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3.更衣丸__三、攻里之剂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23:15:23

3.更衣丸 津枯便秘。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一团一

【组成】朱砂五钱(15克) 芦荟七钱(21克)

【用法】滴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3-6克),一温一 水送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肠胃津伤。症见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

【方析】肠胃燥结为本方主证。肝火偏旺,故心烦易怒,为其兼证。方用芦荟苦寒润下,兼泻肝火,为君药。朱砂性寒下达,清心安神,为臣药。

【附方】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二升(20克)芍药半斤(9克) 枳实半斤(9克) 大黄—斤(l2克) 厚朴一尺(9克)杏仁一升(9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一热 ,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中医良方

情志养生的治神

所谓治神,是指用方药。针灸等疗法治疗因七情刺激而引起的神志病症。《慎斋遗书》说:“病于形者,不能无害于神;病于神者,不能无害于形。”说明精神疾患与躯体疾患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针灸、中药不仅可通过调治躯体方面的病症,而达到解除精神负担的作用,同时许多方药针灸等治法,可以直接对精神情志方面的病变起作用。如《养生论》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说明合欢花具有解郁除忿、安神治失眠的作用,而萱草可使人舒情忘忧,故又被称为忘忧草。实际上,中药对神情病变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还有很多,如人参“养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神”;龙眼肉“主安志,……久服强魄聪明”;龙骨能“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龙齿可治“大人惊痫”;牛黄能主治“掠痫寒热、热盛狂痉”;远志可“治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述”;天麻能“治语多恍惚、善惊失志”;柏子仁有“养心气、益智宁神”之功。以上说明,中药里确有不少具有对神志病变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此外,由这类药物为主组成,能够治疗神情病变的中成药也有很多。现简介如下:
天王补心丹:能补心安神,主治神经衰弱、烦躁失眠、思虑过度、心悸健忘等症。每日二次,每次服蜜丸三钱或片剂六片,在空腹或睡前,用灯芯红枣汤或淡盐水送服。
柏子养心丸:能清心养血安神,主治心血亏损、失眠健忘、夜多怪梦、心悸怔忡、神志不宁。每日二次,每次服二钱,早晚用温开水送服。
琥珀多寐丸:能平肝安神,适用于肝阳亢盛所致心神不安、心悸、失眠。每日二次,每次一钱,用温开水或灯芯草煎汤送服。
安神补心丸:能养心安神,主治失眠、心悸、健忘、耳鸣,每日三次,每次服丸剂十五粒,温开水送服。
安神补脑丸:能养血安神,主治由于肝肾不足所致心悸失眠、遗精多梦。每日三次,每次服三钱,温开水送服。
妙香丸:能补心固肾、镇静安神,主治因元气不足所致心悸不稳、惊恐怯弱、喜怒无常。每日二次,早晚各服一丸,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
更衣丸:以芦荟、朱砂酒制为丸,主治因大便燥结而引起的心烦易怒、睡眠不安等症。每日一、二次,每次五分至一钱。
至于用针灸治疗情志病症,事实证明,亦很有效,这里就不多说了。此外,气功对于神志方面的病变有突出的疗效。这是由于气功疗法强调“存神”、“凝神”、“静思”、“宁神”、“神敛”、“调心”、“定志”、“入静”、“意守”、“瞑目存想”等等,都是强调以静心调神为要务,并据此而实现调节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阴阳的作用。通过练功,可排除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使人体情绪变为平静、稳定,体内气化处于协调和顺的旺盛状态。尤其是气功中的“以意引气”,可通过各种意念的定向性和定位性的自我锻炼,调动正气达于病所,以驱邪愈病。陶弘景《养生延命录》说:“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道枢·枕中》亦引孙思邈的话说:“瞑目内视,使心生火,想其疾之所在,以火攻之,疾则愈矣。”这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自我暗示疗法。如国外有一种治疗癌症独特的心理治疗法,称做“内视心象疗法”,其方法是让病人想象的白血球不断地击败入侵的癌细胞,有的人靠这种方法恢复了健康。这与气功中所说在“意念”、“内视”的导引下,气往攻之的方法非常近似。
总之,养生必须养神,因为神是生命的主宰。而养神又要以“静神”为首务,只有神志安静,才能“病安从来”。养生还要调神,以避免各种情志的过激刺激。此外,“以恬愉为务”也必须牢记,只有精神永远保持乐观、开朗,体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否则“百病生于气”。

