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朱丹溪) 治上中下痛风①。
(《金匮钩玄》)
【歌诀】
黄柏苍术天南星 桂枝防己及威灵
桃仁红花龙胆草 羌芷川芎神曲停
痛风湿热与痰血 上中下通用之听
【词解】①痛风:即风痹。由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肢节,其中又以风邪为甚的痹证。症见肢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组成】酒炒黄柏苍术天南星各二两(各60克)桂枝威灵仙羌活各三饯(各9克) 防己半钱(l.Sg)桃仁白芷各五钱(各1.5克) 龙胆草五分(1.5克) 川芎二两(60克) 炒神曲一两(30克) 红花一钱半(4.5克)
【用法】上13味药共研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一百丸(9克),白开水送下。
【功用】疏风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证。症见上中下周身骨节疼痛。
【分析】痛风一证,以外受风邪为主,每多挟寒、挟热、挟湿、挟痰或瘀血阻络等病因,本方可通治各种原因所致痛风证。方中重用苍术祛风散寒,燥湿健脾;天南星辛苦一温一 ,燥湿化痰散风,共为君药。白芷、羌活、桂枝助君疏散风邪(白芷祛头面之风,羌活去骨节之风湿,桂枝去手臂之风);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经络,共为臣药。黄柏龙胆草均苦寒,清热燥湿;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为血中气健脾、理中焦之气滞,诸药相配,能疏散风邪于上,泻热利
湿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中,故上中下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可通治。
按:有说痛风有多种,或寒,或热,或湿,或痰,或瘀血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如无瘀血,可去桃仁、红花;若湿热不重,可去龙胆草、黄柏。总之,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中医良方痛风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文明病。依据近年来的统计发现,三十岁以上的国人两成以上有尿酸过高的情形,而尿酸过高的患者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会发展成为痛风。基本上,血中尿酸浓度越高,得到痛风的机会也就越大。
●发病成因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痛风是人体对普林的代谢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减少,造成血中尿酸增加,尿酸结晶沉淀在关节中,而促使关节发炎肿痛。典型的患者是中年男性,在夜间睡眠时因为下肢关节的剧烈疼痛而惊醒,发病的关节有明显的发热、发红与肿胀,而以大脚趾关节为最常侵犯的部位。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痛风是属于中医「痹证」、「白虎历节风」的范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关节炎。
●治疗
在治疗上,西医常用秋水仙碱、消炎镇痛剂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处理痛风病人,基本上疗效不错,但是过敏体质及肠胃不适的副作用颇为常见。事实上,中医也有许多方药可以处理痛风,像是急性的痛风关节炎发作,可依病情选用当归拈痛汤、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白虎加桂枝汤或四妙丸等,通常可取得不错的疗效。
另有一类痛风病人是属于虚胖水肿的体质,亦即是肥胖而肌肉松软,易流汗、常疲劳、常感腰以下沉重,甚至劳累后即出现下肢水肿,这类病人可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来控制尿酸,也多少能达到减重及改善疲劳的效果。而研究文献也指出,土茯苓、萆薢可降低血中尿酸浓度,薏苡仁、泽泻、车前子、大腹皮、茯苓皮等中药则有助于尿酸的排泄,这些药物经过适当的配伍后,可用于痛风的间歇期来降低尿酸。
●食疗方
痛风患者对饮食一定也要有所讲究,基本上要多喝水少喝酒,尽量不要吃普林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小鱼干、吴郭鱼、白带鱼、四破鱼、虱目鱼、鱿鱼、干贝、牡蛎、高汤、黄豆芽、芦笋、香菇等,家畜肉类食品及豆类的普林含量也不少,不宜多吃。但是痛风患者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像蔬菜水果类则多吃无妨,以下也介绍两道有助于痛风患者的食疗方:
一、薏仁粥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二、冬瓜汤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
您好!我不是专业医生,但是我知道在南方风湿病是比较常见的,有一种药叫做钻山风据说对这个很有效,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常见的风湿病治疗法
