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十祛风之剂

健康生活 2023-09-22 00:44:53

十祛风之剂

祛风之剂,是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能治疗风病的方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概言之,可分“外风”和“内风”二大类。外风病是指六淫中的风邪侵入人一体 ,留X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发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筋脉拘急,口眼歪斜,语言X謇涩等证候,一般称为“真中风”。或者出现眩晕头痛,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肌肤瘙痒等症。内风病即内生之风,多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营血虚乏,血不养筋,或邪热亢盛,灼伤阴血,肝木失养所致。其临床 见症因发病机理不同,亦各有异。如阴虚阳亢,气血

上逆,可见头目眩晕,脑中热痛。甚者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此又称“类中风”。如热极生风,常见高热不退,四肢抽搐等症。根据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的治则,祛风剂又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大类。此外,尚有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挟外风者,临证当辨证施治,内外兼顾。

中医良方

汤头歌诀白话解内容是什么?

汤头歌诀白话解内容是讲解古代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分门别类,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用韵语编成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主要方剂:

发表之剂、补益之剂、经产之剂、痈疡之剂、杀虫之剂、收涩之剂、除痰之剂、泻火之剂、润燥之剂、利湿之剂、祛暑之剂、祛寒之剂、祛风之剂、理血之剂、理气之剂、消补之剂、表里之剂 、内气之剂。

以上内容参考?-汤头歌诀白话解

祛风湿的中草药及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 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 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增进 人体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下面我准备了祛风湿的中草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祛风寒湿中草药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祛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祛风湿热中草药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祛风止痒(桑枝)

生津(桑枝)

祛风湿(桑枝、海桐皮、海风藤)

退虚热(秦艽)

清湿热(秦艽)

清热燥湿(防己)

利水消肿(防己、桑枝)

定惊止痉(蕲蛇)

攻毒(蕲蛇)

解毒(豨莶草)

杀虫解毒(雷公藤)

杀虫止痒(海桐皮)

活血通络(雷公藤)

祛风通络(络石藤)

通经络(臭梧桐)

通络止痛(秦艽、海桐皮、海风藤)

消肿止痛(雷公藤)

凉血消肿(络石藤)

利关节(豨莶草、桑枝)

祛风湿强筋骨中草药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兼有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强腰膝)

安胎(桑寄生)

利水消肿(五加皮)

温补固摄(狗脊)

风湿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4. 其它: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分解和破坏,抑制破骨细胞。可消炎,镇痛。

(2) 雷公藤总甙:抑制T、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术,晚期可作关节置换术,或肌腱修复或转移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措施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对血中有很多循环免疫复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选用免疫吸附及血浆清除疗法;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药性赋》



寒 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篓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
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热结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疽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疼,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冬止嗽。补血涸而润
肝心;麦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夏枯草疗痰火瘰疬。且能明目而抑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软紫草凉血且疗斑疹;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疼。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金铃子治疝肿而理气痛;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益母草理血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痈。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早莲草滋阴治白发。而治血有功。又况蔓荆子治风热头痛,疏风清头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优。地榆疗崩漏,
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热 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欲温中以筚拨,用发散以生姜。五昧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腮胸脐(海狗肾)疗痨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助阳而医白浊。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阳精之药。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葫芦巴治虚冷之疝气;大风子治疥癣而杀虫。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治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香佛手理气滞之脘痛。盖夫散肾冷、助脾胃.须芘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翻胃,壮九阳之力。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岂不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疼除。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血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疼;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羊藿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讣虚赢劳绝。白花蛇治瘫痪,除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是则砒霜剧毒蚀疮之用;樟脑开窍除虫湿。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疼;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此六—十种药性之热也。


温 性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风痰。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制曲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肾虚;明雄黄善解毒,又杀虫积。熟地而血虚能医;覆花而痰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泻,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苑治嗽;防风祛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筋挛肿痛。白芷
止崩治肿,疗痔漏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汤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玄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
有助。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伸筋草祛风湿活络;何首乌冶疮疥之资。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南星主风痰,治风痫痰迷。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冷之用。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白附子祛风痉、治面瘫偏头痛。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疼疝气之痪。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淡豆豉发伤寒之表,三七参除诸血之鲜。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青皮破气。除积滞又疏肝。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菟丝子补肾以明目;紫河车补虚而有益。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平 性
祥论药性,平和惟在。以硼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麻仁滋养补虚弱。通便润肺;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冶金疮,血行则却。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祛风之药。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性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观夫商陆治肿,覆盆益精。琥珀安神而破血;朱砂镇心而有灵。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瘀调经。岂不知山药补脾、去痰嗽消渴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桑螵蛸疗遗精之泄;粉萆薢治湿浊之盛。蛤蚧治劳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仲之病。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治腰痛;鸡内金消食化积,亦止遗尿。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郁李仁润肠宣水,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旨;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香附子理血气之瘀滞;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椿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疼;神曲健脾胃。而进饮食。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养心神而有益。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治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敛肺劳之嗽痿;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连翘排脓疮与肿毒;石楠叶利筋骨与毛皮。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太子
参补气,大枣和药性以开脾。然而鳖甲治劳疟,兼破症瘕;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乌梅主便血疟痢之用,虫单补虚劳喘咳之施。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