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二十七、肝炎、肝脾肿大_中药偏方

健康生活 2023-09-22 10:27:53

肝炎分慢一性一肝炎和急一性一肝炎,属祖国医学的“黄疸”, “湿阻”, “胁痛”, “虚证”和“症积”等病范畴。在临一床一上较为常见,且病程缠一绵,根治颇难。病由实致虚,终成肝郁脾虚,肝肾不足,脉络痕阻等虚实挟杂的病理表现,肝压作痛,头昏乏力,面色少华,肝肿大,口苦肋胀,胃脘腹胀满,或纳谷不香,或形体消瘦,或便澹,或睡眠不佳、肝功能异常等。

1 .泥鳅治疗急慢一性一肝炎

[方剂] 泥鳅若干条。

[制用法] 泥鳅放烘箱内烘干(一温一度以100℃为宜),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次服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小儿酌减。

[疗效] 用治急一性一或亚急一性一、迁延一性一肝炎。

[验证] 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辽宁省盖城县医院用此方治疗传染一性一肝炎35例,其中黄疸型犯例,病程最长者达7个月,通过12-16天的治疗,痊愈33例,明显好转2例。

2 .白丁香治黄疸

[方剂] 白丁香(即雄雀屎)。

[制用法] 一温一开水化服之。

[功效] 清热解毒。

[验证] 据《食物疗法一精一萃》 介绍,雄雀屎一名白丁香,一端细尖,一端圆尖,雌雀屎两端均圆。雄雀屎一性一苦一温一有小毒,治目痛。陈藏器说:“急黄欲死者,汤化肠之立苏。”余以本品治疗黄疸颇有效验。

3 .南瓜治肝炎疗效惊人

[方剂] 南瓜粉适量。

[制用法] 将南瓜蒂去掉,以手工或机械将南瓜粉碎成稀浆,用100目的网过滤,待滤液自然沉淀后,次日倾尽清水,取出晒干,并压碎成粉备用。每日冲食数次,可经久食用。

[功效] 治慢一性一肝炎、肝硬化、肾炎及糖尿病,有惊人的疗效。

[验证] 经化学成份分析,南瓜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 、C ,葫芦巴碱,腺嘌吟,一精一氨酸,天门冬素,一胡一萝卜素,葡萄糖,蔗糖,多缩戊糖及南瓜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对预防和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已被公认。

4 .甜瓜蒂保肝退黄治肝炎

[方剂] 甜瓜蒂适量。

[制用法] 将瓜蒂置于烘干箱内烘干,研成细末,取0.1克分成6份。先以2份从两个鼻孔深深吸人,约40分钟后,清洁鼻腔再吸2份,再隔40分钟又吸2份,前后共吸3次,将0.1克吸完。间隔7日后再用同样方法吸0.1克,吸完0.4克为一疗程。慢一性一肝炎一般两个疗程即可,肝硬化则需三至五个疗程。吸药后从鼻腔流一出大量黄水,每天可达l000毫升。吸药时,离者头须向前俯,使黄水滴入碗内,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泻。有时会出现头痛、畏寒发一热,类似感冒症状,或肝脾区疼痛增加,约1天左右即可自然消失。

[功效] 用于黄疸或无黄疸型肝炎、肝硬化。

[验证] 据沈一陽一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新医疗法手册》 介绍,此方经某部医院治疗130例。在住院病人15例中,有8例痊愈,7例好转。门诊115例,一般反应良好。

5 .猪油治肝脏肿大

[方剂] 猪板油90克。

[制用法] 将猪板油溶化晾凉。l次饮服。

[功效] 用于黄疸型肝炎之肝脏肿大。

[验证] 据《一江一苏中医》介绍,某女患此症,令服猪油后,大便泻数次,肝肿即消,肋下亦不痛,隔数日黄亦退,后未再发。

6 .三草煎剂治疗急一性一病毒一性一肝炎

[方剂] 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草10克。

[制用法] 上药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糖适量,每天3次,每次服100毫升,连服2周为一疗程。儿童剂量减半。

