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艽汤
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秦艽三两(90g)甘草二两(60g)川芎二两(60g)当归二两(60g)白芍药二两(60g)细辛半两((15g)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g) 石膏二两(60g) 吴白芷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生地黄一两(30g)熟地黄一两(30g)白茯苓一两(30g)川独活二两(60g)
【用法】 上十六味剉,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渣,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肢体挛急,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芩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方解】 中风有真中与类中之别,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异。本方所治乃风邪中于经络所致。多因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经络不畅,加之“血弱不能养筋”,故口眼 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外袭,邪正相争,故或见恶寒发热,脉浮等。治以祛风散邪为主,兼以养血、活血通络为法。方中重用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为君药。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等辛散之品,祛风散邪,助君药祛风之力,并为臣药。语言与手足运动障碍,除经络痹阻外,与血虚不能养筋相关,且风药多燥,易伤阴血,故伍以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清热,是为风邪郁而化热者设,以上共为方中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本方用药,以祛风散邪为主,配伍补血、活血、益气、清热之品,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共奏祛风清热,养血通络之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眼 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苔薄微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风所致者,不宜运用。
2.加减法: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等清热之品,专以疏风养血通络为治。原方有“如遇天阴,加生姜煎七八片;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的用法,可资参考。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所致的语言蹇涩,半身不遂,以及颜面神经麻痹等属于风邪初中经络者;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酌加减用之。
【文献摘要】
1. 原书主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2. 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1:“中风,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此方主之。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驱风养血之剂兼而治之。用秦艽为君者,以其主宰一身之风,石膏所以去胃中总司之火,羌活去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之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乃当归、芍药、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汪昂《医方集解·祛风之剂》:“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者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芎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湿除,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上之火也。”
【临床报道】
李氏选择缺血性中风中的中经络,脉络空虚,风热瘀血,痹阻经络的证候作为观察对象,以大秦艽汤加减治疗38例。以秦艽、羌活、黄芩、当归、赤芍、党参各12g,川芎、川牛膝各15g,生地、石膏、桑枝各30g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28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肌力达5级),显效8例(能持拐杖行走,生活部分自理,肌力达4级),有效10例(症状体征改善,肌力进步),无效4例(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89.4%。治疗后肌力的增长较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李涛,等.大秦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8例。中医研究 1995;8(3):21]
黄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以大秦艽汤加减为基础方,药用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各6g,秦艽、白芷、熟地、当归、白术、白芥子各10g,白芍、生地各25g,黄芪、忍冬藤各20g。结果:痊愈67例(全身大小关节疼痛消失,运动恢复),占78.8%;好转15例(疼痛减轻,肿状消失),占17.6%;无效3例(主要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占3.5%。总有效率96.4%。治疗最长时间4个月,最短2个月。[黄宏植.大秦艽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5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0;25(12):555]
导读: 的与。,中医方剂名。那么的与有哪些?炙汤的与作用,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方剂名】
炙汤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四两,炙(12g);生姜三两,切(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桂枝三两,去皮(9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去心(lOg);麻仁半升(lOg);大枣三十枚,擘(10枚)。
【方歌】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裹,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方解】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生地黄滋阴养心,养血充脉。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共为君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化生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阴养血补心,配生地黄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共为臣药。桂枝、生姜温心阳而通血脉,使气血畅通脉气接续有源,并使诸味厚之品滋而不腻,共为佐药。桂枝与甘草合用,又能辛甘化阳,通心脉而和气血,以振心阳。用法中加清酒煎服,温阳通脉,以助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由于炙甘草、人参亦可补肺气,润肺止咳;阿胶、麦冬又善养肺阴,润肺燥;生地黄、火麻仁长于滋水,与阿胶、麦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功,故可用于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的治疗。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应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劳肺痿咳嗽,或吐涎沫,形瘦短气,自汗盗汗,虚烦不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加减化裁】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以心动悸,脉结代,虚赢少气,舌光少苔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风湿性心脏、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3、使用注意采用水酒合煎,文火久煎;阴虚内热者慎用。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医书记载】
1、《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
以上就是炙甘草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频道。
【炙甘草汤】、【】、【】、【】、【】
小柴胡汤不仅可以治感冒,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效,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11、解热抗炎:柴胡含有皂苷和挥发油,具有解热止痛,中枢性解热降温的作用。
2、柴胡中含有柴胡粗皂苷,皂苷元A等物质,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小鼠做过实验,可以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所以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保肝利胆:通过对动物实验,柴胡可以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和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接近正常,使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而且能抑制损伤肝脏的纤维增生,促进纤维吸收,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4、对胃肠的调节作用:柴胡中含的柴胡粗皂苷有明显的抑制胃液分泌的功效,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使溃疡系数减少。
5、降压抗凝:柴胡中的粗皂苷能使大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使血压凝固。
6、小柴胡还对口中发苦耳鸣,头痛眼花,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等,具有抑制治疗作用。
7、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炙甘草组成的,主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像头出汗,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不欲食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2别名:柴胡汤、黄龙汤、三禁汤、人参汤、和解散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4两半,栝楼根4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
