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荔枝核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及禁忌,荔枝核的药用价值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20:12:44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荔枝核的作用

1、理气止痛

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

《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

2、温中散寒

荔枝核味辛性温,故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

本症多由于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胃失温养。

症见

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

《备要》载:“辟寒邪、治胃脘痛”。故用本品可治本症。

荔枝核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荔枝核可以用于疝痛,睾丸肿疼,胃脘痛,腹疼。

应用

1、疝气痛,睾丸肿痛

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

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2、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

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荔枝核的功效

性味

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

有理气散寒之用,能治疝气、睾丸肿痛及少腹气聚胀痛等症。

此外,还可用于胃脘痛和妇女寒凝瘀滞腹痛等症。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荔枝核配伍应用

配橘核

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

治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以及少腹刺痛,腹内包块,虚寒性带下等症。

配香附子

专功肝郁,常治疗闭经、痛经、经前及产后血瘀腹痛,为妇人之良方。

《本草纲目》:用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为末。

每服二钱,盐汤、米饮送下。治妇人血气刺痛。皆是也。

配木香

常治疗心腹胃脘久痛,食欲不振之脘腹胀痛等症。

配炒小茴香

肝肾同治、为理气疗疝之良剂。

常治疗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

配酒

以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荔枝核附方有哪些

1、治气滞胃痛

荔枝核10克,木香10克,丁香10克,海螵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香附10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要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

2、治睾丸肿痛

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栀子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苦参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3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3、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

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4、治心痛及小肠气

荔枝核一枚。

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5、治肾大如斗

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

锉散,炒,出火毒,为末。

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6、治疝气颓肿

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

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

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7、治血气刺痛

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8、治肋间神经痛

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9、治疝气疼痛

1)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

2)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10、治癣

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11、治妇女痛经

荔枝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

水煎服。于经前7天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至月经来潮为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要避免情志刺激,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12、治乳腺小叶增生

荔枝核10克,地龙12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青皮10克,柴胡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2克,昆布10克,甘草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要避免情志刺激,忌食辛辣。

 荔枝核的食用方法

1、荔枝核蜜饮

材料

荔枝核30克,蜂蜜20克。

做法

(1)将荔枝核敲碎后放入沙锅。

(2)加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

(3)去渣取汁,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和均匀,即可。

(4)早晚2次分服。

健康提示

本品能理气,利湿,止痛。

主治各类慢性盆腔炎,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不舒,心情抑郁,带下量多。

2、荔枝核海带汤

材料

荔枝核、茴香、青皮各5钱,海带50克。

做法

将所有材料加适量水煮成汤即可。

每日饮用1次,可以改善肝硬化现象。

 3、荔枝核散

材料

荔枝核60克,炮山甲15克,黄酒少许。

做法

将荔枝核、炮山甲一同研成细末。

每天2次,每次服9克,用温黄酒送下。

功效

适用于急性腰扭伤患者的治疗。

4、荔枝核葛根羹

材料

荔枝核15克,葛根10克,山药60克。

做法

将荔枝核、葛根、山药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敲碎或切碎,共研成细末,用温开水调匀,呈稀糊状,置小火上制成黏稠羹。早晨空腹服用。

功效

适于各型糖尿病。

5、荔枝核研细末降糖

方法

取荔枝核烘干后研为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饭前30分钟温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患者不妨一试。

中医认为,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

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痛、胁痛及疝气等病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荔枝核中所含的皂甙成分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临床应用单味荔枝核辅助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2型)糖尿病有较满意的疗效,能较好辅助降糖,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荔枝核的方剂制剂

1、荔香散《景岳全书》

荔枝核3克,木香0.2克。

剂型:散剂。

服法用量

每服3克,清汤调服。具有温中、行气、止痛功效。

主治寒凝气滞的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2、荔核散《世医得效方》

本品、青皮(全者)、舶上茴香等分。

剂型:散剂。

服法用量

酒下二钱,日三服。治肾大如斗。

3、荔枝散《证治准绳》

本品(用新鲜者,烧灰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克、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空服时热酒调下。

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4、荔橘香散《中药临床应用》

本品、橘核各9 克,小茴香4.5克。

剂型:汤剂。

服法用量

水煎服,日三服。治男子疝痛。

5、玉环来复丹《坦仙皆效方》

本品49个,陈皮 (连白)27克,硫磺l2克。

剂型:丸,绿豆大。

服法用量

遇痛时,空心酒服9丸,良久再服。主治疝气肿以 及诸气痛。

 荔核散的功效有哪些

功效一

处方

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去火毒,为末。

功能主治

肾大如斗。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酒下,日3次。不过2剂,除根。

摘录

《得效》卷九。

功效二

处方

荔枝核14个(新者,烧存性),沉香1钱,木香1钱,青盐1钱,食盐1钱,八角茴(炒)1钱,小茴香2钱,川楝子肉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荔枝散(《保命歌括》卷十六)。本方原名荔核丸,据《准绳类方》改。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荔枝核的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药理作用

