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又称“金疮痉”,多因皮肤破伤处受邪(破伤风杆菌)所致。临一床一表现以面唇青紫,颇面肌肉阵发一性一痉一挛,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牙关紧闭,舌强流涎,甚而呼吸困难,痰鸣,窒.息等为特征。
1 .老葱白治疗破伤风
[方剂] 老葱白(连须,去叶不去皮)500克,黑扁豆45克,棉子90克,高粱原酒75克。
[制用法] ① 棉子炒焦至酱紫色,碾碎,过筛去壳。② 葱白加水四五碗,煎成汤。③ 酒一温一热。④ 黑扁豆放大铁勺内炒,先冒白烟,后冒青烟至90%炒焦时离火。⑤ 把一温一酒倒人铁勺,过滤,留酱紫色酒液。把棉子粉与酱紫色酒液混合,加适录葱汤搅如稀饭样,灌服,服后盖被发汗。连服2天。
[功效] 发表,通一陽一,解毒。用治破伤风。
[验证] 据《食物疗法一精一萃》 转载《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 介绍,用本方共治62例,有效56例,多数服l剂见效。
[备注] 服药期间忌食腥冷食物。
2 .棉子黑豆妙治破伤风
[方剂] 果实饱满的棉子150克,马料豆(即黑豆)75克,老葱白(连须弃叶不去皮)500克,高粱原酒150克(量可根据病人酒量而定,若病人酒量大,可多增加些,不会饮酒者125 克)。
[制用法] 将棉子炒焦至酱紫色,研碎过箩成细而。葱加水四五碗,熬成三碗。将酒一温一热。把马料豆放人铁锅用火炒,先是冒白烟,后冒青烟,至大冒青烟时(黑豆约90%已炒糊)离火。然后把一温一酒倒人铁锅内,待豆子不发出响声时过滤,留酱紫色液体。把棉子粉和马料豆液放在一起,加人适最葱汤,如同稀粥一样。服下,连服1-2天。热天服后盖一个被单,冬天服后盖上棉被,使汗出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通一陽一利尿。用治破伤风。
[验证] 据《老年报》介绍,此方系安徽利辛县焦家伦同志提供的秘方,经用此方治疗63名破伤风患者,96.8%治愈,一般患者服用l剂可愈,重者需连用2 剂。
[备注] 治疗期间应忌腥冷食物,病人需静卧休息。
3 .鸡矢白治破伤风
[方剂] 鸡矢白(白鸡屎)3-9克。
[制用法] 以烧酒冲服。
[功效] 治破伤风。
[验证] 据《中医杂志)1962 年10期及《食物疗法一精一萃》 绍:某患者因伐木被树枝刺破手背,2-3日后伤口愈合,但出现发一热、口噤、牙关紧闭、全身痉一挛、面呈苦笑状,急予本品9克,烧酒冲服汗出而愈。另2例均因碰伤指头,出现破伤风症状,用本品3克,酒送服取汗而愈。
4 .鱼鳔散治破伤风
[方剂] 鱼鳔胶10-15克,黄酒120克。
[制用法] 将鱼鳔胶用线捆扎数周,用草燃一烧,烧焦后,放土地上晾干,研末。用黄酒煎开冲服,见汗即愈。
[功效] 祛风邪,消肿毒。用治破伤风。
[验证] 据《中医食用效方》介绍治疗病例:赵某,男,40岁。因足碰伤致痉一挛一抽一搐,不能行动,手足不遂,曾去两家医院均不收治,后用上方4剂痊愈。
5 .蜈蚣等治破伤风
[方剂] 蜈蚣1条,全蝎、南星、天麻、白芷、防风各3克,鸡矢白(焙干、研末,冲服)、关羌活各6克。
[制用法] 先煎诸药去渣,放人鸡矢白末,加黄洒1杯,分3次口服,上誉药为l 日剂谈。必要时成一人也可加倍服用,对牙关紧闭不能咽下的患者,可做保留灌肠。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验证] 用上药治疗破伤风患者5例,其中痊愈4例,1例因病情急,来院迟,不能服药,于数小时内死亡。
[备注]鸡矢白即鸡粪中之灰白色部分。
6 .蝉蜕、僵蚕等治破伤风
[方剂] 蝉蜕、僵蚕各9克,全蝎、地龙各3克,蜈蚣1只。
[制用法〕将上药用火微焙,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新生儿破伤风于开始时好哭、烦躁,鼻头和人中呈现黄色,渐下颌强直,不能张口,一吮一乳一因难。此时用上药末3克,开水调匀,慢慢喂服。如出现唇口收缩、舌体强硬、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啼声不出、吞咽因难、口及面不断一抽一搐,呈苦笑面容,此时将上药末3 克,用开水60ml化匀,分3次鼻饲,每1-2小时1次日鼻饲9克。如面唇青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一抽一频繁、呼吸气促,这是严重危险征象,即用上方水煎2次,过滤,约180ml,每l小时鼻饲30ml,每次鼻饲加犀角0.3克,1次鼻饲完。继用2剂,方法同上,如痉一挛已缓,每2小时鼻饲完。如痉一挛末缓,如能积极抢救,可获治愈。
[验证] 笔者采用上方治愈100 多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效果极佳。
7 .蝉蜕、防风等治破伤风
[方剂] 蝉蜕20克,防风、全蝎、蜈蚣、僵蚕、钩藤各15克,竹黄、胆南星、大辰砂各7克,苯巴比妥0.1克x10片。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成一人6克,小儿0.7-3克。每日分早、中、晚3次口服。
[验证]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15例,一般服药6-8天即可获痊愈。
8 .地龙、蝉衣等治破伤风
[方剂] 地龙、蝉衣、天麻、羌活、防风、荆芥、胆南星各9克,钩藤、赤芍、明矾各10克,蜈蚣、全虫各5克。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装入干净瓶内备用。用时,以凉开水冲服。每日2-3次。3天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为止。
[验证]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24例,服药2-3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9 .蜈蚣、全虫等治破伤风
[方剂] 蜈蚣3克,全虫、防风、胆南星、白芷、天麻、钩藤各5克,羌活8克,丹皮10克,鸡矢白末6克(成一人可加址)。黄酒适量。
[制用法] 将前9味药水煎2次后,去渣,加人鸡矢白、黄酒,搅拌均匀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本方药为1日剂量。如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咽下,可保留灌肠。小儿可随年增减用量。
[验证]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13例,效果显著。一般用一药3-5剂均获痊愈。
