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临证治疗痹证,注重以肾为本.善用大剂量生地黄于温散蠲痹、祛风通络药之中,以凉血清营、养血补肾、滋阴润络,尤其治疗反复发作之顽痹,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姜老认为生地川乌合用治疗痹证能相辅相成: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包括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先生积几十年治疗痹证的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张扶正固本,强调以肾为本,运用补肾法为主治疗各种类型痹证,并结合中西医结合科研实验研究,将大量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功效的中药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地乌蠲痹汤就是先生自拟的一个治疗风寒湿热痹的有效方。方中,以大剂量生地黄为君药,生地黄具有滋阴润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神农本草经》有其“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的记载。先生用生地黄治疗顽痹一般用量在60~90g之间,最多可用至150g。其用意有三:第一,生地甘寒,入肝肾经,可滋养阴血,补肝益肾,得酸平之淮牛膝,辛温之五加皮协助,共同发挥补益肝肾,扶助正气的作用。第二,风寒湿三痹中寒痹和湿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方中的川乌、蚕砂、威灵仙、独活便是此类药物,得大剂量之生地,可缓和它们的燥烈之性,双向调节,取利祛弊。第三,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有除痹作用,生者尤良,风寒湿三痹中行痹需以散风为主,佐以祛寒理湿,但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更须参以补血之剂,血不足者痹着不行,生地黄补血养血,补养充足,自然流通洋溢而痹行矣。药理实验证实:生地黄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是促进免疫功能的药物,且又可调节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阻抑自身抗体的形成,具有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兹举例如下:
杨某,男,46岁。3年多来腰痛如折,右腿冷痛,肿胀麻木,屈伸不利,艰于行走,得温则减,遇寒则甚,气候交变尤易发作:化验:抗“O”750u,血沉15mm/h,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平素恶寒怯冷,口淡不渴,舌苔白而厚腻,脉象按之沉细。证属寒湿入络,凝滞经脉,闭阻营卫。治拟温经散寒,活血镇痛。药用制附子9g,桂枝9g,生地黄50g,威灵仙15g,晚蚕砂30g,秦艽9g,蕲蛇9g,当归9g,赤芍9g。7剂药后,关节疼痛、麻木、发冷好转。守上方加黄芪30g,乳香、没药各6g,再进14剂,病人下肢活动自如,后用上法调治月余而愈,随访1年未发。
按:本案为“痛痹”,系由寒湿之邪外袭,凝滞经脉,不通则痛。综观本方配伍,妙在重用生地一味,生地味苦甘性寒,滋阴养血而补益肝肾,临床多用于热痹之热灼营阴,或阴虚内热,耗血伤津之证。今先生通权达变,用以治疗寒湿痹证,是取其滋阴补肾,鼓舞正气之用也。正气乃固卫御邪之动力,但必以阴精为之粮资,地黄滋补肾阴,则一身活力由之振奋,祛邪乃能得力,此其一也。且地黄能通利血脉,《名医别录》云“生地为散血之专药”。盖通脉之品都具有破瘀攻伐之性,而生地散血通脉,既无燥烈伤正之害,又有滋柔润脉之用,并具通中寓通补之功效,乃寓通以于养血之中,尽其祛邪之能,正如《本经逢原》所曰:“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此其二也。又据现代药理研究,大剂量应用地黄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方中,威灵仙与当归、桂心配伍为《证治准绳》神应丸,更加血肉有情之品蕲蛇,故治疗风湿腰痛尤佳。
中医中药治疗肩周炎,不仅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状,更能增强或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所以很多患者都选择中医治疗,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有关于治疗肩周炎的中医方法,希望你会喜欢。
中医方法
中药治疗肩周炎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和骨伤科特有的触诊或摸诊,相应采用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等治疗原则进行相应治疗。
通常情况下,内服汤剂有: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穹、牛膝、桑寄生、杜仲、当归、茯苓、党参等)或三痹汤(独活、防风、细辛、川穹、当归、、生地黄、茯苓、肉桂、杜仲、牛膝、党参等)。身体衰弱、血亏较重者,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也有的中医认为在急性炎症期,宜用蠲痹汤合并麻桂温筋汤治疗;在慢性冻结期,可用活血舒筋汤水煎服。对于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则有大、小活络丹等。
此外,还有一些外用膏药、搽剂等,作用于肩周炎局部,以达到活血通络、辛温散寒的目的。外贴膏药有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宝珍膏等;外用搽剂则有解痉镇痛酊或用乌头适量磨醋后外搽,或用紫草没外涂等。另外,也可用一些局部敷熨、熏洗和蒸气浴等治疗手段。
患者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之一忌吃肥腻食品。各种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均属于肥腻食品。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痹队主要是由于体内气血痹阻不畅所致,而高脂厚昧的食物容易影响脾目的运化而牛湿。湿属阴邪,易加重气血痹阻。医学专家发现,患有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如果每天吃大量的高脂肪类食物,将出现关节强直、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关节炎的症状明显加重。