[功效] 清热解毒,利疸退黄,散结消肿。

[验证] 共治93例,治疗1个疗程后检查,治愈叩例,显效 例,总有效率达100%。3年后,笔者随机对其中的71例作了追访,未发现慢一性一或迁延一性一肝炎病变及其他肝外损害,肝功能多次复查未见异常。

7 .益肾清解汤治慢一性一乙型肝炎

[方剂] 巴戟、肉苁蓉、制首乌各20克,仙灵脾、菟丝子、丹参、黄芪、白芍、黄柏各15克,虎杖、旱莲草各30克,晚蚕砂,郁金各1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

[疗效] 据医学杂志介绍用此法治疗6例乙肝病人,疗效很好。

[验证] 彭xx ,男,60岁,农民。不思食,恶闻油气,口渴,喜浓茶,心烦,腹胀,小一便黄,一精一神不振,面色萎黄、暗滞,形瘦,经多方治疗,未能控制症状。后来采用“益肾清解汤”, 服药30剂,上述症状消失,面色转华,形休转胖,一精一神佳,食量大增,小一便清,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经多方化验为一陰一性一,一切如平人。

8 .五子汤治疗慢一性一肝炎

[方剂] 川楝子18克,女贞子2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蛇一床一子12 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 剂,30天为l疗程。

[疗效] 用本方法治疗慢一性一肝炎20例,降酶效果好。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的天数短于水飞蓟(德国)和甘草甜素(日本),而且不像联苯双酉旨易反跳。

[验证] 范某,男,18岁,近10个月来自觉全身乏力、食欲欠佳,小一便微黄;6个月前作肝功能检查:黄疽指数10单位、锌浊14单位、麝浊8单位、麝絮(+ + )、谷丙转氨酶200单位以上。经用肝泰乐、维生素C 、齐墩果酸、联苯双醋和间断服中药半年,疗效欠佳,特求余诊治。查舌质黯红、边有癖点、舌苔少,脉细涩。复查肝功能:黄疽指数8单位,其它同上;B超提示:肝光点增一粗,脾厚4.5 厘米,门静脉.5厘米。临一床一诊断:慢一性一活动一性一肝炎。中医证属:肝肾一陰一亏,肝郁血痕,投五子汤加郁金、茵陈。每天l剂,水煎分服。另用鸡内金6克,炙鳌甲10克研末冲服。上方药进2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再以上方改2天服1剂,再进10剂巩固疗效。后多次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

9 .芜菁子治黄疸型肝炎

[方剂] 芜菁子。

[制用法] 将菜子晾干,研末。以开水调服,每次服10-15克。

[功效] 清热,祛湿,润肠。用治黄疸、便秘。

[验证] 钱xx 。女,37岁,患黄疽一性一肝炎,经服上方22剂愈。

10 .紫茄大米粥治黄疸型肝炎

[方剂] 紫茄子1公斤,大米150克。

[制用法] 将茄子洗净,切碎,同大米共煮粥。服数日。

[功效] 清热,祛湿。用治黄疸型肝炎。

[验证] 据《 生报)反映,此方效果良好。

11 .米醋猪骨汤治病毒一性一肝炎

[方剂] 米醋1000克,鲜猪骨500克,红糖120克,白糖120克。

[制用法] 置锅内以醋共煮(不加水),沸后30分钟取出过滤。每次成一人30 -40 毫升,小儿10-15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l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 用治急慢一性一病毒一性一肝炎。对有高热者不适用。

[验证] 经临一床一应用,治疗15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

12 .猪肝珍珠草汤防治肝炎

[方剂] 猪肝60克,珍珠草30克。

[制用法] 共煮煎熟。可食肝饮汤,日服2次。

[功效] 清热,利尿。用于防治病毒一性一肝炎。

[验证] 据《老年报》报道,此方效果良好。

针灸培训

野生白背草有什么功效

白背叶,中药名。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具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为根或叶。性味微苦、涩,性平。功效: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叶:消炎止血。主治:根: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用法用量:根15-30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白背三七《中华草本》收录的珍贵中草药,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全草,别名大救驾、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等。草药性状:根茎肥大、肉质,呈团块状,径2~3厘米,新鲜时灰黄色,侧生茎芽多枚,短圆锥状,有的可见环节。折断面灰白色。产广西等地。以植物的全草入药 。民间以白背三七地上部分作为食药两用,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固有“神仙草”之称。

