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盆腔积液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盆腔积液患者30例,依据证候分为4个证型,然后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基础处方依证遣药,加味施治,观察疗效。结果:不同证型疗程不同,最后30例病例全部治愈。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盆腔积液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盆腔积液 疗效观察
盆腔积液在妇科杂病中很常见,当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选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在临床中常选用中药治疗,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随症加减,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10月收治盆腔积液患者30例,年龄22~24岁,平均28.5岁,治疗前均经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
30例患者中,从病因上分析,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12例;工作环境差,体力劳动强度过大10例;不洁性生活和人流术后8例。从既往史分析:患慢性盆腔炎22例,患不同程度贫血12例,同时伴精神焦虑12例。
辨证分型:30例患者基本症状为小腹隐痛,腰骶痠痛,经期紊乱,白带量多。其呈现的基本病机为阳气不足,水湿内停。临床中根据其具体症状辨证分为4型:①阳虚寒凝型;基本症状+小腹冷痛,甚者牵及腰脊冷痛,得热则舒,月经量少,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紧。②气血不足型:基本症状+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神倦少气,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虚或细。③肝气郁结型:基本症状+小腹胀痛,经行不畅,精神抑郁,胸闷不舒,乳房胀痛,舌淡脉涩。④湿邪内盛型:基本症状+面色白或萎黄,肢倦乏力,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质细白,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细。
治疗方法:基本处方选用《金匮要略》的薏苡附子败酱散,药物组成为薏仁、附子、败酱草。然后依据证型进行加味:阳虚寒凝型加桂枝、茯苓、附子、小茴香、吴萸;气血不足型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当归;肝气郁结型加柴胡、白芍、郁金、香附、fo手;湿邪内盛型加车前子、萆薢、芡实、茯苓、泽泻。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结 果
阳虚寒凝型病例服药3~4周,肝气郁结型服药3~6周,湿邪内盛型服药4~6周,气血不足型服药6~10周,治疗后均临床症状消失,经B超检查,盆腔积液消失。
例1:患者,女,40岁,2010年10月20日就诊。患慢性盆腔炎5年。5年来自觉胸中气向下行,小腹下坠,伴白带清稀量多,食欲差,大便三、五天一行,质不干量少,诊时见身体羸瘦,面色白,气短懒言,言语多则气不接续,小腹压之不适,腰骶冷疼,月经延期 7~15天,量少色晦暗如黑豆汁,B超检查见子宫直肠陷窝积液,舌淡略胖,脉弱,诊为气血不足、水湿停聚,处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薏苡仁30g,附子10g,败酱草15g,黄芪30g,党参20g,升麻10g,白术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后自觉精神好转,说话底气增加。大便也较前畅顺,嘱患者若无不良反应或新增病变,照方继服2个月。2个月后来诊,精神正常,饮食及二便正常,经期基本规律,经血量较前增加,舌淡脉弱,B超复查显示盆腔积液消失,又处以八珍汤调理半个月停药。
讨 论
盆腔积液多是由盆腔炎症、附件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盆腔炎或附件炎多与患者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如经期、产后1个月内性生活、妇科手术后1个月内洗盆浴等。人工流产、引产消毒不严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可引起盆腔积液。
盆腔炎在急性感染期,应用抗菌药物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迁延日久,盆腔内结缔组织粘连,成为慢性炎症,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就不明显了,其所并发的盆腔积液也会经年累月地存在。
对于盆腔积液的治疗,中医有其独特的优势。“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选用温阳利湿法为基本治疗法则,根据患者伴随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机,又分为4个证型,并给予相应的加味,收到了较好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自《金匮要略》,原意用于治疗肠痈已成而阳气不足,不能鼓邪外出。功能为温阳利湿、排脓化瘀。作者选择的30例盆腔积液病例,虽然病种不同于肠痈,但其病机相吻-阳气不足、气化失常、不能鼓邪外出是其共同的病机,经治疗后,患者阳气旺盛,气化功能恢复,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了积液的重新输布和转化,故顽疾向愈。
