胆功能的影响4.9.4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4.9.5抗炎、抗氧化作用4.9.6对孕妇、老年人及体弱病人的影响 4.10各家论述4.11附注 5《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三物备急丸 5.1方名5.2三物备急丸的别名5.3组成5.4主治5.5三物备急丸的用法用量5.6制备方法5.7附注 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三物备急丸 1拼音 sān wù bèi jí wán

2英文参考 Emergency pill of Th ree Ingredient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anwu beiji pil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三物备急丸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组成为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具有攻逐寒积之功效。主治寒实腹痛。现代常用于食物中毒,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内结者。

4《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三物备急丸 该方剂主治猝然腹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从上述药理及临床应用中可以看出对单纯肠梗阻确实有治疗作用。巴豆之广谱杀灭病菌、寄生虫等作用有利于细菌等食物中毒的治疗,但从君、臣二药药理分析看应对胆道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临床可以试验治疗[1]。

4.1三物备急丸的别名

备急丸、抵圣备急丸、巴豆三味丸、追魂丹、备急三物丸、返魂丹、独行丸、备急大黄丸、备急丹、三圣丹、三仙串、大黄备急丸(《医学人门》卷七)

4.2组成

大黄、干姜、巴豆(去皮心,炒,研为脂)各一两[2]。

大黄30克 干姜30克 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3]

大黄一两,干姜一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4]。

4.3功效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三物备急丸具有攻逐冷积之功效。主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等症;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型者。方以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为君药;干姜温中,并助巴豆以祛寒,为臣药;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并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为佐使。三药配合,力猛效捷,故病情不急,一般不用[2]。

4.4制备方法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用为散,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歇[4]。主心腹诸卒暴百病[4]。

先捣大黄、干姜为末,另研巴豆,再研匀,炼蜜为丸,豆大[2]。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纳中,合治一千杵,炼蜜为丸。密器中贮之,莫令泄。

4.5三物备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至四丸,温水或酒送下;如不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噤,须启齿灌服[2]。

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34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若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4]。

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4]。

4.6用药禁忌

妇人有孕不可服;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腑,舌苔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

4.7运用

1.水肿:某禅者病肿胀,二便不通,仅存呼吸,即出备急丸服之,下利数十行,肿消减,未及十日,痊愈。

2.卒中:病人一日卒倒,呼吸促迫,角弓反张,不能自转侧,急为备急丸饮之。下利如倾,即复故。

3.食滞:古人治食滞,如肉伤用山楂,面伤用莱菔,一物有一药所制,决非任何食滞,均可用一般消导之剂可医。报道2例病案,都已用过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承气汤以及润肠、 *** 等法,皆未能取效,改用三物备急丸后积滞即得下逐,症状亦缓解。

4.急性肠梗阻:用三物备急丸治疗39例机械性肠梗阻,其中单纯性29例,蛔虫性7例,粘连性3例。痊愈3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治愈率89.7%。

4.8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用于食物中毒,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内结者。

4.8.1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是指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粘连性肠梗阻多由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常见于肠襻间紧密粘成团或固定于腹壁,使肠腔变窄或影响了肠管蠕动和扩张;肠管因粘连牵扯折成锐角;粘连带压迫肠管,肠襻套人粘连带构成环孔;或肠袢以粘连为支点发生扭转等。蛔虫性肠梗阻是由于蛔虫治疗不当引起肠道蛔虫结聚成团并引起局部肠管痉挛而致肠腔堵塞,此属于机械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梗阻以上肠段肠蠕动增加,肠腔中液体和气体积聚、膨胀,梗阻以下肠段肠管空虚、瘪陷;随着肠腔的扩张、膨胀,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毛细血管有瘀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呈暗红色,继之血性渗出液渗出肠管,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肠管变成黑紫色,最后肠管可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同时全身出现体液丢失,电解质及酸堿失衡,肠道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渗出腹腔引起腹膜炎及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

4.8.2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由于误食了有毒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于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属、大肠及副大肠杆菌感染;毒素中毒常见于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杆菌毒素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于砷化物、亚硝酸盐、农药中毒等;真菌性食物中毒常见于赤霉病毒中毒、霉变苷蔗中毒;有毒动物中毒常见于河豚鱼、鱼类组胺中毒等;有毒植物中毒常见于毒蕈、木薯、四季豆、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这些中毒大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腹痛、呕吐、腹泻等,同时多伴神经系统症状。治疗的共同方法是误食6小时之内进行洗胃后灌入泻药以促使腹泻,清除进入肠道的毒物;口服中毒超过6小时以上、导泻无效者以温肥皂水连续多次 *** ,促使排泄,以清除毒物。

4.9三物备急丸的药理作用

[5]

