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至宝丹有哪些有哪些作业和功效

健康生活 2023-09-20 15:01:22

至宝丹

《灵苑方》引郑感方,录自《苏沈良方》

【组成】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各30g) 牛黄一分(0.3g) 龙脑一分(0.3g) 麝香一分(0.3g) 安息香一两半(45g),酒浸,重汤煮令化,滤过滓,约取一两净(30g) 金银箔各五十片

【用法】 上丸如皂角子大,人参汤下一丸,小儿量减。(现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分别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口服,每次1丸,1日1次。小儿减量。本方改为散剂,犀角改为水牛角浓缩粉,不用金银箔,名“局方至宝散”。每瓶装2g,每服2g,1日1次;小儿3岁以内1次0.5g,4~6岁1次1g;或遵医嘱)。

【功用】 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 痰热内闭心胞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方解】 本方证因痰热内闭,瘀阻心窍所致。痰热扰乱神明,则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涎壅盛,阻塞气道,故喉中痰鸣,辘辘有声,气息粗大;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闭之象。至于中风、中暑、小儿惊厥,皆可因痰热内闭,而见身热烦燥,痰盛气粗,甚至时作惊搐等证。邪热固宜清解,然痰盛而神昏较重,尤当豁痰化浊开窍,故治以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为法。叶天土所谓“舌绛而苔黄垢腻,中夹秽浊之气,急加芳香逐之”即是此义。方中麝香芳香开窍醒神;牛黄豁痰开窍,合犀角清心凉血解毒,共为君药。臣以安息香、冰片(龙脑)辟秽化浊,芳香开窍,与麝香同用,为治窍闭神昏之要品;玳瑁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可增强牛黄、犀角清热解毒之力。由于痰热瘀结,痰瘀不去则热邪难清,心神不安,故佐以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琥珀助麝香通络散瘀,而通心窍之瘀阻,并合朱砂镇心安神。原方用金银二箔,意在加强琥珀、朱砂重镇安神之力。本方配伍特点:一是于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之中兼能通络散瘀、镇心安神;二是化浊开窍为主,清热解毒为辅。因清热之力相对不足,故《绛雪园古方选注》云:“热入心包络,舌绛神昏者,以此丹入寒凉汤药中用之……”。

原书用人参汤送服,意在借人参益气养心之功,以助诸药却邪开窍,适用于病情较重,正气虚弱者。另有“血病,生姜、小便化下”一法,意取童便滋阴降火行瘀,生姜辛散祛痰止呕之功,二者为引,既可加强全方清热开窍之功,又可行瘀散结,通行血脉,适用于热闭而脉实者。

本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均可清热开窍,治疗热闭证,合称凉开“三宝”。就寒凉之性而言,吴瑭指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但从功用、主治两方面分析,则各有所长,其中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邪热偏盛而身热较重者;紫雪长于熄风止痉,适用于兼有热动肝风而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而昏迷较重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痰热内闭心包证的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本方芳香辛燥之品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故神昏谵语由阳盛阴虚所致者忌用。孕妇慎用。

2.加减运用:本方清热之力相对不足,可用《温病条辨》清宫汤送服本方,以加强清心解毒之功;若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热邪与痰浊并重,症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舌绛上有黄浊苔垢者,可用《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心、木通、淡竹茹、紫金片)煎汤送服本方,以清热利湿、化痰开窍;如营分受热,瘀阻血络,瘀热交阻心包,症见身热夜甚,谵语昏狂,舌绛无苔或紫暗而润,脉沉涩者,则当通瘀泄热与开窍透络并进,可用《重订通俗伤寒论》犀地清络饮(犀角汁、丹皮、连翘、淡竹沥、鲜生地、生赤芍、桃仁、生姜汁、鲜石菖蒲汁、鲜茅根、灯心)煎汤送服本方;如本方证有内闭外脱之势,急宜人参煎汤送服本方。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膜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尿毒症、中暑、癫痫等证属痰热内闭者。

【附方】

行军散(《随息居霍乱论》) 西牛黄 当门子 真珠 梅片 硼砂各一钱(各3g) 明雄黄飞净,八钱(24g) 火硝三分(0.9g) 飞金二十页 八味各研极细如粉,再合研匀,瓷瓶密收,以蜡封之。每服三五分(0.3~0.9g,1日2~3次),凉开水调下。功用:辟秽解毒,清热开窍。主治:暑秽,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以及口疮咽痛;风热障翳(现代主要用于夏季中暑、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等属暑热秽浊者。外用可治口腔粘膜溃疡、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热毒病证。夏季以本品适量涂抹于鼻腔内,有预防瘟疫之效)。

