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神经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一性一剧痛,如刀割、钻刺样疼痛,不伴有器质一性一改变,感觉检查很少有障碍。疼痛一性一质独特,是一种突然急骤发‘作、突然停止的闪电样剧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可引起同侧面肌一抽一搐、眼结膜充一血、流泪或流涎等。
1 .川芎止痛汤治疗三叉神经一痛
[方剂] 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荜拨各10--12克,蜈蚣2条,天麻10克,细辛3克。
[加减] 寒重加制附子20--30克(先煎);热重加生石膏20--30克,黄芩12 克,黄连9克;便干加大黄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参30克,五灵脂12克;一陰一虚加生地、女贞子、龟板各15克,黄柏、知母各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重者2剂。
[功效] 祛风通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
[验证] 张xx ,女,41岁,1976年6月6日诊。自诉右面颊部剧痛,痛连右目右上齿,痛如电击,时发时止,昼夜不宁、寒一温一不适;曾用去痛片、安定、青霉素等无效;拨牙2个而痛未解,右颊因一搓一切而溃破。检查:牙眼无红肿、无龋齿,舌苔薄白,脉微弦。诊为三叉神经一痛(第1 、2 支),拟用川芎止痛汤。药进3剂痛大减,又进6剂痛止,随访1年未复发。
[备注]按临一床一观察表明,方中川芎剂量小于12克,效果较差,用至20克则获高效、速效,并未见任何副作用。细辛用至6克也未见不一良反应。
2 .散偏汤治疗三叉神经一痛
[方剂] 川芎30克,白芷8克,白芥子、白芍、香附、郁李仁、柴一胡一各10克,甘草5克。
[制用法] 水煎2次,两汁混匀,分2次服。6天为1疗程,一般2--3 疗程可愈。
[疗效] 笔者运用《辨证录》中的散偏汤治疗三叉神经一痛下颌支痛13例,效果满意。所治13例中,服药1 疗程获愈者5例,服药2疗程获愈者5例,服药3疗程获愈2例,服药3疗程后无效者1例
[验证] 高xx , 48岁,农场干部。1982年7月15日就诊。发作一性一左下颌痛伴牙龈根一部痛l年余,疼痛时兼见口角及舌一抽一向患侧。l年内曾拔牙3次,将左侧臼齿全部拔掉,但疼痛不解,发作频。经用西药去痛片、消炎痛、普鲁卡因等,药效过后疼痛依然。诊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按上法服药3 剂,疼痛缓解,续进3剂而愈。随访1年无复发。
[备注]三叉神经下颌支痛与祖国医学偏头痛相似,故用散偏汤治疗有良效。方中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为镇痛要药;柴一胡一、香附、白芥子理气涤痰消饮、散结和解;白芍、郁李仁、甘革柔润缓急。诸药合用,可使气血通畅无阻,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3 .加味五白汤治疗三叉神经一痛
[方剂]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各9克,地龙15克,全蝎、蜈蚣各5 克,白芍、川芎各30克,肉桂1.5克。
[制用法]因寒而触发者,白芷可加至15克,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因热而发者,加菊花9克,决明子15克;大便干结或闭塞者加生大黄6--9克。
[疗效]所治5例,痛点位于三叉神经第二支者2例,第三支者2例,二支同时受累者1例。病程1年以内者2例,1--2年者2例,3年以上者1例。服本方6剂痛止者1例,9剂痛止者l例,15剂痛止者2例,28剂痛止者1例。
[验证]方xx ,男,50岁,干部,1956年7月15日初诊。患偏头痛史3年,人夏发作频繁,曾在上海、南通等医院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一痛”。1984年在本院口腔科检查,疑为龋齿并拔除。术后仍经常发作,每年数十次。近来因工作疲劳加之情绪不畅引发,起病l周,加重3天,右侧面颊疼痛难忍,遇热更甚;不能咀嚼,每天发作20余次,每次持续1--2分钟,人夜稍安。曾在本院内科诊治,服用各种止痛药,疼痛渐缓,30分钟后如故,邀笔者诊治。拟加味五白汤,处方: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煨川楝子各9克,全蝎、蜈蚣各5克,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龙15克,肉桂1.5克。3剂。三天后,患者复诊说:疼痛明显减轻,并每天发作减至2--3 次,每次10秒钟左右。原方去川楝子,续进3剂。药后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
4 .向日葵盘治三叉神经一痛
[方剂]向日葵盘100--200克(去子),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向日葵盘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克的汤,加白糖。每天早晚饭后l小时服下。若病情较重,可日服3次,服量也可加大一些。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疗程。为防止复发,病愈后可多服几日,以巩固疗效。
[功效]清热解毒,逐邪外出。用治三叉神经一痛。
[验证]用本方治疗三叉神经一痛患者89例,其中,痊愈者82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l例。
针灸培训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辨证。
1风寒外侵而表现为阵发性抽搐样剧痛,痛如刀割,面部有紧束感者。
治法:可用川芎茶调散(川芎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全蝎10克、蜈蚣3条、薄荷6克、甘草6克)以疏风散寒止痛;
2属肝胆风火,阳明胃热,出现突然一侧头面短暂剧痛(或左或右),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患侧、目赤面红,流泪流涎者。
治法:可用经验方(钩藤20克、菊花12克、黄芩12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3克、柴胡12克、蔓荆子12克、生石膏30克、葛根30克、全蝎6克、蜈蚣3条、细辛3克、大黄6克)以祛风平肝,清阳明热。