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mg/kg),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

荔枝核干浸膏1.3、2.6mg/kg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灌胃,连续30天,每10天测血糖一次,均表明用蕴含组血糖低于对照组。

所含-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35-57mg/100ml。A-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57-35mg/100ml。还能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临床应用

1、荔香散(《景岳全书》)治疝气疼痛,及小腹疼痛: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为末,每服6-9g,酒调下。

若寒加制吴茱萸,药量减半。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

2、荔枝散(《证治准绳》)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荔枝核(用新鲜者,烧炭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g,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g。

上为细末,每服9g,空腹时热酒调下。

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

3、荔橘香散(《中药临床应用》)治男子疝痛

荔枝核、橘核各9g,小茴香4.5g。水煎服。方中荔枝核理气散寒,为君药。

4、临床研究:以荔枝核烘干为末口服,治疗糖尿病,治愈7例40岁以上中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无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另以荔枝核片(每片0.3g)口服,治疗30例轻型和中型糖尿病,经3~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83.33%。

荔枝核治病药方

1、荔枝核治疝气疼痛

方法一

材料

炒荔枝核60克、大茴香60克。

方法

将上面的药材研磨成粉,每天早上用黄酒送服10克即可。

方法二

材料

荔枝核9克、橘核9克、小茴香4.5克。

方法

将以上的药材先用水浸泡数分钟后,然后放入淹没药材的水,用文火水煎服即可。

2、荔枝核经期理气解郁

材料

荔枝核9克,小茴香6克、橘核9克、粳米30克。

方法

先将荔枝核、橘核、小茴香放在水中一起煎煮,如同煮中药一样,然后滤掉药渣,将药液与粳米一起煮粥。

用量

在每次月经结束后,每天早上、晚上各服用一剂,连续一个星期。

3、荔枝核调理胃痛方法

材料

荔枝核10克,木香10克,丁香10克,海螵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香附10克,甘草10克。

方法

以上所写药材,放入专用的药锅中煮开后,慢火熬煮成一碗药水。

用量

每天一剂,早晚分开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

服用期间,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

4、荔枝核调理痛经

材料

荔枝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

方法

将以上所有的药材用水泡好后,然后煮开文火炖好后煎服。

用量

经期前面7天开始服用,每天1剂,同样早晚分别服,直到月经来潮,3个经期周为一个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荔枝核的副作用与禁忌

荔枝作为果品,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味美,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

然荔枝究属湿热之品,因为人们的“贪吃”,于是就有人患上了荔枝病。

临床表现为

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

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

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食用荔枝核,并无明显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5—9克,煎汤,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毒性

荔枝核急性毒性甚低,以20g/kg的剂量给小鼠灌胃,服药后3天内无一死亡。

宜忌配伍

得橘核、香附为之使。

禁忌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

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

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荔枝是非常有营养的水果,不过,荔枝外面有红红的外皮,里面有大大的硬核,其实,里面的荔枝核也是非常有用的东西,一起看看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

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1 (一)荔枝核的作用

理气止痛。

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

温中散寒。

荔枝核味辛性温,故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本症多由于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胃失温养,症见.

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备要》载:“辟寒邪、治胃脘痛”。故用本品可治本症。

荔枝核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荔枝核可以用于疝痛,睾丸肿疼,胃脘痛,腹疼。

【应用】

疝气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

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可与小茴香、青皮等同用,如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或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同用,如疝气内消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若睾丸肿痛属湿热者,可配龙胆草、川楝子、大黄等同用。

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

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可与木香研末服,如荔香散(《景岳全书》);若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可与香附研末服,如蠲痛散(《妇人大全良方》),或酌加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同用,疗效更好。

(二)荔枝核的功效

【性味】 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有理气散寒之用,能治疝气、睾丸肿痛及少腹气聚胀痛等症。此外,还可用于胃脘痛和妇女寒凝瘀滞腹痛等症。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荔枝核配伍

配橘核,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治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以及少腹刺痛,腹内包块,虚寒性带下等症。

配香附子,专功肝郁,常治疗闭经、痛经、经前及产后血瘀腹痛,为妇人之良方。《本草纲目》:“用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米饮送下。治妇人血气刺痛”。皆是也。

配木香,常治疗心腹胃脘久痛,食欲不振之脘腹胀痛等症。

配炒小茴香,肝肾同治、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常治疗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

配酒,以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方剂制剂

荔香散《景岳全书》: 荔枝核3克,木香0.2克。剂型:散剂。服法用量:每服3克,清汤调服。具有温中、行气、止痛功效。主治寒凝气滞的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本品、青皮(全者)、舶上茴香等分。剂型:散剂。服法用量:酒下二钱,日三服。治肾大如斗。