风为六气之一, 其性为善行而数变之阳邪, 湿亦为六气之一, 其性属重浊有质之阴邪。所谓六气者, 乃天地间之风、寒、暑、湿、躁、火六气, 其气各随时令盛衰, 若遇人体虚弱, 正气不足之时, 亦各会侵入致病, 也有两气三气结合侵入人体致病者, 不胜枚举, 尤其风湿二气之合病, 更比比皆是, 即今所说之各种风湿痛、风湿关节炎、风湿筋骨肌肉、神经痛、风湿心脏病、痛风等, 莫不与风湿有关, 盖此二气侵入人体, 互相结合为患, 风邪易走窜, 湿邪易滞者, 均能妨碍气血之运行, 而致病痛。
(素问风论篇)黄帝问於岐伯∶风之伤人也, 其病各异, 其名不同, 不知其解, 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於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腠理开, 则洒然寒, 闭则热而闷, 其寒也, 则衰饮食, 其热也, 则消肌肉, 故使人惊栗而不能食, 名曰寒热。(素问气交变论)岁木太过, 风气流行, 民病飧泄, 食减身重, 烦冤肠鸣, 腹支满。又, 岁土不及, 风 大行, 化气不令, 草木茂荣, 飘扬而甚, 秀而不实, 民病飧泄, 霍乱, 体重腹痛, 筋骨繇复, 肌肉 , 善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病行於上。(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气大来, 木之胜也。土湿受邪, 脾病生焉, 所谓感邪而生病也。(灵枢五色篇)风者, 百病之始也。(灵枢寿夭刚柔篇)病在阳者, 名曰风, 病在阴者名曰痹, 阴阳俱病, 名曰风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疼发热, 日晡所剧者, 名曰风湿, 此病生於汗出当风, 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杏意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 又, 风湿脉浮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耆汤主之。组成∶防己、甘草、白术、生 、大枣。又, 风湿相抟, 一身尽疼痛, 法当汗出而解, 值天阴雨不止, 医云, 此可发汗, 汗之病不愈者, 何也? 益发其汗, 汗大出者, 但风气去, 湿气在, 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 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汗出者, 风湿俱去也。又, 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抟, 身体疼烦, 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 者, 桂枝附子汤主之, 若大便, 小便自利者, 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组成∶桂枝、附子、甘草、生 、大枣。白术附子汤组成∶白术、附子、甘草、生 、大枣。又, 风湿相抟, 骨节疼烦, 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则痛剧, 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 组成∶甘草、附子、白术、桂枝。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证见腰背拘急 重疼痛, 活动不利, 或发热恶风, 或浮肿, 多因卧湿受风, 或肾虚, 风湿乘袭, 滞留经络所致, 宜怯风燥湿为主, 用独活寄生汤治之。 组成∶独活、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药、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赤水玄珠)风湿头痛, 由风邪外袭, 湿浊上蒙, 证见头痛如裹, 肢体困重, 胸闷腹胀, 恶心纳呆, 口乾少饮, 苔腻, 治以 祛风化湿 方用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川芎、甘草、蔓荆子、高本、防风。大抵六气之邪伤人, 皆因人体元气不足, 抵抗力弱, 闭藏疏泄之道俱失, 而易罹各种疾病, 故有「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之说。
若初得风湿者, 皮肤毛孔闭塞而为热者, 宜汗之, 先治不愈, 渐入经络, 而痹痛不仁, 以汤药火灸之, 若再失治, 则渐入於腑, 继入於藏, 次第相传, 以致不救。治之方法∶宜升提发散者, 用升麻、荆芥、葛根、柴胡、紫苏药之类。若须辛温发散者, 宜麻黄、桂枝、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白芷、细辛、高本、葱白之辈。若宜辛凉发散者, 用薄荷、桑叶、豆鼓、菊花、芦根、香薷、蝉退之属, 佐以利水 湿之品如∶茯苓、猪苓、泽泻、赤苓、木通、车前子、槟榔、大腹皮、茵陈、滑石、商陆、芫花、大戟 、甘遂等。更辅以健脾胃 湿之药如∶苍术、白术、於术、扁豆、山药、莲子、芡实、茯苓、赤苓。并配合辛热 风湿散寒之剂如∶乾 、炮 、川乌、草乌、肉桂、附子等, 复能详察证状, 对证用药, 可卜效如桴鼓之相应也。
另列常用治风湿之方十条如下∶
1.三痹汤, 治风湿寒三气合而为痹, 筋骨、肌肉、周身疼痛 麻怕风冷等证。组成∶黄耆、续断、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肉桂、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
2.羌活续断汤,治肝肾虚热, 风湿内攻, 腰膝作痛, 冷痹无力, 屈伸不便。组成∶羌活、续断、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杜仲、茯苓、人参、牛膝、桂心、甘草。
