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十七、胃下垂_中药偏方

生活百事通 2023-09-22 10:25:06

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一弛的结果。中医学则认为: 胃下垂是由于思虑伤脾,气虚下陷所致。常用的临一床一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1 .猪肚白一胡一椒补益脾胃

[方剂] 猪肚250克,白一胡一椒15克。

[制用法] 猪肚洗净切片,同白一胡一椒共煮熟后分2或3次食用。

[功效] 补益脾胃。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验证] 刘xx ,男,29岁,经查患胃下垂,食用上方、痊愈。

[备注] 牛肚可代替,功效相同。

2 .敷脐法治胃下垂

[方剂] 蓖麻子仁3克(选饱满洁白者为佳),五倍子1.5克。

[制用法] 上两味料为1次用量。将两味捣碎,研细,混匀后加水,制成形似荸荠状、上尖下圆的药一团一,大小可根据患者脐眼大小而定。将药一团一对准脐眼塞上,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早中晚各1次。用热水袋放于脐眼上热敷,每次热敷5 -10 分钟,以感觉一温一热不烫皮肤为度。一般4天后取掉药一团一。贴敷3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可做x 线造影复查。如胃的位置已复原,应停止用一药;未复原,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功效] 除湿通络,敛肺涩肠。用治胃下垂。

[验证] 据编者调查、观察,多名患者用上方治愈。

[备注] 据《老年报》 介绍,采用此方治疗期间,应注意:① 治疗不宜在寒、署天进行,一般以室一温一在20℃左右较好。② 治疗期间应适当卧一床一休息,减少活动,适当减少茶、汤的饮用童,少吃水分量多的食物,饮食以少量多次为好。③ 禁房一事。④ 热敷时腹 部可能出现较强的牵拉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个别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应引起注意,过敏者应停用。⑤ 吐血的病,人及孕妇,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3 .加味积术汤治胃下垂

[方剂] 枳实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

[加减] 消化不一良者加生三仙各10克,同煎。

[制用法] 煎l5Oml,日3次,食前半小时服之。

[功效] 主治胃下垂弛缓无力、排空时间延长、水饮停留、上腹胀满、动摇有声(震水音)。

[验证] 周某,女,33岁,就诊日期:1980年5月6日。患者上腹胀,满,食后明显,纳差乏力1年余。曾住院诊断为胃下垂,近来;上腹胀满加重,食后更甚,乃予上方加生三仙煎服,服2周后胀满减轻,4周后食后无不适,胃纳增加,体力亦好转。

[备注] 枳实理气开胃、消食除满,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时胃肠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能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和中,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加体重,增强肌力的作用,生姜一温一中化饮、理气健胃,故三药合用相得益彰,能提高疗效。加强腹肌锻炼,,忌食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4 . 蓖倍膏治胃下垂

[方剂] 蓖麻子仁98% ,五倍子2%。

[制用法] 将蓖麻子外壳剥去,除瘪的,灰的,选用饱满而洁白的仁。将五倍子去除灰屑,研成细末过筛,然后将蓖麻仁和五倍子末按上述比例混合均匀,打成烂糊,制成每颗重约10克,直径1.5厘米的药饼收贮备用。成一人每人用量1粒,点准百会一穴一(剃去一块头发,与药饼等大),将药饼紧一贴百会一穴一上,用纱布绷带固定,不使移动。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0次钟左右,以感觉一温一而不烫伤皮肤为度。一次贴上药饼,可5昼夜不换。如第1次治疗完毕,自觉症状未见好,休息1天后,进行第2次治疗,一般以10天为度。

[功效] 收敛固脱。

[备注] 引自1974年《四川中草药通讯》 (3) 本方对子一宫脱垂,脱一肛一也有一定疗效。

[验证] 坚持用一药,效果甚佳。余一精一心治疗6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有效率为75.4%。

5 .二麻膏治胃下垂

[方剂] 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

[制用法] 将蓖麻仁捣烂如泥后拦人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圆饼备用。将患者百会一穴一周围(直径2厘米)头发剃一掉后,上置药饼,用绷带或其它方法固定。敷药后让患者取水平仰卧位、宽松裤带,将盐水瓶(80℃)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3分钟。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 天,休息1天后,更换药饼。10天为l疗程。治疗以饭后2小时进行为宜。

[功效] 升提固脱。

[验证] 治疗268例。痊愈105例,显效70例,好转7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4%。