【文献摘要】

1.原书方治

《苏沈良方》卷5引自《灵苑方》:“旧说主疾甚多,大体专疗心热血凝,心胆虚弱,喜惊多涎,眼中惊魇,小儿惊热,女子忧劳,血滞血厥,产后心虚怔忡尤效。”

  2.方论选录

徐大椿《医略六书》卷1:“诸中卒倒,痰热闭遏,血气不能流利而神志失养,故寒热交错,神昏不语焉。生犀、玳瑁清心热以存阴,朱砂、琥珀散瘀结以安神,牛黄、雄黄燥湿豁痰,麝香、龙脑通窍开闭,金箔、银箔镇坠心热以安神明也。诸药为末,入安息膏丸,取其解热散结、通窍辟邪,为暴仆卒中,痰血闭结之专方。调化用参汤、用童便、用姜汁,乃扶元、散瘀、降火、开痰之别使也。”

吴瑭《温病条辨》卷1:“此方会萃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结,共成拨乱反正之功。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用对证斟酌可也。”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

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据说,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个恶日,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在五日要插菖蒲、艾蒿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后来的人们插艾蒿和菖蒲也是为了防病。艾蒿,又名家艾,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上等药物。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洒扫庭院,插艾蒿,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也是为了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二)石菖蒲的性味归经


【性味】 辛,微温。

《本经》:"辛,温。"

《另口录》:"无毒。"

《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归经】 入口、肝、脾经。

《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

《药性论》:"治风湿顽痹,耳鸣,头风,泪下,杀诸虫,治恶疮疥瘙。"

《日华子本草》:"除风下气,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治客风疮疥,涩小便,杀腹藏虫。耳痛:作末、炒,承热裹窨,甚验。"

王好古:"治心积伏粱。"

《滇南本草》:"治九种胃气,止疼痛。"

《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本草备要》:"补肝益心,去湿逐风,除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风痹惊痫。"

《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痈。"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热病神昏,精神病。"

《广西中草药》:"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胸腹胀闷或疼痛。"

菖蒲附方


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治诸食积、气积、血积、鼓胀之类:石菖蒲八两(锉),斑猫四两(去翅足,二味同炒焦黄色,拣去斑猫不用)。上用粗布袋盛起,两人牵掣去尽猫毒屑了,却将菖蒲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白汤送下。(《奇效良方》)

治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调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治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菖蒲羹)

治中暑腹痛:石苗蒲根三至五钱。磨水顿服。(《江西草药》)

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治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治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治小便一日一夜数十行:-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治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治跌打损伤:石菖蒲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治喉痹肿痛:菖蒲根捣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石菖蒲配伍应用


配远志:开窍散郁、强脑醒神。远志辛散、苦泄、温通,能交通心肾、安神益智,且又散郁化痰;菖蒲芳香、辛散、宣气,能除痰开窍、宁心安神,且又聪耳明目。二药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开窍散郁、强脑醒神之功。如《千金方》开心散、《证治准绳》不忘散等,皆取二药相配,治迷惑健忘等效妙。

配磁石:益肾乎肝、宁心安神。磁石成寒,能益肾平肝、重镇安神;菖蒲辛温,能开窍宁心,安神定志。二药伍用,一开一补,相得益彰。善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之耳鸣耳聋及阴虚阳亢之头晕、心烦等症。

配生姜:豁痰开窍。生姜辛温发散,能祛痰除湿;菖蒲芳香化浊,能开窍宁心。二药配合,相须为用,功专豁痰化浊、宁心开窍。如《梅氏验方新编》即以此二药为方,共捣汁灌服,专治痰迷心窍等。

配黄连:化浊开胃、清热燥湿。黄连大苦大寒,燥湿清热,为治滠火郁结要药;菖蒲芳香辛温。化湿浊、和胃气,为疗湿浊阻胃良品。二药相配,芳香合苦寒,升降散收皆备,长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肠胃之“噤口热痢”,如《本草汇言》载,以二药配甘草等,专治噤口恶痢。

