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半夏茯苓汤

中医世家 2023-04-30 15:46:44

半夏茯苓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茯苓汤

处方 : 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

炮制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目眩运,四肢怠隋,百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好咸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 : 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稍热服,食前服。次服茯苓圆,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12克 茯苓 干地黄各6克 橘皮 人参 芍药 旋复花 芎藭 桔梗 甘草各9克 细辛3克 生姜12克

制法 : 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 : 化痰和胃,益气养血。主妊娠气血两虚,痰饮内停,胃气不和,致患恶阻,肢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嗜食酸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 : 以水400毫升,煮取32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得效》卷十四: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汤洗)1两,白茯苓(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白术1两,丁香5钱,缩砂5钱,粉草3钱。

制法 : 上锉散。

功能主治 : 产前胸中宿有痰饮,产后多致眩晕。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食前温服。

摘录 : 《得效》卷十四

《千金》卷二:半夏茯苓汤

别名 : 半夏散、半夏汤

处方 : 半夏30铢,茯苓18铢,干地黄18铢,橘皮12铢,细辛12铢,人参12铢,芍药12铢,旋覆花12铢,芎藭12铢,桔梗12铢,甘草12铢,生姜30铢。

功能主治 : 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

用法用量 : 半夏散(《圣惠》卷七十五)、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①方中桔梗,《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作“泽泻”。《圣济总录》有大枣。②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茯苓半夏汤”。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12铢;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入桂心12铢;若食少胃中虚,生热,大便闭塞,小便赤少者,宜加大黄18铢,去地黄,加黄芩6铢。

注意 : 忌生冷醋滑油腻、菘菜、海藻。

各家论述 : 1.《医方考》:是方半夏、生姜能开胃而醒脾;地黄、芍药、芎藭能养阴而益血;人参、茯苓,甘草能和中而益气;及橘皮、桔梗、旋覆、细辛皆辛甘调气之品,可以平恶逆之气而进饮食者也。或问半夏为妊娠所忌,奈何用之?余曰:昔人恐久用而燥阴液,故云忌尔;若有恶阻之证,则在所必用也,故孙真人方之圣者也,其养胎之剂,用半夏者盖五方焉。2.《千金方衍义》:方用人参鼓舞二陈之制,以运痰止呕,兼旋覆、桔梗以升散结气,芎、芍、地黄以保护荣血,用细辛者协济芎、地以升血分经脉窍隧之邪也。倘服后烦热下痢或二便闭塞,是必兼理客气,其加桂心,加大黄,当效前大黄丸及后方茯苓丸之制,庞安常言桂不伤胎,且熬令黑,则专散气而无壮火食气之患,大黄熬黑,但能泄热,而无苦寒伤中之虑,世俗每谓半夏辛散,胎未形成时,为之切禁。若妊娠肥盛多痰者,不去其痰,则胎不安。癯瘠多火者,不清其火,则胎不稳。时师咸谓黄芩、白术为安胎专药,孰知半夏、大黄、桂心有安胎妙用乎!历观《千金》诸方,每以大黄同姜、桂任补益之用,人参协消、黄佐克敌之功,不由《千金》之门,何以求应变之策耶?

摘录 : 《千金》卷二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5两(洗),生姜5两,茯苓3两,旋覆花1两,陈橘皮2两,人参2两,桔梗2两,芍药2两,甘草(炙)2两,桂心1两。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烦,或水鸣多唾,口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其脉喜沉弦细迟。

用法用量 :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欲得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病有先时喜水下者,加白术3两,除旋覆花;若大便不调,宜加大黄及干地黄,并用3两。

注意 : 忌羊肉、饧、酢物、生葱、猪肉、海藻、菘菜。

摘录 :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酸枣仁桂(去粗皮)2两,黄芩(去黑心)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2两,甘草(炙,锉)1两半。

制法 :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 谋虑不决,胆气上溢,虚热口苦,神思不爽。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秫米1匙头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伤寒大白》卷三:半夏茯苓汤

处方 : 熟半夏、白茯苓。

功能主治 : 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

摘录 : 《伤寒大白》卷三

《叶氏女科》卷二:半夏茯苓汤

处方 : 白术(蜜炙)1钱,半夏(汤泡,炒黄)1钱,陈皮1钱,砂仁1钱(炒),茯苓2钱5分,炙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2个,乌梅1个。

功能主治 : 妊娠恶阻,痰涎壅滞。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叶氏女科》卷二

《金匮翼》卷五: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2钱,赤苓1钱,陈皮(去白)5分,甘草5分,黄芩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 : 热痰,呕逆头痛。

用法用量 : 煎作1服。

摘录 : 《金匮翼》卷五

《产育保庆》卷上: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汤洗)3两,茯苓1两,熟地1两,陈皮6钱,细辛6钱,苏叶6钱,川芎6钱,人参6钱,芍药6钱,桔梗6钱,甘草6钱。

功能主治 : 产后眩晕,胸中宿有痰饮,阻病不除,产后多致眩晕,又血盛气弱,气不使血,逆而上攻。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7片,煎7分,去滓,空心服。有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陈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利者,去地黄,入桂心(炒);胃中虚热,大便秘,小便涩,加大黄1两8钱,去地黄,加黄芩6钱。

摘录 : 《产育保庆》卷上

《妇人良方》卷十二引张氏方:半夏茯苓汤

别名 : 茯苓半夏汤

处方 : 半夏(泡洗7次,炒黄)2两半,陈皮2两半,白茯苓2两,缩砂仁1两,甘草4两。

功能主治 : 妊娠痰逆不思食,妊娠恶阻,恶闻食气,胸膈痰逆,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 : 茯苓半夏汤(《赤水玄珠》卷二十一)。