[备注] 引自1987年,《上海中医药杂志》(8)。心脏一病、高血压、呕吐、咯血患者及孕妇忌用。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暴饮幕食,不作剧烈运动,禁止房一事。药饼切勿内服。以防中毒。如果胃的位置已在骼嵴连线6厘米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则不需继续治疗。用一药后患者胃蠕一动增强,上升感越明显,疗效越好;个别患者用一药后有恶心、胸闷、小腹牵拉一性一或撕一裂样疼痛,一旦停止治疗,症状即消失。

6 .云芩、一党一参治胃下垂

[方剂] 云芩25克,一党一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克,柴一胡一、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克,升麻、陈皮、甘草各9克,大枣10枚。

[加减] 若痛甚者,加元一胡一12克;若肝脾下垂者,加鳖甲31克,若溃疡者,加白岌12克,乌贼骨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l剂。

[验证] 用上药治疗胃下垂103例,其中痊愈者54例;显效者25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2例。用本方治胃下垂5-8cm的患者,一般服药15剂即可获痊愈。

7 .肉桂等治胃下垂

[方剂] 肉桂1克(刮去粗皮),炒五倍子2克,炒何首乌3克。

[制用法] 将上药分别研为细末,混匀,每日1剂,用凉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验证] 用上方治疗胃下垂患者60多例,用一药l-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正常,部分患者经x线复查,胃体上升3-5cm 。

8 .鲜仙人球瘦猪肉治胃下垂

[方剂] 鲜仙人球50-60克,瘦猪肉30-50克。

[制用法] 先将瘦猪肉剁碎制成肉饼后,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顿服,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肠例,均获治愈。其中用一药1个疗程治愈者20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3个疗程治愈者3例。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9 .西洋参等治胃下垂

[方剂] 西洋参5-8克(磨汁冲服),生黄芪20-30克,白术、升麻、枳实、青皮、女贞子、枸杞子各10-12克,砂仁、甘草各8-10克。

[加减] 若伴湿一热者,加川黄连6-8克,苍术10-12克,藿香10克;若伴气滞者,加苏梗、广木香各6-9克;若伴溃疡者,加乌贼骨20克,白芨15克;若中气下陷者,加葛根15-20克,炙甘草10-12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

[验证] 用上药治疗胃下垂患者101例,其中治愈者(胃下垂恢复正常,主症消失)95例;显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3 -5cm 以上)4例;无效者(治效前后无明显变化)2例。服药期最短者l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治疗中未见不一良反应。

10 . 黄芪首乌治胃下垂

[方剂] 生黄芪25克,何首乌、全当归、鸡血藤各15克,柴一胡一20克,炒葛根、升麻、山萸肉、香附各12克,生甘草10克。

[加减] 若患者口苦泛酸者,加吴茱萸、川黄连各8-10克;若患者口淡无味者,加焦三仙、藿香各10-12克;若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生川军(后下)各8 -10 克;若大便稀溏者,加怀山药、生薏苡仁、茯芩各10-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早、中、晚3 次口服,半个月为l个疗程。

[验证] 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45例,经用一药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0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针灸培训

怎么治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人体处于站立位时,胃小弯低于髂前上棘连线,多由于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所致,临床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消化不良等。胃下垂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如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可参照慢性胃炎的治疗,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健胃消食片等口服。腹胀、胃排空缓慢者,可予多潘立酮或胃复安,合并便秘,首选莫沙必利。2、其他治疗:必要时可放置胃托,同时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耳针法、艾灸及气功疗法。胃下垂患者在选择吃的食物时,最好选择比较松软和好消化的食物。如面条、松软的面包和馒头等。因为过硬的食物会给患者本来就错位下垂的胃带来更大的磨损和伤害。不利于病情康复。在吃完东西以后,切忌不要马上做奔跑、跳跃等剧烈运动。也不要马上上床睡觉。这都会给胃下垂的发生和加重带来隐患。
胃下垂的治疗是多方面的。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水平连线以下。本病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久病体弱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和长期卧床少动者。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的韧带松弛,或者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治疗:①积极治疗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加强体质锻炼和腹肌锻炼,增加腹肌力量。②饮食要少吃多惨,避免吃刺激性及不易消化性食物,不暴饮暴食及偏嗜,食后可作短时间的平卧休息,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劳逸适度。③放置胃托为防止后天性胃下垂,对经产妇及腹压改变者有效。④对症治疗:可服用助消化药,增加营养,对腹胀者少用促进蠕动排空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便秘者可给与缓泻剂。⑤其他治疗:针灸、按摩、埋线等。⑥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胃下垂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3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