本文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作者:蔡元龙
薏苡仁,又名薏米、苡仁、六谷子,为禾本科植物惹米的种C。其性凉,味甘、淡,人脾、肺、肾经,具利水健脾、清热排感、除痹抗癌之功能。薏苡仁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也可以用于肺痈、肠痈等病的治疗。薏苡仁比大米、小麦热量高,且富含脂肪、多种氨基酸、大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B。以及钙、镁、钾、铁、锰、铜、锌、磷、硒等。
作为食物,薏苡仁的营养堪称丰富。每100g薏苡仁含蛋白.质12.8g,超过大米、面粉、玉米、高粱、小米等粮食作物。每100g薏苡仁还含有3.3g脂肪、2g膳食纤维、69.1g糖类,此外还有烟酸和维生素E。
正因为薏苡仁营养丰富,所以有“嘉禾”之美称。薏苡仁可煮饭、熬粥、作羹,也可以用薏苡仁炖鸡、炖排骨、炖猪蹄,亦可做甜食,如八宝饭、健脾糕等,对老、弱、病人均十分相宜。薏苡仁还有美容的效果。久食可以使人皮肤润泽光亮。无怪乎有人称薏苡仁为“生命 健康 之禾”。故民间小调曰:“薏苡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朱师长年食用薏苡仁,方法:薏苡仁为主料,适当加黄芪(布包)、枸杞子、百合,冬加大枣,夏增绿豆,适量即可。诸品洗净,同入锅熬至烂熟。每日下午佐用半小碗。除出差不便,数年如此,现朱老已91高龄仍然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薏苡仁同时又是珍贵的药材。早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说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久服轻身益气”。主要功能是补肺、清热、利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董改仁可降低血脂。实践证明,高脂血症病人每日吃60g惹过仁,轻2~4周后,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
薏改仁还有抗癌作用。药理研究指出,其抗癌的有效成分是可降低。“苦芭仁脂”和“慧苡仁内脂”等。故朱师在临床治疗肿瘤处方
中蔗改仁必不可少,既扶正、健脾、化湿,又祛邪、解毒、消瘤,他又多以薏苡仁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由于薏苡仁甘淡无毒,是正常的食品,又能清补脾胃,没有“化疗”那样的毒副作用,病人易于接受,用于癌症病人是很适宜的。常吃薏苡仁也有预防癌症的作用。
药理研究证明:薏苡仁中含的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在大鼠实验(尾部电刺激法)中,有镇痛作用,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
薏苡仁药、食皆可,为现代人乐意接受并深人研究。其实历代医家均对此有所阐述。《本草纲目》载:“薏苡仁,阳明药也,王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药性本草》:“治肺痿、肺气积脓血、咳嗽涕唾、上气。”谢海洲对薏苡仁作过一番绝妙的
诠释:薏苡仁的主要功效有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一为三仁汤,一为二妙散。前者宣畅三焦以下焦为主,尤以湿热蕴藏时,用薏苡仁可以宣通,尤其在湿温初起之时,后者淡渗利湿健脾,在风湿拘挛时,薏苡仁确有疏筋展肌的伸筋作用,在风湿病祛湿中常用;在肺痿、肺痈、肠痈中亦常用,取其祛湿、消肿、解毒、消痈。考《杂病源流犀烛》薏苡丸用薏苡仁、当归、秦艽、防风、羌活、酸枣仁各等份,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每日2次、以荆芥3g煎汤送下,功能祛风活血,养肝益脾,治小儿肝脾气弱,不能荣养筋脉,以致四肢孪缩,伸展无力。更兼《金匮要略》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功能排脓消肿,治肠痈化脓,身无热或微有低热,肌肤甲错。古今医家所论,不谋而合,充分阐明薏苡仁功效之确切。
败酱草为草本植物,味辛、苦,用于中药熬煮时有浓烈的脚臭味,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临床新作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1.治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克。
2.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道,本品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作用。用法:取本品3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晚上睡前服150毫升。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当天见效,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3.治疗皮肤瘙痒症
先重用本品50克配白癣皮、地肤子、百部、蛇床子、苦参各30克,加水4000毫升,煎沸20分钟。待温后用药液擦洗全身,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另取本品50克,当归20克煎水内服,每日1次。
扩展资料:
败酱草(拉丁学名:Thlaspi arvense Linn.),又叫菥蓂、遏蓝菜,是罂粟目菥蓂属 下的植物,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临床应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
2.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3.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4.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
5.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6.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药方选录
1. 治疗肠痈之为病 其身甲错 腹皮急 按之濡如肿状 腹无积聚 身无热 脉数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草五分.上三味 杵为末 取方寸匕 以水二升 煎减半 顿服 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2. 治疗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败酱草、当归各六分 续断、芍药各八分 芎藭、竹茹各四分 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 煮取八合 空心服.(《外台秘要》)
3. 治疗产后腰痛 乃气血流入腰腿 痛不可转者:败酱草、当归各八分 芎藭、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 煮八合 分二服.忌葱.(《广济方》)
4. 治疗产后腹痛如锥刺:败酱草五两 水四升 煮二升 每服三合 日三服.(《卫生易简方》)
:败酱草
1,用量没错。
2,附子都磨成粉了还怎么先煎?其实以现在的制附子质量,6克绝对没事。当然理论上附子都要先煎。不过你都吃了几次了,既然没事,就说明你有耐受力,按照你先前的煎煮方法就行,不必先煎。
3,顿服。意思是按患者自身病情来决定次数。只要疼痛不明显了,一天就不必再服了。
4,大黄牡丹汤适应症是急性肠痈,比如说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之类的,与你的情况不适合。你既然误诊了,说明拖的时间也有些长了,建议你多喝一段时间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再看。
关于药的用量问题,其实以你的量加一倍也没问题。所以要是你觉得止痛效果不够,可以等比加量,作汤剂服,附子先煎。书上有医案甚至开薏苡90附子30败酱30的,当然你的情况不需要这么大。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我。愿早日康复。
仲景对外科病证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如他说:“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这是他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诊断痈肿的原则。他对肠痈和肺痈作了比较正确的描述,而且确立了有效的疗法。比如肠痈(大致相当现代医学的阑尾炎)一证,他不但对其发病过程,各个时期的症状等都作了较具体而确切的描述,而且提出了两个很有效的方剂——大黄牡丹皮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至今仍有效地运用于治疗阑尾炎。从现代医学来讲,一旦确诊为阑尾炎,即禁用泻剂,而大黄一药,历来认为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即使少用也有轻微的泻下作用,但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微量的大黄却有减少肠蠕动的作用。由此可见,仲景治疗阑尾炎创用大黄牡丹皮汤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外科医疗技术方面,仲景创用了猪胆汁灌肠法。他还记有“大腿肿痛,坚硬如石,疼苦异常,欲以绳系足高悬梁上,其疼乃止,放下疼即如斫”的抬高患肢的治疗方法。在妇产疾病中,仲景最先记载了阴道直肠瘘,由于此病阴道有气体排出,故名为“阴吹”,可见观察之仔细。在急救技术方面,《金匮要略》中记载抢救自缢者时,创造性地应用了人工呼吸法。其方法和要领与现代临床应用的人工呼吸法基本一致。他强调抢救时必须“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冞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这种方法到晋唐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应该看到,《金匮要略》偏重一个一个疾病的研究,比之笼统归类研究疾病,有着十分明显的优越性。从医学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疾病一个疾病地研究,扩大和深化了人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加速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战胜疾病的技术水平。《金匮要略》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后经葛洪、巢元方、孙思邈等医家的努力,在这方面进一步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1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近况
下一篇: 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