民间偏方:中医常识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经验探讨的制作方法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医学难题,其病因病机和症状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病因难查,治疗难愈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攻克这一难题,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方药《陈氏乙肝灵胶囊》。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和症状分析,认为乙型肝炎属于中医的肝郁、胁痛、黄疸、温疫、积聚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脘腹胀满、胁痛、黄疸等症状。病毒性肝炎,病因当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以传染为途径,其病因病机总的看来为湿热疫毒之邪遏伏脾胃,中焦郁滞,湿郁化火,消耗体内阴液,而导致肝肾阴虚,故病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邪气壅结,湿热困阻气滞血瘀。
治疗原则以解毒行气化瘀为主,结合病情演变进行辨证施治,并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其治疗方法以养肝、柔肝、舒肝,理气化瘀扶正,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自拟经偏方《陈氏乙肝灵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使临床症状和化验阳性反应,逐渐消失,达到康复的目的。是中医治本根治乙肝病毒的良药,给人类带来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肝的生理功能
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于时令象征春,阳气发动而阴应之,随生风气;春所生,在五行为木,木之味酸,人秉之而生肝脏。肝主升发,肝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它的经脉上巅络脑。肝的功能正常时象春天树木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肝体阴而用阳,“体”一般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容易动风化火。肝又主管筋的活动,这些功能作用以及病理情况,从阴阳观点来分析偏于动,偏于热的属阳,故肝有体阴而用阳之说。肝为刚脏,肝喜条达舒畅即恶抑郁,也忌过亢。肝的所谓刚脏之性,主要体现肝气方面,当受到精神 *** 时,使人易于急躁发怒,这叫肝气太过,相反如果肝气不足就会使人产生惊怕的症状。肝和胆相表里,肝的刚脏作用常需胆的配合才能体现。唐容川说:肝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肝为藏血之脏,又主风木,胆寄相火,与肝相连,是知肝胆二经有血及火明矣,血由心火变化而生,火从天阳丽木则明。人之精,精神气血得以和平而恚怒不生者,乃因肝木不郁,胆火不亢而然也,所以调血必先调气,熄火而尤在和血,血得和气得流畅。血得邪气则烁灼凝结。所以血脉流通不滞,潜伏不动者,全赖肝胆气血和平。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上为吐血,衄血,下为便血,溺血等症。唐容川说:肝有郁火,胸胁刺痛,说明血受热邪可使肝胆失谐。综合上面所述肝的主要功能:
①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是指肝具有疏散宜泄的功能,古人以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疏泄功能正常,因此,疏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即非抑郁,也不亢奋,肝的疏泄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所谓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变化,关系到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抑郁或亢奋两方面症状,反过来精神不正常也可引起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的病变。所以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及暴怒伤肝。
②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分泌,肝失疏泄影响脾胃消化和胆汁分泌,引起消化不良,肝气犯胃则腹胀不欲食。肝疏泄正常还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致水液不行则腹水。
③肝主藏血: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肝血不足会引起诸病变,肝血的运行也赖于肝的疏泄气机调畅,如疏泄失调会出现气滞郁阻。
乙型肝炎病因病机
病毒性肝炎以病毒为主,以传染为途径,从病因分析也离开内外二因,外因多由感受时邪,疫疠及饮食不节,内因多由正气不足及情志所伤致阴阳失调气机不畅。,内外二因又互为因果,互相联系,病情演变也是比较复杂的。
一、时邪外袭
由于大自然的气候反常变化,出现酷热,湿雾瘴气,寒湿不化而晦暗,环境不良,饮食不洁,以及疫毒,人体感受外邪由表及里,或直中于里,郁遏不达,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胆汁外溢,外侵肌肤,上染睛目,下流膀胱,致身黄、目黄、小便黄,
二、饮食劳倦所伤:
素体脾胃虚弱或正气不足劳倦过度或病后脾阳受损,津液失其运化敷布,后天生化之源不足,以及饮食无度,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或嗜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熟布水谷精微反酿湿浊困阻,气机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致肝阴肝血不足或肝失疏泄。
三、温疫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戾气”的传染途径是空气与接触自口鼻而入。
四、肝气郁结: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致气机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亢盛,胆火横逆,肝火上炎,阳邪亢盛扰乱神经,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并导致筋脉失养,肝风内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条达,气郁日久,或强力负重损伤胁络,内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留阻塞胁络而致胁痛、腹胀、腹水。