饮食禁忌之二忌吃用铁锅烧的饭莱。因为人体内较多的铁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再与铁分子结合,可形成铁蛋白蓄积于关节的积液之中。每一个铁蛋白分子含有4500个铁原子,如再与铁结合就达到饱和,饱和的铁蛋白具有毒性,它和游离的铁结合能促进关节炎的发作。因此,患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最好不要用铁锅煮饭。
饮食禁忌之三忌吃海产品。因为海参、海带、海菜、海鱼等海产品含有一定的尿酸,这些尿酸被身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炎的病情加重。因此,患了肩关节周围炎的病人不宜吃海产品。
饮食禁忌之四忌饮酒及大量饮咖啡、浓茶。
饮食禁忌之五忌生冷寒凉食物。如绿豆、冬瓜、黄瓜等食物应少食,这些食物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很多患者在短期内或许不会受到食物带给身体的影响,但是长时间的累积会给身体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因此肩周炎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还是应该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在饮食方面调理的好,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预防注意事项
1、在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睡姿,使上肢向前伸或保持轻度上举位,防止上肢压于身体下侧,特别是老年人。如果肩部有外伤的话,则不可固定在传统位置上,而应使上臂维持在自然下垂的外旋位或者是外展上举位。
2、在肩部遇到轻微外伤的情况下,最好让上肢维持在外展上举位休息,特别是出现肩撕裂时,并使患肩保持固定两周左右。
3、如果是肩关节刚进行过外伤手术,要合理控制固定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三周,以防止肌肉和肩周围组织出现废用性萎缩。
4、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肩部出现慢性损伤。平时注意对肩部的保暖,避免其受到风寒的侵袭。
猜你喜欢:
1. 检查肩周炎的方法
2. 得了肩周炎怎么办
3. 周肩炎最有效治疗方法
4. 肩周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5. 肩周炎的按摩方法
您好:类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称龙眼、桂圆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经。是补血益心、长智益脾之要药,入脾经功胜大枣。单用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用于类风湿之后期血细胞减少、体质虚弱、贫血等。
⑽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适用于类风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身乏无力者,久服可强筋骨、耐寒暑、益精养血,令人长寿。可鲜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还可与米煮粥食用。
⒀生姜:亦称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驱风散寒、温中止呕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感觉温热、出汗等。类风湿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还可配以生姜 60 克 ,陈醋 100 毫升,煎汤洗浸患肢。或用鲜姜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鲜葱、芫荽各 30 克 ,石菖蒲 15 克 ,共切碎捣烂,加白酒 50 毫升,调匀敷患处。
⒁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⒂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头汤:可用猪、牛、羊、狗等关节骨或脊椎骨熬汤、熬前放入几滴食醋,对类风湿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骨关节脱钙、骨质疏松有交好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以上的果品与蔬菜,可经常食用,量适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对身体和疾病的恢复均大有裨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
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⑵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 100 克 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
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⑶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类风湿关节炎最新生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治疗热点是生物制剂的应用。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 (TNF) 抑制剂、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融合蛋白 (CTLA-4Ig) 、 CD20 人鼠嵌合性单抗利妥昔单抗 (RTX) 和阿那白滞素 (anakinra) 。
利妥昔单抗