配蛇床子:爆湿杀虫、敛疮止痒。蛇床子与石菖蒲,二药皆辛苦而温,外用均有燥湿杀虫止瘁之力。二药相合,则药力更增,善疗湿疹瘙痒、疮癣顽疾。如《济急仙方》即以此二药组方,专治阴汗湿瘴。

【宜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1《本草经集注》:"秦艽、秦皮为之使。恶地胆、麻黄。"2《日华子本草》:"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3《医学入门》:"心劳、神耗者禁用。"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

2、切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3、炮制:

(1)姜制取石菖蒲片用中火炒热后.均匀加入姜汁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用生姜12.5公斤。

(2)麸制:取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石菖蒲片,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石菖蒲100公斤,用麦麸12.5公斤。

菖蒲饮子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四一引《德生堂方》。

组成:川芎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藁本(净)半两,柴胡(去芦头)半两,菖蒲半两,干葛半两,甘草半两,桑白皮半两。

主治:四时伤寒,不问两感,头疼,发热憎寒,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盏半,生姜3片,同煎8分,去滓温服,滓再煎,如要出汗者,加连须葱白1根,同煎。7日内外皆可服,病在上则吐,在表则汗,下则泄,其病即解。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如法修制。

识别真假石菖蒲

真品石菖蒲 干燥根茎外观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10厘米,有的长达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偶见残留的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微辛。

伪品岩白菜干燥根茎 外观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直径比真品粗,为1——2厘米,表面为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节上偶见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红色,具有粉性,不具备正品断面的其它特征;闻之气微,无芳香气味,口尝味苦涩。

从以上特征可分辨石菖蒲的真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石菖蒲还具有镇静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驰缓肠管平滑肌的痉挛,而伪品既不与真品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这些功效,误用伪品会贻误治疗,当慎辨之。

两种菖蒲应区分

菖蒲药用有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两种。石菖蒲因其属于蒲类,绿叶昌盛,生于石旁而得名。九节菖蒲则属于另一种草本植物,古代文献称“一寸九节者良”。

石菖蒲:又名水剑草、水蜈蚣、山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其性味辛、苦,微温。能祛湿化痰、芳香开窍、和胃安神。主治痰湿蒙蔽清窍、神昏谵语、忧郁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神志不宁、胃脘腹痛、噤口痢疾等。凡阴虚阳亢者忌服。药理证实石菖蒲有镇静及抗惊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胃肠异常发酵、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镇咳平喘祛痰,强身益智和增强脑区域性代谢功能的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九节菖蒲:又名小菖蒲、京菖蒲、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之根茎。其性味辛,微温。能温化痰湿、开窍醒神、和中开胃。主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痰厥、多梦健忘、脘腹痞满、呕吐恶心等。