荔枝散《证治准绳》:本品(用新鲜者,烧灰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克、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空服时热酒调下。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荔橘香散《中药临床应用》 :本品、橘核各9 克,小茴香4.5克。剂型:汤剂。服法用量:水煎服,日三服。治男子疝痛。

玉环来复丹《坦仙皆效方》 :本品49个,陈皮 (连白)27克,硫磺l2克。剂型:丸,绿豆大。服法用 量:遇痛时,空心酒服9丸,良久再服。主治疝气肿以 及诸气痛。

荔枝核附方

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治疝气疼痛:一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二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治气滞胃痛:荔枝核10克,木香10克,丁香10克,海螵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香附10克, 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要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

治睾丸肿痛: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栀子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苦参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3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治妇女痛经:荔枝核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于经前7天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至月经来潮为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要避免情志刺激,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治乳腺小叶增生:荔枝核10克,地龙12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青皮10克,柴胡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2克,昆布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要避免情志刺激,忌食辛辣。

荔枝核的副作用

荔枝作为果品,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味美,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然荔枝究属湿热之品,因为人们的“贪吃”,于是就有人患上了荔枝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食用荔枝核,并无明显副作用。

荔枝盐核的功效与作用荔枝盐核的药用价值2【中药名】荔枝核 lizhihe

【别名】荔仁、枝核、大荔核、荔仁。

【英文名】Litchi Semen

【药用部位】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绿色,具褐色斑点;茎上部多分枝,小枝有白色斑点和微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2~5对;小叶革质,叶片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稍偏斜,全缘,上面绿色至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稍带白粉。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花被杯状,淡绿色,4裂,宽2~3毫米,边缘浅波状,密被锈色柔毛,花盘环状,肉质;雄蕊6~10枚,多为8枚,着生于花盘上,花丝分离,被柔毛。

雌蕊1枚,子房上位,具短柄,生于花盘中央,子房倒心形,2~3室,每室具1胚珠,通常只有1室发育,花柱线状,顶端2裂。果实核果状,近球形或卵球形,长3~4.5厘米,直径与长约相等,果皮较薄,近革质,表面有瘤状突起,暗红色。

种子矩圆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略有凹陷和细波纹;种子外被假种皮,白色,肉质多汁,味甜,与核易分离。花期2~3月,果期6~7月。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或路旁,我国多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东部。

【采收加工】于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假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质硬,子叶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用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荔枝核l枚,锻存性,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衍义》)。

【药理研究】具有降血糖、抑制乙肝抗原等、降肝糖原作用。

【化学成分】含脂肪酸、氨基酸、聚合花素类、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3-羟基丁酮、别香橙烯、葎草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配伍药方】①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慢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本草衍义》)

②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惟妇人多有之):荔枝核3克,木香2.4克。为末。每服3克,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③治妇人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15克,香附子(去毛,炒)30克。上为细末。盐汤、米饮调下6克,不拘时候服。(《妇人良方》蠲痛散)

④治妇人心痛脾疼:荔枝核灰存性为末,淡醋汤下。亦治男子小儿卒心痛,蚌粉汤下。(《普济方》)

⑤治狐臭:荔枝核焙干研末,白酒适量,调匀徐擦腋窝,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荔枝核有什么功用?你知道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水果,因为水果里面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尽量少吃一些糖分过高的水果,不然对自己的病情不利,但是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水果,吃水果也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好处,能够补充一些营养物质。那么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荔枝,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荔枝,那么很少有人知道荔枝核有什么作用,那么荔枝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你知道吗?荔枝核能够行气散结,驱寒止痛,能够起到止泻,调经止痛的功效。

一.行气散结,驱寒止痛

荔枝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种水果,而且是夏季专属,只有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所以很多人在荔枝的季节都特别喜欢吃,但是吃荔枝吃太多也很容易上火,我们也要控制好吃励志的数量。荔枝肉非常的好吃,荔枝核也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能够行气散结,驱寒止痛,在中医方面,荔枝核属于一种温性的药材,能够理气止痛,特别是一些肝脏方面的疼痛。

二.荔枝核有很多药用价值

荔枝核,还有祛风散结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女性的痛经,或者是男性的睾丸肿痛等,而且荔枝核还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对于我们的肝脏有养护的功效。而且一些拉肚子打嗝的人也可以选择用荔枝核来治疗。荔枝和还有化瘀的作用。荔枝核的功效是十分多的,所以在生活中不要觉得自己吃了荔枝,把荔枝核扔掉,如果把荔枝和保留下来,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看了这么多,你应该知道荔枝核有哪些作用和功效,那么你觉得荔枝核还有哪些功效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02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