功效 和解表里。
主治 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
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
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
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
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
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
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
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1日3次。
用药禁忌 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临床应用
1.伤寒少阳证:有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者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
予诊其脉沉而紧,予曰:此症诚可疑,然大便结,非虚结也,为少阴证,多是自利,未有秘结者。
予谓此正半在里半在表。
投以小柴胡汤得愈。
2.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吴某,男,36岁。
形寒发热三天,咳嗽气促、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
体温40℃。
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
胸透诊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
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g,服药仅二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
3.热入血室: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
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
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
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自愈。
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
五六日果痊愈。
4.疟疾:一女子病疟,热多寒少。
一医用药而呕,一医用药反泄。
诊时疟利并作,且呕,脉之但弦。
投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未至五帖,诸证并瘳。
5.久咳:孙某,女,47岁。
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
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寐,痰多而稀,喉咙发痒。
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五味子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
一剂便能安然入睡,四剂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
6.李某,男,40岁。
患病月余,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血胆红素3.6mg%。
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
药服十八剂,诸症消失。
7.高热: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86例高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6例,胆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产后感染4例,败血症2例,肝炎3例,乙脑2例,伤寒2例,腮腺炎5例,菌痢3例。
病程1-30天,平均15天。
退热天数1-5天,平均3天。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起初恶寒发热,时作时止,继则但热不寒,定时如潮,此后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在此期间,
抓住上述三个热型之高热兼证(高热伴头痛眩晕,咳嗽胸闷;或口苦纳差;或汗出恶风小便难;或心胸烦闷;或恶心呕吐)之一者,即可投与本方加减。
剂量及用法:高热用柴胡10-14g,党参10-30g,黄芩10-30g,甘草10-20g,半夏、生姜各10-20g,大枣10-30g;高热无汗,重用柴、芩,柴胡后下;高热微汗,重用柴、茶,等量同煎。
汗出问题:大剂柴胡用于高热,每多汗出, 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当柴胡汤剂仿仲景再煎法时,服之可致无汗或微汗;当柴胡量倍于黄芩时,每可致汗。
药理作用
①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0):通过经四氯化碳造成肝损害的小鼠服小柴胡汤原方,证实该方能相当地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②促进被损害肝细胞的修复《药学杂志》(1980;6:602):小柴胡汤可使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大鼠体内甾体类化合物的含量亦增高,从而促进被损害的肝细胞的修复。
各家论述
1.《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
《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
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撤热发表之剂。
人参味甘平,甘草味甘缓,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
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
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
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
《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
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
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
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2.《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
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
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3.《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
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
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
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4.《衷中参西》:小柴胡汤证,原忌发汗,其去滓重煎者,原所以减柴胡发表之力,欲其但上升而不外达也。
备注 柴胡汤(《金匮》卷中)、黄龙汤(《千金》卷十)、三禁汤(《此事难知》)、人参汤(《得效》卷十一)、和解散(《伤寒六书》卷一)。
小柴胡汤的功效与组成有哪些3小柴胡汤是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七位中药组成的方剂。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七味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小柴胡汤还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小柴胡汤组成
【名 称】小柴胡汤
【出 处】《伤寒论》
【组 成】半斤(24g);三两(9g);三两(9g);炙,三两(6g);洗,半升(9g);切,三两(9g);擘,十二枚(4枚)。
【方 诀】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主 治】
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用 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 论】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方 解】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抗病原体作用
曾有人报告,北柴胡注射液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从此种注射液馏出的油状未知成分对该病毒也有强烈抑制作用。
对结核杆菌的某一菌株据称有效。
有人曾推测北柴胡可阻止疟原虫的发育,但实验研究,不能证实。
对肝脏的影响
对因喂食霉米而发生肝功能障碍之小鼠,同时喂食北柴胡,则谷丙及谷草转氨酶之升高,远较不给柴胡之对照组为轻;柴胡甙之作用,似不及北柴胡粉。
对伤寒疫苗引起的兔肝功能障碍(尿胆元呈阳性反应),口服北柴胡煎剂(0.5~1.0克生药/公斤),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对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亦有些效,但不如甘草;对有机磷引起的则效力很差,而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无效。
对注射新鲜鸡蛋黄溶液引起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亦无保护作用。
同属植物新疆柴胡及圆叶柴胡据称有利胆作用。
对心血管作用
北柴胡醇浸出液能使兔血压轻度下降,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断此种抑制,北柴胡注射液则虽用较大剂量对在位猫心、血压皆无影响。
柴胡甙对犬能引起短暂之降压反应,心率减慢;对兔亦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离体蛙心、离体豚鼠心房,收缩离体兔耳血管。
其他作用
北柴胡煎剂或醇提取物,予兔口服,可升高血糖。
煎剂有溶血作用(相当于Merk制纯皂甙的1/100)。
产地及采集时间不同皂甙含量及溶血强度也不同。
柴胡甙对大鼠的应激性溃疡有防止作用,能促进小鼠小肠的推进运动,增强乙酰胆碱对离体豚鼠回肠之收缩作用(不能增强组织胺的此种作用)。
对离体兔肠亦有些兴奋作用。
粗甙有显著的局部刺激作用。
北柴胡注射剂对子宫无作用。
柴胡的毒性很小,其酒精浸膏对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1.1毫升/10克(10%水溶液),柴胡甙对小鼠口服之半数致死量为4.7克/公斤,腹腔注射在100毫克/公斤以下。
柴胡注射剂毒性极微,5毫升/公斤静脉注射对猫的血压、呼吸、心脏无影响;0.2毫升/20克皮下注射,对小鼠无毒性。
结语: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冒发烧的时候,喜欢自己泡一些小柴胡颗粒喝,其实这就是包含了柴胡治疗感冒发烧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0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桂枝茯苓丸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