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十二、小儿疝气_中药偏方

生活百事通 2023-09-22 12:26:30

病气一般常见的有腹股一沟斜疝、脐疝、直疝等多种病症。现在临一床一上多泛指体腔一内容物向外突出的一种病症。临一床一上较为常见。

1 .疝气汤治小儿疝气

[方剂] 乌梅肉、橘核仁、石榴皮、枳壳、川楝子、小茴香、向日葵杆内白心各10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

[加减] 无湿一热者去向日葵杆内白心,寒盛者肉桂加至6克,气虚者酌加参芪之类。

[制用法] 上药为1剂量,水煎。3岁以下小儿煎l次分3次服;3岁以上每剂煎2次,每天服2-3次。3剂为l疗程。

[功效] 治小儿疝气。

[验证] 马xx ,男,3岁,1975年4月 就诊。患疝气l年多,时轻时重,多方求治无效,为免手术求治于余。投上方6 剂内服,并用上药研末以陈醋外敷患处,纱布固定,痊愈,至今未复发。

2 .麝香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 麝香l克,阿魏9克,芒硝6克,普通膏药24克。

[制用法] 将膏药放在小铜勺中溶化,然后将阿魏,芒硝放入烊化拌和,匀摊在3寸见方的薄布上,最后将察香匀撒在药膏上面。备用。将此膏贴敷患处。

[功效] 治疝止痛。

[验证] 疗效甚佳,一般5-8 天即愈。

[备注] 引自1965年《中国杂志》(12)。

3 .三辣膏治小儿疝气

[方剂] 生姜、葱白、大蒜各等份。

[制用法] 上药共捣烂如泥状,备用。贴敷气海一穴一,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并用麸夫炒热、布包、隔药熨之。

[功效] 散寒止痛。

[验证] 试治数例,均效。

[备注]民间方。

4 .外敷方治小儿疝气

[方剂] 生香附、木瓜、苏叶、橘红各10克。

[制用法] 上药水煎、取汁,备用。用一毛一巾趁热浸一湿药汁后,外敷肿物处,每日1 次,每次15-30分钟,治愈为止。

[功效] 理气、散寒、止痛。

[验证] 屡用效佳。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

5 .茴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 小茴香、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延一胡一索、吴茱英萸等份,米醋、面粉适量。

[制用法] 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狱,加人面粉少许和匀,以米醋调如膏状,贴敷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l次。

[功效] 散寒、理气、止痛。

[验证] 治疗30例,均愈。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6 .填脐丁香散治小儿疝气

[方剂] 母丁香适量。

[制用法] 上药研细末,过100目筛,密封备用。取药粉填人脐中(令满),外以敷料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l次。一般4-6次好可见效。

[功效] 理气止痛。

[验证] 治疗32例,痊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

[备注] 引自1986年《陕西中医》(9)。在治疗期间要积极防治易引起腹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同时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卧一床一休息。

针灸培训

治疗疝气有哪些偏方?

黑胡椒醋治疗小儿疝气 [用料]黑胡椒7粒,面粉、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黑胡椒捣烂,加醋和面粉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纱布上,贴于会阴部,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2~3次。

[功效]温中下气,散淤解毒。可治疗小儿疝气。

醋蛋治疗疝气 [用料]鸡蛋2个,醋250毫于升。

[制用法]将鸡蛋用醋浸1天,再将醋蛋同煮至醋剩一半。趁热吃蛋喝醋,每天1次。食后汗出效果更佳。

[功效]滋阴养血,散淤解毒。可治疗小肠疝气、睾丸坠痛。

杉树籽治疗疝气 [用料]杉树籽适量。

[制用法]1岁1粒,烧研灰,好酒送服。

[功效]治疗疝气,数次即愈。

醋浸艾绒治疗脐疝 [用料]艾绒、醋备适量。

[制用法]将艾绒用醋浸透,患者仰卧硬板上,暴露脐部,将突出的脐疝手法复位后,再将饱含醋液的艾绒填入脐孔,以满为度,用胶布固定,无法脱落。每天换药1次,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除湿。可治疗脐疝。

龙眼核治疗疝气疼痛 [用料]生龙眼核50克。

[制用法]将龙眼核洗净,瓦上焙干为末,每天9克,用黄酒服。

[功效]漏阳散寒。治冶产疝气疼痛。

胡椒治疗疝气疼痛 [用料]胡椒10余粒。

[制用法]研束,故膏药上,烘热贴阴囊上。

[功效]治疗疝气。

猪肉茴香丸子散寒定痛 [用料]瘦猪肉200克,小茴香15克。

[制用法]将肉剁如泥,小茴香研为末,撤在肉上,抓匀,制成肉丸子,加水煮熟。黄酒送服。

[功效]顺气,消肿。可治疗小儿疝气致阴囊肿大。

山楂红糖治小肠疝气 [用料]山楂3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山楂洗净,加水煮烂后放糖。每天分2次服完。

[功效]活血化淤,温中散寒。可治疗小肠疝气、肠炎下痢。

姜汁治疝气 [用料]鲜生姜适量。

[制用法]鲜姜洗净,捣烂绞取其汁,去渣,将汁贮予碗中。阴囊浸入姜汁内片刻即成。

[功效]解肌散寒。可治疗疝气。

葱衣汤治小肠疝气 [用料]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

[制用法]稍加水煮。一次吃完,连服7次。

[功效]祛风发汗,解毒消肿。可治疗疝气。

茄蒂汁治小儿疝气 [用料]青茄蒂适量。

[制用法]将茄蒂煎成浓汁。2岁每次用茄蒂4个,3岁用5个,8岁用7个,服后再饮白糖水1~2杯。见效后继续服用2次,可痊愈。

[功效]理气,止痛。可治疗疝气。

小儿疝气如何治疗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疝气如何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简单地说,疝气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有个小缝隙没闭合好,当腹腔里有东西从这个小缝隙中掉出来时,就叫做疝气。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

现在治疗疝气多为西医手术,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医疗法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有一篇专门讲疝瘕,但是没有针对小儿的治疗。对此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有一篇专门讲小儿疝气的。彭子益说:?小儿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病及终身,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医疗法为:用五味子1克,甜苁蓉3克,清早煎服,空腹喝下。每日一次,一直服用到病消为止。当服用了一阵子以后,阴囊突出的硬处会很痒,其实这是阳气在回复,即将上升的表现,是个好兆头,所以不必担心。

五味子味酸性温,散结消肿,可以温补肾中水火之气,帮助肝阳上升。苁蓉味甘性温,温润肝肾,温通肾阳补肾虚。因此二者结合,效果很好。五味子是肾病的专药,可是现代的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治疗了咳嗽,就以为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专药,其实这是不对的。?另外,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黄元御在?疝瘕?中也反复提到,疝气是肝肾的问题,为?肾肝之邪?。究其根本就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

中医手法如何治疗?

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法提博气诊疗法可以对治调理,探得博气偏离至6点位,先用揉法5分钟,指推6点位助其复位,单推几分钟后,再探博气点,用指推、拉法回拉博气,揉法6次,提法一次。一个节次做完后,根据情况可再做一个节次。根据病情,决定疗程,直至痊愈。

下面六个穴位临床对治疝气有意外奇效,可配合提博气诊疗法通调。

【照海】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日常保健: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

【阳陵】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日常保健:腿脚发麻时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伏菟】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日常保健: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日常保健: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日常保健:温灸或按摩。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海】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

配小肠俞治带下 (《针灸资生经》);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日常保健: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8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