3.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治痛风湿热痰血。组成∶黄柏、苍术、天南星、桂枝、防己、威灵仙、桃仁、红花、龙胆草、羌活、白芷、川芎、神麴。
4.羌活除湿汤, 治风湿身痛。组成∶羌活、高本、防风、升麻、苍术 。
5.神术散, 治风湿、风寒泄泻。组成∶甘草、苍术、细辛、高本、川芎、白芷、羌活。
6.(益蜀)痹汤, 治中风、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组成∶黄耆、甘草、羌活、防风、赤芍、当归、 黄、生 、红枣。
7.羌活散, 能 风利湿。组成∶羌活、茯苓、薏苡仁。
8.防己汤, 治风湿肿、身重多汗。组成∶人参、黄耆、白术、甘草、防己、生 。
9.小续命汤, 治六经中风、 斜不遂、语言蹇涩、厥阴风湿。组成∶桂枝、附子、川芎、 黄、人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甘草。
10. 莶丸, 治中风、 僻、语言蹇涩、肢缓痹痛、风湿诸疮。组成∶ 莶草一味、酒抹蒸晒研粉炼蜜为丸。
笔者按∶ 莶丸虽仅一味,其治疗风湿效果极佳。前后曾有江陵节度使成纳及益州知事张咏进 莶丸给皇帝,可知其效验定佳,大陆有些地方称 莶草为风湿草,由此可知也。
问题一:痛风如何治疗偏方大全?治疗痛风可选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别嘌呤醇 ,可使用非留体类抗风湿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饮食治疗应避免进食含高嘌呤饮食。可以吃些动物内脏、骨髓、海味等含嘌呤丰富的食物。
问题二:痛风怎么办快速止痛偏方大全j脚痛的非常历害痛风治疗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风湿寒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类风湿。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顿,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问题三:如何治疗痛风偏方_ ?偏方一、虎刺鲜根或花(干根)。
做法:煎汁用酒冲服。
功效:有清热通络之效。
偏方二、红花、白芷、防风,威灵仙。
做法:酒煎服。
功效:用于缓解痛风四肢疼痛症状。
偏方三、钩藤根,加烧酒适量。
做法:浸1天后分3天服完。
功效: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偏方四、鲜竹叶、白茅根。
做法:鲜竹叶和白茅根洗净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30分钟,代茶饮。
功效:有利尿、防止痛风合并症。
偏方五、芹菜100克(连根须)、大米30克
做法:芹菜100克(连根须),洗净后切碎,与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
盐、味精。可常食。
功效:痛风急性发作时尤宜。
偏方六葛根10g、茯苓6g、枸杞10g、薏米仁6g
做法:每天一剂,或泡或煮,当茶来喝。
功效:加速尿酸排出
偏方七、茄子250克、酱油、麻油、盐、味精
做法: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味精拌匀后食。隔日服。
功效: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问题四:痛风偏方的中药治疗痛风中医学也有“痛风”的病名,历代医学家都有所论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本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养,造成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以外感邪气、跌打损伤为发病外因,湿热、痰浊、瘀血互结为发病特点,辨证应注意辨其虚实,初则属于实证,久则正虚邪实,或虚实夹杂。痰瘀阻滞是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症状早期表现在肢体、关节经络,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凡属风邪偏盛者为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盛者为痛痹,关节僵硬,痛有定处;湿邪偏盛者为着痹,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邪偏盛者为热痹,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因脾失健运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功能失调致湿浊排泄障碍,加之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湿浊流注于关节、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治疗在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用祛风除湿,清热利湿等法;慢性期以扶正祛邪为主,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法。 《湿热痹阻》痛风排酸是重点,由于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用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等。