10 .蒲公英、金银花等治破伤风
[方剂] 蒲公英、金银花、当归、败酱草各30克,连翘20克,僵蚕、钩藤、防风、川芎、羌活各15克,红花、桃仁、全蝎各10克,栀子12克,蜈蚣3条。
[加减] 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火麻仁各10克;若兼有痰盛者,加天竺黄15克,'
[制用法]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剂。
[验证]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6例,经服药5-7剂,均获治愈。
11 .丹皮、赤芍等治破伤风
[方剂] 丹皮、赤芍、麦门冬、茯神、胆南星、钩藤、羌活、防风各10克,薄荷叶、陈皮、当归、全蝎各6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3剂1个疗程。
[验证]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1 例,经用一药1-2个疗程治愈者10 例,3-4 个疗程治愈者8例。治程中末见不一良反应
针灸培训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预防破伤风的方法
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破伤风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种毒血症。
破伤风的治疗
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u,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以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位,直至症状好转。用前必须皮试,伤口周围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时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加强 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破伤风补充
补充1: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
补充2:
破伤风杆菌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毒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对神经有特别亲和力,所引起全身横纹肌群的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破伤风的潜伏期平均为6 ̄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 ̄30日,甚至数月,也有数年之久,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日左右发病。一般地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病人先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头晕、头痛、嚼肌紧张致胀、烦躁不安,随后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严重时往往危及生命。 本病关键在于预防及正确的处理伤口,往往可避免破伤风。
补充3
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1)机械性或病理性损伤。由于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屏障功能手损,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组织。(2)菌群失调。(3)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4)局部厌氧环境的形成。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1)发生在口腔、鼻咽部、胸腔、腹腔、盆腔的感染及其他深部脓肿。(2)分泌物带血或呈黑色,有恶臭。(3)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4)分泌物直接镜检有菌,但一般培养无菌生长。(5)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主要随污染的食品经消化道吸收经血液或淋巴液作用于中枢神经核及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
诊断依据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他。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用药原则
“A”项TAT的应用为主,辅加“B”项抗生素和“C”项药物,加强支援治疗。燥动不安病人给予“B项中必要的镇静药等。
辅助检查
破伤风仅需按照检查框限“A”即可。
疗效评价
1.治愈:全身症状及抽搐消失,无并发症。
2.好转:全身症状及抽搐基本控制,出现并发症者。
3.未愈:全身症状及抽搐仍存在。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
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如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伤口不深,只要做好适当的清创,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水如红药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创面已干燥,没有渗出液,可不必再擦拭。