药性比较:两药均有开窍醒神、和中开胃的作用;而石菖蒲偏于化痰安神,九节菖蒲偏于温化痰湿,可以替代应用。

上一页全文完(共 19324 字) 展开全部内容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和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图片,以及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图片和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丹参有什么功效?2、丹参的功效和作用3、丹参的功效与作用4、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5、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丹参有什么功效?什么是丹参?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
丹参味道苦,药性偏寒。
归肝、心经。
丹参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二萜醌类、多糖、挥发油等。
其中,二萜醌类和酚酸类为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丹参按干燥品计算,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的总含量不得低于0.25%,丹酚酸B不得少于3.0%。
功效与作用
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还有改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抗心肌肥大、抗缺氧、抗血栓形成、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保肝、保护大脑等作用。
丹参可以用来治疗脘腹胁痛、热痹疼痛、胸痹心痛、症瘕积聚、心烦不眠、疮疡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
目前,丹参还可治疗银屑病、心绞痛、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有丹参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
脾胃虚弱、大便溏稀者,请谨慎使用丹参。
如果您正在服用藜芦或者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妇慎用。
哺乳期女性使用丹参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温馨提示
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
丹参的功效和作用丹参的功效和作用
丹参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度、对抗红细胞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可抑制纤维蛋白元转变成纤维蛋白,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的功效和作用1
1、简介
拼音名:FufangDanshenPian
处方:丹参450g,三七141g,冰片8g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糖衣片和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复方丹参片加野木瓜片可治疗腰肌劳损。
2、成分介绍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应用】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
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
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
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
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3、作用
丹参在中国医疗上应用历史悠久,功效甚广。
传统医学记载,丹参性寒、味苦,归心经、心包经,专走血分。
丹参能通血脉,功擅活血化瘀,故俗称“一味丹参抵四物。
”常用的制剂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心舒片、丹参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
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症。
可治疗心肌梗塞、心肌炎,可改善急性症状和心电缺血性改变。
丹参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可治疗高粘滞血症。
丹参能对抗红细胞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可抑制纤维蛋白元转变成纤维蛋白,因此,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
丹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肾、四肢、肠系膜血管以及动静脉或毛细血管都有扩张作用,并使血流加速、聚积的血细胞解聚和增加开放性毛细血管的数目、可治疗血栓形成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丹参有凉血作用,又能养血安神,补心定志,安神宁心,起镇静和安定作用,可除心烦、用于高热、烦躁不安。
丹参通脉养血,活血化瘀,调经血,故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滞腹痛以及肢体疼痛等症。
丹参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常服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丹参能改善肝功能,对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炎皆有一定疗效。
丹参有凉血散瘀功能,和清热解毒药配伍,可治疗疮痈肿胀,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祛瘀生新,促进组织修复。
四物即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药配制而成。
历来被视为补血调经的基本方,治疗眩晕、月经不调等症,症见眩晕、耳聋、惊惕、唇爪无华;若妇人肝血不足、冲任脉空虚,则月经量少或闭而不行,血虚每致血行不畅。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熟地滋养阴血;佐以白芍和营养肝;使以川芎、活血行滞。
四药合用,则补中有通,补而不滞。
《妇人明理论》中称:“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这一论断为历代医家所赞同,著书立说相继引用。
从医者无不视为一悬念,少客观依据。
在校学生也提出来与老师商榷,回答不尽人意。
近年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管氏等,从中药无机元素中找到了根据。
在丹参与四物汤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对血的主要生成物的铁元素含量,丹参含铁量是四物汤的2.76倍。
丹参的功效和作用2
如何挑选丹参
1、丹参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至数十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4~1.5cm。
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皮部红棕色,木质部灰黄色或黄棕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甜微苦。
2、一级干货,呈长圆柱形,顺直,表面红棕色没有脱落,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
气微,味甜微苦涩。
为特制加工的选装整枝,长10cm,中部直径不低于1.2cm。
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
3、二级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
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
气微,味甜微苦涩。
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cm以上。
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
4、三级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纵皱纹。
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
主根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得低于0.4cm,有单枝和撞断的碎节。
无芦茎、虫蛀、霉变、杂质。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丹参,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锌、铜、铁等营养成分,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疮疡肿痛等症。
作用和功效有:
1.降血糖、降血脂
2.祛瘀止痛
3.活血
4.防血栓
5.护肝
丹参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6.抗肿瘤
营养价值:
丹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铜、铁、丹参酮、维生素E、原儿茶酸等,能促进毛发黑色素的生成,亦能改善因微量元素缺乏而造成的白发、黄发、头发干燥等症,适量服用丹参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1、丹参及其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均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还可促进心肌微的循环,同时并不增加心室作功及心肌耗氧量,从而达到营养心肌的功效。
2、丹参改善微循环的有效成分初步认为是丹参素。
除此外,丹参还可通过降低血浆乳酸的含量,从而改善细胞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
3、丹参中所含的丹酚酸A、丹酚酸B和丹罗酸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要强百倍,其中以丹酚酸A作用最强。