《风寒湿痹》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选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痰瘀阻滞》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选二陈桃红饮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脾肾阳虚》由于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等。《肝肾阴虚》由于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等。以上方药可视症加减:风邪偏盛加五加皮、寻骨风、透骨草;寒邪偏盛加制附子、细辛、桂枝;湿邪偏盛加萆Z、木瓜、g莶草;湿热偏盛加栀子、黄柏、忍冬藤;关节疼痛加莪术、全蝎、徐长卿;关节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关节冷痛加细辛、干姜、制附子;肌肤麻木加穿山龙、海风藤、络石藤;阳虚甚加干姜、巴戟天、肉苁蓉;阴虚甚加生地、石斛、鳖甲;下肢关节痛加牛膝、独活、青风藤;上肢关节痛加桑枝、姜黄、威灵仙;腰膝酸软加川续断、鹿衔草、鹿角胶;血瘀明显加赤芍、红景天、生蒲黄;皮下......>>
问题五:痛风中药治疗的偏方有什么偏方?正确做法:一、把脚抬高过头,减缓疼痛,狂喝一肚子温开水(最好是弱碱性天然矿泉水),手里再拿一碗热开水,边吹边喝,热水利于排尿;二、煮一大碗青菜(梗青越苦越好)汤,吃点米饭,好继续战斗;三、到普通药店买白茅根10克、淡竹叶10克(以后每天一剂),煮开了倒入保温瓶,喝干一壶再往里面添开水。连撒三四泡尿,尿酸降了、痛也麻木了,不觉痛了。记得发病期间只能吃四样食物:青菜、水果、牛奶、鸡蛋。提示:老人单位时间内饮水量,以本人不出现不适感为宜。要记得养好肝、医好肾,如一时半回不能医好的,避免进食富含嘌呤(如啤酒、豆腐、海鲜等)类的食物。
喝不下水可以泡脚缓解痛风
臭牡丹15克(地龙20克)、过江龙15克(威灵仙20克)、金钥匙15克(黄柏20克)、小钻15克(川芎20克)、红葛麻藤15克(天麻20克)、救必应15克(络石藤20克)、千斤拔15克(秦艽20克)、九节风15克(防风20克)、杜仲15克。
问题六:根治痛风的偏方是什么呀,1、栀子50g,鸡蛋清2个(蛋黄去掉),将鸡蛋清和橘子用高度烧酒调成糊状,然后患者用来敷在痛处,在关节疼痛的部位用纱布包好,每天要记得换一次,一般来说2至3天就可以缓解疼痛,而且该偏方没有副作用。敷药后局部皮肤有可能变黑,但无疼痒,不破溃。
2、将茄子300g洗干净后,切成条状,放到蒸具里面隔水蒸熟,放入一些酱油、盐、麻油、和味精拌以后弄均匀,即可食用,可以祛风除湿,消除肿胀疼痛。
3、用新鲜葡萄50g、大米100g,然后加凉水500毫升,在温火的慢慢熬煮成为粥服食。每日一次,痛风病连用5-7次就会出现效果,可以消除患者关节的肿胀以及疼痛。
这些都是食疗偏方,没有确切治疗作用,可以选用中药清酸和、 净骨类的偏方,详情可点击咨询。
问题七:怎样治疗痛风?拜托各位大神尿酸超过正常值一般来说要考虑是痛风可能,这是一个代谢性疾病,如果不控制会导致全省各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治疗包括:饮食治疗应避免进食含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丰富 、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宜多饮水 、以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 药物方面可选用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如别嘌呤醇 ,可使用非留体类抗风湿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 ,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问题八:脚痛风的治疗偏方以下是我在网上搜寻的一些偏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中yao熏洗yao用海风藤、海桐皮、忍冬藤、桂枝、宽筋藤、红花、当归尾,加适量水煎煮yao液,用毛巾浸yao液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min,10d为1疗程,
2、内外合治、针yao并用治疗痛风,选穴:主穴为行间、太冲、内庭、陷谷,配穴以阿是穴为主,均取患侧穴。火针放血,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每周1次。
同时建议饮用 复呗兹 对治疗痛风的效果十分有效。
问题九:谁知道治疗痛风的简单方法?痛风一般跟饮食有很大的关系,也和个人体质关系密切。大多为单侧脚趾疼痛。平时不喝酒,不吃酸辣 *** 性食物,不吃鱼腥,海鲜等,必要时针灸治疗,还可以用抗风红东北雌性红萝卜,我就是用的,挺显著地~~
问题十:治疗痛风的简单方法平常应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不能吃的高嘌呤食物有肉类、豆类、海鲜类、菠菜等,日常注意多饮水,可以适当慢跑,保持良好心情,从仁济医院退休的通风老专家现在在吴中路坐
诊,可以查下建议早点去看,也是对自己的负责,祝你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6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5.少腹逐瘀汤__九、理血之剂
下一篇: 2.黑地黄丸__九、理血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