摘录 : 《妇人良方》卷十二引张氏方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半夏茯苓汤

处方 : 半夏3两(洗),秫米1斗,茯苓4两。

功能主治 : 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腹中疼痛,懊憹。

用法用量 : 以千里流水1石,扬之万遍,澄取2斗半,合煮诸药得5升,分5服。

摘录 :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

中草药名方: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半夏加茯苓汤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半夏18克生姜15克茯苓9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主治】停饮呕吐,心下痞闷,头眩心悸者。

提醒您:小半夏加茯苓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寒痰湿痰、呕吐时作、梅核气,调治常用这两味药,你知道是什么吗

半夏的炮制品有清半夏、法半夏(即制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等。不同的炮制品在功效上有所偏擅,如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半夏曲多消食化痰,不过半夏的常规功效各种炮制品基本都还是有的,只是通过炮制手法将其中的某一功效放大。经历代医家的研究总结,如今半夏的性味偏于温辛,可归肺、脾、肾三经,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十分卓绝。

不过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多数时候都较少“单兵作战”,像半夏,就有一位好搭档,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茯苓。茯苓的功效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毕竟是一个药食两用的中药,用得多,大家也更为清楚,茯苓味甘淡而性平,归心、脾、肾三经,有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之功。

纵观半夏与茯苓配伍出现的地方,如 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藿香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茯苓汤、藿香正气散、茯苓小泽泻汤、防风茯苓汤等 等不胜枚举,对应的病症较为繁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都有,但我们应当从不同中去寻找规律。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半夏与茯苓这两味中药同在的方剂,其所治之病证,均有痰湿水饮为患,或外感,或内生,或实,或虚。到这里,我们或许能下一个结论, 半夏与茯苓,是治痰湿的“黄金搭档” 。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劲往一处使得呢?这3种情况不妨了解一下。

1.湿痰、寒痰

半夏辛温而燥,可入肺脾;茯苓甘淡,能入脾肾。我们都知道,脾为生痰之源,半夏长于燥脾湿、化痰浊,茯苓甘补脾助其运化水湿,二药共用能止未生之痰;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温脏腑化寒痰,茯苓淡渗利湿导痰湿从小便而去,二药相须可消已生之痰。当然啦,二药还常与陈皮、干姜、细辛、天麻、白术等药同用,以便更加精准地打击湿壅于肺,或是寒饮咳喘,或是痰湿上扰清窍等证,体现出对病位、病机的精妙把握。

2.呕吐

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写道,半夏“下气止呕吐……大和脾胃”,而发挥半夏降逆止呕之功以治呕吐之症自医圣张仲景已有之,张仲景认为它适宜于多种原因所致呕吐。因胃热而起的呕吐,半夏常与竹茹等清胃止呕的药同用;因胃阴虚而起的呕吐,常配伍麦冬等养胃阴药。而茯苓一则能健运脾气,二则能利水渗湿,常常与半夏、生姜同用于痰饮或寒湿,以及胃虚气逆所致的呕吐,多能获效,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3.梅核气

梅核气因气郁痰凝而成,主要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感、胸膈满闷,但喉镜检查常常显示无异常。半夏厚朴汤就是梅核气的专方,特为肝气郁滞而使肺胃气津亦不畅,导致痰气凝结于咽喉所设。方中半夏既能化痰散结,又能降气和胃,转输津液;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气;再加上厚朴之行气宽中燥湿、苏叶之理肺疏肝、生姜之温散水气,诸药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茯苓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FS:CONTENT_START]
茯苓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茯苓汤--《万居集·上集》十九
【处方】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固摄,降火止遗。主治阴虚火旺。(男子 *** 过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万居集·上集》十九
茯苓汤--《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石膏(火煨)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目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远志(去心)半两,白薇1两,龙齿(研)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气不足,血邪狂言,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海藻(洗去咸,焙)2两,海蛤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甘草(炙,锉)1两,庵(闾)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前胡(去芦头)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咽喉不利,唾如稠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黄)1两,芍药(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耆1两半(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个(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FS:PAGE]
【别名】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乌梅肉半两(微炒),干木瓜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口孜)啀喘粗,肌热烦躁作渴。
【用法用量】茯苓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8-9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淡竹叶1握(切碎),白术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泽泻2两,白术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小麦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热甚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茯苓汤--《宣明论》卷二
【处方】赤茯苓(去皮)2两,桑白皮2两,防风1两半,官桂1两半,川芎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二
茯苓汤--《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处方】茯苓2分,川芎2分,鳖甲(炙)2分,枳壳(炙)2分,芍药2分,柴胡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3合,煎至3合,空心为2服,去如人行5-6里再服。
【注意】忌苋子。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茯苓汤--《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秦艽(去土)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茯苓汤--《鸡峰》卷十
【处方】赤茯苓1两,沉香1两(一方用琥珀代沉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摘录】《鸡峰》卷十
茯苓汤--《鸡峰》卷十一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冬葵子半两,木通(锉)半两,车前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旋覆花2两,生干地黄(微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芎藭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甘草(炙令赤色[FS:PAGE])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调匀血脉。主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疼,头痛,恶闻食气,心松烦闷,多损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热气,调血脉,理中。主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茯苓汤--《顾[FS:CONTENT_END]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5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