而且丹参能够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食物都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超出了一定的时间食物的价值会消失甚至会有不利于我们健康的物质出现,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以下了解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1
作用与功效:
丹参属于活血调经药,其药性苦、微寒,归于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等疾病。
此外,对于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1、此药可以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疾病。
此药是治疗淤血阻滞的要药。
对于妇人瘀血阻滞导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等疾病,可以单用此药研末酒调服使用,如丹参散;也可以配伍当归、益母草一同使用,如宁坤至宝丹。
2、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症瘕积聚等疾病。
对于血瘀气滞、胸痹心痛导致的心胸刺痛、胃脘刺痛等疾病,可以配伍檀香、砂仁一同使用,如丹参饮。
对于症瘕积聚导致的疾病,可以配伍三棱、莪术一同使用。
对于血瘀气滞导致的心腹疼痛、跌扑肿痛等疾病,可以配伍乳香、没药、当归一同使用,如活络效灵丹。
3、此药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痛。
对于热毒瘀阻导致的疮痈肿痛等疾病,可以配伍金银花、连翘一同使用,如消乳汤。
4、此药可以用来治疗心烦不眠。
对于热入营分导致的身热液甚、高热神昏等疾病,可以和生地、黄连、麦冬一同使用,如清营汤。
对于阴虚血少、神志不安导致的心悸失眠、虚烦等疾病,可以配伍酸枣仁、五味子、麦冬等一同使用,如天王补心丹。
使用注意:
在使用此药时要注意,此药生用功效偏于活血止痛、清心除烦;酒炙后使用,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药对于孕妇要慎重使用。
根据中药配伍禁忌,此药不适宜和藜芦一同使用
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2
丹参
别名:赤参、红丹参、紫丹参、红根、血参根
禁忌人群: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
适宜人群:适宜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产后食品)瘀痛,症瘕积聚,胸腹刺痛,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热病神志昏迷,心悸失眠;肝硬化,冠心病患者。
丹参的基本介绍
丹参,为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
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
春、秋采挖,洗净,晒干。
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1、活血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
2、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
3、预防血栓
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4、降血脂
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
5、护肝
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另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6、抗肿瘤
能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
7、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8、降血糖
能降低血糖。
丹参的营养价值
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丹参的选购
丹参根茎粗短,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至20厘米,直径3至10毫米,表面棕红色或暗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脆,断而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放射状排列,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以条粗壮,色紫红者为佳。
丹参的存储
置于阴凉干燥处,防蛀。
丹参的食用方法
1、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
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
在治疗胸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药同用。
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
常与鲜地黄、水牛角、玄参等药同用。
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
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丹参的功效作用与主治3
红丹参怎么吃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丹参是伟大的存在,食用丹参不会升高血脂,也不会升高血糖,和很多中药材一样,能炖汤喝或者泡水喝,泡水的话需要将药材切碎然后浸泡20分钟。
其实丹参还能用泡脚,在晚上九点泡脚还能起到养肾的功效。
下面介绍三种最常见的红丹参做法,一起感受一下它奇妙的功力吧。
红丹参山楂茶
准备红丹参、山楂、桂圆、当归以及柏子仁,每味5克。
将药材中颗粒大的切碎,全部都要切碎。
将所有药材放入杯子,放入800毫升的热水中浸泡,20分钟后就能饮用。
红丹参煲老母鸡汤
只需要准备半只老母鸡,瘦肉50克,生姜3片,红丹参15克,红枣3个。
丹参浸泡后,将所有食材放锅中大火转小火煲两个小时就可以享用了。
红丹参田七乌鸡汤
准备红丹参、乌鸡、田七、红枣,将红丹参浸泡一段时间;田七洗净,切成薄片;田七洗净,切成薄片乌鸡洗净,切块。
处理完这些食材后就能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炖煮,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2个小时就可以了。
红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4、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
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3、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4、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红丹参与丹参的区别
没有区别。
红丹参就是丹参。
丹参别名很多: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草根,水羊草根,红娘子根。
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干燥根及根茎。
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如何选购红丹参
一级干货,呈长圆柱形,顺直,表面红棕色没有脱落,有纵皱纹,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
气微,味甜微苦涩。
为特制加工的选装整枝,长10cm,中部直径不低于1.2cm。
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
二级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有纵皱纹。
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
气微,味甜微苦涩。
多为整枝,头尾齐全,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cm以上。
无芦茎、碎节、虫蛀、霉变、杂质。
三级干货,呈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纵皱纹。
质坚实,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菊花纹理明显,气微,味甜微苦涩。
主根上中部直径1cm以下,但不得低于0.4cm,有单枝和撞断的碎节。
无芦茎、虫蛀、霉变、杂质。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丹参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研究明确了其中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素的结构,后来又研发出多种丹参为主的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盐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扩展资料:
使用丹参的注意事项:
1、中医辨证非血瘀证候者慎服,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对丹参类药物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婴幼儿、孕妇禁用。
2、不可混合使用,两药隔开使用。
丹参药物注射剂应单独使用,切勿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
尤其和西药注射剂不可相混,以免产生沉淀或变性,增加用药风险。
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输注两种药物之间,应加适量间隔液。
3、用法用量严格,前半小时监护。
丹参药物注射剂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及要求用药,不要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如果发现过敏、胸闷、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应马上通知医生,停药并救治。
4、谨慎几类联合用药。
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丹参制剂与阿司匹林等抗凝药合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谨遵医嘱。
此外,丹参也不宜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止血药、β受体阻滞剂、抗酸药等药联用。
人民网——用丹参四项注意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图片和功效、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请问《红楼梦》里有哪些医学知识?谢谢!