三叉神经痛是一个疑难疾病,因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在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那么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怎么样去缓解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如何缓解三叉神经痛
一、留起胡子
冬季是引发三叉神经痛发病最为重要的一个季节啦,三叉神经痛的男性患者是可以留胡子的,因为胡子可以挡起来这样就以免受凉也是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二、压按摩缓解
三叉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的,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要按压拇指和食指指蹼之间的大肠经合谷穴,用左手的拇指或食指去压右手的穴位1分钟,然后再压左手,如果已怀孕不要用这个穴位。
三、积极预防
预防三叉神经痛是非常的重要的,患者要学会正确坐姿和站姿。
四、用冰袋按摩
冰袋是可以有效的环境三叉神经痛的,用冰袋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是中断信号沿神经通路传导,被温度信号取代。
三叉神经痛的日常保健
一、饮食调理:
常因咀嚼动作诱发疼痛的患者,应吃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如瘦肉末粥、鸡蛋汤、菜汤、牛奶等,患者在平日里应多吃软质食物,如面条、稀饭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过硬或过热的食物及海鲜类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每餐都应做好荤素搭配,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成分。
二、面部动作轻慢:
进食、说话、洗脸、刷牙、剃须、咀嚼等动作要轻要慢,尽量避免刺激位于鼻翼、口唇等部位的扳机点,便会减少发作。
三、面部保暖:
包括较多方面,如天寒外出时,戴好口罩或围巾以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不用凉水洗脸,可用温水代替,不开窗睡觉,不直接迎风走路等。做好面部保暖,可减少对三叉神经的不良刺激,以减少发作。
四、其他方面:
患者应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熬夜时间,以保证充足睡眠,平日里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减少情绪的异常波动并避免过度紧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保健操等,且运动时动作要轻慢。
三叉神经痛5个偏方来帮你
1、西洋参麦冬茶
配方:准备10克麦冬,10克西洋参,50克白果,3颗大枣。
做法:先把大枣去核后洗干净,白果去皮。西洋参和麦冬用清水洗干净后备用。把大枣、白果、西洋参、麦冬一起放进锅里,然后加入1000毫升的水,用小火煮20分钟,然后取汁饮用。
功效:适合三叉神经痛患者。
2、丹参川穹茶
配方:准备6克丹参,6克川穹,15克冰糖。
做法:先把川穹洗干净,然后切成片,丹参也切成片。把川穹和丹参放进锅里,加入600毫升的水,先用大火烧开后,转成小伙煮1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直至融化就可以。
功效:可以去除烦恼,安神,活血和祛瘀。适合三叉神经痛和心烦失眠患者。
3、大枣川穹茶
配方:准备6克丹参,6克川穹,6颗大枣,15克冰糖。
做法:先把大枣洗干净后去核,川穹和丹参浸润后切成片。接下来把川穹、丹参和大枣一起放进炖锅里,然后加入200毫升的水,最后把炖锅用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煮1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搅拌,直到融化就可以。
功效:可以补气补血,安神止痛,活血。适合三叉神经痛患者。
4、三味牡蛎汤
配方:准备30克的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甘草。
做法:把上面这四种原料一起加水后取汁饮用。每天1剂,分为2次服用。
功效:适合肝阳上亢的三叉神经痛。
5、延胡蒜片粥
配方:准备15克延胡索,30克大蒜,150克粳米,适量冰糖。
做法:先把延胡索浸润后,切成薄薄的片,然后烘干再研成粉末。大蒜去掉皮之后切成片,粳米洗干净。把延胡索和粳米、蒜片一起放进炖锅里,加入800毫升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直到粥熟了后,最后加入冰糖搅拌融化就可以饮用。每周吃1到2次就可以。
功效:能够消炎和止痛,活血、行气。有助于身体毒素排出,减少胆固醇的含量。适合三叉神经痛和心绞痛
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指仅限于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以神经的II、III支分布区域的疼痛,如上唇、鼻翼、口角、门齿和脸颊粘膜等处疼痛最为常见。疼痛为骤然闪电样发作,如刀割样,发作时十分痛苦。疼痛区域常有触发疼痛的“扳机点”,可因洗脸、刷牙、说话、进食等动作诱发疼痛发作。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门诊见到的患者多数不敢吃饭,喝水,不敢说话,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因其明显的临床表现,确诊多无困难。病因尚不清。比较流行的学说有血管压迫神经学说,长期的临床实践也证实,血管减压手术可以缓解疼痛。当然也存在中枢性疼痛学说等。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短暂的剧烈疼痛。多为单侧发病,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中医学里属于头痛、偏头痛或面痛。
川芎20-30克、当归20克、麻黄6克、制没药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风寒这加白附子10克、全蝎6克;风热者加石膏30克,黄芩10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瘀血阻络者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去麻黄,加防风30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6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二十三、肠炎_中药偏方
下一篇: 十二、脑炎、脑膜炎_中药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