可不可以不用药物来治疗习惯性便秘

1.一般治疗:包括饮食、锻炼、改变不良习惯等方面。对于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般人来说,食疗是首选的,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食物,如麸糠、水果、蔬菜等;运动锻炼对于常人的排便很有帮助,长期卧床的病人常有便秘致便嵌塞的情况;纠正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减缓工作节奏及纠正长期忍便等不良习惯,对某些便秘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2.药物治疗:尽管施用上述方法,但许多便秘者还需要用泻药来辅助排便。对一般便秘者偶用泻药是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但长期使用泻药,有引起依赖的可能。泻药一般分为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剂(如甘露醇),膨胀性泻剂(如用麸皮、魔芋粉、琼脂做的充肠剂),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

根据便秘的轻重有针对性地选择泻剂十分重要。慢性便秘以膨胀性泻剂为宜,仅在必要时选择刺激性泻剂,绝不可长期服用;急性便秘可选择盐类泻剂、刺激性泻剂及润滑性泻剂,但时间不要超过1周;对长期慢性便秘,特别是引起粪便嵌塞者,可使用灌肠的方法,灌肠液分盐水和肥皂水两种,而盐水较肥皂水刺激性为小。

西沙必利是治疗结肠性便秘的一种新型促动力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可加强肠的运动并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口服后吸收迅速、彻底,1~2小时内达峰值血药浓度,半衰期为10小时。可作为结肠性便秘治疗的理想用药。但对于严重便秘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能需要2~3个月。

3.粪便嵌塞的治疗:通常使用灌肠、口服泻药以及开塞露射肛等方法,往往无效。可采用手法挤压肛周,女性可用手指压迫阴道后壁助便。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将食指(戴手套)插入肛门内,将干粪团分割成小块,抠出或加用开塞露刺激排出,无效时应在局麻下将粪团挖出。

4.水疗法:这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疗法。通过仪器,将灭菌净化的盐水不断地注入肛门,经反复冲洗,使积留在大肠内的粪便排出,达到清除肠内毒物、细菌和寄生虫,恢复肠道正常吸收和排泄功能的目的。与口服泻药和普通洗肠不同的是,该疗法无痛苦,清洗彻底,适于各种便秘,且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一般每1~3月1次,每次45分钟。

5.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该治疗前需先向患者解释盆底解剖、生理,说明此治疗的方法、步骤,使其配合治疗。掌握如何根据压力变化来调整排便动作,学习如何放松盆底肌,需经反复训练建立条件反射来实现。

6.手术治疗:便秘经过一段保守治疗仍无效者,可通过一些检查手段看是否存在着器质性病变。即有否需要经手术治疗的外科疾患。慢运输型便秘的手术条件:①结肠无张力;②无出口梗阻;③除外肠易激综合征。可做结肠段或次全切手术。出口梗阻性便秘:此类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可诊断。包括:①直肠前突:采用修补阴道后壁或直肠前壁的方法解决;②直肠内脱垂:治疗常采用结扎直肠粘膜以缩短长度,也可注射硬化剂加手术结扎的综合疗法;③盆腔痉挛综合征(又叫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可用切除部分耻骨直肠肌的手术方法,但疗效不确定

3、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便秘时是通过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来施方用药。其治疗大法是实者清热通下或行气导滞;虚者益气养血或生津润燥,或温通开闭。

(1).如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有口臭口苦,心烦易怒,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者属于热秘。治宜泄热通腑,或清热润肠。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如便干行涩、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腹胀纳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如目赤口苦、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