一、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
整部《红楼梦》中,涉及的单纯药物就有二十多味: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冰片、房香、紫苏、桔梗、防风、荆齐、积实、麻黄、石膏、钩藤、获荟、千年松根获菩胆、地黄、当归、黄花、牛黄、朱砂、黄洒、山羊血、人参、人形带叶参、上等人参、龟大何首乌、珍珠、古坟珍珠、头胎紫河车。这些药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性药物。其中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并;清热药石膏、地黄、牛黄;渗湿药秧茶;温里药肉桂、附子;化痰止咳桔梗,安神药朱砂、获答胆(即获神);平肝息风药珍珠、钩藤;开窍药珍珠、演香;补益药黄苗、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积实;活血药黄酒、山羊血c临床上运用中药.大都有一定的配伍,既不是偶然罗列,亦不是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红楼梦》中.通过旁观者的口来评说方中药物的配伍使用、药物的多寡、性味的强弱、疗效的好坏、剂量的增减、方剂的化裁早在《神农本经名列》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着,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阳配合.子耻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辛、苦、咸、甘、淡。辛甘相合,可以发放,酸苦相合,能涌能泄.咸味涌泄,谈味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红楼梦作者是深知中药知识的,对历代本草、方剂理论都有研究,因此能对医者制方用药不能因人而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意见。
二、有关方剂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中涉及的方剂有二十多个:如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九(出自《和剂局方》)、气血双补的八珍九(出6正体类要》)、补阴的左归丸(出自《只岳全书》)、补阳的右归九(出自《只岳全书》)、滋养安神的天五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祛暑解表的香善饮(出自《和剂局方》)、用于疗疮发背的拇花点舌丹(《王洪绪方》)、调和肝脾的黑退遥散(出自《医略六书一女科指要》)、六味地黄九(出自《医级》)、活络丹(现通称为小活络丹《圣济总录》)、凉性开窍的至宝丹(出自《和剂局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又名太乙玉枢丹)、十香还魂丹、延年神验万全丹、归肺固金汤、八珍益母九、调经养荣九、催生保命丹、黎洞丸、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上方秘制)、四神散(则由牛黄、珍珠、冰片、朱砂组成)。传统的药方,一般只提名,不详写药物组成、服用方法和剂量。
而书中涉及的偏方杂药则较详细记述,其一是冷香九,是一个和尚说的一个海上方,他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薛宝钗的热毒发作时,会喘嗽,—‘吃就好了,倒灵验些。这个海上方,东西药料一慨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英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线,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线蜂蜜,十二线白糖,九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九、用十二分黄荣煎汤送下其二是在秦可卿生病时、张先生开了益气养荣扑脾和肝汤,药用人参二钱,白术二线土炒,云荟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线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芍钱半,黄英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清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煎了吃了——剂,头眩的赂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此外,书中未有详细讲清药名的有三处。其一为王夫人对宝玉说的: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明儿再取十九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服侍你吃了再睡;其二为宝玉被热油烫伤后用败毒消肿药外敷;其三为宝钗送一九药来治疗捧伤。后两者是治疗性药物,就其举例来看,是相当好的药物,其使用效果很理想,没有遗留下什么后遗症。
三、有关西洋医药
《红楼梦》书中还提到西药,一是宝钗生病时用过西药,一是晴更生病时用西药依弗哪外贴太阳穴处来治疗头痛以及用鼻烟来治疗感冒风寒鼻塞不通。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传教土进入中国,也把西洋医学和西药带人中国,在朝廷和达富贵人中,就有人使用西洋药物来治疗疾病。《红楼梦》中,虽然只有两处讲到西洋药物,但我们可以看到西医和西药慢慢被百姓所接受。按陈邦贤所著的《中国医学史》记载的西洋医学的输入中,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医院就有37所,几乎各省都有,大都是教会所设。
四、有关处方用药知识
红玉向林姑娘要些药来吃。十七岁的林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病症虽同,用药灵活.因人而异。又如宝五看处方时,发现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松实、麻黄。宝玉便道:该死,该死,他拿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疗,如何使得凭他什么内滞,这权实、麻黄如何禁得。