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为阴性可直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试验结果为阳性者,则应进行脱敏注射,即小剂量分4---5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肤试验。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人人体伤口并在伤口内繁殖和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续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中医亦名“破伤风”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创伤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正气受损,风邪乘隙侵入,由表人里,引动肝风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致病菌是破伤风杆菌,它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破伤风杆菌必须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并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或神经肌肉终板,而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持续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另一种是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因此,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安排患者住单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声光刺激。高热量高营养饮食,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B、C。伤口严格隔离。用具要彻底灭菌,敷料要焚毁。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毒在襄
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
[治法] 祛风疏表,解毒定痉。
[方药] 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防风12克,胆南量12克,白附子7克,羌活7克,白芷12克,天麻12克,全蝎3克,僵蚕12克,蝉蜕7克,川芎12克。新生儿破伤风可用蜈蚣o,7克,全蝎尾o,3克共研细末,每次o,7克,水调成极稀糊喂服,每日2次.
2.风毒入里
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痉挛,高热,而色青紫,板硬,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质虹绛,苔黄糙,脉弦数。
[治法] 平肝熄风,解毒镇痉。
[方药] 木萸散加减:木瓜12克,吴萸7克,全蝎5克,蜈蚣2条(焙黄,研末吞服),天麻12克,僵蚕12克,胆南星12克,朱砂o.45克(分2次冲服),郁金12克,白芍25克,生甘草6克.痰涎壅盛者,加鲜竹沥12克,天竺黄12克,高热口渴者,加生石膏35克(打碎先煎),知母12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2克,枳实12克,小便不通者,加车前草12克,地龙12克,产后或创伤失血过多者,加太子参25克,当归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中和游离毒素
(1)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能中和与神经组织已结合的毒素,故尽早使用.用前先作过敏试验.第1天用2万~5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内,静脉缓慢滴注,以后每天再用1万一2万单位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天.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单位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以深部肌内注射。完全可以代替破伤风抗毒素,一般只需注射1次,剂量为3000—6000单位。
2.控制和解除痉挛
(1)患者应住隔离单间暗室,避免光、声刺激。防止褥疮的发生.
(2)病情较轻者,用安定5毫克口服或10毫克静脉注射,每天3~4次.也可用巴比妥钠o.1~o.2克肌内注射,或l0%水合氯醛15毫升口服或20~40亳升直肠灌注,每天3次.
(3)病情较重者,用氯丙嗪50~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静脉缓慢滴注,每日4次.
(4)抽搐严重者,可用硫喷妥钠o.s克作肌内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作气管切开的病人比较安全),副醛2~4毫升,肌内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副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肉松弛剂,如氧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三碉季铵酚、汉肌松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
3.防治并发病症
对病情严重者,防治并发症的关键是早期作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蛹,以免呼吸道并发病症发生.
4.抗生素的应用
大剂量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并且助于其他感染的预防,也可口服甲硝唑每次0.4克,每6小时1次,或每次1克直肠给药,每8小时1次,持续7~l0天。
(四)手术疗法
(1)清创术: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及时进行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清疮.