第 1 天大会安排的几乎全是最受关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新领域——抗 CD20+ 单抗与其他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我院 报告了 RTX 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结果 , 在该Ⅲ期临床试验中 ,RTX 剂量为每次 1000mg, 静脉输注 , 间隔 14 天再次输注 , 共 2 次 , 同时合用甲氨蝶呤。在 24 周 ,RTX 组达到 ACR20 、 50 、 70 比例分别为 51% 、 27% 、 12%, 而安慰剂组为 18% 、 5% 、 1%, 治疗组健康评价调查表 HAQ 指数、 SF-36 值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报告 , 随着 RTX 疗程的延长 , 疗效相应增加 , 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 Paul 报告血清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 RTX 治疗的反应 , 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效果优于阴性者。 Ceara 观察了 RTX 治疗前后滑膜组织改变 ,3 例中 2 例 CD20+B 细胞减少 , 认为疗效和滑膜组织 CD20+B 细胞减少有关。
Aabatacept
abatacept 是 CTLA-4 细胞外功能区和人 IgG 组成的融合蛋白 , 它与 T 细胞表面的 B7 分子结合后可以抑制 T 细胞的进一步活化 , 抑制抗体产生。
在 ATTIN 、 AIM 、 ASSURE 等临床验证中 ,abatacept 用于治疗对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 或 TNF 抑制剂无效或疗效不佳的 RA 患者 , 使用方法 : 第 1 、 15 、 29 天分别静脉注射 1 次 , 此后每 4 周给药 1 次 , 每次剂量 10mg/kg 体重。
结果显示 , 与安慰剂相比 ,abatacept 治疗组达到 ACR20 、 50 、 70 比例明显增多 ,HAQ 指数明显提高 ; 患者耐受性良好。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3.6% 和 12.3%; 严重感染分别为 3.0% 和 1.9%; 肺癌发生率分别为 0.2% 和 0% 。目前不推荐 abatacept 与 TNF 抑制剂合用 , 因为合用使感染 (63%) 和严重感染 (4.4%) 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 TNF 抑制剂 ( 分别为 43% 和 0.8%), 而疗效并没有提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使用 abatacept 应严密监测。
TNF 抑制剂
TNF 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多年 , 特点是在多数患者中起效迅速 , 疗效明显 , 能延缓骨质侵蚀。适应证不断扩大 , 已被批准的适应证有 RA 、幼年型 RA 、克罗恩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关节炎等。
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 , 发现 1/3 的患者治疗失败 , 合并感染者增多 , 有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病例。淋巴瘤发病率也有所升高 , 但不能肯定淋巴瘤增多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是受药物影响。此外生物制剂治疗与乙肝活动
DimitriosVassilopoulos 作了有关生物制剂与乙肝病毒活动的报告。他指出感染了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导致乙肝活动、肝炎甚至肝功能失代偿。我们 提出下列情况需要接受筛查 ,1. 高危患者 : 来自乙肝高发地区、高危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血液透析、有 HBV 接触史 ;2. 接受高危治疗 :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TNF 抑制剂及 RTX 等。
评估策略 : 测定 HBsAg 、抗 HBc 抗体、抗 HBs 抗体。如 HBsAg+, 抗病毒治疗 , 并推荐给肝病专家 ; 如 HBsAg-, 抗 HBc+ 、抗 HBs ±密切监测 , 个体化治疗 ; 如 HBsAg-, 抗 HBs- 、抗 HBs- 建议接种疫苗。
风湿性疾病合并乙肝活动的治疗策略 : 如接受短期免疫抑制治疗 , 在开始治疗前 1 周开始拉米夫定 100mg/d 治疗 , 直到停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继续服用 3~6 个月。如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 在治疗前 1 周开始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 10mg/d 治疗。不论是否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须密切监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VDNA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近代医贤名曰尫痹、顽痹等病名。其因证机治与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痹证不同,在研究探讨古今医贤治疗痹症论述的基础上,结含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见解。
1.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淫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
2.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最后祝福母亲身体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09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猪板油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