治病求源,用药不可偏废如林黛玉的病症,治疗了好久,总不见效,宝钗见药方上人参肉挂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认为先以乎肝傻胃为要,肿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镜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在此提出食补。而袄荟霜,为当地千年松柏根的袄苔的精液和了药,弄出的白霜儿。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虽然是个贵纫儿,却是吃多了也最动热。香雪润律丹、木犀清露、玫瑰清露等都具有滋补作用。
在家庭备用药方面:贾府是富足之家,人口多,常备用药物。彩云只得又去找,拿了几包药材来说,我们不认得这个,请太太自看。除这个再没有了。王夫人打开看时,也都忘了,不知都是什么药,并没有一枝人参。之后找到一包人参,固然是上好的,如今就连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了,但年代太陈了。这东西比别的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便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末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也无药性的了。因此备用药物有其方便的一面,也有浪费的一面。
纵观《红楼梦》这本书,在许多章节中都有医学知识,有的是为故事的发展需要而铺设的,但作者能将医药学知识放在这样小说中来写,而且写得合情合理,可见作者对医学知识也是深有研究的,成竹在胸的,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非肩文理医理兼通者不可做到。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栅栅如生的艺术形象,而目对饮食、保健等方面也有极为突出的描写,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
以茶养生
《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每处虽着墨不多,但是各有意趣,耐人寻味。
老君眉老君眉是《红楼梦》冲贾目最爱吃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因为它是君山所产,外形象眉,故称。老君眉。。每次贾目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而且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曰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目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所谓女儿茶,是川、责两省之中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红楼梦》中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闷“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这种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六安,宜入药品,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苫,茶之本性实佳
以酒养生
《红楼梦》中的酒有多种,能使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的老节、太太、少节、小姐们养生的酒出不乏几例,如合欢花浸的烧酒。此酒成了林黛玉的疗养酒。《红楼梦》第38回,因膀蟹性寒,篱玉吃后觉得心口微微地痛,要喝口热热的烧酒。所渭“烧酒。就是白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中医认为,合欢性平、味甘,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所以黛玉用它不仅能范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出有独特的功效。
目苏酒 在大观园里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除习俗之外,此酒还是宝玉、黛玉、宝钗的养生之酒。每当他们外出游玩时,总以喝点居苏酒来“促生”。其实此酒是药酒,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昌有祛风寒、请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
黄酒在《红楼梦》第63回宝玉生日那天,袭人特地向平儿要了一坛。绍兴酒”给宝二芍助兴。这绍兴酒也称黄酒,是宝玉特别喜爱的养生酒。因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因而深受大观园里上下人的欢迎。
蔬菜养生
《红楼梦》中写蔬菜很多,除有茄子、豆、扁豆、葫芦、灰条菜以外,还有南京的特产芦高、构记芽(俗称拘记头)其中特别受这个贵族家庭欢迎的要数户高和拘记芽了。
芦蒿 《红楼梦》第61回中有问:“晴要姐要吃芦高,用肉炒,用鸡炒,面筋炒?”芦高其味独特,鲜香可口,而目还有滋肾、养肝、润肺、清凉明目之功效,是晴呈的独特的养生佳品。
饥饿养生
贾府数百人,各有着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谨。如《红楼梦》第53回,晴要感昌后几近痊愈,后因补孔雀裘,复感,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中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净饿曰,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地好了。象袭人感冒后仅饮米汤,也是遵循此种秘法采调理养生。
散步游玩
贾母是《红楼梦》—书中著名的老寿星,而她的养生之谨却鲜为人知。首先,她很注意散步游玩。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她还喜欢热闹,每逢节日,她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园内走动、玩乐。其次,贾母是个性格豁达的人,她不象王熙凤那样,工于心计,责得无厌,更不象林熏玉那样长期悲戚疑虑,郁闷不已。贾母对饮食调节、寒温调摄也很注意,她爱吃甜烂之物,吃东西是“少而精”。至于衣着保温,自有大小丫头打点。贾目的养生之谨可以用高代名医程钟龄的“保生四要”采概括:“一曰节宦;二曰慎风寒;三曰惜精神、四曰戒噎怒。” :) 古代都崇上自然东西红楼梦就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9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