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由于体质虚弱或受跌扑外伤,导致一陰一道出一血,量不甚多,严重时可见腹痛腰酸,小腹坠胀,即为流产征兆。中医称之为胎漏、胎动不安。而堕胎或流产在3次以上者称为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中医称滑胎。是肾虚或两次怀孕间隔过短,元气未恢复的缘故。
1 .玉米嫩衣治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方剂] 玉米嫩衣(即紧一贴米粒之嫩皮)。
[制用法] 怀孕后每天以1个玉米嫩衣煎汤。代茶饮,饮到上次流产期则用量加倍,一直服至分娩为止。
[功效] 固摄安胎。
[验证] 据《家庭医生》杂志介绍效果理想。
2 .母鸡黄米粥治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方剂] 老母鸡(4年以上)1只,红壳小黄米250克。
[制用法] 将鸡宰杀去一毛一及内脏,煮汤,用鸡汤煮粥。可连续服用。
[功效] 益气养血,安胎定志。用治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验证] 据《续名医类案》 介绍:“龚子才治一妇,每怀孕至三月必坠,不肯服药,以此方数服胎固,至足月而生男。”
3 .安奠二天汤加味治疗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方剂] 一党一参6-20克,熟地15-20克,白术10-20克,山药、枸杞子各10-12 克,炒杜仲10-15克,灸甘草6克,山萸肉10克,扁豆、阿胶各15克。
[加减] 气血两虚型加当归、桑堪各12克,砂仁5克;脾肾亏损型加川断12-15克,巴戟10克,陈皮6克;血热伤胎型去一党一参、白术,加白茅根12克,紫草、马尾连各10克;跌仆伤胎型出一血多者加侧柏炭、椿根白皮各10克,腹痛甚者加益母草6克,腰痛甚者加菟丝子15克,肉苁蓉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疗效]笔者近10年来用《 傅青主女科》 的安奠二天汤加味治疗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37例,疗效甚佳。其中34例有效(症状消失,继续妊一娠至分娩)、3例无效(症状减轻或未能控制,仍流产者)。治疗时间20-39天,平均29.5天。
[验证] 伶xx ,女,37岁,工人,1974年4月11日初诊。主诉闭一经82天,近5天来一陰一道少量流血;结婚12年,曾流产5次,每次皆因劳累诱发,时间均在3 个月以内;本次孕后,曾服维生素E 及肌注黄一体一酮,及补肾安胎中药,效果不佳。诊见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心慌气短,食欲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属气血两虚,脾肾不足,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肾为主。用主方加当归、巴戟天,服6剂药后一陰一道流血停止,少腹坠痛与腰部酸胀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进15剂,诸症皆除。为巩固疗效,再服6剂,患者于1975年6月4日来函相告,足月顺产一男婴,十分可一爱一。
4 .固肾保孕汤治疗先兆流产
[方剂] 炙黄芪30克,潞一党一参15克,熟地30克,山萸肉30克,怀山药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川续断20克,菟丝子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升麻6克,济阿胶(烊冲)10克,荆芥炭6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5剂为1疗程。
[功效] 益气养血,固肾保孕。
[验证] 于某某,女,26岁,农民。婚后1年,经停2月余,尿妊一娠试验一陽一性一,诊为怀孕。昨天下午突然一陰一道有少量出一血,色鲜红,并有腰酸坠感,今日上午亦有少量出一血,有增多之势,妇检宫.颈未开,宫体增大与妊一娠月份相符合。脉舌无明显变化。无发一热,大小一便正常。诊为先兆流产。证属冲任不调,胎元不固。;方用固肾保孕汤:炙黄芪、熟地、山萸肉、怀山药、桑寄生各30克,潞一党一参、杜仲、菟丝子各15克,川续断20 克,炒白术,当归、济阿胶(烊冲)各10克,川芎、升麻、荆芥炭各6克。并嘱绝对卧一床一休息。药后2剂,出一血停止,腰酸亦除,又投3剂以善后。后知足月顺产一女婴,发育正常。
5 .摄护胎元饮治疗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方剂] 潞一党一参10克,炙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陈皮6克,当归15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续断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生龙牡15克(先煎),破故纸10克,砂仁6克(后下),怀山药30克,济阿胶10克(烊冲),茺蔚子10克,醋香附10克,陈艾叶10克。
[制用法] 每日1 剂,水煎3次分3次服,每经临前服至经净止。6个月为l个疗程。若已孕需继续连服3个月,隔日1剂,45剂为1疗程。或制丸服。
[功效] 补肾固冲,养血益气。
[验证] 赵x ,女,30岁,工人。婚后5年,4年间连续自然流产3次,此次流产于3月前,至今月一经未潮。夫妇双方曾经某医院生一殖系统有关检查,均无异常。面色淡白,形体不丰,腹部无明显包块,腰微酸重,少量白带清稀时而少寐多梦,乏力食少,冬天尤畏寒冷,两手发凉,易患冻疮。每次流产均在妊一娠12 周左右,平素月一经周期尚准,唯色淡址略少,二便如常。腹部B 超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常规化验亦正常。脉细涩,苔少舌绛。诊为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证属脾肾气虚,冲任不固。方用摄护胎元饮:潞一党一参、炙黄芪、炒白术、炙甘草、杭白芍、续断、杜仲、桑寄生、破故纸、济阿胶(烊冲)、茺蔚子、制香附、陈艾叶各10克,陈皮、砂仁(后下)各6克,当归、(先煎)各15克,熟地、怀山药各30克。药服10 剂后,经水已止。再以原方于每月一经前1-2天起,每日1剂服至经净止。4 个月后已孕,又服前方3个月,隔日1剂。前后共服本方80余剂,翌年顺生一男婴。
6 .专保小产膏保胎
[方剂] 生地256克,当归、炒黄芩、益母草各32克,白术,川续断各18克,酒芍,黄芪各15克,甘草10克。
[制用法] 上药用麻油l000克熬枯,去渣,下白蜡32克、黄丹448克收膏,入煅龙骨32克(研末)搅匀。摊膏备用。以缎摊贴。贴丹田,14日l换。将产时l日l换。
[验证] 屡用有效。
[备注] 引自《理瀹骈文)。
7 .安胎膏治一习一惯一性一流产
[方剂] 当归、茯苓(酒炒)、益母草各50克,生地黄400克,白术、续断各30克,甘草15克,白芍(酒炒)、黄芪、肉苁蓉各25克。
[制用法] 上药用麻油l000克浸7日熬成膏(炸枯去渣),加白蜡50克,再熬三、四沸,加黄丹250克,再熬,再加飞过龙骨50克搅匀,以缎摊如碗口大,备用。贴丹田上14日1换,贴过8个月为妙。
[功效]屡用有效。
[备注] 引自《中国青药学》 。
针灸培训先兆流产可以使用什么中药来进行治疗
先兆流产可以使用什么中药来进行治疗?在怀孕的时候,孕妇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腹中胎儿出现问题。有的孕妇因为身体问题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有的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保胎。下面就带你看看先兆流产可以使用什么中药来进行治疗。
先兆流产可以使用什么中药来进行治疗1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道流血和(或)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尙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中医可根据辩证施治先兆流产:肾虚者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外伤者可用小柴胡汤加减当归、柴胡、生黄芪、升麻根、桑寄生、阿胶和续断等先兆流产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菟丝子又名吐丝子、无娘藤、无根藤、萝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2、桑寄生称桃树寄生,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3、阿胶始于秦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为传统的滋补、补血上品,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放阿井之水而制成,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4、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此外,先兆流产的孕妇应该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但并不是说24小时都躺在床上不动,应该适当地进行轻微地活动。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可以用于先兆流产的中药比较多,建议患者最好是先排除胎儿畸形的情况,再进行保胎。