4.9.1对胃肠道的影响 君药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可直接作用于消化道黏膜,口服半滴即有明显的催吐作用,至肠道中遇堿性肠液水解后释出巴豆酸则 *** 肠黏膜,增加分泌,促进肠蠕动,增强其推进运动,促进肠套叠还纳,同时引起剧烈腹泻;有报道临床上口服巴豆霜胶囊150~300mg治疗肠梗阻治愈40/50例,对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口服巴豆粗末40~100mg治愈率达9/10例,对手术后肠麻痹采用巴豆煎剂蒸气吸入疗法治疗114例,有效率100%。佐药大黄所含大黄总苷、大黄素、番泻苷等增加肠管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促进肠蠕动,促使排出稀便。大黄致泻作用的机制主要有如下环节:①大黄结合型蒽苷,特别是番泻苷在大肠被细菌水解为苷元, *** 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从而促进肠蠕动。②大黄所含蒽酮具有胆堿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M受体,加快肠蠕动。③大黄抑制肠平滑肌上Na+K+ATP酶,抑制Na+从肠腔转入细胞内,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肠容积扩大,机械性 *** 肠壁,使肠蠕动加快。④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苷元,又经胆或血液到大肠发挥泻下作用。臣药干姜则有健胃止吐作用,可以缓解君药对胃的损伤,干姜甲醇提取物明显抑制呕吐,抑制胃液分泌,抑制应激性溃疡,同时能促进肠推进运动,而且低浓度使肠管收缩,高浓度则抑制之;干姜挥发油则拮抗乙酰胆堿、组胺所致肠管收缩。因而该方剂对肠梗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然对食物中毒促进导泻更具有治疗意义。

4.9.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巴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巴豆油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对HIV1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疟原虫、血吸虫、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姜片虫中间宿主扁卷螺、田螺、鱼、虾、蚯蚓等均有毒杀作用,且可用于控制蚜虫、卷心菜毛虫等。臣药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醇、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对曼氏血吸虫毛蚴和尾蚴有显著的杀灭作用。佐药大黄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较为敏感。对厌氧菌、脆弱拟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许兰黄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HSV1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其衍生物对人巨细胞病毒(CMV)有较高抑制作用;对溶组织阿米巴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并能抑制肠道细菌移位、抑制大肠杆菌的黏附性,对肠道黏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该方剂对细菌等微生物中毒有治疗作用。

4.9.3对肝胆功能的影响 君药巴豆水煎剂耳静脉给药可中等度增加胆汁和胰腺分泌;巴豆仁研末制成胶囊每次1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胆绞痛100例能完全缓解疼痛;治疗急性胆囊炎治愈率为15/17例;结合抗蛔虫治疗,每次口服巴豆仁150~200mg,2~3小时1次,治疗胆道蛔虫症276例,治愈200例,显效72例,未见严重毒副作用。佐药大黄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胆囊收缩,松弛Oddi's括约肌,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和流量;临床用单味大黄煎剂治疗急性胆囊炎1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大黄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促进肝血流循环。因此该方剂对肝胆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9.4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臣药干姜甲醇提取物对血压可暂时性升高,继之下降,并能增强心房自发性运动,使心率一过性减慢;干姜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干姜挥发油能强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B2及PGs(前列腺素S)的合成,明显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大黄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可使血黏度及RBC压积降低,大黄能抑制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改善循环障碍,这对拮抗单纯型肠梗阻的恶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9.5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巴豆油有致炎性,但是巴豆霜口服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白细胞游走等均有抑制作用。臣药干姜的水及醚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发挥抗炎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佐药大黄则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抑制白三烯B4合成而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同时大黄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并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4.9.6对孕妇、老年人及体弱病人的影响 巴豆药性猛烈,可致孕妇流产;臣药生大黄汤剂20g/kg可引起孕鼠体重减轻、胎仔生长抑制,死胎率增加,故该方剂不宜用于孕妇。巴豆还有免疫抑制作用,其用量不当有引起剧烈腹泻致死的可能,可产生急性接触性皮炎,而且此成分可促发肿瘤。大黄虽然毒性较低,但致泻作用以及对免疫系统的毒副作用和其致突变和致癌作用也应引起注意,故体弱病人、老年人不宜应用。

4.10各家论述

1.《医方考》:饮食自倍,冷热不调,腹中急痛欲死者,急以此方主之。脾胃以饮食而自养,亦以饮食而伤,故饮食自倍,填塞至阴,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则令人腹痛欲死。《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也。以平药与之,性缓无益于治。故用大黄、巴豆夺门之将军以主之,佐以辛利之干姜,则其性益速而效益捷矣。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大黄苦寒以下热结,巴豆霜辛热以下寒结,加干姜辛散以宣通之。三药峻厉,非急莫施,故曰备急。

3.《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柯韵伯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贵要略方论》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卒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

4.11附注

备急丸(《千金翼方》卷二十)、抵圣备急丸(《医方类聚》卷一○七引《千金月令》)、巴豆三味丸(《外台秘要》卷六引《许仁则方》)、追魂丹(《普济方》卷二五四引《太平圣惠方》)、备急三物丸(《圣济总录》卷一八○)、返魂丹(《鸡峰普济方》卷九)、独行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五引易老方)、备急大黄丸(《内外伤辨》卷十一)、备急丹(《卫生宝鉴》卷四)、大黄备急丸(《医学入门》卷七)、三圣丹(《仙拈集》卷一)、三仙串(《串雅补》卷二)。

5《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三物备急丸

5.1方名

三物备急丸

5.2三物备急丸的别名

三物丸

5.3组成

木香(锉,炒)、干姜(炮)、巴豆(去皮心膜)各等分。

5.4主治

《普济方》卷三六五方之三物备急丸主治小儿心脾经为邪所客,重舌肿胀,语声不出,水饮不下;喉痹,水浆不下。

5.5三物备急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温水送下。大便利为度。

5.6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5.7附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7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