(2)气管切开:对抽搐频繁而又不易用药物控制的病人,应早期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还应备有抽吸器、人工呼吸机和氧气等,以便急救。
(五)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鲜虹骨蓖麻根2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次口服,每日1剂,儿童酌减。
(2)蝉衣35克,炒焦研末:黄酒冲服。
(六)针刺疗法
牙关紧闭者,取颊车,下关,配内庭、合谷,四肢抽搐者,取合谷、曲池、内关透外关,或后溪、太冲、申脉,阳陵泉:角弓反张者,取风池、风府,大椎、长强,配昆仑、承山.均采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
预防与护理
(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达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方法。
(2)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适用于下列情况:①伤口污染严重;②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颅脑、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骨折、烧伤;③伤后未及时清理创口或处理不当。
(3)破伤风抗毒血清有两种:①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后体内抗体可迅速上升,但仅能维持5~7天,注射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以免发
生过敏反应。②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人体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提纯而成。因无血清反应,故不需作为过敏试验,是理想的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的早期发现法
破伤风患者常有外伤史,特别是有被铁锈或粪土等污染的伤口存在。它一般在伤口1~2周开始发病。此病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说,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即人们常说的“抽筋”。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嘴张不开,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诊。口腔科医生检查时往往只发现咀嚼肌、颞肌痉挛,但口腔内却无引起张口困难的牙病。越是要患者张大口,患者越是张不开,甚至反而越闭越紧。此时若稍有疏忽,即可不了了之而被延误,但如有这方面的诊断知识,想到是破伤风并获及时治疗,多数是可以痊愈的。但不少口腔科医生不一定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延误者众。待一旦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动,再转过头来想到破伤风,预后就非常恶劣了。
早期诊断破伤风的压舌试验法。其检查方法是:对某一近期有过割破刺伤皮肤的破伤风可疑患者,将一块压舌板或其它消毒干净了的光滑小木板,甚至筷子、汤勺等,轻轻放人其口腔内的舌中部,用力下压。如果患者立即出现牙关紧闭,并将压舌板咬住,不易拔出,则为阳性,可判断为破伤风早期表现。这些人在4~30小时内,将全部出现典型破伤风症状。
中药防风有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那么中药防风要如何鉴定呢?下面我告诉你中药防风的鉴定方法和相关附方。
中药防风的鉴定方法
性状鉴别
防风
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五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色浅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5-30列木栓细胞。皮层窄,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色分泌物;射线多弯曲,外侧常成裂隙。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根头处有髓。薄壁组织中偶见石细胞。
粉末特征:淡棕色。
① 油管直径17-60?m,充满金黄色分泌物。
② 叶基维管束常拌有纤维束。
③ 网纹导管直径14-85?m。
④ 石细胞少见,黄绿色,长圆形或类长方形,壁较厚。
应用鉴别
荆芥与防风均有疏风解表作用,药力缓和,二者皆可治疗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但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较荆芥好,而荆芥发汗解表之功较防风强,解表发汗,两者常同用,荆芥又可用于风湿痹痛。
中药防风的相关附方
①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荆芥、葛根。(《症因脉治》防风汤)
②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一两,炙甘草一两五钱,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兰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白芷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④治风热拂郁,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等症: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宜明论方》防风通圣散)
⑤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一(二)两(去芦头,微炒),地龙二两(微炒),漏芦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防风散)
⑥治痈疽最难收口者: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二钱,雄猪蹄一节。加连须葱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外科十法》防风汤)
⑦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⑧治破伤风及打扑伤损: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分。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一钱。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二钱,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⑨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⑩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艾叶各五钱。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病因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有存在,它可通过伤口、开放性骨折、烧伤、木刺或锈钉刺伤、而侵入人体。新生儿接生时消毒不严世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开展广泛的预防宣传工作,使群众对该病提高警惕,避免各种损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伤后尽早去医院进行清创,并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国际单位,进行预防。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平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使人体产生抗体,预防注射3次,有效期可10年。
治疗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体内毒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十、阑尾炎_中药偏方
下一篇: 四十八、脉管炎_中药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