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8.补肺阿胶散__一、补益之剂

健康生活 2023-09-21 21:55:04

8.补肺阿胶散(钱仲阳) 止嗽生津。

(《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①宁

【词解】①哽:哽(gěng),音梗,有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组成】阿胶一两半(9克) 黍粘子(牛蒡子)二钱五分(3克) 甘草二钱五分(3克) 马兜铃五钱(6克) 杏仁七个(6克)糯米一两(6克)

【用法】水煎,食后一温一 服。

【功用】养阴补肺,清热止咳。

【主治】小儿肺虚有热。症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析】本方阴虚肺热为其主证。阴虚热盛,灼津为痰,气逆不降,故咯痰不爽,为兼证;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阿胶,既可滋阴补肺,又可养血止血,为君药。马兜铃、牛蒡子助阿胶清肺化痰,为臣药。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糯米补脾益肺,培土生金,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顾,为治肺虚久咳有效方剂。

中医良方

麻烦问一下,15岁的少女可以吃阿胶吗,如果可以,用量又是多少呢?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证。是中医治疗血虚症的首选药物,也是妇科的首选药物。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兑服,5-10g;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散。滋阴补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黄炒。
【注意】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本品使用一般无年龄限制,小儿至老人均可,如:
①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炒),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又名补肺散)

适宜人群:
贫血患者
体虚人群
月经不调患者
肿瘤放疗、化疗患者
安胎、保胎、产后恢复
免疫力低下者
女性美容养颜


一般服用方法:
1、阿胶羹
原料:阿胶250克,黄酒250克,冰糖200克,黑芝麻、核桃仁各250克
做法:取阿胶250g,砸碎。放入带盖的汤盆或瓷碗中,加黄酒250g,浸泡1-2天,至泡软。取冰糖200g克,加水250ml化成冰糖水,倒入泡软的阿胶中,加盖。置盛胶容器于普通锅或电饭煲内,水浴蒸1-2小时至完全溶化。将炒香的黑芝麻、核桃仁放入继续蒸1小时,搅拌,成羹状。取出容器,放冷,冰箱存放。每天早晚各服一匙,温开水冲服。
2、阿胶冻
原料:阿胶一块,冰糖20克
做法:取阿胶一块,砸碎至豆粒大小,将碎阿胶倒入白瓷碗或微波炉专用器皿中,加冰糖约20克,水约150ml、置于微波炉中。调火力至中档,12分钟后,打开炉门,胶香四溢。冰糖、阿胶全部溶化。取出放凉,溶液成果冻状,冰箱存放。每晚临睡前取一勺阿胶冻置口杯中,加开水或牛奶10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后服下。
3、牛奶冲服
将阿胶粉碎成细粉状,每次取阿胶粉一匙(约3~4g)放入杯中,依个人口味,加入热牛奶、豆浆等(80℃以上)边加边搅拌,使阿胶粉充分溶化后服用,口感香甜绵软,回味悠久。

化痰止咳平喘药类,止咳平喘药

7、 马兜铃

清热化痰马兜铃,

止咳平喘把肠清。

药性味苦主泄降,

肾脏疾患不可用。

【注释】马兜铃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清除大肠积热,本品药性味苦注泄降,肾脏疾患不可多用,因为本品含有马兜铃容易导致马兜铃酸肾病。


【按语】马兜铃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临床用于:

1. 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故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

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本品含有马兜铃酸长期使用容易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明显止咳作用,煎剂有微弱祛痰作用;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泻脾散简介

目录1拼音2《眼科全书》卷四 2.1方名2.2组成2.3主治2.4泻脾散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泻脾散 1拼音 xiè pí sǎn

2《眼科全书》卷四

2.1方名

泻脾散

2.2组成

归须、赤芍、石膏、黄柏、黄连、草决明、苍术、枳壳、柴胡、香附、大黄、朴消。

2.3主治

鸡冠蚬肉外障。

2.4泻脾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12沸,再加消、黄同煎,半饥服。

古籍中的泻脾散 《医宗金鉴》:[卷五初生门]鹅口 蕴于心脾二经,故生后遂发于口舌之间,治法以清热泻脾散主之,外用发蘸井水拭口,搽以保命散,日敷二三吹...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病机 痛流泪,怕日羞明,此则内火所恶外火而然也,宜服泻脾散,及去水谷、地廓、三焦湿热。小儿痘疮(四十九)...

《幼科心法要诀》:[卷二初生门(下)]鹅口 于心、脾二经,故生后遂发于口舌之间。治法以清热泻脾散主之,外用发蘸井水拭口,搽以保命散,日敷二三次...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一·初生门证治通论]五脏补泻法 胃中寒湿呕吐,腹痛泻利清白之圣药也。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海藏云∶泻脾热。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海藏云∶杏...

《幼科指南》:初生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24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