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认识
病毒性肝炎其病因当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肝炎多现黄疸,而黄疸多因于湿热内蕴。甲型肝炎多为热重于湿,乙型肝炎较之甲型肝炎病程长,而病情缠绵难愈,故多为湿重于热。然而急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并非一般湿热所能说明,乃为天地间一种异气所感,因此,必用疫毒的概念,方可认识和揭示急性肝炎的本质,即急性肝炎之因;当以毒邪为主,此种毒邪多属湿热性质,因而湿热邪毒是为急性肝炎的基本病因,湿热疫毒同侵蕴积中焦,气血瘀滞,则表现为黄疸、胁痛、肝脏肿大等症。肝炎在急性期后,湿热证候虽然消退,但疫毒邪气仍然留恋不解并未根除,气机仍然不舒,血行仍然不畅,瘀积日久,气血亏虚,肝体失荣,变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为迁延性肝炎,逐渐演变成为积聚,膨胀、肝着、肝绝、肝癌等。
由于邪毒的熏蒸并可出现昏迷。
病毒性肝炎的病机转化
总的看来为湿热疫毒之邪遏伏脾胃,中焦郁滞,湿郁化火,消耗体内阴液,而导致肝肾阴虚,故病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失调,邪气壅结、湿热困阴、气滞血瘀。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处于持续性带毒状态,多由正气亏虚,肝阴不足,再加疫毒内侵留恋消耗气血,导致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阳亏虚,疫毒之邪气潜伏所致。所以肝病症有虚有实,虚症多见如肝血不足,肝阴亏虚,肝阳不足,实症则是气火有余,或湿热邪气所犯扰,而风阳内动上扰之证,则属于本虚标实。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笔者认为:肝炎的病因即然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那么其治疗自然以解毒和行气化瘀为针对病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病情演变和辨症及主症而进行论治。在临床中并结合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脏功能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祛除病毒的目的。总之中医治疗乙肝,根据肝的功能和本性及疫毒侵入的病机转化,其治疗原则,以养肝、柔肝、舒肝理气化瘀、扶正、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辨证施治
一、疫毒入侵:
症状:疫邪熏蒸身肤肌热,四肢酸倦,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苔淡。
治法:透达募原邪热。
方药:达原饮
方解:榔片、草果仁,透达募原邪热;黄芩、知母清泄上焦邪热;柴胡舒解少阳,透达少阳郁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并且柔肝;川朴消胀除满。
二、湿热中阻:
症状:胸胀脘痞,嗯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面色泽鲜明,口粘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
治法:清热利湿。
方解,胆草泻肝胆湿热为君;栀子、黄芩清热燥湿为臣:木通、车前、泽夕、渗利湿热;生地、当归、柴胡清熟养血疏肝;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茵陈利湿退黄。
三、肝郁脾虚:
症状:胸胁胀满疼痛,胸闷太息,脘痞腹胀,精神抑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沉弦。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
方药:逍遥汤
方解:柴胡舒肝解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而且柔肝;当归补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卜荷解表透肌。
四、肝肾阴虚症:
症状: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胁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牙龈出血,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一贯煎
方解:生地杞子滋养肝肾;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柔肝;川练子疏肝理气止痛。
五、肝脾肾阳虚:
症状:胃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惫,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下肢浮肿,阴囊湿冷或阳痿,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养血散寒扶阳
方药:暖肝煎、当归四逆汤
方解:姜味辛温经散寒:当归、白芍补血和营;桂枝入肝走血分助长生气;附子温肾助阳。
六、瘀血阻络:
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或见蜘蛛痣,肝掌,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旋复花汤
方解:茜草活血通络;丹参活血化瘀;旋复花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葱白温通经脉散结:双花、连召、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当归、白芍补血养肝扶正。
总结: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自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协定经偏方《陈氏乙肝灵胶囊》
治乙肝能使临床症状和化验阳性反应逐渐消失,达到康复的目地,是中医根治乙肝病毒的良药:给人类带来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副主任医师:陈华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燕京小区老中医诊所
电话:0315—2220343宅电:0315—2565993

