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五皮饮 脾虚肤肿①。
(《中藏径》)
【歌诀】
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
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①此方司①
【词解】①肤肿:多由脾虚湿重,水溢皮肤所致,亦称“皮水”。症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小便不利等。
②肤胀:是指寒湿留滞在皮肤之内而出现肿胀的病证。症可见全身浮肿,腹部膨大,按之肿有凹陷,皮厚而色泽无异常变化等。
③司:即主管。
【组成】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各等分(各9g)
【用法】上5药共为粗末,每次用三钱(9g),水煎,去渣,一温一 服。
【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皮水,脾虚湿盛。症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缓等。
【分析】脾虚湿盛,溢于肌肤而致肤肿为本方主证。心腹胀满,上气喘急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茯苓皮淡渗利湿,行水消肿,为君药。生姜皮、大腹皮助君行水消肿,为臣药。三药相合,能去皮肤中的停水。又佐以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且泻肺平嚼;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和胃,使气行水行。方中五药皆用其皮,则善行皮间之水气,故专治皮水。
按:本方作用平和,利水消肿还能健脾,故治疗稗虚水肿轻证有奇效。亦可用治妊娠水肿。原书名为…五皮散”,
【附方】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本方即上方去桑白皮,换五加皮而成。其功用、主治与上方基本相同。
按:五加皮亦有利水去湿之功,但性偏一温一 ,而桑白皮甘寒,这是二方不同之处。
中医良方目录1拼音2《刘奉五妇科经验》 2.1方名2.2组成2.3功效2.4主治 附:1古籍中的清热利湿汤 1拼音 qīng rè lì shī tāng
2《刘奉五妇科经验》
古籍中的清热利湿汤 《汤头歌诀》:[利湿之剂]茵陈蒿汤 ,则势外出而不内入,不必汗下,惟用栀子、黄柏,清热利湿以和解之。若小便利,色白无热者,仲景作虚劳治,...
《汤头歌诀》:[收涩之剂]治浊固本 (丸)莲蕊须,砂仁连柏二苓俱。益智半夏同甘草,清热利湿固兼躯。〔固本之中,兼利湿热。莲须、黄连(炒)...
《汤头歌诀》:[和解之剂]清脾饮 一变也。青、柴平肝破滞,朴、夏平胃祛痰,芩、苓清热利湿,术、草补脾调中,草果散太阴积寒,除痰截疟。〕...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一方脉痨瘵合参]逍遥散 )拣人参北柴胡栝蒌实(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
《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蛤蜊
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
甘露消毒丹(普济解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葛,苓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连朴饮:
连朴饮内用豆豉,菖薄半夏芦根栀,胸脘痞闷兼吐泻,湿热为病皆可治。
蚕矢汤:
蚕矢汤用苡木瓜,苓连栀通吴萸夏,加入豆卷清湿热,吐利腹痛转筋佳。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二妙散: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痊。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猪苓汤:
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五皮散(五皮饮):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润畅急煎尝。
实脾散(实脾饮):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石菖蒲,草梢乌药智仁具:或加茯苓共煎煮,淋浊留连自可除。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鸡鸣散:
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4.血府逐痪汤__九、理血之剂
下一篇: 5.六一散__十二、祛暑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