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用法 : 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 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方解 :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为佐药。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临床应用 :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咽部异感症、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注意 : 本方药物多苦温辛燥,适宜于痰气互结偏于寒性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为气郁化火,痰火互结所致,虽有梅核气症状,亦不宜使用。
方歌 :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延伸 : 半夏厚朴汤为治梅核气的专方。其病证特点:一是病位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感觉异常,如梅核塞于咽喉,但不碍饮食,故而得名。现代医学称此病为咽部异物症,或咽喉神经官能症、癔症球等。主要与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属非器质性咽异感症。现代研究:本方能显著抑制麻醉猫电刺激喉上神经的喉反射,可消除咽中有异物感之感觉,故可治疗梅核气。
摘录 : 《金匮要略》
具体要根据个人症状而定。
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相关信息:
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月、8月、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径粗0.5~10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小种茎作种优于大种茎。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砂土,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
半夏厚朴汤源自《金匮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异物感的专方。
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首先,看得出来楼主对中医很有兴趣,赞一个!!
其次,我得告诉楼主这样一个客观情况,《金匮要略》作者是张仲景,生活年代是汉代,当时的度量衡和后世差别很大,在其著作中,涉及到的重量单位有两,升,方寸匕,钱匕等。此外升亦作体积用,当时之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这个算是量偏大的,还有量偏小的换算观点)。
汉代度量衡折算成现代,约为:古之一两,折十六制之一钱。算下来,大概是3g。一升的话,在重量上约是十六制之六钱到一两,也就是18~30g。此外,厚朴亦有按照“尺”算的。
因此,原方计量大概应为:半夏18g,厚朴9g,茯苓12g,生姜15g,苏叶6g
所以,楼主自己算的药量都是偏大的,尤其是半夏一升,如果是130g的话,估计能放倒两头牛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半夏南星白附丸
下一篇: 半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