提醒您: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经验探讨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草药:水胡满根的功效与作用

水胡满根
(《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苦朗树的根。植物形态详"水胡满"条。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去青皮,蒸过晒干,切片备用。
【性味】《广东中草药》:"苦,寒,气臭,有小毒。"
【功用主治】散瘀逐湿,清热消肿。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流感,疟疾,肝炎,肝脾肿大,跌打肿痛。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逐湿,通经祛痹,清热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疟疾,肝脾肿大,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大热症,跌打肿痛,腰腿痛。"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筋骨痛,胃痛,疟疾;肝炎的肝脾肿大。"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选方】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水胡满根一至三两,慢火煎,内服。(《广东中草药》)

提醒您:水胡满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

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乙肝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期一般都采用西医治疗控制症状,但是非常难以彻底根治,民间有一些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调养效果非常不错!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
1、中医治疗乙肝的偏方

偏方一:南沙参、全当归、杭麦冬、甘构杞、熟地黄、杭白芍、制鳖甲、鸡内金、霍山石斛、北五味、广郁金、青陈皮。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滋阴养肝,可用以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型。

偏方二:黄芪、党参、薏苡仁、蚤休、白芍、丹参、贯众、茵陈、女贞子、蚕砂、白术、川楝子、柴胡、枳实、生草、菟丝子。服用方法:水煎服,30日为1疗程。3~4个疗程有效。功效:益气补中,疏肝活血。

偏方三:柏子仁、酸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生地黄、党参、玄参、丹参、远志、茯苓、橘梗。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养心安神,治阴柔肝,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

2、治疗乙肝的食疗偏方

食用蒲公英粥: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

食用茯苓粥:做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功效:起到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这种食疗法可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神的乙肝患者。

食用冬虫夏草:虫草顿鸡,虫草3-6枚,洗净,鸡去内脏置于锅中加水淹没全鸡,然后放在火上清炖,肉软时将虫草插入食道、胸部,放入调料,旺火烧熟即可,功效:具有调节乙型肝炎病人免疫能力,乙肝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

3、中医治疗乙肝的针灸要诀

用灸法治疗乙肝比较简单,概括性强,虽然其病因病机复杂,而灸法是以强健身体、调整免疫功能为主,所以证型不必严格区别,症状不必细分,也不必针对某种生化指标,只要选用主穴就可以统治诸疾。能使脾胃健壮,增加营养,调整免疫,抵抗病毒,自能消除症状,促进肝细胞及肝功能的恢复。

直接灸的方法:用最精细的艾绒,搓成艾炷,如麦粒大小,放在穴位上点燃,此时,穴位有轻微的灼热感,一秒钟即过。反复施灸,结疤或化脓(分泌物)。反复施灸。
中医治疗乙肝辩证分类
1、毒为实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

2、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乙肝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另外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3、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治疗乙肝,尤其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退虚热,解毒,利水、生津救脱等扶正作用。
乙肝治疗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只保肝,不抗病毒。目前许多患者只通过吃中草药等方法来达到保肝,只关注转氨酶化验是否正常,而不顾体内病毒一直存在,致使肝脏功能恶化,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大大增加。转氨酶不是评价病情最可靠的指标。如果病情处于最佳抗病毒治疗时期,就应积极抗病毒。

另一个误区是大三阳患者需要抗病毒,小三阳不需要。真正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和临床症状。2010年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提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包括:E抗原(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阳性者,乙肝病毒载量?105/毫升;E抗原阴性者,乙肝病毒载量?104/毫升。同时,对于一般的慢性肝炎,转氨酶大于正常上限两倍的患者,应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