先兆流产可以使用什么中药来进行治疗2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止血安胎。
【方名】加味胶艾四物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柯与参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阳气虚弱,不能统血,阴血不能内守。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
【方名】加味黄土汤。
【组成】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锡武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肾不固,肝郁气滞,肾气不足。
【治法】养血舒肝,固肾安胎。
【方名】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枸杞子6克,炒山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大枣为引。
【出处】《罗氏约医镜》卷十四。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部分受术者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冷汗、心率减慢等症状,给受术者带来痛苦,也给手术操作增加了困难。为了预防和减轻症状,笔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对病人采用了王不留行子贴耳穴法预防人流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观察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300例。观察组(贴穴组)200人,其中20~30岁120人,31~40岁70人,41岁以上10人;妊娠6~10周者160人,11~12周者40人。对照组100人,其中20~30岁50人,31~40岁44人,41岁以上6人;妊娠6~10周者80人,11~12周者20人。观察组采用王不留行子贴穴法,对照组不用王不留行子。
观察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的12例,发病率为6%;对照组中发生人流综合征18例,发病率为1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人流综合征出现的胸闷、恶心、呕吐、冷汗、心率减慢等症状,观察组较轻,对照组较重,对照组有些必须用药物治疗。
耳贴方法及穴位:取王不留行子(不炒)6~7粒,用0.5cm大小的胶布上,贴于耳部的子宫、胃、肠、心、神门、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上,按压10~15分钟再进行人流手术。
如病人李某,孕4产1,曾人流3次,每次在手术中都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现妊娠8周,要求人流手术,经采用耳贴王不留行后,在此次手术中未发生上述症状。
人流综合征发病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扩宫、吸宫、钳刮等较强的器械 *** 造成的。特别是扩宫的器械 *** 和宫腔吸引时,负压较大引起的疼痛 *** ,使部分敏感者迷走神经兴奋,释放大量乙酰胆碱而对心血管产生一系列影响。中药王不留行子分别贴在子宫、胃、肠、心、神门、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具有止痛、止呕、定心、安神等作用,从而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通过临床观察,用王不留行子贴耳穴能预防人流综合征,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副作用。
提醒您:耳穴疗法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发生在妊娠12周以内的流产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产称晚期流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母体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因素或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有关。根据流产的发展过程、特点,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六种。
流产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 *** 出血。先兆流产出血量少,轻微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坠。难免流产则 *** 出血较多,超过月经量,无妊娠物排出,腹痛加重,下坠,或羊膜已破。不全流产表现为 *** 出血量多,持续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排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完全流产表现为妊娠物排出后 *** 出血减少或停止,腹痛消失。过期流产多有先兆流产史,以后子宫不再增大或有所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腹部无增大,无胎动。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发生的时间多在同一妊娠月份。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 *** 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 *** 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 *** 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血热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 *** 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味: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跌仆伤胎型: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 *** 少量下血,血脉正常。治宜补气和血安胎。方用圣愈汤加味: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若 *** 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12克、艾叶炭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注意选用疗效确实的安胎中药,效果较好。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生津液、止烦渴、利小便之功。
柠檬:性味酸、平,入脾、胃、肾经,有生津止渴、安胎祛暑之功,对孕妇中暑胎动不安甚效。
鸡肝:性味甘、苦、温、入肝、肾经,有补肝养血、温肾益气之功,对妊娠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有效。
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提醒您:先兆流产的中医治疗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9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三、老妇行经_中药偏方
下一篇: 四、子宫脱垂_中药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