(2).如出现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伴有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者属于气秘。治宜顺气行气。方选六磨汤(帜实、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另可根据病情配加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3).如年高体弱、或久病之人,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排便艰涩不畅,便质并不干结,便后汗出气短者属气虚便秘。治宜健脾益气。方选黄芪汤(黄芪、甘草、陈皮、麻仁、白蜜)。若气虚下陷,肛门坠迫,屡欲登厕而虚坐努责不下时,可加升麻、柴胡等。

(4).如产后或手术后大便干燥如球,便次虽然正常,但排便不畅,伴有头眩心悸、面色少华者为血虚便秘。治宜养血润燥。方选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如兼有腰脊酸软,经少色淡者加制首乌、肉苁蓉等。

(5).若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便质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气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属阳虚冷秘。治宜温通开秘。方选济川煎(当归,肉从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可加首乌、核桃肉、肉桂。若阴寒较甚,可配服半硫丸。

除上述复方外,单方、验方也往往获得较好效果,如藩泻叶、草决明、生白术、莱菔子等。

4、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便秘具有服用方便的特点。按照泻下通便的机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刺激性泻药。这类泻药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直接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强,从而促进粪便排出。如果导片、蓖麻油、大黄等。此类泻药是便秘病人最常自服的药物,如果长期使用能引起肠道应激性降低的副作用,所以不宜常用。

第二类是稀释性泻药,又称容积性泻药。这类泻药能阻止肠道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积增大。同时它们口服后很难吸收,能在肠内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水分和食糜容量增大。由于容量大,肠道被扩张,机械性地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增强而排便。这类泻药有硫酸镁、硫酸钠(芒硝)等。

第三类是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食用油等。这类泻药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液体石蜡口服或灌肠后不被吸收,同时可以阻碍肠中水分的吸收。作为理想的通便剂,但有油渍污染内裤的现象,长期应用可干扰维生素A、D、K以及钙、磷的吸收。

对以上泻药可按作用时间选择应用。稀释性泻药作用时间快,服后4-6小时即可排出水样粪便,常伴有腹痛,主要用于急性便秘、顽固性便秘,不宜长用,服药后应多饮开水。刺激性泻药作用慢,宜临睡前服用,服后6-8小时排便。润滑性泻药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液体石蜡每晚临睡前服10-20毫升,第二天早晨起床排便,有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

妊娠及月经期一般禁用剧烈泻药。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一般也不用泻药。

服用泻药注意事项:

1.由于各种泻药的作用原理不同,在用药前必须弄清各种泻药的药性、用法、用量和禁忌等问题,以免发生差错。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应用。如果是为了清洁肠道可选药性峻猛的药物;如果是为了泄热通便可用苦寒泻下药物;如果是为了润肠通便只要选服润肠通便之类的药物。

2.因为各类泻药都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宜长期服用。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者应注意经常交换泻药的品种,因各种泻药的药性不同,作用原理不同,交替使用可以减轻副作用。

3.服泻药要从最小剂量开始。人体对泻药有适应性和耐受性,长期服用就会使药效减低,象果导片有人开始时服一片就有效,用药时间长了竞增加到十粒左右也不起作用。如剂量增加过大就会增加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泻药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后如果出现腹泻,就说明药量过多,下次就应适当减量;反之,服药后排出的大便仍然是干燥的,就需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更换泻药的品种。

4.注意服药时间。润肠通便药最好在每晚临睡前一次服,早晨起床后排便,这样比较符合正常排便规律,有利于纠正便秘。一般泻药从服药开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有大便排出。这段时间的长短,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各人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有的人服药后,因时间未到而没有排便就追加泻药,结果引起腹泻,反而不利。

总之由于泻药的作用和人体的敏感度不同,在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药效找出各人适宜的药量来,做到使药效发挥在大便不干不稀,既无腹泻又不干燥的程度是最为理想的。

对于习惯性便秘还可采用针灸治疗,可取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者加灸法。胃肠燥热者配曲池、合谷、尺泽、内庭等穴;肝郁气滞者配太冲、阳陵泉、气海等穴;气虚者配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血虚者配三阴交、照海等穴;肾阳虚弱者配肾俞、气海、神阕等穴。也可用大葱切碎捣烂,加醋适量,炒热,烫神阕穴(肚脐部),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